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饼子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a180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饼子,又称金钱饼,这与它的外形有关。
  制作绿饼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要筛选绿豆,用清水冲洗几遍,再放入水中浸泡。浸泡的时间是有讲究的,时间短了,不容易去掉绿豆的皮;时间太久,会导致绿豆松软,发黏。浸泡后,一般用双手在水中轻轻地揉搓,这样,绿豆皮就会漂浮在水面。其次是磨糊,去皮的绿豆与大米按照10:1的比例搅拌、混合、掺水,用石磨研磨成糊。糊子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一般挑起一勺子,稍微倾斜,以糊子能够缓慢滴出最佳。第三是摊烙,用勺子将糊子均匀地滴在烧热的铁鏊子上。在这道工序里,火候很关键,火小了,糊子粘在铁鏊子上,很难弄下来;火大了,绿饼子容易出现焦煳。总之,火小了,要调大一些;火大了,要迅速压小些。过去,烧的是草,火小了,要加草;火大了,可撤出一些草。现在,都是烧炭炉子,火小了,将炉门放大;火大了,将炉门收小。铁鏊子烧热后,就开始用勺子挖糊子,举在铁鏊子上面,均匀地向下滴。家庭,都是用盛饭的勺子;商家,用的是比较大的专用漏勺。滴落在铁鏊子上面的糊子向四周散开,呈圆形,金钱一般大小。
  绿饼子的原料要以绿豆为主,这样吃起来有绿豆的清香,更主要的是不仅有营养,还有清热去火的作用;绿饼子属于素菜,炒时要用荤油,这样炒出来的绿饼子更是香气扑鼻。睢宁人吃绿饼子,最常见的做法有三种:一是炒绿饼子。直接将绿饼子倒入烧热的油里翻炒,然后再加作料。这种做法简单、快捷,三五分钟一盘香气腾腾的绿饼子就可以上桌了。睢宁大街小巷的小吃部里都可吃到这样的菜。二是白菜炒绿饼子。白菜要挑选里面较嫩的菜叶,白菜叶下面部分有点儿老,有点儿硬,一般不使用。等绿饼子在烧热的油里稍微煎炸,就将切碎的白菜叶倒进去。白菜松软,绿饼子清脆,这样做出的菜放入嘴里咀嚼,口感极佳。青年路“睢宁印象”酒店的白菜绿饼子,味道鲜美。有外地朋友来,喜欢吃素菜的,我喜欢带他们到那儿品尝。三是羊肉炒绿饼子。睢宁县是白山羊的故乡,白山羊的肉质细嫩,味道纯正,这是其他地方的羊肉无法比拟的。选上好的山羊肉,切成条状;还有葱、姜、蒜、花椒、巴格等配料准备齐全。炒菜时,依然要先炸绿饼子,在油里被炸到两面都亮黄酥脆时,就将绿饼子捞出来,再将配料放入油里,稍做翻腾,接着将切好的山羊肉倒人翻炒至八分熟,此时再将炒好的绿饼子倒入。炒锅在大火上颠簸,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嗅之垂涎欲滴。城西小学附近的“北陵菜馆”,羊肉绿饼子是拿手菜。山羊肉切得薄薄的,绿饼子炸得黄黄的,入口香脆柔滑,让人回味无穷。
  绿饼子是江苏睢宁人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睢宁大观园菜市场的一家卖绿饼子的小店,门面很小,但每天早晨三四点钟就门庭若市,远近十里八里的饭店老板都跑到这个门市预定绿饼子。我们这些普通市民需要等到九、十点钟之后才能买到。睢宁的绿饼子,不仅在本地抢手,在外地也十分吃香。沙集镇一郭姓人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在北京做绿饼子生意,后来开了多家分店。据不完全统计,睢宁人在南京、上海、重庆等地做绿饼子生意的有上百家,带动了一大批睢宁人就业、致富。
  假如你來睢宁,不管做什么,都要尝尝睢宁的绿饼子。说不定,因为一道菜,你会爱上一座城呢!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妈妈,爸爸要带我们去看红葉。”毛妞突然跑来告诉我。我心中窃喜,“嗯”了一声。毛妞立刻转身脆脆地大声说:“爸爸,妈妈知道了。”这两年,我们之间的交流基本靠毛妞传递,虽然麻烦,但少了许多争执,就宁愿这样迂回着。日子像流水一样骀荡,都是踮着脚尖踩石头过河的人。  看红叶得去韶山,距县城18公里,开车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却好几年都没有成行。  韶山是当地最高的山峰,海拔1400多米,从县城向北看,它就像
期刊
李煜生来相貌异于凡人,脑门很宽(爱因斯坦就属于丰额类),牙齿重叠,有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故而取字:重光。  天之子,总是要有别于常人。传说中的黄帝长着龙脸,颛顼头上有角,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禹的每只耳朵有三个孔,商汤的每只胳膊上有两个肘,周文王有四个乳房,周武王眼高可以看见头顶上的太阳,周公旦是个驼背,皋陶的嘴像马口,孔子头顶凹陷像翻过来的屋顶……而骈齿、重瞳自古即被认为是帝王之相,除了黄帝,周
期刊
一  大学,最终将我这个偏科生拒之门外。  回到农村,每晚夜深人静,我都心如蚁啃。我在疼痛中挣扎,我在挣扎中疼痛。恍若掉进了猎人洞穴。我试图自救,我上蹿下跳,左冲右突,然而,洞穴四壁都是光秃的,陡峭的,无一枝一叶可以攀爬。我恐惧、呼喊、咆哮、哭泣……不甘坐以待毙。  太阳落山时,母亲在厨房烧火做饭,喊水缸没水了,我当时正缩在闺房里长吁短叹,不得已,挑起水桶一晃一晃地出了门。水井就在村子中央,深达十
期刊
红美人  元旦,回老家看望父母,在老屋周遭走走,找寻一些难忘的记忆印迹。  庭前,一株裹着尼龙布的橘树映入眼帘,有点儿突兀。母亲说:“这是咱家唯一的一株红美人,还是你堂弟帮着嫁接的。第一次长果子,你弟媳来时摘走一些,你媳婦来时摘走一些,留下的给根健。天气太冷,所以得裹着。”  根健是我的侄子,在杭州读大学。  父亲  这次回老家,感觉父亲又老了很多。听母亲说,本来还常在老协会打打麻将,今年不行了,
期刊
他坚持要送她。傍晚的微风轻轻飘送,温柔地送走窗台上花儿淡淡的清香。  路是平直的,他偏不放心,提醒她小心。她凝望他,他刚好在笑,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两颊红红的。到了路口,她停住脚步。他却像个固执的大男孩儿,依然迈步,向右,转身走到另一条路边,边上有一棵高大的榕树,用它的浓荫清凉着空气。  在树下,他立住,轻轻地挥手让她跟上,那么的自然,像风吹动榕树的招摇。  她以为这一次来是打扰了他,哪知他却道:
期刊
当我闻到散发着田艾草香味的叶搭饼时,口水不自觉地在舌尖上绕圈。  叶搭饼,称“田艾米籺”或“田艾饼”,是家乡湛江逢年过节的一种特色小吃,通常用两至四片波罗蜜树叶前后搭裹,中间是用添加了田艾草的糯米面团制作皮厚度适宜的籺饼,馅料分为甜馅或咸馅两种,甜馅的原材料多为椰丝、白砂糖、芝麻和花生碎搅拌一起,咸馅则主要是花生碎为主的带有咸味的馅料。孩童时,每年腊月二十几到除夕之间,外婆便送来叶搭饼给我们尝鲜,
期刊
老家的那个榨油坊,紧靠村东头的小河边,木架青瓦,墙是土坯砌成的,显出一派沧桑的模样。榨油坊由一张焙床,一个碾盘,一个硕大的榨槽木和一架间水碓以及悬空的撞锤组成。河水流淌的声音,如树上的画眉鸟叫那样清脆。秋收忙完了,十里八乡的人们挑着晒干的茶籽聚集到榨油坊里,榨油的汉子们一秋一冬没停歇。  焙床是土制的灶台,上面置一口大铁锅,油茶籽放在上面烘焙,下面的油茶壳熊熊地烧,噼啪作响。铁锅上冒腾腾的蒸汽,蒸
期刊
十多年前,沿着我家门口栽了一排李树,每到春天,等对面文玉伯娘家的樱桃花和隔壁家的桃花开了,我家的这排李树才悠悠然长出白色花骨朵,等那边已形成一片绯红色的花海,这边的李花才施施然开始绽放,白而小,素雅清新。  花不分昼夜地绽放几日后,青涩涩的李子从碧绿的宛如少妇细眉的叶子间探出头来,一丛又一丛,分外惹人怜爱。待李子能够入口时,我早有些迫不及待了。青色泛着微白的李子,顺手从树上摘下来,啃上一口,嘴里酸
期刊
冬天,大地上的水,沉在坚冰下。  清晨,几声鸡鸣过后,村里最勤劳的少妇起了床。她洗漱完毕,蹲在灶洞前往里添柴火,一张粉嫩的脸,被柴火炙得红扑扑的。早饭烧好后,她拿上围巾,把脖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她转身把棒槌和衣服放在竹篮里,挎起竹篮去大雁塘边洗衣裳。  昨晚下了一场雨,她没有觉得。早上,路上的泥土,被冻得板实得很,干硬、清冷。走在上面像踩在乌龟壳上一样,硬邦邦的,一不小心会崴脚。田野、林木,目之所及
期刊
四点多一觉醒来,梦境若隐若现……忽然,那轮月就这样透过窗帘闯了进来,晕染的,黄黄的,招引着我。  天还没亮,万籁俱寂,整个世界一片宁静,此时,这份静谧属于我。风,带着寒,手,有点儿僵,晨光微曦,灰蒙的天,圆的月,此际,嗔怪小区旁工地上的灯光,破坏了这纯粹的对视。此刻,它不皎洁,有着些微的黄,有些微的浑浊,看不清里面团团的影。儿提时月圆之夜大人告诉我口口相颂的传说,月里住着奔月的嫦娥,月里有一棵桂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