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共产国际支持下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黄埔军校的创办过程中,共产国际作为倡议者、支持者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黄埔军校又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因此,黄埔军校作为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三者共同努力作用下的成果,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黄埔军校;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合作
  一、黄埔军校在共产国际支持下建立、发展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过程
  黄埔军校的创建最初是由共产国际及其代表提议的。1921年12月,北伐中的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桂林进行了会谈,马林建议孙中山创办一所军校,为革命队伍储备军事人才。1922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在广州与孙中山进行多次会谈,指出孙中山拥有的雇佣军队不能实现国民革命,必须建立国民革命的军队,孙中山表示同意。陈炯明公开叛变后,马林在上海会见了孙中山表示了共产国际对他革命事业的支持,使他认识到联俄、联共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更加考虑建立革命军队的必要性。
  1923年10月份,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孙中山委任他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鲍罗廷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国民党改组和革命军官学校的创立。在鲍罗廷的帮助下,创办军官学校的工作加速进行。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孙中山成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在黄埔军校建立的整个过程中不难发现,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达林、鲍罗廷等人对黄埔军校的创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苏联对成立后黄埔军校的援助
  黄埔军校成立以后,面临着财政、设备、师资力量等诸多方面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共产国际代表积极向苏联争取了大量的援助,以支持黄埔军校得以继续发展。第一,物质支持。1925年苏联拨款10万卢布给黄埔军校以弥补其财政上的短缺,并提出只要黄埔军校今后仍有资金方面的困难,苏联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继续拨给。针对黄埔军校武器奇缺的状况,苏联政府又援助了大量的枪械、弹药甚至飞机,用以改善黄埔军校的军事设施状况。第二,军事人才支持。苏联为黄埔军校派来了顾问团,这些军事顾问有着深厚的军事知识功底和丰富的军事作战经验,在黄埔军校的教学工作中担当重任。第三,黄埔军校最鲜明的教学特色一—政治教育也是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黄埔军校强调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孙中山贯彻“以俄为师”的办学方针。黄埔军校在中国首先建立了党代表制,在军校成立了政治部,使军队置于党的领导下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军校和军队的革命性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共建统一战线仅存下来的硕果。早在黄埔军校的酝酿时期,国共两党就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1921年,孙中山与马林之间的会谈为军校的建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为了促成二人之间的会谈,中国共产党派出张太雷作为马林的向导和翻译,保证孙、马会谈的顺利实现。1923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太雷、沈定一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王登云一起,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创办军校的经验,他们一行人先后共参观了苏联红军陆、海、空各种设施和学校,并多次与苏联(布)党和政府领导人举行会谈,为后来黄埔军校按照苏联红军编练军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黄埔军校在筹建时期的招生工作,也是在国共两党的通力合作下完成的。1921年国民党一大闭幕以后,参加大会的代表不论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员,都受托回到各地为军校挑选和招收学生。共产党人何叔衡招收了国民党员郭一予,共产党员赵自选等学生,并推荐了毛泽东来接收。国民党党员邓文仪也是经由共产党员鲁易介绍下来到黄埔军校的。在招生期间由于国共两党的无私合作,不分党派互相推荐学生,以及共产党优秀青年踊跃报考,才带动了全国一批又一批的有为青年投奔黄埔而来,接受革命的军事与政治教育,从而使得国共合作培养革命力量有了良好的开端,为黄埔共产党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埔军校在成立以后,國共两党为军校更好的发展选送了许多优秀教官。国民党方面,孙中山任学校总理,廖仲恺出任党代表,蒋介石、李济深、王柏龄、叶剑英、邓演达、何应钦、张治中等,先后担任军校的军事教学训练和管理领导工作。共产党人张申府、周恩来、鲁易、熊雄等,先后任政治部领导,担负军校思想政治建设和政治教学工作,尤其是周恩来在担任政治部主任后,学生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黄埔军校的教育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治教育是以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为主要内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列入课堂内容。由于国共两党的通力合作,黄埔军校成为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摇篮。
  三、黄埔军校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
  黄埔军校作为革命主力军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它在平定数次叛乱和两次东征中,充当主力军,推进了战争的胜利发展,促使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工农民众革命运动提供了良好环境。北伐战争中,黄埔军成为北伐军的重要骨干力量,例如赫赫有名的叶挺独立团就是北伐的先锋,该团参谋长周士第、团参谋董仲明等都是黄埔军校的学员。
  黄埔军校为中国共产党建军打下基础。黄埔军校的创办,不仅使得中国共产党懂得了军事的重要,开始了建军的实践,而且客观上培养了一批干部,这些人后来成为红军的高级将领。国共分裂和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深刻教训,认识到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人民创造自己的军队。黄埔军校在军校成立的政治部为红军的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创造红军实践中,对黄埔军校始行的政治工作制度加以改革创新,创建了党委制和新的党代表制度。这些改革创新,使红军的各级都有共产党组织领导的核心力量,使得军队具有坚定的革命性和统一性。
  黄埔精神丰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黄埔军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主题就是爱国革命。后来周恩来领导政治部,展开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爱国革命氛围就更加浓烈了。这种政治教育使得黄埔军校的学生一心一意为国家奋斗,为救国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形成了爱国革命的“校魂”、“军魂”。 在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中,爱国是核心所在,革命是那个时代爱国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埔精神的根本是爱国主义。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黄埔军校存在的意义和黄埔精神永不泯灭的关鍵。
  参考文献:
  [1]广东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史料[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运动(1920—1925)[Z].1997
  [3]徐向前.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的产物[J].决策与信息, 2011(8):43-46
  [4]陈以沛.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J].中州学刊,1986(2)
  [5]谈方.论前苏联对创建黄埔军校的贡献[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
  [6]陈伙成.国共合作办黄埔,爱国精神兴中华——创建黄埔军校的重大意义[J].黄埔,2004(3)
  作者简介:刘佳慧(1992—),女,汉族,籍贯:河北邢台,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其他文献
我是2000年参加党组织的一名已有18年党龄的党员。每回想起多年来受党的培养教育,心中感觉总是心潮澎湃。牢记党的宗旨,做党的忠诚卫士,作为我人生的政治坐标,一直激励着我一步步跟党走,为党积极奉献自己的一切。  一、参加中国共产党,实现自己政治生涯的起点  我从22岁开始就参加镇里机关工作,那时叫财税组。可以说,在当时的市场经济运作中,财税对国家贡献是非常大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要以财税工作作为杠杆
期刊
【摘要】: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名臣,忠心辅佐吴王夫差,却遭奸佞迫害,终致殉国。伍子胥之死,经由诸书记载、渲染,其历史真实已真假难辨。《史记》、《国语》对伍子胥之死记载都颇为详细。《史记》在叙史方面多参照《国语》,但在具体的撰述上仍有较多的差异。将伍子胥之死分为“吴王伐齐”、“黄池会盟”、“吴国覆灭”三部分,进行详细的论证、分析。可见《史记》在叙伍子胥之死时贯通前后、古今,并寄予了强烈的情感。  【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凭借其快速的传播功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体是把双刃剑,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不仅要立足实际,更要充分了解、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期刊
【摘要】:从五四运动伊始,学界就开始了对五四运动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将近100年的时间,有大批的成果问世,给我们了解、探讨五四事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证据。这十年,关于五四运动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发展,研究方法更加科学、规范,研究视角也不断拓宽,研究成果颇丰。  【关键词】:五四运动;成果;综述  从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至今已将近100年的时间。近年来,国内外对五四运动的研究不断深化,特别是习近平
期刊
【摘要】:人的本质问题是哲学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国内外学者对人的本质的探究不断深化。其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立足于现实世界并坚持实践的观点,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和我国国情。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在理论和现实方面都具重要价值。本文通过阐述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论形成,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再指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终极指向是人的全面
期刊
【摘要】: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逐渐分裂为多个派系,各派从不同的目的出发以维护国民党,维护三民主义,继承孙中山的事业为旗号。利用国民党、三民主义为政治工具争夺权力。他们都把自己装扮成孙中山的理论继承者,对三民主义肆意篡改发挥为我所用。各派在思想意识及政策上的分岐给国民党的带来严重的后患。主义的的分散造成思想上的不统一,组织上的分裂,减弱了国民党的组织力量,  【关键词】:三民主义;蒋介石;汪精卫;改
期刊
【摘要】:一个民族节祭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民族进行庆祝或祭祀活动的日子,也是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产活动的集中表现形式。本文以西双版纳州大勐龙镇勐宋村哈尼人的传统节日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傳统节日文化的具体含义及现在变迁,试图分析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变迁和文化调适的影响。  【关键词】:哈尼族;传统节日;变迁;文化调适  一、基本状况概述  勐宋”一词来自傣语,“勐”是位于平坝或盆
期刊
英语教学中,良好的情感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我们英语老师,要以情感为动因,触及学生的情绪,就能使英语课堂教学达到主客观统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统一。 学生的英语作业评语,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媒介和润滑剂。老师在纠正作业的错误,指出不足,提出思考与其它忠告与建议的同时,一句赞赏之词或鞭策之言,甚至一個最简单的问
期刊
【摘要】:“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同样,“中体西用”思想在近代中国也是顺应时势变化而孕育产生的,在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曾激起巨大波澜。或许,用现代的观念来看,他还存在许多落后与缺陷,但我们更多的是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它,认识它,理解它。在肯定其对中国近代化所做贡献的同时挖掘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有价值的东西,将经验教训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际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
期刊
【摘要】:现如今,社会的发展与青少年的成长是密不可分的,青少年的成长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这些都是构成青少年在当今社会中的三维结构,也是是青少年责任培养的基本内容。通过教育者对青少年的责任的培养,可以让青少年充分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变得日渐强大。  【关键词】:青少年责任感;社会环境;家庭培养;  前言:青少年在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