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前行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bo13514244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实践背景
  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美好愿景下,我校以“新课堂实验”的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的探索着“新课堂实验”的校本化路径,我们0-3年教龄的年轻老师在学校教学节中进行教学展示。
  二、课例研修过程
  了解学情,确定目标。
  教学节所上课文是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第六课《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母亲逝世七年后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读过几遍课文的,都可以说出作者对于妈妈的怀念,以及妈妈对于作者的爱,并形成初步的模糊的印象,但是,如何让母亲的形象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在作者以及母亲身上汲取到奋进的力量、爱和对于作者人生的启迪,同时养成深入探究、含英咀华、反复推敲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才是解决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性的问题。
  为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朗读、圈划等方法,领悟文章中所表现的深沉卑微的母爱。(教学重点)识别并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在写作中学会运用。(教学难点)
  三、试教及反思
  第一次试教,在简介作者,朗读课文,以及概括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四个问题:“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妈妈对我的爱?”“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圈画、交流,最后是总结拓展,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经历来谈谈对学习本课的得到的启示。
  试教教学片段:
  (在概括文章内容之后)
  师: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妈妈对我的爱?
  (学生圈画、小声的朗读,气氛比较沉闷。)
  ……
  課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尽管学生的回答全在老师的预设之中,但是老师只是按部就班的设疑引导,学生也好像恹恹欲睡,兴致不高。究其原因,我认为如果教师习惯于将问题框得太死太细,授课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变化,尤其是一开始的问题“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妈妈对我的爱?”直接将母爱这个主题告知学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概括的能力,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求异思维,这就必然会使学生觉得平淡无味,厌烦反感,这样的语文课往往事倍而功半。根据青浦实验中反馈原理“及时获取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我对教案的进行调整。
  四、改进后的课堂
  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使之产生引人入胜、魅力无穷的效果呢?于是,我一遍遍的仔细研磨文本,母亲的形象深深的打动了正在艰难磨课的我,激励着我沉浸于文本,找到突破口。
  这来自课本的正能量,既然能打动老师的心,也一定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于是,再次调整教学思路:这堂课用“卑微”来贯串——导入部分抓住作者的经历介绍,奠定整节课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部分请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品读部分,请学生在文中圈画文中体现母亲关爱的语句;在深入研读、对母亲的形象有个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再请同学领悟作者的人生经历,并为学生补充史铁生所取得的成就。学生会被母亲的隐忍的、卑微的母爱,被作者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丰厚的文学成就所震撼,从而有了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紧紧围绕青浦实验的序进原理。这节课,氛围开放,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着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有效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使得思维得以开阔,灵感得以碰撞,认识得以深刻,能力得以提升。
  改进后的教学片段:
  (在概括文章片段内容之后)
  师:你从这几件事情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母亲对于我的关爱。
  师:请同学们圈划出文中具体体现妈妈对我关爱的语句,并进行分析。
  ……
  改进后的课堂依据“新课堂实验”的理念,围绕“母爱”这个开放性的话题,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甚至课堂板书也基本上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学生主动活动,一次次触摸文本、亲近文本,学生发表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师生一起品味赏析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深入感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尾的拓展结合作者的创作经历来畅谈自己的感受,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巧妙的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学生收到了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人生的启迪。
  五、实践反思
  (一)为学而教的出发点:情感的培育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堂更是情意交融的独特时空。这篇极富正能量的文章,一定能将学生带入一个美好的阅读境界!因此,课堂教学以“母爱”为主线,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情感、在对话中培育课堂的情感、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的情感,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在入文入境入心之中将文字蕴含的情感激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心潮起伏,激情澎湃,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生命与语文的共同生长。
  (二)少教多学的核心:预设富有张力
  “少教”要求我们更智慧的教!依照“格式塔”教学理论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整体把握的课堂容量,总是要高于肢解文本的课堂容量。因此,我在理解教材时注重纵横联系、领会意图、把握目标,从整体入手兼顾局部,为生成而预设,让每一处教学设计成为本课目标构成中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点。在教学中教师把主题由“母爱”升华为“好好儿活”。从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毫不张扬的母爱之卑微,而是更多感受母亲用自身的行动来诠释“好好儿活”的真谛。
  (三)鼓励挑战性学习:让学生也参与主导课堂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强调教师在关键处要给予学生以点拨和引导。以情入境,体验母爱。在教学过程中以“圈划文中体现母亲对我关爱的语句并进行分析。”成为交流的主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由地说、补充说、选择说。学生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有发展,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困。
  顾泠沅老师发展出一种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并重的教师行动教育范式,它与行动研究相通,都基于“体验—理解—计划—行动”的学习循环,而且与中国“知行合一”的传统一脉相承。在青浦实验改革的指导下,我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语文课堂的魅力因师生的共同主导而更加灵动!
其他文献
2009年起,面对整体学生文化课素质的降低,厌学现象严重。全体班子集思广益,寻求办学的新模式,学生发展的新思路,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只是人发展道路上的初级阶段,而文化课的学习也只是人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应该是学校办学模式转型的关键所在。学校的功能不仅是传授文化课知识,更肩负唤醒人的良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
期刊
阅读是我园教育教学的主要特色,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使幼儿从小爱上阅读是我园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幼儿的阅读能力对日后的认知发展影响非常大,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喜欢阅读,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早期阅读,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早期阅读已得到了不少教育专家的一致认可。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和实
期刊
一、教材简析  暴风雨席卷了一个叫红树沼泽的地方。涨满水的小河把鳄鱼妈妈和白鹭妈妈的蛋宝宝冲走了。两个蛋宝宝顺流而下,向红树沼泽的东边漂去,一直漂到了柏树林地的池塘边。暴风雨终于过去了,在岸边柔软而清香的草丛里,两个小宝宝——短吻鳄斯班克和白鹭迈克相继出世了。这场意外的暴风雨使两个小家伙儿离开了自己的妈妈,结成了好兄弟。在柏树林地居民们的帮助下,斯班克和迈克在池塘边的大柏树上安了家。在这个神奇的地
期刊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做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越来越多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学习也越来越重视。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起来却无法正确运用。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学生去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呢?  一、教师对学生自主练习的影响  1.教学方式跟不上新课改的形式  目前学校
期刊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次教研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的方式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促进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以《比的应用》教研活动案例进行分析。  一、教研主题  小学数学探
期刊
生活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生的习作变成与个性、心灵毫无相干的东西。本文试以习作“求真”教学为出发点,对以下三方面
期刊
“垃圾分类”教育是环保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城市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垃圾能够采用分类收集,做到分类回收化处理,实现垃圾资源化,使资源得到反复利用,既消除了资源的浪费,同时,相关污染的问题也将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在全社会提倡“垃圾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从幼儿园开始对幼儿进行垃圾分
期刊
作业本,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业反馈的主要载体,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并实现自我教学反思的主要依据。由此可见,作业本在学校教学中是与教科书同等重要的教学工具,它被长期地,广泛地应用着。虽然谈得上历史悠久,但作业本存在的方式却始终是单一的,被固定化成一种模式,即“教师发本子---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如此循环。我们何不利用作业本,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
期刊
近年来,识字写字教学的改革倍受人们关注,把握识字写字教学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要任务。  我从教小学语文已二十多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对新课程识字写字教学积累了一些浅薄的认识,下面谈谈本人在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几点有效做法和点滴体会。  一、把好字音关  孩子上了中年级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课前布置
期刊
近年来,上海高考政治从考试大纲、测试试题、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改革举措直接影响甚至主导着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何传授政治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自然成为高中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上海高考政治改革内容,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从高考测量目标和行为目标出发,谈谈上海高考政治应对策略。  一、上海政治高考测量目标和行为目标概述  上海政治高考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