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审美能力培养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chen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课堂教学与审美能力培养的角度,阐述了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探索。主要从可操作层面上总结了外国文学教学的一些可行性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审美氛围;解剖麻雀,培养审美能力;运用“课型”理论,搭建审美平台;引进比较文学方法,拓展审美空间;提供舞台,展现审美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外国文学教学;审美能力
  
  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学生发展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必须构建适应新教育理念的课堂结构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崭新教学形式,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进而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外国文学教学当然也理应如此。
  外国文学是高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由于其跨语言、跨文化的学科特点,无论从信息接受的角度看还是从审美心理的角度或分析解读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时,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而且,从各校的教学安排情况看,外国文学的教学也普遍存在两个基本矛盾,即课程内容的丰富广博与课堂教学课时数普遍不够的矛盾,学科体系的广阔视野与学生应有知识面普遍偏窄的矛盾。因此,如何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以保证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应该是外国文学教学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课堂教学与审美能力培养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这个问题。
  文学是有生命的,因此,文学课的教学也就应该是鲜活的。外国文学所涵盖的世界各国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其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地认识,而且显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并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审美的愉悦。如何立足课堂,让文学经典“活”起来,总结了下面一些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审美氛围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如果运用得当,它对提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等都具有积极作用。而得当与否,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外国文学可说是对多媒体手段适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任何文化形式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文学与其他文化形式之间、尤其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学作品里渗透着其他艺术的因素,而其他艺术又不断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因为其共性在于都是通过艺术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某种社会意识形态。我们主要学习的外国文学中的西方文学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西方文学向来与音乐及建筑、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与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也是息息相关的,这种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表现为种种复杂的情形:
  第一,许多艺术家的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都取材于文学创作,以另外的艺术形式表达艺术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如各类文学作品的插图,众多的取材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的绘画、雕塑等,像波提切利的《春》和《维纳斯诞生》,对于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化精神别具意义;再如欧洲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奥地利的舒伯特、匈牙利的李斯特、德国的门德尔松、舒曼、俄国的鲁宾斯坦、柴可夫斯基等,都为海涅的抒情诗谱写过乐曲。
  第二,许多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艺术创造重新演绎作品的人物、情感乃至思想,如罗丹的《思想者》,原本为但丁《神曲》而作,但已有了独立的艺术价值。
  第三,艺术家与文学家们共同就同一题材进行艺术创造,最典型的就是对《圣经》题材的不同演绎。不可否认,以《圣经》为题材的各类艺术作品之间具有很强的互文性,可以参照解读。
  第四,有些文学创作有得益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滋养,如大教堂巴黎圣母院之《巴黎圣母院》、雕塑《断臂维纳斯》与之一系列有关的诗歌。
  第五,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思潮,几乎都同时或先后表现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如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巴洛克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等,因此,各种艺术相互参照,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某一艺术思潮的文化精神,也利于认识和感悟同一思潮中的文学作品。
  于是,在教学中,就可以将相关的造型艺术作品和声乐作品乃至影视片断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发展审美情趣、陶冶艺术情操、增强审美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当然,除了运用多媒体手段外,教师也必须锤炼出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以此营造氛围、渲染情境、展示作品精华,把课讲活,讲出意境、讲出情趣,以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辅相成,营造出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审美氛围。
  
  二、解剖麻雀,培养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从读后感的层面中走出来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些文学批评理论的介绍和阐释。20世纪被誉为批评的世纪,形形色色的批评理论层出不穷,诸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原型批评、生态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叙事学、接受美学、精神分析学说等等,各有千秋,批评家们得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学文本进行自我阐释。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对一些经典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或者运用不同的批评理论进行剖析。当然,前提是在所选择的文学文本必须具有多义性,也就是说这个被解剖的麻雀应该是“可写文本”。 20世纪著名理论家罗兰·巴尔特发明了两个词“可写文本”和“可读文本”,他给“可写文本”下的定义是:“‘可写文本’是我花费了很大力气去阅读的文本,是要一遍遍重读的文本,可以供读者进行丰富发掘,它是多重性的,只有在一遍遍阅读中,才能逐渐展现深意(可被重写)。”
  例如,对哈姆莱特形象的解读,既可以采用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文化批评的方法,还可以采用精神分析批评的方法,其他如比较文学的方法、接受美学的方法也可以成功运用;真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再如对《断头台》的解读,可以进行主题研究,也可以进行艺术探讨,还可以进行人物分析;既可以采用文化批评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生态批评的方法;既可以采用叙事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可说是移步换景,各有千秋。
  这样,采取这种解剖麻雀的方法,既可以使学生理解并领悟文学解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见仁见智的,又可以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文学研究的学术意识,并注意感悟和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或运用不同的理论观照同一部作品的方法,从而达到涵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运用“课型”理论,搭建审美平台
  
  就目前的教育教学研究而言,理论层面的研究不能说不丰富深入,但是实践层面的可操作性探讨相对而言就显得逊色。“课型”理论则构建了6种课堂教学的组织类型,即“参与型”、“研究型”、“辩论型”、“案例型”、“体验型”和“咨询型”,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基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笔者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课型”或综合运用几种“课型”,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重点,为学生搭建审美平台。
  例如《哈姆莱特》教学,可以运用“研究型”课型中的专题研究形式,引导学生就“哈姆莱特是不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运用“参与型”课型的讨论交流形式,引导学生探讨“哈姆莱特延宕踌躇”的各种原因;还可以运用“辩论型”课型,引导学生就“哈姆莱特是真疯还是装疯”进行辩论;更可以采用“体验型”课型,以编排课本剧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这样,希望学生在主体投入中感悟文学魅力,在思想碰撞中激发智慧火花,在实践探究中生成审美能力。
  
  四、引进比较文学方法,拓展审美空间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学生对外国文学现象和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总会有一定的障碍,但由于人类所遭遇的问题和面对的困难常常是统一的,所以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又是统一的,因此引进比较文学的方法,对中外文学中类似文学现象或相近文学形象的比较,有助于克服理解障碍、加深对外国文学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使学生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知识。例如:《荷马史诗》中对海伦之美的描写,我们可以联系中国文学中一些“红颜祸水”形象,理解作品中隐含着的女性观念。再如《伪君子》中前两幕对主人公达尔杜弗的侧面描写,我们可以联系《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情节,来深入理解其艺术效果。
  同时,比较文学方法的运用,也有助于学生在比较和鉴别中,更好地把握不同民族文学间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进而发现和探索各民族间共通的文学规律。学生的学习也能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例如中外文学中都有两难情境,但中国文学中的两难情境更多的表现为“忠与孝”的冲突,而西方文学中的两难情境则更多地表现为“情与理”的冲突,这种不同又与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关。再比如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最早的文学都是神话,但是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却有许多不同点:首先,希腊神话具有系统性,而中国神话则表现得相对分散和片断;其次,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诸神在情感上凡人化,具有凡人的七情六欲,甚至有嫉妒、凶残、卑劣等不光彩的精神活动,人的种种平凡的情感在神话中得到酣畅的体现;而中国的神则有很强的道德色彩。两者相比,中国神话显得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的审美空间形成更开阔的胸襟、更博大的情怀。
  
  五、提供舞台,发展审美能力
  
  无论进行怎样的探索,文学课教学的基本宗旨都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的,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既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展现,更是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安排一些时间,采取规定范围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对作品的分析解读与大家共享。比如在学习浪漫主义文学阶段,就采取自主报名的形式,让一些学生自己分析讲解浪漫主义诗篇。为此,课下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极好的学习过程,以往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会得到检验和运用。当然,教师也可以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到教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再到对文本的理解分析、直至教学思路的梳理乃至教案的撰写,都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辅导。然后,当学生真正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他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显示自己的风采。教师则利用及时的鼓励和点评反馈来使这一教学形式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注:此论文是“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科研项目“构建高校外国文学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科研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陆雁云.“课型”理论与中文教学.《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6期.
  [2]黄运亭.相映生辉:外国文学与艺术.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
  编辑/刘文捷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因素有高职学生自身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背景因素。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轻视社会公德教育,忽略管理育人的功能,轻视思想品德课,忽视网络等新媒体对学生社会公德的影响。加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在于,能否体现时代性,只有与时俱进,掌握此关键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学生的思想脉搏,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而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期刊
摘要: 对于四年制本科教育来说,简单的“日语+商务”模式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采取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兼顾语言学习和商务知识、商务技能的学习与培养,有效衔接商务知识学习和商务操作技能训练,对培养商务日语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分析了商务日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
期刊
教育评价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中提出的新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教育理论界称它为教育科研的三大领域之一(基础理论、教育发展和教育评价),有的还把它作为实现教育目标、推动教育发展和增强教育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力的杠杆。这说明现代教育评价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育评价概念的界
期刊
摘要:判断日语中隐形主语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如何判断祈使句、外部表现句、内部表现句、尊重表现和谦让表现句等句型中的隐形主语的方法。正因为有这么多可以判断的方法,所以在日语中,即便通常省略句中的主语,也是能够互相理解,进行交流的。  关键词:隐形主语;日语;方法    一 、前言    所谓的隐形主语,就是被省略的主语。在日语中,主语通常都不出现在句子里。比如说,在下面的例句(1)中,「思う」的主
期刊
摘要:高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最终应该构造出一种解释方案或一个模型。作为教师,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科学概念和过程,更加频繁地应用科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比实验是化学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项有效策略。在《硫酸》一节的教学实践中,作者提供了实用而又有效的教学途径——对比实验。  关键词:对比实验;探究性实验;应用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的异同。从差异中找出类似,从类似中分出差异。  “对比
期刊
摘要:吴碧霞是近年来活跃在国际、国内舞台上的优秀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以其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西方古典艺术作品以及外国歌剧咏叹调纯熟的驾驭能力,赢得了国内外声乐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当前我国声乐界依然存在着“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纷争的现象,“吴碧霞现象”的出现打破了不同唱法之间不可跨界的观念,成功地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集于一身。因此,本文拟从今后我国声乐教学目标及其发展方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化进程正以其不可估量的速度行进,为了进一步适应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需要,英语学习不仅需要学习者掌握基本的听力技巧,更需要学习者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对话。因此,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进行英语学习的必要环节。    一、理解“听力”    提高英语听力能力,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听力。所谓听力理解是通过听觉器和大脑的认知活动,运用语言、词汇、语流和各种非语言认
期刊
摘要:高职英语听力一直是英语“听、说、读、写、译”中的难点和重点,也一直困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的教学和高职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本文主要讲解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进一步提高应试技巧和促进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听力训练;听力策略;应用能力;综合能力    高职英语听力一直是英语“听、说、读、写、译”中的难点和重点,也一直困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的教学和高职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英语“听说读写译”
期刊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应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进行的交际活动。伴随着科技、经济、政治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日趋频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依赖系统的跨文化教育,而系统的跨文化教育与大学外语教学密不可分。因此大学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全面提高大学外语教学水平,提高大学生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摸式,自主学习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需求。本文在界定自主学习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各个条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