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夏季,就到音乐节扎堆儿的时候了。这还真叫人想听赵忠祥老师用温柔的嗓音念:“又到了每年音乐节爆棚的季节”。
音乐节和时装秀一样,都是潮人喜闻乐见的时尚活动,但是相比要听评论家一腔“这两季有点山本耀司和Henrik Vibskov合体的意思”的严肃(zuo)劲儿,还是“今天你噪起来了吗?”的音乐节令人喜感勃发。而且就算是连买够两大音乐节(迷笛和草莓)门票,价格也还是比一件大牌T恤衫要便宜不少。
其实用时装秀和音乐节作对比还挺合适,因为两者都是一个城市的时尚指数风向标。而且现在的音乐节比秀场更接地气、时尚人气更高,而且更有趣!想想看,一场热闹欢腾的时尚音乐派对上:潮人共聚、明星扎堆、新人设计师练摊、互联网公司刷人气……就算对潮流不敏感的人,现场都会沾上一身喜气洋洋的时髦味道。
音乐节鼻祖爱与和平的初心
话说音乐节最初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1960年代末诞生的现代音乐节鼻祖之一的美国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告诉我们:“爱与和平”。这个主旨听起来十分闪亮,闪亮到简直令人无法直视。那是在苦闷的越战气氛里,一群反战的年轻人组织的音乐版占领华尔街,免费入场,大家歌唱、撒欢、搭帐篷、在泥巴里蹦跶……
现代音乐节则不但保留了歌唱、撒欢、搭帐篷和在泥巴里蹦跶等元素,同时变成了大公司的商业活动,当然他们拉出了“潮”“流行”的姿态来——为了占领时尚话语权嘛。于是“爱与和平”这种理想就显得实在太遥远了一点儿。不过这依然不影响音乐节的生生不息,因为,那是城市与青春交汇的场所。就像作家绿妖写的,“谁曾在年轻时到过一座大城,奋身跃入万千生命热望汇成的热气蒸腾?切肤体验它能给予的所有,仿佛做梦,却格外投入。”
玩儿和秀比音乐更重要
黑兔音乐节的策划人之一、Split Works(开功)总裁阿奇·汉密尔顿说:“我第一次参加音乐节是14岁的时候。在我的祖国英国,人们会认为参加音乐节是迈向人生的一个必经过程。”该怎么去理解这“必经过程”呢?大概是因为“真实”。音乐节给你的是一个日光而非镁光灯下活生生的偶像,给你的是一千个并肩跳跃的歌迷而不是网络那头疯狂的十万个粉丝。
这世界是真实的,但似乎又太过美妙,当歌词戳中了你的心,当音响声开到没人能注意到你的程度……无数绝佳的理由都让人想撒个欢儿:跳吧跳吧,忘了糟心的工作和感情;跳吧跳吧,哪怕忘了现实这个本体的存在。
随着音乐节的名气不断升级,音乐圈以外的各路明星、街拍达人也纷纷涌入这里(大都为了增加自己在时尚栏目的曝光率,或是表现出“仍然年轻而无畏”的潮属性),无形中拉高了进入设置:比如邋遢服装不美的差评歌手;“不穿奇装异服就不要来哦”的默认门槛;各种比演出抢眼的小摊(它们中的很多摊主都是城里的独立设计师,这种职业属性就已经时尚到爆,谁知道对方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无印良品?)……玩儿和秀,慢慢变得比音乐本身还重要,群众们也乐得如此,嗨,狂欢时尚派对,谁不爱呢?
时尚去哪儿了?
如果你只是来音乐节听歌,那还是憋在家里听吧。
No.1大片!
——近在咫尺
现在的国内时尚杂志很爱去音乐节拍硬照,稍微留心就会发现那些身高一米八、颧骨高到克夫的模特们穿着仙裙和大高跟晃啊晃。
如果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坚科切拉音乐节上,你还能看到帕丽斯·希尔顿、凡妮莎·哈金丝、赛琳娜·戈麦斯、亚历山大·安布罗休……这些花枝招展的名媛、名模上演大型“波西米亚 cosplay秀”,当然身边少不了摄影师和狗仔队。另一边的平民也不甘做绿叶,朋克、民谣、金属、哥特元素纷纷上身,上演一幕幕音乐节时尚秀。其中的高段位装扮,当天就能登上VOUGE网站的时尚版块,就连《纽约时报》的记者都称音乐节已经演变成继时装周之外的另一重要时尚街拍斗秀场。
下次参加音乐节,那些毕业晚会穿过一次的露背晚礼服,大减价时买下的超奢华闪亮亮耳环通通带上!来吧,这天要努力争奇斗艳哦。
No.2广告!
——潮流风向标
音乐节场内历来也是品牌的必争之地。“音乐和时尚都曾改变流行,这给了我们无穷信心。”H&M 的发言人詹尼佛·沃德说。作为美国著名科切拉音乐节官方赞助商之一,H&M 将在音乐节现场推广自己的环保系列,以及首场 VIP 活动。在数以万计的人流面前,高达七位数美金的赞助费用仿佛不值一提。
在国内京沪双城举办的草莓音乐节上,你也能看到雷朋和 VANS 的 logo 和乐队标识穿插在一起。包括Hermes、Diesel以及 Veet 等化妆品和更多街头潮牌。从某种角度上,光是数数乐队间歇时穿插的时尚广告,你就能拼凑出未来三个月的潮流趋势,嗯,当做shopping指南最好不过了。
最最重要的是,音乐节上播放的广告片儿时尚指数都能甩出电视广告好几十里路。各种重口味、小清新、笑点奇葩的广告,都是第二天的时尚谈资。
No.3极客!
——有内涵的酷
极客们已经大肆侵入音乐节,他们毫不遮掩地铺撒在各个角落,而且毫无违和感,反而让现场更酷。以北京草莓音乐节为例:以前你只能在杂志的潮品展示栏目中看到单价13500元的Google glass,谷歌整来了一箱供大家免费试带;虾米免费给你手上绑上个酷炫的手巾,等你回家脱下来,期待或许还能记得打开他家的音乐App;陌陌则在人口最稠密处提供免费wifi,并在冠名的搭讪广场上让游客随意涂鸦,结结实实地吸引了一帮时刻希望在互联网上炫耀自己的青年。总之,你能想象到的各种时尚主流科技公司,通通亮相,使尽招数让这场音乐时尚派对变得更潮更贴心。
事实上,靠音乐节走红,是近年来欧美互联网公司一个必备大招。以新浪微博的美国兄弟twitter为例,就是在极客氛围最浓郁的“西南偏南音乐节”上一炮而红的。
下次去音乐节的时候,除了拿免费的试用品,也要努力增长些自己的极客时尚指数。
音乐节和时装秀一样,都是潮人喜闻乐见的时尚活动,但是相比要听评论家一腔“这两季有点山本耀司和Henrik Vibskov合体的意思”的严肃(zuo)劲儿,还是“今天你噪起来了吗?”的音乐节令人喜感勃发。而且就算是连买够两大音乐节(迷笛和草莓)门票,价格也还是比一件大牌T恤衫要便宜不少。
其实用时装秀和音乐节作对比还挺合适,因为两者都是一个城市的时尚指数风向标。而且现在的音乐节比秀场更接地气、时尚人气更高,而且更有趣!想想看,一场热闹欢腾的时尚音乐派对上:潮人共聚、明星扎堆、新人设计师练摊、互联网公司刷人气……就算对潮流不敏感的人,现场都会沾上一身喜气洋洋的时髦味道。
音乐节鼻祖爱与和平的初心
话说音乐节最初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1960年代末诞生的现代音乐节鼻祖之一的美国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告诉我们:“爱与和平”。这个主旨听起来十分闪亮,闪亮到简直令人无法直视。那是在苦闷的越战气氛里,一群反战的年轻人组织的音乐版占领华尔街,免费入场,大家歌唱、撒欢、搭帐篷、在泥巴里蹦跶……
现代音乐节则不但保留了歌唱、撒欢、搭帐篷和在泥巴里蹦跶等元素,同时变成了大公司的商业活动,当然他们拉出了“潮”“流行”的姿态来——为了占领时尚话语权嘛。于是“爱与和平”这种理想就显得实在太遥远了一点儿。不过这依然不影响音乐节的生生不息,因为,那是城市与青春交汇的场所。就像作家绿妖写的,“谁曾在年轻时到过一座大城,奋身跃入万千生命热望汇成的热气蒸腾?切肤体验它能给予的所有,仿佛做梦,却格外投入。”
玩儿和秀比音乐更重要
黑兔音乐节的策划人之一、Split Works(开功)总裁阿奇·汉密尔顿说:“我第一次参加音乐节是14岁的时候。在我的祖国英国,人们会认为参加音乐节是迈向人生的一个必经过程。”该怎么去理解这“必经过程”呢?大概是因为“真实”。音乐节给你的是一个日光而非镁光灯下活生生的偶像,给你的是一千个并肩跳跃的歌迷而不是网络那头疯狂的十万个粉丝。
这世界是真实的,但似乎又太过美妙,当歌词戳中了你的心,当音响声开到没人能注意到你的程度……无数绝佳的理由都让人想撒个欢儿:跳吧跳吧,忘了糟心的工作和感情;跳吧跳吧,哪怕忘了现实这个本体的存在。
随着音乐节的名气不断升级,音乐圈以外的各路明星、街拍达人也纷纷涌入这里(大都为了增加自己在时尚栏目的曝光率,或是表现出“仍然年轻而无畏”的潮属性),无形中拉高了进入设置:比如邋遢服装不美的差评歌手;“不穿奇装异服就不要来哦”的默认门槛;各种比演出抢眼的小摊(它们中的很多摊主都是城里的独立设计师,这种职业属性就已经时尚到爆,谁知道对方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无印良品?)……玩儿和秀,慢慢变得比音乐本身还重要,群众们也乐得如此,嗨,狂欢时尚派对,谁不爱呢?
时尚去哪儿了?
如果你只是来音乐节听歌,那还是憋在家里听吧。
No.1大片!
——近在咫尺
现在的国内时尚杂志很爱去音乐节拍硬照,稍微留心就会发现那些身高一米八、颧骨高到克夫的模特们穿着仙裙和大高跟晃啊晃。
如果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坚科切拉音乐节上,你还能看到帕丽斯·希尔顿、凡妮莎·哈金丝、赛琳娜·戈麦斯、亚历山大·安布罗休……这些花枝招展的名媛、名模上演大型“波西米亚 cosplay秀”,当然身边少不了摄影师和狗仔队。另一边的平民也不甘做绿叶,朋克、民谣、金属、哥特元素纷纷上身,上演一幕幕音乐节时尚秀。其中的高段位装扮,当天就能登上VOUGE网站的时尚版块,就连《纽约时报》的记者都称音乐节已经演变成继时装周之外的另一重要时尚街拍斗秀场。
下次参加音乐节,那些毕业晚会穿过一次的露背晚礼服,大减价时买下的超奢华闪亮亮耳环通通带上!来吧,这天要努力争奇斗艳哦。
No.2广告!
——潮流风向标
音乐节场内历来也是品牌的必争之地。“音乐和时尚都曾改变流行,这给了我们无穷信心。”H&M 的发言人詹尼佛·沃德说。作为美国著名科切拉音乐节官方赞助商之一,H&M 将在音乐节现场推广自己的环保系列,以及首场 VIP 活动。在数以万计的人流面前,高达七位数美金的赞助费用仿佛不值一提。
在国内京沪双城举办的草莓音乐节上,你也能看到雷朋和 VANS 的 logo 和乐队标识穿插在一起。包括Hermes、Diesel以及 Veet 等化妆品和更多街头潮牌。从某种角度上,光是数数乐队间歇时穿插的时尚广告,你就能拼凑出未来三个月的潮流趋势,嗯,当做shopping指南最好不过了。
最最重要的是,音乐节上播放的广告片儿时尚指数都能甩出电视广告好几十里路。各种重口味、小清新、笑点奇葩的广告,都是第二天的时尚谈资。
No.3极客!
——有内涵的酷
极客们已经大肆侵入音乐节,他们毫不遮掩地铺撒在各个角落,而且毫无违和感,反而让现场更酷。以北京草莓音乐节为例:以前你只能在杂志的潮品展示栏目中看到单价13500元的Google glass,谷歌整来了一箱供大家免费试带;虾米免费给你手上绑上个酷炫的手巾,等你回家脱下来,期待或许还能记得打开他家的音乐App;陌陌则在人口最稠密处提供免费wifi,并在冠名的搭讪广场上让游客随意涂鸦,结结实实地吸引了一帮时刻希望在互联网上炫耀自己的青年。总之,你能想象到的各种时尚主流科技公司,通通亮相,使尽招数让这场音乐时尚派对变得更潮更贴心。
事实上,靠音乐节走红,是近年来欧美互联网公司一个必备大招。以新浪微博的美国兄弟twitter为例,就是在极客氛围最浓郁的“西南偏南音乐节”上一炮而红的。
下次去音乐节的时候,除了拿免费的试用品,也要努力增长些自己的极客时尚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