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师生互动”模式刍议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力求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依靠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在多边互动中和谐学习成为必然。
  因此,“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能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心灵对话、情感交流和新知的发现,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双方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但是这种互动模式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拟就教师角度对“师生互动”这一模式操作过程中的缺陷、成因、对策作浅析:
  缺陷具体表现:
  一、讨论变闲聊
  小组讨论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拓展思路、畅所欲言,好一个言无不尽,好一个谈笑风生!但是,如果讨论离开文本和教学目标,似是搞一场沙龙,把教师布置的问题搁置一边,这样的讨论对集体有何益处?对教学有何促进?对问题的分析有何关系?
  二、喧宾夺主,啼笑皆非
  讨论进行中,旁及的东西太多,以致喧宾夺主,掩盖主题。情节轻的,偏离话题中心,滑入边缘化;情节重的,则犯了偷换话题的大忌,导致驴唇不对马嘴。“擦边球”、“攀远亲”现象表面上活跃了课堂,但发言的丰富性冲淡了中心的明确性。东拉西扯、另起炉灶,一个回合下来,不仅问题没有解决,反而连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忘记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起不了什么作用。
  三、发展“另类”与“虚妄”
  如果把传统的课堂比喻一湖沉静的水,那么新课改下的课堂则要求更多的涟漪和波澜。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另类”有时就是能够打破沉静的石子,教师怎能拒绝和回避?但是,给“另类”的观点一席之地,并不是要发展“另类”和鼓励“虚妄”,并不是让讨论成为“另类”与“虚妄滋养的土壤。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必定要求客观实际,不能一味钻牛角尖、过独木桥。如若当真这样,那么“大众”成了陪客,事实便成了虚幻,极端成了种子。放纵个体会让一些“个体随意性”冲击“认知意义整体性”,会让学习变得浮躁,不利于养成踏实的学风。
  以上三点表现的主要危害,如果集中到一点,就是降低了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缺陷的原因分析:
  以上所述,“师生互动”模式不但没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反而降低了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老师的课堂掌控出了问题:
  一、教师的“无作为”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每一个角色都要求教师认真“作为”,充分发挥“主导”功能。笔者听过一堂《送行》(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的公开课,整节课让学生围绕“勒罗对陌生小姐的感情是真的还是假的”进行自由发言,有的讲到道德伦理问题;有的讲到情感与金钱的问题;有的讨论人性的弱点;有的分析双面人;……老师除了一些套子式的表扬赞许之外,没有及时引导,也没有价值观、人生观的修正,更没有对文本意识、语言意识的引导。
  二、教师的“功利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常见以下现象:当教师没有明确提出教学目标时,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往往高涨,对问题的见解往往独到而有趣,表达往往生动而丰富。尤其在教师没有可以把讨论方向限于得到某种结论时,学生讨论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显得格外彻底。讨论使学生的自我意识显现,情感系统的潜能被充分调动,表现出机敏和睿智,甚至是激情和幽默。而一旦教师给讨论附加一系列条件,特别是为尽快引出结论去控制讨论走向时,讨论的积极程度会受到影响。不少学生会表现出拘谨甚至自卑,出现消极等待和闲聊耗时的现象。这主要是老师怎么看待讨论发展性和功利性的问题。
  三、教师的“盲目作为”
  对合作学习的合理分组较为盲目。合作学习小组主要以异质小组为主,通常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性格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这种合理的分配有利于均衡互补,容易产生碰撞。但老师往往盲目机械地进行前后小组讨论,那么“东边冷西边热”就是难免的场景,有的小组永远是“被遗忘的角落”,如果不甘于寂寞的,那就爆发一场闲聊。
  缺陷解决策略:
  互动既是合作探究,就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但不能演绎成“风马牛不相及”的沙龙,也不能放任粗糙偏狭的观点而置之不理。我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忽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无视提出的问题,不能任意天马行空。我们尊重学生的理解,但不能淹没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对学生的讨论意见而“不作为”。老师要告诉学生自己的观点和大师们的、权威的理解,但这是以学生们参考的面目和心态出现的,不是什么“标准答案”。教师要充当“助产师”和“催化剂”的角色。在讨论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给于一定的支持。比如,当学生的的思维模糊时,教师可以提出要求进一步澄清问题:“你能为你的解释举几个例子吗”、“你能再换一种说法吗”;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时,教师可以提出要求进一步深入问题,如“为什么”、“怎么才能“等;当学生的思维不是建立在之前的发言基础之上的,教师可以要求辨认发言相关性的问题,如“你讲的内容与前面的内容有联系吗”;当学生不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发言进行概括和总结时,教师可以进行概括和总结。
其他文献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它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以及观察思维能力,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居重要地位。但就如何搞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效果,这至今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我在几年的实验教学中不断研究与探讨,总结出一套实验教学法——自学引导法,使实验教学较好的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王阳明研究更是持续升温,呈现出如火如荼的繁荣景象。王阳明思想的主体内容是阳明学研究的
完形填空是一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能力的一种题型,它集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考察一体,考察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在一定语言情景下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尽快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不断自
在课堂上,如果老师的心情不佳,情绪过于低落或激动,那么该老师可以向学校申请半天假期。或听听音乐,或出去散散步,或找知心朋友倾诉一番,使自己彻底放松下来,等情绪调整好后再进行教
摘要:和谐的课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语文课堂的和谐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和谐、教学方式的和谐以及课堂氛围的和谐。只有实现这三方面完美的结合,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 内容 方式 氛围 和谐    和谐就是美,它是人类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灵魂。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和谐呢?笔者以为,只有从以
李端棻与黎庶昌均在同治初年步入仕途,一在京师,一在江南。后黎庶昌出任外交官,二人相见机会不多,但志趣相投,都抱有“强国之梦”,而且力主改革,要求“整饬内政,酌用西法”。黎氏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