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发展历程:国内经济低迷,漫画行业状态绝佳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漫画,一般的解释如下:漫画是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方法来达到尖锐讽刺的效果。
  鲁迅先生在 《且介亭杂文二集·漫谈“漫画”》中也曾提及:“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这一种画,在中国过去的绘画里很少见,《百丑图》或《三十六声粉铎图》庶几近之,可惜的是不过戏文里的丑脚的摹写。”
  这可以说是对于漫画的早期定义。“Karikatur”是德语,英语为“Caricature”,意指那些为突出人物性格或特征,而进行夸张或变形处理的绘画,以达到幽默或讽刺的效果。这类作品最早来自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在中国,我们在报刊或幽默类杂志上看到的作品,大多如此。
  不过,漫画还代表更为广义的事物。
  今天,我们所说的漫画,一般来说具备如下特点:
  1.通过画面传达信息(非文章);2.具有动态的、连续感的画面;3.每一页被分为数个区间(方格或不规则格),依照阅读顺序推动剧情展开,且大多将人物对白放入对话框内;4.有大量表现效果的拟音词、拟态词(特指日本漫画)。
  简单来说,漫画的构成类似将动画或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分镜)组合在一起。
  依照漫画的不同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六类:日本漫画、美国漫画、B.D.漫画(法语圈漫画)、中国漫画、韩国漫画、以及马来西亚漫画。
  其中,对世界范围都造成巨大影响的,我认为首先是日本漫画,其次是美国漫画。
  日语中的漫画,写作“漫画”,念作Manga。尽管字形非常接近,但据说最早曾被用于在1798年发行的绘本《四时交加》的序言中,此后1814年经由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使得该词逐渐被认知。
  至明治时代,“漫画”作为外来语“Comic”和“Cartoon”的日语译法,由当时的知名画家北泽乐天、及其锦绘师今泉一瓢等人使用后,变得流行起来,经昭和初期至今,成为如今的广义的漫画。
  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该词自中国传入,由“漫笔”衍生为“漫笔画”,最后变作“漫画”。另一种是,中国有种白琵鹭叫做“漫画(此处读作Mankaku)”,这种杂食动物经常在水边转来转去,嘴里衔到什么就吃什么。因此有着“涉猎广泛、杂文、涉及各种事物的书”的意思。
  1915年,漫画家冈本一平设立日本最初的漫画家团体“东京漫画会(即日本漫画会)”,将国外漫画作品的简洁描线以及夸张的画风导入日本漫画当中。此外,冈本在《东京朝日新闻》上进行《人的一生》(1921年)等图文并茂的连载,成为将来日本的故事型漫画的原型。
  1923年,织田小星与桦岛胜一创作的《阿正的冒险》等作品,奠定了画面中的分格以及对话框手法的基础。
  1953年左右,手塚治虫(代表作《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借助“赤本漫画(封面刻意使用红色系、内容通俗),确立了故事型漫画的地位。
  伴随经济的逐渐复苏,1959年讲谈社的《少年Magazine》、小学馆的《少年Sunday》等面向低龄读者的周刊漫画杂志相继创刊。此时的作品,基本上以主人公为中轴展开,叙事单调,缺少伏笔。作品大多是蒙面英雄、体育、机器人等题材。
  此后日本经济飞速成长,大量少女漫画杂志创刊。1968年,集英社创刊《少年Jump》。面对大量人气作家已被瓜分的不利现状,大胆开发、培育新人,并对没有人气的作品坚决采用腰斩做法,使得杂志后发先至,逆境生长。
  自1960年后,日本漫画的种类已基本确立为:少年漫画、少女漫画、剧画(面向青年的较为写实的严肃题材)、以及成人漫画。
  1975年,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国内经济低迷,不再招收新人的企业比比皆是。但漫画单行本、杂志却状态绝佳,少年周刊杂志销量即将突破3亿册。而这一年,将来成为漫画界最大活动的同人展(ComicMarket)开端。虽然当时只有700人左右参加,但以后却演变为55万人(2007年)规模的活动。
  著名漫画家高桥留美子,在此时踏上了职业漫画家的道路。
  1977年,剧场版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在上映两个月期间,创下270万人观看,票房收入21亿日元的记录。
  整个80年代,漫画浪潮依旧不断轰击着日本。安达充、高桥留美子等作者的爱情轻喜剧漫画盛极一时。与此同时,《北斗神拳》《七龙珠》《圣斗士星矢》《寄生兽》《乔乔的奇妙冒险》《剑风传奇》等神级作品集中出现,使得日本漫画的魅力,开始席卷整个世界。
  中国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受到巨大影响。
其他文献
1989年2月9日,手冢治虫因胃癌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麹町半藏门医院逝世,享年60岁。  他在去世前,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留下了《火之鸟》等未完成的篇章。  在其晚年时,曾创作了《我与孙悟空》等作品,来讲述他和中国之间的缘分,讲述中国动画对其幼年时期的影响。其一生中来访过中国,并与其偶像——万籁鸣有过会面。  手塚治虫一生给日本社会留下了巨大的宝贵财富,作品深刻而内涵丰富。从他开始,刷新了以往日
期刊
她年幼求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都比别人早,颇有些天才儿童的得意,觉得“我比你们赚到了几年”,去英国留学时主修难啃的神经科学,回来便在高校谋了一份教职。高学历,好家庭,稳定得体的工作,接下来再体面地嫁个人,一个中国传统观念里的女孩,就算是完成了所有的期待了。相夫教子。句号。后面的事情似乎不会有人在意。  她不喜欢大学的教职,当时选择这个,很大程度是家里的因素。六七年的工作生涯,感到更多的是无聊和压抑
期刊
邓亚萍、刘翔、奶茶妹妹……从“网红”到“网黑”,就如TVB剧《潮流教主》里教主的金句:我说它是潮流就是潮流,我说它是垃圾就是垃圾。对于处于焦点的网络名人而言,开放的舆论环境往往使他们处于舆论刀锋,这也正是网红传播的情绪化特质。  在互联网2.0时代,网红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但其难点远远不是构建起人气,而是构建起人气之后,如何寻找到可持续性的变现套路。  专家指出,网红经济仍面临诸多局限,并
期刊
1963年进入东映动画公司从事动画师工作。  1971年加入手塚治虫成立的““虫Production动画部”。1982年开始独立创作漫画。  1984年执导《风之谷》,该片获得罗马奇幻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等4项大奖。  1985年与高畑勋、铃木敏夫共同创立吉卜力工作室。  1986年执导《天空之城》,该片获得第41回每日电影奖大藤信郎赏等6项大奖。  1988年执导《龙猫》,该片荣获第13回报知电
期刊
在日本漫画及动画的草创期,作为主要代表和推进人的手塚治虫,如今看来,人们更愿意将他称之为日本动画界的“爱迪生”。因其像爱迪生一样,不仅发明了大量日本现代动画、漫画的表现方式和新技法,还为之能够进行工业化量产,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规格制度,奠定了日本工业动画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手塚治虫的年代,做动画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无数的人重复劳动——设计、绘制、上色、摄影、校对等。按照一般电影胶片摄影机的做
期刊
作为一家同城物流公司,风先生把旗下的配送员打扮得就像超人,而且每人一个智能手表,独立运作,实时连接到整个系统。他们甚至还编了一首主题曲——《风》,拍了个MV。  没错,风先生的创始人郑飞科是超人迷,而配送员的这套装备大部分都是按照郑飞科的风格打造的——当然也是这位霸道总裁调研过的,适合配送员使用和穿戴。他的产品部不仅有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还有服装设计师。  郑飞科说,他其实不想管这么多细节,因
期刊
风先生的技术都由郑飞科亲自掌舵,而1986年出生的郑飞科自称“不是懂技术,而是非常懂技术”。  上小学三年级的郑飞科第一次接触到的电脑,是学校的一台486,基本靠程序语言控制。  这台486成了郑飞科的启蒙老师,让他狂热地爱上了编程。初一,郑飞科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从此开始了他独树一帜的生活:同学们用计算机来打游戏,他用来学习怎么做网页、做动画和做音乐,然后订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IT类杂志。上高中
期刊
李慧的梦想是让中国无线通信技术及IT技术真正强大起来,走到世界同行的前面,真正打造中国品牌。“有人说我这是痴人说梦,但我不这么认为,梦想绝不是梦。”  梦想对于李慧来说,那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她说,只要有梦想,我们就有美好的明天。  从未来看,无线通信技术显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市场容量更是难以估量。李慧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与判断,更有自己的目标与规划。  3G技术早已推广使用,4G
期刊
虫制作公司(日语:虫プロダクション),简称虫制作(日语:虫プロ),其实是两家与手塚治虫有关的动画制作公司。一家,曾为历史上存在过的“株式会社虫制作”(即“旧虫社”),由手塚治虫亲自创办。另一家,是“虫制作株式会社”即“新虫社”,是株式会社虫制作(旧虫社)破产之后,原遗留的员工重新成立的公司,是“旧虫社”的历史延续,负责处理“旧虫社”旗下的动画作品的版权及运营事项。新虫社除了名字出自手塚治虫之外,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