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可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我们是大学生,却成长在田野里;我们是村干部,却满身书卷气;我们来自象牙塔,却和“泥腿子”打成一片;我们像“体制内”,却又是“编制外”。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虽是长河浪花,但也有独有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故事,我们经历过的酸甜苦辣,也标注着我们在这个时代中的独特坐标。作为大学生村官的一员,我一直想把我们的想法说出来,把我们的经历告诉大家,让人们了解我们,让我们走近泥土。这就是创作《村官颂》的初衷。后来,我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村官走到了一起,在安徽省广德县党员电教中心的组织和指导下,拍了这部微电影。
青春是美好的基调
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价值何在?有人说大学生到村里就是镀金来的,还有人说就是简单谋份工作而已。我觉得这是因为人们还不太了解大学生村官,或只是看到这个群体中的一些个别人。也许有些大学生村官一时间还难以适应岗位、一展所学,但更多的人却正在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广阔天地里放飞青春。是的,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份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思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历青春的苦恼。这就是我想在片中表达的主题。
所以,片子的内容也是倾向于青春话题的,其中就有成长的困惑。我与很多大学生村官交流过,说起在农村工作面对的各种困难,大家都有同感。面对村民土地纠纷,是选择继续痛苦无所作为,还是扎下去贴近村民解决矛盾?面对人生路上的“爆胎”,是因为害怕而掉头离开,还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埋头扎根基层?其中也有爱情的失落。面对买房首付当“啃老族”和女友催房催婚的压力,是辞职进城工作,还是坚持青春的梦想在基层发光发热?微电影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亲情和爱情等多个角度,展现了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从开始入村时的彷徨转变为最终留村服务的坚定的心路历程。
“梦想就像一颗长在暗地里的种子,只要破土而出、拔节而长,终有一日总会开出花来。”影片中的大学生村官将面对现实种种刁难的无奈和无力、看不到未来的茫然和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希望通过自己的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基层,关注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社会。”通过微电影的讲述,希冀能与观众的心灵达到一次微妙的共鸣:看着田间地头的那一汪绿色,你是否会想起你童年的红蜻蜓?看着辛苦劳作的农民,从他们沟壑般的皱纹中拧出的笑容,你是否会想起为你辛苦操劳一生的父母?看着那些稚嫩而彷徨的眼神和面孔,你是否会想到远离家乡的你?在片中,每一个人物表现出的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像黑暗中的点点光明,指引着青春奋斗的方向。
心声和故事
要让人们更了解大学生村官,就要讲好我们的故事,表达我们的心声。在创作脚本前,我们认真观摩了很多出色的微电影,从中总结出一个规律:凡是那些打动了人们心灵的微电影,都是源于真实的故事。
真实的故事并不难找。对于我们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由于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很多同龄人未曾有过的经历。我们选出了四个人,作为符号性的人物,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第一幕是姑娘来到村里后的懵懂。面对村里的纠纷,姑娘感到无从下手,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选择。这是很多大学生村官都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苦恼和彷徨,所有人都感同身受。这道坎儿过去了,就是海阔天空。姑娘行走在田野间,开始用心灵触摸土地,幻想自己在悄悄扎根。第二幕是新来的大学生村官骑车上班,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爆胎。我们曾经交流过,确实有村官小伙伴在上班路上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通过艺术加工,将这一小插曲的内涵提升为在人生路上遭遇到的“爆胎”,此时是前进还是回头?面对挫折和苦难,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油然而生。第三幕是关于爱情的故事。因为工作地区的偏远,一位村官一周驻村五天,和女友分居两地,感情生活因此摩擦不断。有次女友很郑重地对他提出要么在城里买房结婚,要么两人分手。在拍摄这个场景时,我们跟这位村官沟通了很久,了解这一事情的发生到结束的各种细节,尊重事实地还原了他所经历的事情。第四幕是关于梦想的故事。少年时的热血和现实生活的平庸,让小伙子一度迷惑了。然而,生活并非仅有面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小伙子的脚步最终还是会变得沉稳和果决。
四段故事讲完,迎来第五段,大家合唱《明天会更好》,整个片子就到了高潮和升华部分。这时大学生村官们自信而青春的笑臉,在绿色田野背景的映衬下,平实而又灿烂。
在故事进行过程中,我们为了以真情动人,摒弃了一切套话,完全用大学生村官们的心里话做解说。我们不唱高调,不回避现实中我们曾有过的失落,不回避对平庸生活曾有过的失望。我们其实想表达的,就是我们的青春前行的进程。可能有过犹豫彷徨,可能有过荆棘歧路,但最后我们还是在勇往直前。这就是青春的力量。
青春范的影像语言
后期的剪辑,我们也坚持追求一种“青春范”。在镜头表现方面,我们注重意象营构,对镜头意境注重诗性营造,对镜头运动注重主观表现,力求将拍摄镜头做到最大的诗化。为什么做这样的处理?我们是想,大学生村官正值黄金年龄,他们本身就是一首诗,用唯美的、诗化的意境,能更准确地表达这群年轻人的心路,在播出后也更能触动这个群体的心灵。
微电影开场时的第一节,如果直白地表现村民矛盾冲突的场景,可能会破坏画面美感,与电影整体基调不符合,容易引起丑化农民形象的争议。通过内心独白式的台词语境引出矛盾,还原第一现场,配合诗化镜头表现,弱化了矛盾冲突,将故事细节情节化、诗意化、抒情化,既表达好了故事,也集中篇幅展示了人物的心路历程,并且可以避免画面出现歧义。此后的各段故事,也都是按照这第一段的构思方式来讲述的。
在情节转换上,我们采取了大量叠画手法:前一个镜头渐隐,同时后一个镜头渐显,前后两个镜头变换的过程是通过“溶变”的状态来实现的,“溶变”的方式更具有柔和性。在表现第三段故事情节时则采取了分屏镜头,将荧屏上完整的画面分割成两个不同画面,将故事中一对热恋的男女工作场景同帧进行,烘托出两人工作环境的不同,以期达成不同寻常的叙事效果,造成一种时空的并置。这种影像结构,在叙事上能给人带来一种“舒缓”的感受,颇具散文诗的意蕴。
整体这样剪辑下来,片子显得段落分明,而且每一个段落都具有相同的表达方式和相似的情节结构。人物的内心独白是各段落的主干,心路历程的变化过程是各段落的内容,镜头语言和旁白的散文诗化是各段落的特色。最后的一个段落则是对前面各段落的一个总结和升华,由个体的独白到群体的共鸣,塑造出大学生村官群体的青春形象。这样的结构方式,使片子整体就像一首现代诗,段落分明,行板如歌。
在《村官颂》样片出来后,小伙伴们在电脑旁看到自己几个月的辛苦成果,心里滋味万千。“这可能是我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最后一次出现在大众眼前,我已经快期满毕业了。”一位在农村干了快三年的小伙伴感慨着说,语气中有着怀念和不舍。我想,这应该才是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真正的心声:农村的工作经历已是我们青春的一部分,难忘而又难舍。
(作者系安徽省广德县大学生村官)
青春是美好的基调
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价值何在?有人说大学生到村里就是镀金来的,还有人说就是简单谋份工作而已。我觉得这是因为人们还不太了解大学生村官,或只是看到这个群体中的一些个别人。也许有些大学生村官一时间还难以适应岗位、一展所学,但更多的人却正在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广阔天地里放飞青春。是的,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份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思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历青春的苦恼。这就是我想在片中表达的主题。
所以,片子的内容也是倾向于青春话题的,其中就有成长的困惑。我与很多大学生村官交流过,说起在农村工作面对的各种困难,大家都有同感。面对村民土地纠纷,是选择继续痛苦无所作为,还是扎下去贴近村民解决矛盾?面对人生路上的“爆胎”,是因为害怕而掉头离开,还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埋头扎根基层?其中也有爱情的失落。面对买房首付当“啃老族”和女友催房催婚的压力,是辞职进城工作,还是坚持青春的梦想在基层发光发热?微电影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亲情和爱情等多个角度,展现了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从开始入村时的彷徨转变为最终留村服务的坚定的心路历程。
“梦想就像一颗长在暗地里的种子,只要破土而出、拔节而长,终有一日总会开出花来。”影片中的大学生村官将面对现实种种刁难的无奈和无力、看不到未来的茫然和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希望通过自己的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基层,关注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社会。”通过微电影的讲述,希冀能与观众的心灵达到一次微妙的共鸣:看着田间地头的那一汪绿色,你是否会想起你童年的红蜻蜓?看着辛苦劳作的农民,从他们沟壑般的皱纹中拧出的笑容,你是否会想起为你辛苦操劳一生的父母?看着那些稚嫩而彷徨的眼神和面孔,你是否会想到远离家乡的你?在片中,每一个人物表现出的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像黑暗中的点点光明,指引着青春奋斗的方向。
心声和故事
要让人们更了解大学生村官,就要讲好我们的故事,表达我们的心声。在创作脚本前,我们认真观摩了很多出色的微电影,从中总结出一个规律:凡是那些打动了人们心灵的微电影,都是源于真实的故事。
真实的故事并不难找。对于我们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由于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很多同龄人未曾有过的经历。我们选出了四个人,作为符号性的人物,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第一幕是姑娘来到村里后的懵懂。面对村里的纠纷,姑娘感到无从下手,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选择。这是很多大学生村官都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苦恼和彷徨,所有人都感同身受。这道坎儿过去了,就是海阔天空。姑娘行走在田野间,开始用心灵触摸土地,幻想自己在悄悄扎根。第二幕是新来的大学生村官骑车上班,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爆胎。我们曾经交流过,确实有村官小伙伴在上班路上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通过艺术加工,将这一小插曲的内涵提升为在人生路上遭遇到的“爆胎”,此时是前进还是回头?面对挫折和苦难,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油然而生。第三幕是关于爱情的故事。因为工作地区的偏远,一位村官一周驻村五天,和女友分居两地,感情生活因此摩擦不断。有次女友很郑重地对他提出要么在城里买房结婚,要么两人分手。在拍摄这个场景时,我们跟这位村官沟通了很久,了解这一事情的发生到结束的各种细节,尊重事实地还原了他所经历的事情。第四幕是关于梦想的故事。少年时的热血和现实生活的平庸,让小伙子一度迷惑了。然而,生活并非仅有面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小伙子的脚步最终还是会变得沉稳和果决。
四段故事讲完,迎来第五段,大家合唱《明天会更好》,整个片子就到了高潮和升华部分。这时大学生村官们自信而青春的笑臉,在绿色田野背景的映衬下,平实而又灿烂。
在故事进行过程中,我们为了以真情动人,摒弃了一切套话,完全用大学生村官们的心里话做解说。我们不唱高调,不回避现实中我们曾有过的失落,不回避对平庸生活曾有过的失望。我们其实想表达的,就是我们的青春前行的进程。可能有过犹豫彷徨,可能有过荆棘歧路,但最后我们还是在勇往直前。这就是青春的力量。
青春范的影像语言
后期的剪辑,我们也坚持追求一种“青春范”。在镜头表现方面,我们注重意象营构,对镜头意境注重诗性营造,对镜头运动注重主观表现,力求将拍摄镜头做到最大的诗化。为什么做这样的处理?我们是想,大学生村官正值黄金年龄,他们本身就是一首诗,用唯美的、诗化的意境,能更准确地表达这群年轻人的心路,在播出后也更能触动这个群体的心灵。
微电影开场时的第一节,如果直白地表现村民矛盾冲突的场景,可能会破坏画面美感,与电影整体基调不符合,容易引起丑化农民形象的争议。通过内心独白式的台词语境引出矛盾,还原第一现场,配合诗化镜头表现,弱化了矛盾冲突,将故事细节情节化、诗意化、抒情化,既表达好了故事,也集中篇幅展示了人物的心路历程,并且可以避免画面出现歧义。此后的各段故事,也都是按照这第一段的构思方式来讲述的。
在情节转换上,我们采取了大量叠画手法:前一个镜头渐隐,同时后一个镜头渐显,前后两个镜头变换的过程是通过“溶变”的状态来实现的,“溶变”的方式更具有柔和性。在表现第三段故事情节时则采取了分屏镜头,将荧屏上完整的画面分割成两个不同画面,将故事中一对热恋的男女工作场景同帧进行,烘托出两人工作环境的不同,以期达成不同寻常的叙事效果,造成一种时空的并置。这种影像结构,在叙事上能给人带来一种“舒缓”的感受,颇具散文诗的意蕴。
整体这样剪辑下来,片子显得段落分明,而且每一个段落都具有相同的表达方式和相似的情节结构。人物的内心独白是各段落的主干,心路历程的变化过程是各段落的内容,镜头语言和旁白的散文诗化是各段落的特色。最后的一个段落则是对前面各段落的一个总结和升华,由个体的独白到群体的共鸣,塑造出大学生村官群体的青春形象。这样的结构方式,使片子整体就像一首现代诗,段落分明,行板如歌。
在《村官颂》样片出来后,小伙伴们在电脑旁看到自己几个月的辛苦成果,心里滋味万千。“这可能是我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最后一次出现在大众眼前,我已经快期满毕业了。”一位在农村干了快三年的小伙伴感慨着说,语气中有着怀念和不舍。我想,这应该才是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真正的心声:农村的工作经历已是我们青春的一部分,难忘而又难舍。
(作者系安徽省广德县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