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赏析词句, 品味语言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不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有的讲究韵律格式,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洋溢出一种韵律美;有的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景观美;有的满怀深情,歌颂出一种人文美,无一不蕴含着美的成分,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此,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
  二、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 兴趣来源于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对课文的欣赏实践,教师要指点门径,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以景生情,从情联想到境。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 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三、熏陶感染, 体悟情感美
  语文美育也要靠感情的“渗透”及审美实践的感染和陶冶来实现。体味感悟是关键,是核心。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践、体验,通过教学艺术启发学生进入体验状态。叶圣陶先生说:“最要紧的在多比较、多归纳、多论文格式描述、多体会,一字一句不放过,引导学生揣摩语感, 体味感情。”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获得启迪和教益。采用多种方式启发体味,引导学生感情体验,并进一步扩展情思,是培养审美理解力的好方法。
  四、领会言行,揣摩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有潜心科学研究的达尔文、爱因斯坦;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怀素;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 沉香……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
  五、 引导诵读, 鉴赏整体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宽广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 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美读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叶圣陶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有感情的朗读,是感知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六、 拓展延伸, 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種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美育渗透,要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精神上得到满足,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作者单位:辽宁省灯塔市西马蜂大纸房小学 辽宁灯塔)
其他文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我们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要注重身边的每一个细节。不要小看“一次值日、一次迟到、一次随意出口伤人、一次随手乱扔垃圾”这些细节能折射一个人的素质高低,能反映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我发现,在我们身边往往是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情做细的人很少。正如一个班集体,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執行,缺少的是从细、精处入手的
期刊
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写作素材的积累  小学生写作文,每每苦于无物可写,有时候勉强写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而且可能的。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
期刊
[摘要]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把学生放在他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的整体环境下看待,放在学生成长发展的时间序列里看待。把握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脉搏,找到引导学生的合适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思维 90后    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中老师爱岗敬业,认真备课,内容娴熟,讲授从容。但为何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而课外交流中我们经常会在学生提出的问题面前目瞪口呆,在学生们关注的事情上一无所知。原因是我们
期刊
有一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亦言:写得一手好文章,走进人生每个巷。事实证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对我们无疑是有极大帮助的。要想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就得从学生抓起。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增强学生自身的竞争实力,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语文学习,说到底,就是要掌握会读会写的能力。一份试卷中,作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作文决定着语文的成绩。读了那么多年的书,
期刊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但德育工作也确实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内容乏味随意性大等缺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为了使德育工作在内容与方法上变单调为丰实多彩,变无序为有序,变零散为完整系统,通过美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充分发挥二者的育人功能,让我们的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以德为首全面育人是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
期刊
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尤其重要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在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
期刊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教师的生命,因耕耘而芬芳,因开拓而闪光,因奉献而充实,因平凡而伟大。那么,与时俱进,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课改的基本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新课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真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扬弃与更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这些,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特别在当前全面实施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时刻,更应该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倡导尊重学生。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教学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进而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即在于提问,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问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数”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