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5月,《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此前一直备受关注的“互联网 处方药”概念再次推高。有人预测,如果开放网上销售处方药禁令,互联网医药市场潜力将高达3000亿元。
但多次被传出将于2015年初出台的“正式版”,如今仍不见踪影。很多人疑惑,国外很多国家都允许网上销售处方药,但中国为什么迟迟不放开这项禁令?
安全问题是最大障碍
这主要是和处方药的性质有关。处方药是需要在专业人士监督下使用的,一般情况下是医生诊断开处方,药师调配。即便如此,还有很多由于用药不当导致的人身伤害。
据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披露的数据,“中国不合理用药者约占全体用药者的11%~26%,每年5000多万住院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其中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有近20万人。”
处方药的使用关乎病人的生命安全,多出一个渠道就意味着多出一份责任。
影响处方药安全的环节很多,包括医生的诊疗与处方、药师的调配、药品质量以及患者自身的适应程度,等等。
而中国药品市场大部分是仿制药,而批准的药品文号中,80%以上的仿制药都没有经过质量一致性评价,很多是安全无效的,但也有一些不仅没有疗效,还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在讨论网上销售处方药会不会带来假药泛滥的时候,支持处方药放开网购的观点认为网络更能追溯流向,及时发现问题。甚至有一家网购平台收购了做药品安全码的公司,声称所有在这个平台销售的药品都有安全码扫描,不可能出现假药。
事实上,很多有安全码的药品不是假药,但属于安全无疗效药品,同样会出大问题。因此,安全问题是处方药放开网购的最大障碍。
网购处方药未必便宜
影响互联网放开处方药政策的另一个因素是,对患者的利益究竟有多大?网购处方药是否真的价低而方便?
首先,处方药很多是报销的。对于患者来说,最实惠的是去医院,因为医院的报销比例高。
其次,同一个仿制药有许多厂家生产,价格可能相差10倍,疗效也存在很大差异,对患者来说,便宜相对生命健康微不足道。
另外,大部分老年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对于疾病的正确认识和管理,会比药品费用负担带来更多的节约。
美国连锁药店协会的研究显示,一个坚持用药和血糖检测的糖尿病人,10年用药和检测费用,是不坚持用药和检测血糖者的2倍,但是后者的医疗总费用(包括各种并发症的手术费用)是前者的7倍。
至于方便,中国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服药的遵从度(按医嘱服药)很低。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最关键的不是及时获得药品,而是坚持服药。
放开处方药网购还有一个障碍是处方来源。如果处方药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处方从何而来,怎样判断真假?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利益问题。
目前中国的处方均由医院垄断,药品销售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就存在一个疑问,医院为什么要把处方传到网络上去呢?
美国处方药网购为什么成熟
支持放开处方药网购的一方总喜欢以美国为例——处方药网购份额占到药品市场份额的30%。按照这个比例,中国如果放开处方药网购,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其实是一个错误认识。
首先,美国的处方药非实体店销售,是邮购,而不是网购;另外,美国邮购的处方药份额也不到30%,并且呈不断下降趋势。相比之下,美国实体药店的份额近几年不降反升。
处方药邮购是美国的独特业态。虽然接受邮购服务的患者,其行为方式接近网购,但是它产生的背景和运营模式完全不同于网购。
该行业源自为保险公司和医保基金提供控费服务,基本目标有三个:一是降低用药低遵从度导致的浪费。美国2011年因为低遵从度导致的药品浪费高达3174亿美元,主要因为患者没有按照处方服药,导致不必要的住院、可避免的急诊、额外的看诊、多余的检查以及其他治疗费用。
二是控制渠道浪费。如果目前所有使用零售渠道购药的慢病药品使用者都转到邮购渠道,如果急病用药可以通过指定药店网络分发,如果特药可以最佳渠道配送,2011年就可以节约937亿美元。
三是通过专业服务提高治疗质量。它们提供的服务包括处方审核、险种设计、药店会员卡计划,以及各种针对慢病患者的专业服务,例如:初期临床评估和持续临床干预、患者教育与咨询、与医师合作安排药品配送、 月度提醒安排下一次配送事宜、24小时执业药师用药服务、协调护理服务上门注射、临床结构测量和报告,等等。
可见,美国的处方药邮购业务是在不断改变患者的用药行为中发展起来,一开始就有很强的慢病管理和服务基因。而中国的处方药“互联网 ”的思维是,一旦政策允许,处方药就会像10年前的那些跳蚤市场上的商品一样,任患者去淘。这种思维是很危险的。
我们不能认为开放互联网销售处方药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其中涉及医疗体制、药品法规、药品质量,以及患者教育等诸多问题。因此,互联网放开处方药的政策出台时间表很难确定,前景也并不明了。
但多次被传出将于2015年初出台的“正式版”,如今仍不见踪影。很多人疑惑,国外很多国家都允许网上销售处方药,但中国为什么迟迟不放开这项禁令?
安全问题是最大障碍
这主要是和处方药的性质有关。处方药是需要在专业人士监督下使用的,一般情况下是医生诊断开处方,药师调配。即便如此,还有很多由于用药不当导致的人身伤害。
据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披露的数据,“中国不合理用药者约占全体用药者的11%~26%,每年5000多万住院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其中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有近20万人。”
处方药的使用关乎病人的生命安全,多出一个渠道就意味着多出一份责任。
影响处方药安全的环节很多,包括医生的诊疗与处方、药师的调配、药品质量以及患者自身的适应程度,等等。
而中国药品市场大部分是仿制药,而批准的药品文号中,80%以上的仿制药都没有经过质量一致性评价,很多是安全无效的,但也有一些不仅没有疗效,还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在讨论网上销售处方药会不会带来假药泛滥的时候,支持处方药放开网购的观点认为网络更能追溯流向,及时发现问题。甚至有一家网购平台收购了做药品安全码的公司,声称所有在这个平台销售的药品都有安全码扫描,不可能出现假药。
事实上,很多有安全码的药品不是假药,但属于安全无疗效药品,同样会出大问题。因此,安全问题是处方药放开网购的最大障碍。
网购处方药未必便宜
影响互联网放开处方药政策的另一个因素是,对患者的利益究竟有多大?网购处方药是否真的价低而方便?
首先,处方药很多是报销的。对于患者来说,最实惠的是去医院,因为医院的报销比例高。
其次,同一个仿制药有许多厂家生产,价格可能相差10倍,疗效也存在很大差异,对患者来说,便宜相对生命健康微不足道。
另外,大部分老年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对于疾病的正确认识和管理,会比药品费用负担带来更多的节约。
美国连锁药店协会的研究显示,一个坚持用药和血糖检测的糖尿病人,10年用药和检测费用,是不坚持用药和检测血糖者的2倍,但是后者的医疗总费用(包括各种并发症的手术费用)是前者的7倍。
至于方便,中国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服药的遵从度(按医嘱服药)很低。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最关键的不是及时获得药品,而是坚持服药。
放开处方药网购还有一个障碍是处方来源。如果处方药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处方从何而来,怎样判断真假?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利益问题。
目前中国的处方均由医院垄断,药品销售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就存在一个疑问,医院为什么要把处方传到网络上去呢?
美国处方药网购为什么成熟
支持放开处方药网购的一方总喜欢以美国为例——处方药网购份额占到药品市场份额的30%。按照这个比例,中国如果放开处方药网购,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其实是一个错误认识。
首先,美国的处方药非实体店销售,是邮购,而不是网购;另外,美国邮购的处方药份额也不到30%,并且呈不断下降趋势。相比之下,美国实体药店的份额近几年不降反升。
处方药邮购是美国的独特业态。虽然接受邮购服务的患者,其行为方式接近网购,但是它产生的背景和运营模式完全不同于网购。
该行业源自为保险公司和医保基金提供控费服务,基本目标有三个:一是降低用药低遵从度导致的浪费。美国2011年因为低遵从度导致的药品浪费高达3174亿美元,主要因为患者没有按照处方服药,导致不必要的住院、可避免的急诊、额外的看诊、多余的检查以及其他治疗费用。
二是控制渠道浪费。如果目前所有使用零售渠道购药的慢病药品使用者都转到邮购渠道,如果急病用药可以通过指定药店网络分发,如果特药可以最佳渠道配送,2011年就可以节约937亿美元。
三是通过专业服务提高治疗质量。它们提供的服务包括处方审核、险种设计、药店会员卡计划,以及各种针对慢病患者的专业服务,例如:初期临床评估和持续临床干预、患者教育与咨询、与医师合作安排药品配送、 月度提醒安排下一次配送事宜、24小时执业药师用药服务、协调护理服务上门注射、临床结构测量和报告,等等。
可见,美国的处方药邮购业务是在不断改变患者的用药行为中发展起来,一开始就有很强的慢病管理和服务基因。而中国的处方药“互联网 ”的思维是,一旦政策允许,处方药就会像10年前的那些跳蚤市场上的商品一样,任患者去淘。这种思维是很危险的。
我们不能认为开放互联网销售处方药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其中涉及医疗体制、药品法规、药品质量,以及患者教育等诸多问题。因此,互联网放开处方药的政策出台时间表很难确定,前景也并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