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大众科学·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o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有益且必要的。
  在分析“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浏览文献,悟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一、是什么?
  要想阐释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这个题目,就必须界定清楚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什么是“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简而言之就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指小学一到六年级的语文学科的,在教育媒介连贯下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
  “渗透”就是渗入,透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
  也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和吸收。就如同油盐加入菜中“入味”。
  二、为什么?
  (一)大环境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加上随着社会发展,对外交流的窗口越来越大,单是经济输出对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是远远不够的。且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凸现出来。《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制定就深刻诠释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有明确的内容、原则和途径的,且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最基础的途径。它的制定不是偶然,不是见意而为,而是必然而为之的。它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二)学科特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是语文除了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也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若对这两个特征或教学目标有所偏颇和忽视都不是真正的“语文”。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追求“人”的学科,是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教育,这就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学科的渗透,是符合学科特性,是必须的!
  (三)教材与课程标准
  2016年国家教育部就开始在几个省市试点使用“部编教材”,从2019年9月份开始,小学六年一贯制的年级就全都开始使用“统编教材”了。部编教材变成“统编教材”,是国家维护长治久安之计,是通过文化去感染和影响国民思想,端正国民三观来响应国家意识。且语文学科的“统编教材”版本较人教版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革命题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多了!最大的直观感受就是“经典古诗词”的比重提高了!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也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这样的教材和课程标准理念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不谋而合的!
  (四)學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康人格、自主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这十八个基本要点。
  鉴于这份复杂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也发展出具备“语文性”的核心素养。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专家学者们给出了基本一致的定义,基本包含了儿童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础的、最主要的“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四个方面。
  “人文素养”就要求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应该要渗透优秀文化,以文塑文!
  三、怎么样?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营造一个耳濡目染的浸染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方法和路径。
  (一)教师思想上要重视
  虽然说教学过程是双向活动,但小学生被感染和影响的可能性比较大,且教师是指导者,教师自身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认同感和足够的理解力, 才能在言行举止中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味道。
  (二)课前渗透
  教师备课时,在备教材时可有意识地挖掘可渗透的知识;在备学情时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学善学中吸收;在备教学目标时要量定好教学重难点有没有响应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没有凸显出“人文性”特征。例如在语文教学的内容方面,我们在教授古诗词时,可用群文阅读模式,选好例文定篇,再让学生得“渔”再钓“鱼”;我们教师可引导学生约定俗成“课前三分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站在讲台上讲述自己阅读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也引导向具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的内容;在预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收集资料中了解,例如古诗词、鲁迅的文章、革命题材等文章。
  (三)课上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例如导入时,联系生活实际时、拓展升华时等,都是可以相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例如《七律·长征》一文是革命题材,我们在学这首律诗时,除了拓展毛泽东主席写的其他诗词,也可以将长征中的故事用营造情境、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给学生感受。
  (四)课下(外)渗透
  课下(外)渗透可结合语文作业、语文阅读、语文活动和语文实践等方式。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相对于初高中课程小学课程来说是比较轻松的,学生课余自由活动时间较长,教师们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余语文实践活动,来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更有意义,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整理一些名人趣味故事,定期举办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黑板报、讲经典故事、成语故事大赛、诗词大会、古诗词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边玩耍边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知识不知不觉中就互相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也会慢慢激发出来了。另外,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探访当地名人古迹等等,这些给予学生直接的榜样力量,让学生通过聆听名人事迹,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提升政治素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逐渐提高。再者,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书本知识的时候,可以将一些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多读书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世界,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作文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各种写作方式的能力,学校还可以帮助学生订阅一些语文学习报,每周一份让学生课下自由阅读,这些都是很有效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哲学要求我们应以联系的观点看待世间万物的发展,其中时空观念是联系观点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形式,更为全面地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从而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具有科学性和思维性,进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时空观;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所包含的内容众多,这给高中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例如,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经常出现“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他们将大部分的时间应用到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忽略了体育学习和运动,导致大部分的高中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其实,将体育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体育,使学生适当调节脑力疲劳,锻炼学生的身体。基于此,本文将探析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游戏;教学策略  体育课程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
期刊
摘要:古诗词是古代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其中不仅包含着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水平,还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待发展,利用情境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感受和心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古诗词内容的学习会简单且有趣许多。本文主要围绕情境教学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精练的文字里体会语文的魅力。  关
期刊
摘要:当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即要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互补中共同提高学习水平。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为例,探析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有异于传统的个体学习,将这种方式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
期刊
摘要:数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学思维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发展,素质教育逐步替代应试教育,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鉴于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培养  数学思维不仅是学习中必备的能力
期刊
摘要:新课标提出教育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存在学困的情况,这应该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关注的焦点。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在常规教育架构中,确保高中阶段历史学困生可以得到有效的转化,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针对于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转化技巧,有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困生;教学技巧  造成高中生历史学困的主要原因是多元化的,有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具有实用性的“说”的能力的提升。其实笔者认为口语能力的背后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因为有自信,学生才愿意讲话、敢于讲话、敢于表达思想、能清晰地表达思想,而这种能力恰恰是我们的教育中所缺失的。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探究提升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与对策,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能力;教学策略  就目前的语文
期刊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发展的第一原动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不大,心理上却相比起小学生有较大的变化。作文的安排,是为了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也有所涉及。课改的推进,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主要对当前教学现状分析后,对如何培养兴趣做解释。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兴趣  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众多新的
期刊
摘要:赞赏和鼓励就是正确引导孩子的一股正能量,也是对孩子做出正确行为的积极的暗示。赞赏不是针对孩子本身,而是贊赏孩子的正确行为。  关键词:赞赏;鼓励;表扬;批评;行为; 教育  赞赏不是针对孩子本身,而是赞赏孩子的正确行为。比如,不要说,“你这样安静地坐着,真是个好孩子”,而是要说“你这样安静地坐着非常好”。要将表扬或批评统一集中在孩子的行为上,因为教育的重点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管理而不是针对孩子
期刊
摘要: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学领域要求学生不只是实现成绩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着一定的要求。针对初中体育教学,基于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课上教师要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完善课堂教学制度,规范学生的体育意识。只有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才能实现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