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学费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a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多年前,我读初二的时候,平时去学校途中,村里比我年龄大的学生经常胁迫我与他们在路边干沟里打扑克,加上我对几何课有点儿“晕车”,一时丧失学习的信心,便于暑期放假前两个月辍学了。
  我14岁,身体瘦弱无力,除了在家放羊、打猪草,便是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暑假结束后,新学期开学有一个多星期,一天午后,我在村东河边放羊,看到不远处大路上,三五成群的学生向着学校方向急匆匆地走去。望着他们一路说笑远去的背影,听到校园那“当、当、当”清脆悦耳的钟声,我突然觉得很孤寂、很失落,同时也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我想重返校园读书。当我把想法告诉母亲,母亲很生氣:“让你好好读书,你却天天逃学,都几个月不去学校了,学校还要你吗?”父亲听了深吸了一口烟,说道:“我也想让你继续读书,可是咱交不起学费啊!”父亲的话让我倍感失望。当天夜里我蒙着被子,眼泪情不自禁地汩汩涌流出来。
  第三天吃过早饭,父亲催我去八里外的二姨家借学费。到了二姨家,我先是到她家开办的烟酒店里玩了一会儿,然后与三个表兄弟到二姨家村北边的小河里摸鱼。疼爱我的二姨做午饭时,不仅将我们摸到的鱼儿用油煎了拌面,还烙了几个油饼给我吃。午饭后,我把父亲临行前交代借20元学费的事跟二姨说了。二姨立即说道:“好好好!二姨再急,也得给外甥挤出些学费!”我听了心里十分高兴。没想到,一旁的二姨父白了二姨一眼,回头注视我一会儿,脸色突然沉下来:“上学是好事,可我听说你天天逃学,还上啥?别拿钱打水漂儿了。再说,我手里这几十块钱,明天还要到城里进货。”二姨一听十分恼火:“这是咱的亲外甥,你说不借就不借Ⅱ阿!”二姨父却不温不火,一脸平静地说:“不是我不借,我不想把钱借给一个没有出息的人,即便借钱给他也是浪费,他又考不上中专或高中。”听到这里,我心里阵阵难受,觉得二姨父说的每句话都像刀子一样在戳我的心。于是,我对二姨说:“你俩别吵了,我不准备上学了!”说罢,我冲出屋去一口气跑出村外。一路上,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两腮滚滚落下,心里暗暗发誓:“我要重返校园,一定要考取中专或大学,让二姨父这个势利眼看看!”
  第二天,从外面回来的父亲把20元钱递到我手里,语重心长地说:“没本事,连亲戚都看不起,这是我去乡信用社给你贷来的学费。”
  本打算在离村不足二华里的本乡中学继续读书,考虑村里的学生大都是为了混个初中毕业证,我不想继续与他们揪扯在一起,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用心读书考取中专或大学,以此报复二姨父不借钱对自己的伤害。于是,在邻居的帮助下,我来到离家4公里外的泉阳中学读书。从重返校园那天起,我一改昔日贪玩、学习散漫的坏习惯,每天起早贪黑刻苦学习。为了不耽误上课,我每次徒步上学,都是走一阵儿,跑一阵儿,从未因路远而迟到过。每天晚自习九点多下课,我独自一人摸黑回家,在经过两个乱葬岗时,有段时间,内心感到十分恐瞑,后来渐渐习惯了便不再害怕。
  两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界首师范学校。二姨父与二姨前来贺喜那天,看到二姨父时我心里很反感,甚至对他有一种仇视。吃午饭的时候,父亲开心地向二姨父频频举杯敬酒道:“老弟,谢谢你!孩子能考上学,多亏了这两年你的帮衬,要不是你刺激他,他不会好好学习的,让你做了一回‘坏人’。”我一时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原来当初早在我准备复学的一个月前,父亲就打算让我回校读书,并为我准备好学费。为了达到教育我的目的,让我体验生活的艰辛,父亲催我去二姨家借钱之前,已经与二姨父商量好了,不仅不让二姨父借我学费,还让二姨父尽量多说些刺激难听的话,以便让我浪子回头,好好学习。
  我恍然大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对二姨父充满说不出的感激。
其他文献
那时我六七岁,像一只快乐的小陀螺,不知疲倦地穿梭、旋转,和小伙伴们抓骨拐、丢沙包。  一天,邻居小伙伴翠翠拿一本小人书在家门口嘚瑟,没错,就是嘚瑟。因为我们家没这种“奢侈品”,她站那儿喊我半天。小人书确实蛮具诱惑力,有图有字,展开的那页是一只搔首弄姿的猴子,一手拿个细棍棍,一手举到眉头,没个站样儿,就这一眼,它吸引到我。翠翠嚅瑟成功。我想着法儿和翠翠做交易,沙包加烟盒加毽子她都不换,十个羊骨拐也不
期刊
风是故乡的特产。风从春吹到夏,从秋吹到冬,吹一个四季便是一个轮回。于是,风里的温暖便成了日子里温馨而浪漫的记忆。  风从塬根吹来时,塬上的春天灿烂得黄一片,绿一片。那时,我正在油菜花盛开的地里挖小蒜。天阔得像大海,蓝得能透出水,几朵白云浮在蓝天之下,一个三维的空间,映射出阳光的明媚。  风是一点儿一点儿拂田而来的,最开始在塬根的那座堡子上。我看见堡子挨着天,用它的土灰色衬出蓝天的纯净。堡子被古老的
期刊
有的人、有的事、有的书是长久占据着我的心灵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赶安丘县的石埠子集,在新华书店里买下一本《高山下的花环》作品集,一通忘食狂读,心潮久久起伏不已。从此,我记住了小说中的人物梁三喜、赵蒙生、小北京、梁大娘和雷神爷,也记住了作家李存葆。  机会终于还是来了。己亥年12月14日,应邀参加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学会主办的山水人文散文集《龙城遐想》发行座谈会,《龙城遐想》正是李存葆以诸城恐龙化石
期刊
我小时候是极爱美的。母亲给我梳头,无外乎一个马尾或者两个小刷子,总嫌她给我扎偏了或是高了,或是低了,百般挑剔,她一生气,就给我头上敲一梳子。  偶尔穿件新衣裤,就会站在院门口美滋滋地炫耀,好像满街路过的人或是从院中进进出出的邻居大人小孩儿都能发现我穿了新衣。也有时候,新衣服早早地缝好了,家人们给我穿上试是否合适,可我只要穿上就不愿意再脱下来,后来大人们就多了一个心眼儿,试穿之前先和我讲好条件:试,
期刊
守望一棵树的成长,和守望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一样的不容易。  父亲一辈子未曾离开过土地,最后也是倒在他浸满汗水的土地上。  那一块田,有四亩多,四十年前分田到户时,分给了我家。那是一块良田,不仅肥沃,水源也丰富。  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在这一块田地上插秧割稻,种麦点瓜。父亲一生的记忆,都是土地的记忆。  终有一天,他老了,种不动了。腰杆仍挺拔,但终究没有了力气。他拄着拐杖,站在田边,感慨着自己老了。父亲
期刊
我们一下被诗意的轿子山点燃了。  漫步村上,深沟监委会主任韩尚云突然冒出的话打住了我们。他激情悠扬的话语中提及幸福的轿子山,是从岩洞里走出来的。我惊奇地说:“咋个前些年来从没听说过这事啊?”韩尚云又嘿嘿笑着说:“前些年你们每一次来照个面就走了,我们哪有时间跟你们说啊。你们看,对面的老岩子就是我们老祖宗走出山洞的必经之路。”沿着韩尚云手指的地方望去,只见村头对面一道耸人云天的悬崖峭壁,令人毛骨悚然。
期刊
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国有许多赵一曼式的英雄。多少侥幸汇聚,才让我们记住了赵一曼。  新中国成立之后,四川一个烈士的后代,陪着父亲看电影《赵一曼》。父亲对儿子说:“要是没有这些伟大的英雄,我们要么死光,要么当亡国奴。你的母亲,估计也是这么死的,可惜没有她的音讯。”  又过了很多年,政府有关部门的同志终于找上门,送来了烈士证。  領导对他们说:“你的妻子牺牲了。也就是你儿子的母亲牺牲了。她离家时,叫李坤
期刊
我们村是个5000人的大村,也是当时公社的所在地,大街上有一个供销社。  赵宏伟的妈妈就是在自己的哥哥当上供销社主任之后,去里面上班的,她做的是售货员,负责卖各种糕点,里面就包括槽子糕。赵宏伟的妈妈上班后不久,人们突然发现傍晚回家的时候,她手里总是拿着一张草纸,由于包裹得不严实,里面包着的两块槽子糕很容易看到。这个女人从从容容在街上走过,对碰到的每个人都要笑一笑,却从来不停下自己的脚步。  我们这
期刊
我家祖辈有会斗鹌鹑的,所以,我对斗鹌鹑也略知一二。  斗鹌鹑亦称“冬兴”“鹌鹑圈”等。据史料记载:旧时汉族民间斗鹌鹑是娱乐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每年初冬进行,始于唐玄宗时代。西凉人进献的鹌鹑,能随金鼓节奏争斗,宫中多饲养鹌鹑取乐。  其实,最初的斗鹌鹑原本只是一种民间游戏,后来才逐步发展演变成为官宦富豪、纨绔子弟消闲取乐的一种赌博活动。因北方是在冬季斗鹌鹑,即称“冬兴”。斗时,先贴标头分筹码,然后
期刊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在我心里,人就像树,树就是人。  1989年,我和颜正峰大学毕业了,父母和亲人极力阻止我们回山里,说:“好不容易考出去,又要回来,书白读了。”老实巴交的父母深知山里的苦,不想让我们受第二遍苦。他们不理解,我们是林业人,植树造林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工作岗位在山林。山上本没有路,我们要去走一条路出来。我们有一个绿色的梦,为了这个梦,我们心甘情愿挥洒青春汗水,甚至热血。城市的繁华不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