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建设的意义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ba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前沿群体的高校学生,其行为准则自然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毋庸置疑。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推动下的自媒体成为时下高校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以其快捷、方便、时效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们对于信息的强烈欲求,加速了他们参与社会的速度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发展。而广泛发展之下的新兴媒体,在使得他们潜移默化的成为“自媒体”参与者的同时,约束力较弱的微博、微信等媒介中,传达出的某些偏颇、主观的价值观念,可能会使他们迷惘、怀疑,甚至引导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自媒体的独特特点,高校管理者以及广大高校从业者应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感,抓住高校学生的特点,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其建构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并因地制宜的营造氛围,建立有效形式、长效机制,实现从教育到生活“多位一体”的体系化、生态化“立德树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媒体;立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245-03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自媒体日益普及,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人人参与媒体的新传播时代,同时也影响着身在其中的受众,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正发生着渐变。“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1]作为整个社会中最富有激情、好奇心和可塑性的高校学生,即是“自媒体”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媒体受众。他们是处在人生重要阶段的社会未来思想主体,自媒体主观、无序的“泛滥”之下,使得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重要的任务和挑战,高校从业者要从民族兴衰、国家前途的高度,抓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不辱使命。
  一、自媒体语境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立德树人
  “与传统媒体相比,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征”[2],自媒体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数字科技等技术,在传统媒体介质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异于传统报刊、广播等形式的新型传播形式。与传统传播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极强的传播自主性;传播参与的广泛性;传播行程的多点化、互动性,所有的特点正契合了当下高校学生的精神需求,在信息传递层面对他们是极大的刺激,积极影响着他们的社会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内容芜杂、传播隐蔽的自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广泛发展,加之,他们的价值判断、道德体系尚未成熟等方面的问题,都成为高校学生思想建设现实存在的挑战。
  (一)新兴媒体形成的自媒体语境
  互联网、智能手机、便捷的无线网络、各种手机应用等方面,促使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继而成为异于主流传播的“自媒体”。美国人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对“自媒体”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它的传播主体为媒介中的任何人;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能量巨大;在“点对点、面对面”中传播,既可“阳春白雪”的精英文化,亦可“下里巴人”的草根文化,甚至是道听途说,等等。
  在自媒体这种人与人时刻交互影响的环境里,我们更要注重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背离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用更有利于被接收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建构人民群众对日常生活的解释框架,使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事务的理解合乎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3]。“自媒体”发展迅猛,业已成为现在高校学生的主流,甚至是生活惯性——刷微博、发朋友圈等。人际交流、获得资讯、学习、思想交流等等方面都极大的依赖于自媒体,它逐渐成为影响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构建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外因,要研究它、发挥它,以此实现对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构建。
  (二)处在新兴媒介环境下的高校学生
  高校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冀,他们的政治强度、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高校学生以其自身独特的思想特点,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潮流作用,其思想兴奋点、注意力热点往往是同时期高校学生相对集中的思想方向,因此,高校学生的思想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在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跃然成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育人为本,德育先行”。
  高校是思想相对开放的平台,允许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环境下的思想交流、碰撞,文化的丰富、多样,亦允许观念的活跃、交融,面对如此复杂的信息环境,高校学生又可以自主选择各色手机应用、无线网络、互联设备,缺乏辨识的传播中必然出现思想意识上的良莠差异,甚至会渐变的完成颠覆自身既有先进价值观念的可能,高校从业者则历史性的成为帮助他们甄别、客观对待多元媒介传播的“精神导师”。
  高校学生思想存在着:群体发展、流行跟风、易变不稳等特点,加之,网络深化发展,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和热衷,使得微博、微信等自发性新媒介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蔚然成风,这些存在“先天缺憾”的媒体势必带来思想传播上的“阴暗面”,任其肆意的主观传播,久而久之势必对积极价值观的建构产生影响。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敏感时期,担负着家庭、社会的责任,他们的思想发展状况是我们高校教育的关键所在。他们处在形成、完善过程中的价值观念有着极大的可塑性,受外部环境引导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对低门槛的自媒体如若利用不当,或者监管、引导不利,势必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成长产生不良、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建设——兴国之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高校教育中的思想、精神价值是显见的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概括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简洁但内蕴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核性价值观念,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指向,强调了爱国主义的核心民族精神、重点要求高校学生的时代愿景——改革创新,提出了作为精英群体存在的价值高度——社会主义荣辱念,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任何阶段的高校教育中都是不容轻描淡写的部分,以它指引大学生的思想流向、行为方式,才是高校育人的坚定诉求。高校学生作为民族未来的希望,辅助他们完成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轴心任务,在具体生活过程中,以富含民族大义的精神信条微调、完成,从行为到思想的转变,认知、接受、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完整建构个性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平民化、自由、灵活、约束力低的自媒体时代,仍然需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学生做思想建设的引航
  基于高校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规律以及他们所广泛运用的自媒体媒介特性,要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他们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一元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从宣传教育到实践过程,多层次、全方位的实现由情感认同到实践行为的道德遵循。努力使高校学生在人人参与的自媒体中,实现既能自身甄别真善美丑,又能在交互传递、裂变传播中发挥“思想卫士”的作用,真正实现高校自媒体环境的价值以及以高校、高校学生引领全社会自媒体“正能量化”的可能。
  三、自媒体环境下,全方位、多层次建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生态体系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自媒体都是客观存在,它们是传播的方式、手段,本身不具备道德能力,加强高校思想建设工作的要点仍是对于传播中人的思想教育,而且应该以生态化的整体观、全局观来开展、部署工作。
  (一)从纵向、横向维度探究高校学生价值观念建设工作
  从纵向上看,育人为先一直是中国教育的最大特色。上至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于学生的言传身教的道德培养,下至褴褛之家对于孩子道德品质的孜孜以求,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道德品质推到教育的最高位置。中华民族历来以“道德”被世人“标签”,但屡见报端的中国游客在国外的“失礼”之事,不禁让我们在汗颜的同时,深深的思考中国高校现行的道德教育方式以及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工作,因为,他们是中国的未来“脊梁”。
  中国高校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放松过对于学生思想世界的建设,但纵观德育发展,这项教育工作却在专门的教育阵地中日渐“僵死”。它逐渐沦为:空洞的教学;任务化的考核;功利色彩的应付,这个本应是高校育人首位的德育,在历史的演进中竟“畸变”成如此的存在,实在是令人扼腕。
  从横向上看,西方国家在道德教育上有着独特的特点:“网络化”特点明显,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罗织相互作用的道德教育网络,整体一贯特点鲜明;环境影响潜移默化,社会环境、社区环境、校园环境共同作用,形成道德渗透影响;道德教育课程带有显著的时代痕迹,并与时俱进的开发适合学生群体的教育方式。
  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思想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文化热点、生活信念、行为方式融合渗透到校园[4]。所以,我国高校思想建设应站在历史的高度,汲取传统道德教育的经验和国外先进的方式,开拓适用于新形势之下的教育模式,使我们的学生德育工作焕发生机。
  (二)利用自媒体优势,实现多要素并举,罗织健全、完备的价值系统
  “把德育看作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外延宽广,涵盖齐全,界限明确严整,可以减少歧义”[5],基于德育在社会发展和政治上的重要意义,高校必须清晰身处的社会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即要从高校这一生态系统的全局着眼,全盘谋划,链式发展,各点开花。在自媒体的媒体背景下实现高校的核心价值观体系,通过“学校——教职工——学生”和“校园文化——学习、生活——实践活动”双股链条,逐步实现高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点辐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性生态。
  学校主脑作为思想的直接干预,首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价值观念的建设,使其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自媒体的发展使得现在的师生交流与传统形式产生较大差异,若疏于教师群体的思想建设,任其在“肆意自由”中运用自媒体,极有可能会通过某种媒介传递给学生,对正在形成价值观念的学生群体产生连锁不良效应。在现实高校工作中,作为高校学生亦师亦友的高校从业者,应以辅助其建立完整健全价值观念的高度,认真研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充分认识其对高校学生的精神价值,以此为前提下分析自媒体的传播特性——引导、发挥,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建设达到应有的高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加强教师团队的道德榜样作用,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展现学生身边教师、学生的道德示范,使德育工作发生在日常行为方式中。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是在日常点滴信息中,形成判断并逐渐完善的,高校道德教育面对自媒体环境之下,拥有一定判断、甄别能力的高校学生展开工作,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道德选择。通过学生身边的人、事,特别是教师的言行,对其价值观念的正规化发展意义重大。
  了解、运用自媒体,使学生在媒介运用中传递对获取资讯、素材的正面、客观视角,匡正自媒体传播中可能存在的偏颇;强调道德选择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判断;适时的社会实践活动亦能使学生在实践行为中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魅力。
  利用自媒体网络实现学校环境、周边环境、社会机构多管齐下,营造小范围良性道德环境,进而实现“以高校小环境,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历史责任。学校积极利用校办或者社会办主流媒体,掌握有自媒体参与的思想、舆论环境。报刊、杂志、书籍以及电子形式宣传品、视频等都是校园文化构成的部分,在橱窗、展板、学校官网、官微,教学区域、宿舍区域等地理环境中都可以“以点就面”的铺设,关于思想建设的校园文化;多方协调实现学校周边的道德氛围——“爱国、敬业、诚实、友善”。运用德育景观、道德宣讲的方式,加强商铺、社区道德文化圈,隐性的干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15.
  〔2〕(美)杰伊·布莱克.大众传播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72.
  〔3〕红旗大参考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参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173.
  〔4〕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97.
  〔5〕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15.
  〔6〕论语[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9.128.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公安民警执法环境形势严峻,合法权益保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N市S区基层公安派出所民警为调查对象,对民警的权利保障和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对保障民警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提出建设性建议,以促进警察权力依法得到更有效的行使。  关键词:民警合法权益;调查;原因分析;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14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菲律宾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分析,基于Hot-fit理论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人、组织、技术三位一体的联动,三位一体模式更加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任课教师的质量意识增强,教学各环节得到更好的规范,可供国内新建本科院校借鉴。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人;组织;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263-03  一、引言  高校办
期刊
摘 要:在《矛盾与多元决定》和《关于唯物辩证法》两篇文章中,阿尔都塞剖析了黑格尔“一元决定”的矛盾观、马克思“多元决定”的矛盾观和毛泽东的矛盾思想,提出了自己“多元决定论”的矛盾观。  关键词:矛盾观;一元决定;多元决定;矛盾  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36-02  一、对黑格尔矛盾观的批判  在阿尔都塞看来,黑格尔的哲学之所以是一种
期刊
摘 要:司法判断的过程实际上是法官对案件信息的一种认知加工处理过程。本文的主旨在于借助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究裁判行为背后法官的思维认知路径,揭示出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的司法假定过程及其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及其对冤案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若干偏差控制方法。  关键词:司法假定;刑事冤案;偏差控制;认知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民族义务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课题组深入到赤峰市牧区的部分地区蒙古族中小学进行调研,通过从牧区义务教育内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总结和分析在民族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提升牧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事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族教育;牧区义务教育;寄
期刊
摘 要: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往往是衡量其社会文明进步标志。针对于妇女权益保障问题世界上许多很多国家都进行了立法,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也有学者对妇女权益的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数量较少。针对目前妇女权益存在的法律上的平等而在实践中的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上述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赤峰地区妇女权益受到侵害的方面有自己的特点,除了离婚、土地承包等问题外,还有目前的征地补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针对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系列讲话闪耀着辩证智慧的光芒,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哲学内涵。  关键词:习近平讲话,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58-04  习近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诱发了一种新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中,财富占有方式发生改变,权力分布出现消解,网络匿名性对声望产生冲击,与此相适应出现了网络社会分层。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自由发表言论、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的平台,为网络话语权均等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网络话语权仍主要由信息和技术领域的精英所掌握。本文结合网络社会分层以及“数字鸿沟”现象,将网络话语权大
期刊
摘 要: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在二战期间横行。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爆发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国有上千万民众为此做出了牺牲。本文谨在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对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进行探究,希望能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
期刊
摘 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地区进行了一场以下放政治权力、发展农村经济为主要目标的改革。学术研究重心再次下沉,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更替问题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焦点。结合基层干部代际更替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制度环境,从内生型和嵌入型两个研究视角来分析和比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干部的类型和差异,把握更替过程中对乡村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这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一定意义。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