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以亲疏辨好恶?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题即紧扣话题要求,简明地提示出文章主旨)
  芝兰玉树,其皆出于庭乎?蓬蒿杂草,其皆植于外乎?不尽然也。(以文言写作,用比喻起笔,非同凡响)
  亲之,则菽麦难辨(菽、麦都是五谷之一,没有好坏之分,不辨菽麦指不谙农事。此处用词不当),蓑草蓬花,皆以之为倾国之色;疏之,则沙金不分,芙蓉玉露,皆以之为凡尘泥淖。非独花草也,贤者亦如斯。(紧承文题,以亲疏的对比贯通全篇)
  昔楚王亲郑绣(应为“郑袖”)、靳尚而疏屈原,为其近于心而谄于行也。由是则燕雀乌鹊,巢于朝堂之上,露申辛夷,死于林薄之中,鲍臭日近而香兰日远,致国之殇,无怪也。(选用人们熟知且颇具典型意义的历史掌故作论据,宜于文言表达,可见作者之匠心。此段用语多来自屈原的《涉江》)
  蜀之刘禅,亲小人而远贤臣,朝专权于宦官,而君耽溺于酒色,是以孔明六出岐山(应为“祁山”)而不利,姜维九伐中原而无功。朝臣自危,皆欲远避,忠言日去而佞语日进。后邓艾以匹夫之力,而摧蜀二世之功业,无乃出于此乎?
  由是观之,则所亲之物,非尽力为香兰也;所疏之物,非尽力为臭鲍也。君子贵明辨好恶而决亲疏,亲而近乎谀者,鲜为君子贤士,疏而近乎绝者,鲜为奸佞小人,故为之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语出《庄子·山木》)信其真也。(围绕主题,反复申论)
  明其好,亲之。辨其恶,疏之。是以曹孟德不徇汉法之以人举士,而行唯才是举之为,乃致帐幕之下,贤者如云,俊采星驰,(巧用《滕王阁序》中的成语,反映出考生平日阅读时重视积累)北破袁绍,东擒吕布,西破马腾(马腾为曹操所杀而不是所伏),南收刘琮,三分天下,奄有其一,不可不谓明贤辨佞之功也。(撷取史实,往往三言两语即可到位,概括甚简)
  齐桓公之治于天下,外有管仲,鲍叔修于朝政,内有易牙之辈献媚于前,然其明辨之,不以易牙之亲而疏管鲍之贤,其重管鲍而轻易牙,专心国事而疏于酒色,是以有饮马黄河,傲倪天下之霸业,而其亦不失为一代难奇之主也。(论证充分,引史多有信度,笔致十分老到)
  孔明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盛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疏不同,而有国之兴衰之异,足以为后世之训也,然非独国事如此,君子欲修身立德,亦必先择善而从,此所谓“近朱者亦,近墨者黑”。若亲善近贤,则如蓬生麻中,不扶且直(不如按《荀子》原文用“自直”),若亲佞近谀,则如白沙在涅,其欲求不与之俱黑,则难矣。(语源丰富,或源自《出师表》,或源自《苟子》,或用成语,皆恰到好处)
  亲者之言,为己而谋者有之,构陷他人者亦有之,非皆为善言,而疏者之言,其辞多厉,其语多直,若欲(应删去“若”或“欲”)求顺耳之言,难矣。然则苦口之良药,方有利于病,逆耳之忠言,方有利于行,此所以君子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提出富有见地的警示:“为己而谋”或“构陷他人”的那种“亲者之言”,“非皆为善言”。最后一句化用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名句)
  好恶之别,不应以亲疏辨之,贤愚之勘,不应以近远而区之,君子贵明辨好恶而决亲疏,纳逆耳之忠言,后修身立德,则可矣。(回扣题目作结,结构完美无瑕)
  (湖南师大附中 周红)
其他文献
高考作文以话题形式命题已经是第五年了。从今年河北省高考作文答题情况来看,多数考生对话题作文极大开放性和极广自由度的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在作文答卷上表现为体裁丰富多采,文体感增强。今年的考生作文有一般议论文、记叙文,还有属于文学创作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更有日记、书信,甚至有调查报告、广告、辩论词、病历诊断书等。考生思维非常活跃,取材空间跨度很大,时间上从古代史实到当代生活,地域上从外国传
期刊
由于去年高考题中文言文部分在形式上刚刚作了较大调整,所以今年的文言文试题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试卷的结构上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去年一样,都是5道客观题,一道主观翻译题。内容紧扣了考试说明,突出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对虚词的考查依然沿袭高考题的一贯风格,即一半句子出自课本,体现了对课本的重视。主观翻译题恪守了高考说明的要求,避开了考试说明已明确规定不列入考查范围的特殊文言句式和用法,重点放在了实词和虚词
期刊
[小引]    诗歌写作,一直以来就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极为薄弱的环节,平时作文训练也很少涉及到这种文体。对学生来说,他们写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动人的诗歌,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自己的青春放声歌唱!自从2001年高考作文不再“限制文体”,给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后,高考满分作文每年都有诗歌佳作推出。今年高考阅卷刚刚开始,媒体上就推出了陕西一考生的一首仅209字的满分作文《无题》诗,
期刊
本卷共5小题,每小题共20分,满分100分。时间从9:30至10:30,请同学们将正确答案写在试卷上,请保持卷面整洁,不可折叠。另加清洁分5分,但总分不超过100分。请同学们开始答题。  第一题:有一天你家里丢了钱,那天有你的同学和表弟来过,并且你在第二天发现表弟花钱很大方。请问:你怀疑钱是谁偷的? (B)  A.表弟偷的。因为我发现他手中有张5元钱被蘸了墨水,我正好掉了这张。  B.同学偷的,
期刊
何谓“亲亲”?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明理”?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经典里,君子的修养正是由此入手的。所谓“孝悌,仁之本也”、“格物致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那则《韩非子》的寓言里,我们看到了二者之间矛盾的一面。  说的是宋国一富人,墙被大雨淋坏。儿子与邻家老翁都提醒他小心失窃。果然,富人晚上丢东西了,于是他觉得是邻居偷的,而又很以为儿子聪明。我想:倘若是两个毫不相识的人提醒他,结果又会
期刊
转 折  北京一考生    上高三后,我曾经历了一个不该有的“转折”,一个错误的转折,悲哀的转折。在这个转折中,我差点儿就失去了曾经被我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灵魂与思想的自由,差点儿就在风中放走了本来要与我一生相伴的知己——文学。  曾经,作为一个“乖孩子”,我唯独在写作上,不太“听话”,因为我从不视某一篇作文或随笔为“作业”,它们是文学思想的寄托,是我的一种审美理想的寄托。我像一个小小的淑女一样行走
期刊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气中来回地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石碑静默地立在村头看着几百年沧海桑田,而歌声依旧。  三百年前,县官接到快马来报,滁州境内瘟疫泛滥,凡染病者半月之内咳血而死。县官立即下令全县戒严,不许任何来自滁州者入内。  三百年后,村西的黄四娘接到儿子电话,说是在北京染了肺病,准备回村调养。  历史的轨道以平行姿态延伸,前后
期刊
翻开试卷,看到作文题一“杂”,不觉有些想笑,还真符合我现在的心情哪,复杂、紧张却又有些兴奋,不安但带着期盼,怎一个“杂”字了得! (见笑了)于是,我静下心来, 闭眼冥想从头说“杂”。  有些吃力地,翻开历史那沉重的书页,不时会看到“杂”的踪影。先有春秋战国群雄割据九州,而后,秦始皇结束了这一混杂的场面,统一了天下:再后来三国鼎立,均分天下,之后被魏晋取代;然后是南北朝的混战由唐结束:接着五代十
期刊
《出师表》有言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巧引课文《过秦论》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承转自如)  在我看来,勿以亲疏定是非。(起笔由《出师表》引出自己的观点)  纵观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
期刊
2003年高考在非常时期与我们见面了,我们希望能通过对这套试题的分析使正在读高中的同学得到一些启示,帮助大家学好语文。  第一大题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考查,旨在养成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侧重语文基础知识,总体来说比较简单,包括辨别字音、辨识字形(错别字)、词语选用、成语使用、辨析语病、语意明确六个小题。其中1—5小题与2002年基本一致,减掉了去年的第3小题(解释词语题),新增了一个有关句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