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飞机的进气道路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alpk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气道是隐身飞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进气道隐身不好,发动机风扇和涡轮的正面暴露在八射的雷达视线之中,那无异于黑夜中手电筒照在闪亮的大门板上,想不看见都难。隐身飞机的历史不长,除了被取消的项目、无人机和研究机外,到现在只有6种飞机可以称得上是隐身飞机:F-117、B-2、F-22、YF-23、F-35和X-32,其中YF-23和X-32都是接近生产规格的飞机。有趣的是,这6种隐身飞机采用了6种不同的隐身进气道的设计。
  进气道设计分“里外”两部分,“里”指进气口以内到发动机的这一段。对于隐身的要求来说,这一段应该有所弯曲,使发动机正面不直接暴露在入射的雷达视线之中。“外”指进气口本身,这要求尽量避免边界层分离板、进气口唇部和前进方向(一般假定为最主要的雷达入射方向)不成直角,如果可能的话,甚至避免边界层分离板。
  F-117是历史上第一架真正的隐身飞机。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F-117的隐身技术是基于多面体反射的原理,将入射的雷达电磁波尽量反射到其他方向,而不是返回到八射的方向,以减小被雷达探测的几率。F-117的发动机并没有深埋,所以进气道没有多少弯曲,主要靠进气口上的格栅形成雷达屏障。进气口本身是斜切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向后斜切一刀,以避免和前进方向上形成直角。网格状的格栅可以使足够的空气通过,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但网格本身尺度较小,对入射的雷达波来说,和倾斜的平面没有两样。F-117就是这样阻止入射雷达直接“看见”发动机的。由于是亚音速飞机和出于对隐身的考虑,F-117没有对边界层分离作特殊处理,发动机效率也因此受到损失。作为不强调机动性和极端飞行性能的“低性能”飞机,这是可以接受的。
  B-2在技术水平上比F-117高得多。由于计算技术的进步,更由于电磁波理论的突破,B-2采用弧顶平底尖边的外形。理论上,飞碟是最理想的外形;实际上,飞翼足够接近理想外形,而且飞翼在气动和结构上又有额外的好处。由于肥厚的飞翼的原因,B-2可以把发动机深深地埋在飞翼结构里,飞翼上表面扁平的进气口和弯曲的进气道可以保证入射的雷达无法从上方直接照射到发动机的正面,从下方就更不可能了。这样B-2可以采用较简单的翼上扁平进气口,只需要在唇部作尖齿修形,就没有问题了。但是翼上进气口的问题是,气流要流经飞翼的上表面一段路,才能进八进气口。上表面和空气的摩擦加剧了边界层的问题,所以亚音速的B-2的进气口也采用了常规的水平边界层分离板,和进气口唇部一样,也做了尖齿状的隐身修形。
  F-22和F-117、B-2不一样,不光要求隐身,更要求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性能。F-22不光采用了弯曲的进气道(但弯曲程度不及B-2),还采用了介于机侧和翼下进气口之间的所谓“Caret”进气口。这个“Caret”进气口不光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同时向后斜切一刀,还将矩形的进气道截面扭转成斜菱形的,避免了侧面的直立平面。“Caret”进气口在垂直方向的向后斜切一刀可以和F-15的楔形进气口相比,在大迎角时具有将迎风气流兜住的作用,有利于发动机稳定供气。在水平方向向后斜切一刀则避免了唇部和前进方向成直角。然而,这样复合地斜切,加上进气道侧面和菱形机头的折边相当于边条,对进气口的气流场设计和整个飞机的气动设计要求很高,搞不好会弄巧成拙。“Caret”进气口整个侧悬于机身,和机身的空隙正好作为边界层的泄流道,在机翼上表面开口泄放。取消的A-12攻击机的进气口也属于“Caret”进气口,当然A-12没有超音速巡航的要求。
  YF-23的设计要求和F-22一样,但更强调隐身和超音速巡航。YF-23采用翼下进气口和向上的弯曲进气道。翼下进气口和机身下截面的形状是吻合的,也是梯形,但摈弃了边界层分离板,而是别出心裁地在进气口前的机翼下表面开了很多小孔,用于吸走边界层,然后向机翼上表面泄放。机翼上表面气压低于下表面,这是机翼产生升力的道理。YF-23巧妙地利用了这个原理,通过孔道将边界层从发动机进气气流中吸除,抽吸到上表面,解决了边界层分离的问题。不过不知道长期在恶劣环境使用时,会不会有孔道堵塞的问题。边界层分离板的结构彻底消失,消除了一大导致强反射的前向孔穴。从这一点上说,YF-23的进气口隐身设计比F-22的“Caret”进气口还要先进。翼下进气口还在气动上保证了发动机在大迎角下的稳定供气,这一点和“苏-27”是一样的。
  F-22代价之高昂,连财大气粗的美国都感到承受不起,于是作为高低搭配中低端的1-35应运而生。F-35的隐身和机动性要求都比F-22放松不少,超音速巡航要求索性放弃,所以飞机的设计也相应简单。F-35采用了先进的DSI进气口(意为无分离板超音速进气口,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take),巧妙地采用一个复杂形状的鼓包,将边界层的呆滞气流层从中间一剖为二,引向进气口两侧的边角泄放,而不影响主要的“干净”气流层稳定地进入发动机。这样,DSI避免了边界层分离板,避免了前向隐身的一大隐患。机侧进气和单发也自然地保证了“Y”形弯曲进气道的要求。DSI进气口的局部设计比较复杂,但对整机的影响没有“Caret”进气口或YF-23那样的吸气式边界层分离来得大。但DSI进气口据说最优范围较窄,不适合兼顾超音速巡航和高机动的要求。
  落选的X-32的进气口采用了所谓雷达屏障来达成隐身。这是像整流片一样的一组可动叶片。完全开启时,气流和雷达波部可以顺畅地进八进气道,完全关闭将使发动机窒息,当然不行。但部分关闭,可以使人射的雷达波的大部分被叶片遮挡,剩余的漏网之鱼必须偏转一个角度才能进入内进气道,在返回入射方向时,大部分再次被遮挡,只有漏网之鱼中的漏网之鱼才能逃逸回去,大大削弱有效回波。内进气道的壁上涂敷吸波材料,进一步削弱有效回波。屏障片关闭的程度可由任务和威胁程度来决定,平时可以打开,以改善发动机的工作条件和节约燃油;高威胁时关闭,以增强隐身。这个设计首先被用在F/A-18E上,这也是F/A-18E敢于称为“半隐身飞机”的主要原因。由于进气口位置十分靠前,机头结构引起的边界层问题不大,所以X-32只略在机头下部采取了类似DSI的措施,但没有过于下功夫。真正机头进气的“米格-15”到“米格-21”根本不用对边界层采取任何措施,这也是早期单发战斗机采用机头进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合来看,F-117那样的雷达屏蔽格栅比较简单,用于低性能飞机比较合适。B-2的翼上进气口的隐身最好,尤其对地面防空雷达,但不适于高性能的战斗机,拉大迎角机动时,进气稳定性很难保证。F-35的DSI进气道用于对已经大体定型的飞机的隐身修形比较好,我国的“枭龙”战斗机就采用了DSI技术。DSI当然也可以用于新飞机。X-32的雷达屏障也是一样,但对发动机性能有所损失。机头进气也恐怕对不需要座舱的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更合适,这样可以缩短机头进气口道发动机的距离。F-22的“Caret”进气口适合于高机动和超音速巡航,在性能上超过DSI,更是遥遥领先于雷达屏障。但YF-23的吸气式边界层分离最为先进。不知道能不能将吸气式去除边界层和辅助进气结合起来,飞机上的发电机、空调系统有独立的进气口,岂不一举两得?
其他文献
地中海“涨潮”    与当前大多数西欧国家军费预算缩减形成鲜明对比,西班牙近年来国防开支不断增长。其2006年的国防预算比2005年增长6.1%,2007年更达80.5亿欧元(约合10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8.6%,是近20年增幅最大的一次。为继续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西班牙政府最初提出2008年的国防预算为81.4亿欧元,随后又把这一数字增加5.9%,达到86.2亿欧元。  由于西班牙位于欧
期刊
1948年11月12日,日本东京。这一天,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25名甲级战犯(另3名甲级战犯在审理过程中已死去,故未最后判决)进行最后判决。(火田)俊六是这25名甲级战犯中唯一一位挂着日本帝国陆军元帅军衔的高级将领。他坐在被告席的第一排,他的左边是土肥原贤二,右边是广田弘毅。此时他的脸上早已没有骄横之气,只是一脸的苦涩和难堪。  (火田)俊六认为自己是必死无疑的
期刊
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故事,故事里都有着清贫而宁静的田园生活,也都有着他们永远不明就里的天降灾祸。他们在大屠杀中幸存下来,但他们的余生都被噩梦缠绕,在那个共同的噩梦里都有着丑陋的日本兵;晾衣杆一般长的三八大盖;雪亮的东洋刀;还有至亲骨肉的鲜血甚至内脏。这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回忆,他们不愿拥有,却又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回忆,因为他们是近代史上最灭绝人性的战争暴行的见证人。是谁让他们得到了这样的回忆?    莫
期刊
1940年爆发的不列颠之战是世界上第一场完全在空中实施的战役行动,它毫无疑问也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战役之一。1940年,希特勒的军队已经征服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丹麦和法国。欧洲唯一仍在与纳粹德国继续对抗的国家只有英国。经历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英国陆军把几乎所有的装甲车辆和重型装备都留在了欧洲大陆。他们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重新武装起来,保卫本土。丘吉尔当时就说:“魏刚将军所称的法国之战已经结
期刊
让部队更加多姿多彩    在总政治部主办的第五届全军摄影艺术展开幕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届摄影艺术奖”同时揭晓。经过由总政治部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报》社领导,以及军内外著名摄影家组成的全军摄影艺术奖评审委员会认真阅评,从全军选送的2376幅(组)作品中,投票评选出30幅(组)获奖作品,搞文字出身的北京军区司令部专职新闻工作者张坤平大校拍摄的作品《车辚辚,羊咩咩》,荣获了这一全军最高层次摄影奖项,
期刊
大地在隆隆的铁流声中震动,天空在呼啸的炮声中颤抖。隆冬的一天清晨,在黎明薄雾的掩映下’一条铁甲“长龙”正风驰电掣地闯进海拔5000多米的巍巍喀喇昆仑,首次在寂静的“生命禁区”拉开了成建制,全员、全要素远程机动装备技术保障综合演练的帷幕。      这一天的9时30分。该机械化步兵师组成梯队,穿过昆仑峡谷,沿着新藏公路急驰,突然接到先遣分队报告:“前方遭‘敌’空袭,道路已被毁坏,前进受堵。”部队长夏
期刊
编者按:虽然美国官方以及部分研究机构依旧在每年鼓噪“中国威胁论”。但是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多以及透明度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外学者和机构开始以一种趋于理性的态度来分析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以及中国未来的国家战略目标。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泰勒·弗拉沃在《华盛顿季刊》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寻求什么样的军事力量》一文,便是这种分析的代表。他试图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出发,推测中国军事现
期刊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军为了维护其在全球的利益,逐步建立了一个依托本土为主,遍布全球的海外军事基地体系。这些大小不等、规模各异的海外基地,构成了美军严密的海外军事基地网络。然而,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驻在国人民的反对,美海外军事基地的数量和规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整体上看,美军事基地的基本布局是,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既重视前沿基地,又
期刊
2月13日,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TRDI)与三菱重工集团在神奈川县的相模原制造所首次披露下一代主战坦克的试验车——TK-X,现场还专门请来日本防卫大臣、退休高官和社会名流。按照惯例,防卫大臣一般只出席有重大国防项目的发布活动(如日本“爱宕”号“宙斯盾”驱逐舰下水),可见TK-X坦克对日本防务的重要意义。在机动展示活动中,TK-X顺利完成了波纹路面行驶、大角度爬坡以及水池泅渡等机动演示项目,还特
期刊
隐身战机自1989年12月在美国入侵巴拿马的军事行动中首次亮相后,立即引起世人的关注。从巴拿马战争到海湾战争,从科索沃战火到阿富汗战争,直至2003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隐身战机在战争中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无所顾忌地出入地面雷达密布、防空火力森严的重要目标上空,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行动的“杀手锏”。有人甚至提出,未来天空是隐身飞机的天下。  隐身——我们似乎并不陌生,在很多神话和传说中,人类都流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