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美国华人来说,2001年1月31日这一天极具意义。当赵小兰宣誓就职后,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终于有了首位华裔部长,她也是首位进入内阁的亚裔女性。而在8年之后,她又成为战后任期最久的美国劳工部长。对大多数人来说,她的笑靥如花、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似乎更有杀伤力。而对她的父亲赵锡成博士来说,赵小兰只不过是家里“6朵金花”当中的一个。这“6朵金花”均毕业于美国常春藤大学,其中4位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事实上,身为“船王”的赵锡成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近日,赵锡成博士、赵小兰部长及其妹妹赵安吉接受专访,讲述这个家族的传奇。
远渡重洋
回溯过去,这个家族的传奇部分得益于赵锡成1958年的那次远渡重洋。“当我刚满五岁时,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父母做出了一个艰难大胆的决定。父亲义无反顾地告别了薪金丰厚的航海生涯,只身越洋赴美继续深造,开辟新生活,创造新天地。”赵小兰说。
去美国寻好日子
对赵锡成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显然不易。他当时年轻有为,29岁就已当上远洋轮代理船长。因在最高船长特种考试中名列前茅,他被称为“状元船长”。
“这一重大决定完全归功于我的妻子赵朱木兰。有一个航海的丈夫并不容易,在一年12个月当中,我有10个月的时间都在出海。如果我尝试另一种职业生涯,或者到美国学习,也会给她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艰辛。但我相信,从长远来看,如果想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选择不同的职业生涯。木兰是如此勇敢和果断。她告诉我,你必须去,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美国会有很多更好的机会。她当时已有7个月身孕,还要照顾两个不到5岁的孩子。”
于是,赵锡成在圣诞节前一天出发。“我记得,飞机上一个三明治需要1.25美元。对于我当时的薪资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大的花费。”
一个人打三份工
赵锡成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他与其他4名中国学生合租房子,因为给的租金少,只能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其他人可以在那里聚会,总是显得很嘈杂,令我难以入眠。”
想起父亲当年的艰辛,赵小兰唏嘘不已:“父亲只能凭借着多年航海的经验,在纽约招商局代表处做些日常业务,待遇微薄,周末还在另一家‘复兴航运公司’兼职。为了多赚一点钱,能早日接我们来美团聚,父亲挤出休息时间到餐馆打工。他从一个从未端过盘子的生手到可双手端盘子的能手,自如地应付满堂的客人。”
赵锡成的拼搏终于换来了全家的团圆。1961年,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之后,赵朱木兰终于带着3个女儿来到美国。那一年,赵小兰8岁。“就在我启程赴美国两个月后,三女儿赵小美出生了。当我在美国见到她时,她已经3岁了。”赵锡成说。
举目无亲很孤独
在赵小兰的记忆里,一家人在纽约的最初几年非常具有挑战性。她说:“当我最初抵达美国时,一家5口人只能挤在仅有一间卧室的公寓里。父亲做3份工作来养家,母亲和两位妹妹及我都不会说英语。我们并没有任何亲朋好友在美国,周围也很少有亚洲人。我们感到很孤单。”
让赵小兰感动的是,尽管充满困难,但父母仍然充满希望,他们很乐观并相信将来会更加美好。“母亲非常用心地为我们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在中国食材非常少的时代,母亲竟然能做出美味和有营养的中国菜,这令我们感到很惊奇。”
而在赵锡成眼里,家庭就是他们的避风港。更让他惊奇的是,“木兰每个月总能存上一笔钱以备不时之需”。
仍是最美好回忆
“我想强调的是,那些年虽然困难重重,但仍是我最美好的回忆。”赵锡成说。对赵小兰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它们将永记我心,并成为我自身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她说。
赵锡成边工作边学习,终于在1964年获得硕士学位。随后,他开始筹备自己的航运公司。当小女儿赵安吉出生的时候,赵锡成创办的事业已经稳定下来了。
“我生长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里,物质生活已经丰富很多。与母亲和3位年长的姐姐当年不同,我不需要在货船上忍受远洋航行。但我听说过许多关于我家族在当时的历史——他们也有许多回忆。父母亲时常提醒我,虽然日子越过越好,但我不能失去动力,为了自己以及他人的期望,将来要将事情做得更好。我很感激父母和姐姐们将这些艰苦奋斗的故事与经验分享给我,尽管没有亲身经历,但这些将激励着我。”赵安吉说。
重视教育 改变命运
这个家族的传奇还得益于对教育的重视。与大多数华人家庭一样,赵锡成夫妇也将教育当成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捷径。自哈佛建校375周年以來,及在该校商学院建院百余年的历史上,赵家是唯一有4位女儿均在此就读的杰出家庭!美国总统老布什在任时曾十分认真地对夫人芭芭拉说,应该虚心地向赵家学学怎么管教孩子。
当赵小兰插班进入三年级时,她一个英文单词也不会。“学校的学习对我来说很难,因为我不懂英语。因此,我每天都会将学校学的东西抄到笔记本里。当父亲深夜工作回家时,他会把当天的课程翻译给我听,这样我才能够学习英语。”
作为第一代移民,赵锡成知道教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就像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一样,我们确实强调了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相信,教育是获取进步的最好和最快的途径,这对我们移民尤其重要。”
谈到教育,赵小兰对父母充满感激。“不管多么忙,他们总会安排大量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每逢周末,我的父母都会带我们去参观纽约的免费景点,例如博物馆、植物园、中央公园、帝国大厦、自由女神、科尼岛和许多其他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观光点,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太多的钱。”
从小做家务
赵小兰最终没有辜负父母的苦心,她于1975年从曼荷莲女子学院毕业,并在两年后被哈佛大学录取。赵安吉也没令父母失望,她甚至只用了3年时间就从哈佛本科毕业并获得最高奖学金。 作为年龄最小的家庭成员,赵安吉感觉自己比姐姐们更幸运,但父母在教育上并没有放松。“父母对教育的重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从小学习,永不停息。我相信,当年选择到美国定居后,父母更意识到这里有许多很好的机遇。因此,与姐姐们相比,父母对我应该或者不应该做什么的要求要少得多。他们给了我更多的自由来开拓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和才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常常对我抱有很高的期望,同时给予很多鼓励和支持。”
赵锡成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赵小兰在多年后回忆道:“我们自己洗衣,整理内务,并把房前屋后两英亩多的院子收拾得干净整齐,不让杂草在这里生根捣乱。我们每日轮流负责打扫后院的游泳池,保持碧水清澈无尘。在父母的指引下,我们姐妹们一起动手,铺就了庭院中300多码的柏油路。”
“教育是最好的嫁妆”
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是极重要的。赵锡成当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到美国后又半工半读拿到硕士学位。赵朱木兰的经历似乎更励志,她在50多岁的时候拿到了硕士学位。
赵锡成告诉记者:“我想,如果你问我们的孩子们的话,她们应该都会说父母在她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的妻子来自安徽省一个负有盛名的、有教养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德高望重、有见识和受人尊敬的法官。她青少年时期曾在南京的一所教会学校就读,成为当时能够获得教育的少数女性之一。遗憾的是,当时的动荡迫使她不得不停止学习。到美国之后,当一个个孩子都长大了,她就在我们家附近的大学选择学术课程来学习。所以,她51岁的时候入学并在两年后从纽约的圣约翰大学获得了学位。”赵小兰感叹道:“目睹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他们树立的榜样,作为孩子,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跟随他们的脚步。”
据赵小兰回忆,看到赵家六个女儿,爱操心的人常常关心嫁妆问题,打趣地说生怕父母为此而倾家荡产。母亲赵朱木兰当时含笑回答:“教育是我们给女儿最好的嫁妆。”
在赵锡成赴美43年后,这个家族为美国贡献了首位华裔部长。在此之前,赵小兰的身份分别是白宫学者、联邦航运署副署长、联邦海运委员会主席、交通部副部长……不仅如此,赵锡成和他的女儿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均“功成名就”。
赵小兰:非常荣幸当上部长
对于2001年的那次命运转变,赵小兰至今仍感到很幸运。“对于能够被美国总统邀请加入他的内阁,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以前我担任过副部长, 因此再升任部长是很自然的。我非常清楚这次被任命的历史意义——我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被美国总统任命担任内阁成员的亚裔女性。任命宣布后,我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祝贺、支持和鼓舞,特别是来自中国和美籍华人的祝福,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和感激。我非常努力地工作,希望通过我的任命和表现为亚裔美国人开辟一条为联邦政府服务的道路。在我任内,我任命的亚裔工作人员高过联邦政府內的任何一个部门。因为我的国际背景,我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劳动竞争力。我是唯一一位被总统要求在其8年任期内一直担任内阁成员的人,我也因此成为二战以来在职时间最长的美国劳工部长。”
赵小兰坦言:“初到美国的时候,我们对未来根本就没有抱持任何想法。我们所希望的就是能够在这个新的国家里生存下来。”
赵安吉:女性也能搞好航运
姐姐们纷纷离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了,只留下赵安吉独自挑起家族企业的大梁,她如今是美国福茂集团副董事长。“我一直想为我的父母工作。如果父母的企业做的是其他行业,我同样能爱上它。我之所以热爱我的工作,是因为能继承父母的遗产——一种生活和价值体系。此外,我在家族传承上也有个人的动机及启发,因为将这公司带上新的台阶会给我带来满足感。”赵安吉说。
船运领域传统上一直被男性掌控,但赵安吉却做得风生水起。赵安吉对此有自己的心得:“事实上,在全球财富500强(全部行业)的CEO当中,只有不到5%是女性。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也有很多理论解释。可以确定,将来会有更多女性在航运业和其他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的经验是,如果你相信并致力于做某事,你就能实现它。我母亲常常提醒我们不要去抱怨性别歧视,相反地,要去证明这种歧视是错误的。”
从劳工部长到慈善家
赵锡成夫妇一生都是活跃的慈善家,他们早在1984年就创办了上海木兰教育基金会,这是中国最早的慈善基金会之一。赵小兰解释说:“我的父母认为教育是变革的力量,他们这一生的经历告诉他们除了教育没有什么是永久的。由于资源匮乏,他们年轻时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他们想要帮助其他有同样困难的人。”在赵朱木兰2007年8月2日过世以后,赵锡成才将慈善捐赠公开,以此纪念爱妻。
如今,赵小兰已经不再担任政府职务,她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能够经常从华盛顿飞往纽约去看望父亲。而她现在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将父母的慈善事业做好。“我曾经担任美国联合劝募会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这是美国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我因此对慈善界很了解。我将致力于帮助父亲经营家族基金会,以此来纪念我的母亲赵朱木兰女士,继续发扬她不断为社会教育作贡献的精神。”
珍视双重文化背景
2013年2月,美国左翼自由派团体“进步肯塔基”在微博网站上发帖,把赵小兰的华裔身份和她与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的夫妻关系联系起来,称“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你们的工作向中国转移”。麦康奈尔随后对此严辞回应,称这些言论是“种族诋毁”。
赵小兰并未就这一事件直接回答记者的提问。但对种族问题,赵安吉有自己的体会。“与从其他非英语国家移民过来的人相比,出生在美国的人还是有一点不同。当长大一点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种族并不是美国的主要种族。但我们生活在纽约附近,纽约是世界上种族及文化最多元的城市之一。我很喜欢相互混合的这两种文化,认为这样的背景让我有趣且独特。因此,融入美国文化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我并不仅想完全融入进去,我想变得更为独特和有趣。”
“种族歧视是一个历史上屡次发生的问题,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会出现。在如今的美国,境况已经比过去几十年好很多。从我父母移居美国到我出生这段时间内,美国制定了新法律禁止这些歧视。在我出生后,这些法律保护进一步得到加强。与法律相比,个人偏见的改变要来得缓慢很多。就个人而言,我从没感受到过种族歧视。”
对于自己的华裔身份,赵小兰和赵安吉都感到非常自豪。“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向我们强调中国的哲学思想并欢度中国的传统节假日,他们鼓励我们把东方和西方最好的东西结合起来。在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中,具有双重文化背景是一种珍贵的财富。”赵小兰说。
难忘父亲故国故土
赵锡成出生在上海嘉定马陆镇一个美满的小康之家。1949年5月修毕航海专业学科后,他被派至叔父的“天平轮”上实习。哪知风云突变,上海港口被封锁,从此有家难回。
当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时,赵锡成成为少数能够回到中国的美国公民之一。“正如中国传统故事所说的‘四郎探母’,我必须得回去。我的父亲在1959年已经去世了,但我的母亲仍生活在我们的小村庄里,在23年后我必须回去看望她。”赵锡成说,“多年以来,木兰和我都会带女儿回到中国。当然,我们每次都会去嘉定、马陆镇和我的家乡。我的女儿们永远不会忘记她们的根。”
1979年,赵小兰刚刚从哈佛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赵锡成夫妇立即带着她回到中国,让她看看祖先生活的地方。这次行程让赵锡成很难忘:“我们游览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桂林等地,当然,我也带她回到我的家乡。在那里,我们有一段非常美妙和难忘的时光。”
赵小兰很能理解父母的思乡之情:“我的父母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在中国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的祖父母又是怎样生活的。我确信自己能够为改善中美关系做出较大的贡献,因为我了解中国和美国。”
赵锡成夫妇喜爱竹子,以寄托对江南家乡的思念之情。他们移种在后院的竹子已长成气候,堪称小竹林。“中国、嘉定永远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赵锡成说。
远渡重洋
回溯过去,这个家族的传奇部分得益于赵锡成1958年的那次远渡重洋。“当我刚满五岁时,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父母做出了一个艰难大胆的决定。父亲义无反顾地告别了薪金丰厚的航海生涯,只身越洋赴美继续深造,开辟新生活,创造新天地。”赵小兰说。
去美国寻好日子
对赵锡成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显然不易。他当时年轻有为,29岁就已当上远洋轮代理船长。因在最高船长特种考试中名列前茅,他被称为“状元船长”。
“这一重大决定完全归功于我的妻子赵朱木兰。有一个航海的丈夫并不容易,在一年12个月当中,我有10个月的时间都在出海。如果我尝试另一种职业生涯,或者到美国学习,也会给她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艰辛。但我相信,从长远来看,如果想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选择不同的职业生涯。木兰是如此勇敢和果断。她告诉我,你必须去,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美国会有很多更好的机会。她当时已有7个月身孕,还要照顾两个不到5岁的孩子。”
于是,赵锡成在圣诞节前一天出发。“我记得,飞机上一个三明治需要1.25美元。对于我当时的薪资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大的花费。”
一个人打三份工
赵锡成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他与其他4名中国学生合租房子,因为给的租金少,只能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其他人可以在那里聚会,总是显得很嘈杂,令我难以入眠。”
想起父亲当年的艰辛,赵小兰唏嘘不已:“父亲只能凭借着多年航海的经验,在纽约招商局代表处做些日常业务,待遇微薄,周末还在另一家‘复兴航运公司’兼职。为了多赚一点钱,能早日接我们来美团聚,父亲挤出休息时间到餐馆打工。他从一个从未端过盘子的生手到可双手端盘子的能手,自如地应付满堂的客人。”
赵锡成的拼搏终于换来了全家的团圆。1961年,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之后,赵朱木兰终于带着3个女儿来到美国。那一年,赵小兰8岁。“就在我启程赴美国两个月后,三女儿赵小美出生了。当我在美国见到她时,她已经3岁了。”赵锡成说。
举目无亲很孤独
在赵小兰的记忆里,一家人在纽约的最初几年非常具有挑战性。她说:“当我最初抵达美国时,一家5口人只能挤在仅有一间卧室的公寓里。父亲做3份工作来养家,母亲和两位妹妹及我都不会说英语。我们并没有任何亲朋好友在美国,周围也很少有亚洲人。我们感到很孤单。”
让赵小兰感动的是,尽管充满困难,但父母仍然充满希望,他们很乐观并相信将来会更加美好。“母亲非常用心地为我们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在中国食材非常少的时代,母亲竟然能做出美味和有营养的中国菜,这令我们感到很惊奇。”
而在赵锡成眼里,家庭就是他们的避风港。更让他惊奇的是,“木兰每个月总能存上一笔钱以备不时之需”。
仍是最美好回忆
“我想强调的是,那些年虽然困难重重,但仍是我最美好的回忆。”赵锡成说。对赵小兰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它们将永记我心,并成为我自身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她说。
赵锡成边工作边学习,终于在1964年获得硕士学位。随后,他开始筹备自己的航运公司。当小女儿赵安吉出生的时候,赵锡成创办的事业已经稳定下来了。
“我生长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里,物质生活已经丰富很多。与母亲和3位年长的姐姐当年不同,我不需要在货船上忍受远洋航行。但我听说过许多关于我家族在当时的历史——他们也有许多回忆。父母亲时常提醒我,虽然日子越过越好,但我不能失去动力,为了自己以及他人的期望,将来要将事情做得更好。我很感激父母和姐姐们将这些艰苦奋斗的故事与经验分享给我,尽管没有亲身经历,但这些将激励着我。”赵安吉说。
重视教育 改变命运
这个家族的传奇还得益于对教育的重视。与大多数华人家庭一样,赵锡成夫妇也将教育当成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捷径。自哈佛建校375周年以來,及在该校商学院建院百余年的历史上,赵家是唯一有4位女儿均在此就读的杰出家庭!美国总统老布什在任时曾十分认真地对夫人芭芭拉说,应该虚心地向赵家学学怎么管教孩子。
当赵小兰插班进入三年级时,她一个英文单词也不会。“学校的学习对我来说很难,因为我不懂英语。因此,我每天都会将学校学的东西抄到笔记本里。当父亲深夜工作回家时,他会把当天的课程翻译给我听,这样我才能够学习英语。”
作为第一代移民,赵锡成知道教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就像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一样,我们确实强调了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相信,教育是获取进步的最好和最快的途径,这对我们移民尤其重要。”
谈到教育,赵小兰对父母充满感激。“不管多么忙,他们总会安排大量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每逢周末,我的父母都会带我们去参观纽约的免费景点,例如博物馆、植物园、中央公园、帝国大厦、自由女神、科尼岛和许多其他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观光点,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太多的钱。”
从小做家务
赵小兰最终没有辜负父母的苦心,她于1975年从曼荷莲女子学院毕业,并在两年后被哈佛大学录取。赵安吉也没令父母失望,她甚至只用了3年时间就从哈佛本科毕业并获得最高奖学金。 作为年龄最小的家庭成员,赵安吉感觉自己比姐姐们更幸运,但父母在教育上并没有放松。“父母对教育的重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从小学习,永不停息。我相信,当年选择到美国定居后,父母更意识到这里有许多很好的机遇。因此,与姐姐们相比,父母对我应该或者不应该做什么的要求要少得多。他们给了我更多的自由来开拓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和才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常常对我抱有很高的期望,同时给予很多鼓励和支持。”
赵锡成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赵小兰在多年后回忆道:“我们自己洗衣,整理内务,并把房前屋后两英亩多的院子收拾得干净整齐,不让杂草在这里生根捣乱。我们每日轮流负责打扫后院的游泳池,保持碧水清澈无尘。在父母的指引下,我们姐妹们一起动手,铺就了庭院中300多码的柏油路。”
“教育是最好的嫁妆”
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是极重要的。赵锡成当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到美国后又半工半读拿到硕士学位。赵朱木兰的经历似乎更励志,她在50多岁的时候拿到了硕士学位。
赵锡成告诉记者:“我想,如果你问我们的孩子们的话,她们应该都会说父母在她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的妻子来自安徽省一个负有盛名的、有教养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德高望重、有见识和受人尊敬的法官。她青少年时期曾在南京的一所教会学校就读,成为当时能够获得教育的少数女性之一。遗憾的是,当时的动荡迫使她不得不停止学习。到美国之后,当一个个孩子都长大了,她就在我们家附近的大学选择学术课程来学习。所以,她51岁的时候入学并在两年后从纽约的圣约翰大学获得了学位。”赵小兰感叹道:“目睹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他们树立的榜样,作为孩子,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跟随他们的脚步。”
据赵小兰回忆,看到赵家六个女儿,爱操心的人常常关心嫁妆问题,打趣地说生怕父母为此而倾家荡产。母亲赵朱木兰当时含笑回答:“教育是我们给女儿最好的嫁妆。”
在赵锡成赴美43年后,这个家族为美国贡献了首位华裔部长。在此之前,赵小兰的身份分别是白宫学者、联邦航运署副署长、联邦海运委员会主席、交通部副部长……不仅如此,赵锡成和他的女儿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均“功成名就”。
赵小兰:非常荣幸当上部长
对于2001年的那次命运转变,赵小兰至今仍感到很幸运。“对于能够被美国总统邀请加入他的内阁,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以前我担任过副部长, 因此再升任部长是很自然的。我非常清楚这次被任命的历史意义——我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被美国总统任命担任内阁成员的亚裔女性。任命宣布后,我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祝贺、支持和鼓舞,特别是来自中国和美籍华人的祝福,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和感激。我非常努力地工作,希望通过我的任命和表现为亚裔美国人开辟一条为联邦政府服务的道路。在我任内,我任命的亚裔工作人员高过联邦政府內的任何一个部门。因为我的国际背景,我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劳动竞争力。我是唯一一位被总统要求在其8年任期内一直担任内阁成员的人,我也因此成为二战以来在职时间最长的美国劳工部长。”
赵小兰坦言:“初到美国的时候,我们对未来根本就没有抱持任何想法。我们所希望的就是能够在这个新的国家里生存下来。”
赵安吉:女性也能搞好航运
姐姐们纷纷离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了,只留下赵安吉独自挑起家族企业的大梁,她如今是美国福茂集团副董事长。“我一直想为我的父母工作。如果父母的企业做的是其他行业,我同样能爱上它。我之所以热爱我的工作,是因为能继承父母的遗产——一种生活和价值体系。此外,我在家族传承上也有个人的动机及启发,因为将这公司带上新的台阶会给我带来满足感。”赵安吉说。
船运领域传统上一直被男性掌控,但赵安吉却做得风生水起。赵安吉对此有自己的心得:“事实上,在全球财富500强(全部行业)的CEO当中,只有不到5%是女性。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也有很多理论解释。可以确定,将来会有更多女性在航运业和其他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的经验是,如果你相信并致力于做某事,你就能实现它。我母亲常常提醒我们不要去抱怨性别歧视,相反地,要去证明这种歧视是错误的。”
从劳工部长到慈善家
赵锡成夫妇一生都是活跃的慈善家,他们早在1984年就创办了上海木兰教育基金会,这是中国最早的慈善基金会之一。赵小兰解释说:“我的父母认为教育是变革的力量,他们这一生的经历告诉他们除了教育没有什么是永久的。由于资源匮乏,他们年轻时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他们想要帮助其他有同样困难的人。”在赵朱木兰2007年8月2日过世以后,赵锡成才将慈善捐赠公开,以此纪念爱妻。
如今,赵小兰已经不再担任政府职务,她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能够经常从华盛顿飞往纽约去看望父亲。而她现在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将父母的慈善事业做好。“我曾经担任美国联合劝募会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这是美国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我因此对慈善界很了解。我将致力于帮助父亲经营家族基金会,以此来纪念我的母亲赵朱木兰女士,继续发扬她不断为社会教育作贡献的精神。”
珍视双重文化背景
2013年2月,美国左翼自由派团体“进步肯塔基”在微博网站上发帖,把赵小兰的华裔身份和她与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的夫妻关系联系起来,称“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你们的工作向中国转移”。麦康奈尔随后对此严辞回应,称这些言论是“种族诋毁”。
赵小兰并未就这一事件直接回答记者的提问。但对种族问题,赵安吉有自己的体会。“与从其他非英语国家移民过来的人相比,出生在美国的人还是有一点不同。当长大一点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种族并不是美国的主要种族。但我们生活在纽约附近,纽约是世界上种族及文化最多元的城市之一。我很喜欢相互混合的这两种文化,认为这样的背景让我有趣且独特。因此,融入美国文化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我并不仅想完全融入进去,我想变得更为独特和有趣。”
“种族歧视是一个历史上屡次发生的问题,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会出现。在如今的美国,境况已经比过去几十年好很多。从我父母移居美国到我出生这段时间内,美国制定了新法律禁止这些歧视。在我出生后,这些法律保护进一步得到加强。与法律相比,个人偏见的改变要来得缓慢很多。就个人而言,我从没感受到过种族歧视。”
对于自己的华裔身份,赵小兰和赵安吉都感到非常自豪。“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向我们强调中国的哲学思想并欢度中国的传统节假日,他们鼓励我们把东方和西方最好的东西结合起来。在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中,具有双重文化背景是一种珍贵的财富。”赵小兰说。
难忘父亲故国故土
赵锡成出生在上海嘉定马陆镇一个美满的小康之家。1949年5月修毕航海专业学科后,他被派至叔父的“天平轮”上实习。哪知风云突变,上海港口被封锁,从此有家难回。
当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时,赵锡成成为少数能够回到中国的美国公民之一。“正如中国传统故事所说的‘四郎探母’,我必须得回去。我的父亲在1959年已经去世了,但我的母亲仍生活在我们的小村庄里,在23年后我必须回去看望她。”赵锡成说,“多年以来,木兰和我都会带女儿回到中国。当然,我们每次都会去嘉定、马陆镇和我的家乡。我的女儿们永远不会忘记她们的根。”
1979年,赵小兰刚刚从哈佛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赵锡成夫妇立即带着她回到中国,让她看看祖先生活的地方。这次行程让赵锡成很难忘:“我们游览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桂林等地,当然,我也带她回到我的家乡。在那里,我们有一段非常美妙和难忘的时光。”
赵小兰很能理解父母的思乡之情:“我的父母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在中国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的祖父母又是怎样生活的。我确信自己能够为改善中美关系做出较大的贡献,因为我了解中国和美国。”
赵锡成夫妇喜爱竹子,以寄托对江南家乡的思念之情。他们移种在后院的竹子已长成气候,堪称小竹林。“中国、嘉定永远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赵锡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