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去楼空玩“失踪”
2007年4月28日,“捷讯通”的代理商发现北京清大××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清大公司)人去楼空。截至4月30日,海淀公安分局经侦队至少受理了18起此类案件。受骗的代理商来自全国各地,每人自称向清大公司交了6800元到4.8万元不等的代理费。据统计,清大公司的代理商至少有四五十人。
杨先生是代理商之一。去年11月14日,他向清大公司交了4.8万元,成为该公司产品“捷讯通”在江西省的五星级代理商。该产品全名为捷讯通智能电话服务器,是一个白色的小方盒,两端接口可分别与电话线和电话机连接。电话接上“捷讯通”后,国内长途电话资费仅为0.06元/分钟,国际长途电话为0.8元-1.6元/分钟。代理商如交6800元到4.8万元给清大公司就可成为“捷讯通”的一星级至五星级代理商,且可继续发展下级代理商或连锁店。
杨先生交钱的同时和清大公司签订了合同,拿到了150套“捷讯通”。然而, “捷讯通”并没有给杨先生带来商机。很快,他发现安装了“捷讯通”的电话拨打长途并不容易,一般要拨3到欲才能通一次,而且需要等待20多秒后才能接通电话。今年1月,他向清大公司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清大公司答复,“捷讯通”的使用效果不好是因为系统正在升级,升级将在3月10日完成。届时,装了“捷讯通”的座机在拨打长途电话时,将和普通电话打长途一样快捷便利,还能节省话费。临近4月底,“升级”未完成,杨先生却发现,清大公司为安抚代理商曾一再强调的专利产品,却只有一张“专利申请表”。
防骗点:来头不小清华控股
清大公司的李经理对每一位加盟商都这样说:“你可以完全放心,我是不会骗你的,我们公司是清华大学的控股企业,清华同方下属的子公司。”在“清大××”网站“企业简介”一栏:北京清大××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等院校下属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里里外外也带着名校的痕迹,连工作人员使用的一次性纸杯、稿签纸都印上了清华大学的校徽和校名。很多加盟商都被这不小的来头唬得一愣一愣的。
清华同方投资发展部的马先生证实,清华同方及其下属子公司和“清大联动”没有任何投资和附属关系。在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上,也查不到“清大联动”的名字。
防骗点:“钱”景可观利润天价
根据协议,加盟商只要与“清大联动”签订代理协议,支付一定的代理费,购买这家公司生产的“捷迅通”产品,就能以6分钱/分钟的价格从公司买入话费,然后转手再以3毛钱的普通话费价格卖给电话用户,每分钟就能赚2毛4的差价。
公司技术部王工程师以一级代理(即县级代理)为例,一般的中小县市人口大约是45万,电话用户20万。代理商如果在一年内做到1%的比例,也就意味着有2000个“捷迅通”用户,每户通话时间按照平均每天五分钟计算……给加盟商算出了年利润74万的天价。做一个县级的代理商居然有74万的年利润,而代理费只需要6800元,这么大的利润额怎能不让人心动,又怎能不让人怀疑。
防骗点:信息产业部成批发商
代理商每年74万的利润能否实现,关键就在于这每分钟6分钱的成本。在信息产业部2005年颁布的电信计费标准中,即使是普通的IP卡长途计费标准也要3毛钱,每分钟6分钱明显低于信息产业部规定的最低话费标准,那“清大联动”的6分钱话费标准是怎么来的呢?李经理的说法是“清大××”和六大电信运营商签有协议,公司以很低的价格进话费,而王工程师的说法是公司和信息产业部签协议。两位公司高管的说法并不一致,那到底谁是真的呢?李经理后来称既向信产部承包,也从运营商那里转包。
“我们和信息产业部签了协议,我们能用低于6分钱的价格向信产部买话费。这是他们给我们公司的独家授权,每年都会批给我们几千万分钟。”在李经理的口里,信息产业部就是一个话费的“总批发商”,而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以及“清大××”就是“零售商”,且清大公司拿到的价格比其他电信运营商都低。但信息产业部却否认有“批话费”这一说。“电信资费标准都是由运营商、信产部、国家发改委共同制定的,不可能存在高低不同的‘批发价’”。北京电信市场部的王明主任也向证明中国电信和清大联动没有任何业务关系。
防骗点:100万组建覆盖全国电信网络
单单有国家给“捷迅通”的特殊政策还不够,要使国内长途每分钟六分钱的话费成为可能,“清大××”还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电信网络作为硬件支撑。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电信网起码的花费都要上百亿,对于这样一个小公司来说他们承担得起吗?但是奇迹确实出现了,“我们有自己的电信网络,还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名字就叫做‘捷迅通网’,这个网也是覆盖全国的。”但根据信息产业部“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审批办法”的规定,省级范围内经营基本电信业务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是2个亿,而要在全国范围内经营,最低注册金额需要20亿。而“清大××”营业执照标注的注册资本只有100万。
本刊提示:
很明显这是一例典型的骗局。骗子公司打名校擦边球,利用垄断行业高额利润作为诱惑,精心编织了这样一张“钱途似锦”的网。暴利永远都是骗子手中的一张屡试不爽的“烂牌”,同时也应该是创业者防骗的一张“好牌”。
(消息来源:京华时报)
2007年4月28日,“捷讯通”的代理商发现北京清大××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清大公司)人去楼空。截至4月30日,海淀公安分局经侦队至少受理了18起此类案件。受骗的代理商来自全国各地,每人自称向清大公司交了6800元到4.8万元不等的代理费。据统计,清大公司的代理商至少有四五十人。
杨先生是代理商之一。去年11月14日,他向清大公司交了4.8万元,成为该公司产品“捷讯通”在江西省的五星级代理商。该产品全名为捷讯通智能电话服务器,是一个白色的小方盒,两端接口可分别与电话线和电话机连接。电话接上“捷讯通”后,国内长途电话资费仅为0.06元/分钟,国际长途电话为0.8元-1.6元/分钟。代理商如交6800元到4.8万元给清大公司就可成为“捷讯通”的一星级至五星级代理商,且可继续发展下级代理商或连锁店。
杨先生交钱的同时和清大公司签订了合同,拿到了150套“捷讯通”。然而, “捷讯通”并没有给杨先生带来商机。很快,他发现安装了“捷讯通”的电话拨打长途并不容易,一般要拨3到欲才能通一次,而且需要等待20多秒后才能接通电话。今年1月,他向清大公司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清大公司答复,“捷讯通”的使用效果不好是因为系统正在升级,升级将在3月10日完成。届时,装了“捷讯通”的座机在拨打长途电话时,将和普通电话打长途一样快捷便利,还能节省话费。临近4月底,“升级”未完成,杨先生却发现,清大公司为安抚代理商曾一再强调的专利产品,却只有一张“专利申请表”。
防骗点:来头不小清华控股
清大公司的李经理对每一位加盟商都这样说:“你可以完全放心,我是不会骗你的,我们公司是清华大学的控股企业,清华同方下属的子公司。”在“清大××”网站“企业简介”一栏:北京清大××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等院校下属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里里外外也带着名校的痕迹,连工作人员使用的一次性纸杯、稿签纸都印上了清华大学的校徽和校名。很多加盟商都被这不小的来头唬得一愣一愣的。
清华同方投资发展部的马先生证实,清华同方及其下属子公司和“清大联动”没有任何投资和附属关系。在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上,也查不到“清大联动”的名字。
防骗点:“钱”景可观利润天价
根据协议,加盟商只要与“清大联动”签订代理协议,支付一定的代理费,购买这家公司生产的“捷迅通”产品,就能以6分钱/分钟的价格从公司买入话费,然后转手再以3毛钱的普通话费价格卖给电话用户,每分钟就能赚2毛4的差价。
公司技术部王工程师以一级代理(即县级代理)为例,一般的中小县市人口大约是45万,电话用户20万。代理商如果在一年内做到1%的比例,也就意味着有2000个“捷迅通”用户,每户通话时间按照平均每天五分钟计算……给加盟商算出了年利润74万的天价。做一个县级的代理商居然有74万的年利润,而代理费只需要6800元,这么大的利润额怎能不让人心动,又怎能不让人怀疑。
防骗点:信息产业部成批发商
代理商每年74万的利润能否实现,关键就在于这每分钟6分钱的成本。在信息产业部2005年颁布的电信计费标准中,即使是普通的IP卡长途计费标准也要3毛钱,每分钟6分钱明显低于信息产业部规定的最低话费标准,那“清大联动”的6分钱话费标准是怎么来的呢?李经理的说法是“清大××”和六大电信运营商签有协议,公司以很低的价格进话费,而王工程师的说法是公司和信息产业部签协议。两位公司高管的说法并不一致,那到底谁是真的呢?李经理后来称既向信产部承包,也从运营商那里转包。
“我们和信息产业部签了协议,我们能用低于6分钱的价格向信产部买话费。这是他们给我们公司的独家授权,每年都会批给我们几千万分钟。”在李经理的口里,信息产业部就是一个话费的“总批发商”,而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以及“清大××”就是“零售商”,且清大公司拿到的价格比其他电信运营商都低。但信息产业部却否认有“批话费”这一说。“电信资费标准都是由运营商、信产部、国家发改委共同制定的,不可能存在高低不同的‘批发价’”。北京电信市场部的王明主任也向证明中国电信和清大联动没有任何业务关系。
防骗点:100万组建覆盖全国电信网络
单单有国家给“捷迅通”的特殊政策还不够,要使国内长途每分钟六分钱的话费成为可能,“清大××”还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电信网络作为硬件支撑。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电信网起码的花费都要上百亿,对于这样一个小公司来说他们承担得起吗?但是奇迹确实出现了,“我们有自己的电信网络,还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名字就叫做‘捷迅通网’,这个网也是覆盖全国的。”但根据信息产业部“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审批办法”的规定,省级范围内经营基本电信业务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是2个亿,而要在全国范围内经营,最低注册金额需要20亿。而“清大××”营业执照标注的注册资本只有100万。
本刊提示:
很明显这是一例典型的骗局。骗子公司打名校擦边球,利用垄断行业高额利润作为诱惑,精心编织了这样一张“钱途似锦”的网。暴利永远都是骗子手中的一张屡试不爽的“烂牌”,同时也应该是创业者防骗的一张“好牌”。
(消息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