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中最突出的特色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技能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无可厚非,但往往太过急功近利,重技能轻人文是当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这种状况,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和系统的“工程”,职业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学院实际,精心设置人文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文素质 有效途径
近年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竞争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相当部分职业院校长期以来对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急功近利和狭隘的,许多高职院校对办学宣言和教育宗旨都明确而过度地强调和彰显对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职业技术训练基本取代人文素质培养,以现代科技教育取代传统文化熏陶,以单一专业灌输取代整体人格塑造,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最终导致学生文化素养贫乏、道德品质缺失、适应能力低下等诸多负面效应。这种过于强调产销对路,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悄然形成。事实上,职业教育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在当下竞争激励的现代社会,学生不仅要有现代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品质、完善的人格和较高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质的含义
人文素质由“人文”和“素质”两个词语构成,“人文”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包含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素质”指人与生俱来的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合成短语的“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就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及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综合品质和发展程度,包括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等。通常来说,一般认为人文素质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人文素质作为构成一个人基本素养的基础,在任何阶段都不能缺失,尤其是对于职业教育面向即将踏上社会的青年学生,培养丰富的精神品格和完善的人格更是迫在眉睫。现代职业教育中很多院校重专业技能培养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多地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加强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职业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始终。
要寓人文素质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建立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模式,就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人文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要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适当减少必修课,增设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美术、音乐等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增加选修课,设置文理交融渗透的综合课,并定期举办人文知识讲座。其次,要在各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因为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本身就蕴涵丰富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研究自然科学的任务是求“真”,但自然科学内在地存在“善”和“美”;人们愈来愈关注的科学美、技术美,就是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发掘出属于人文科学的美学分支——可以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内在联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通的。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作用,把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专业教学中,自觉地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在认知、价值和审美相统一的学术情景中,探求人文素质的真谛,掌握科学知识的内涵。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学生耳濡目染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有极深的影响。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可以在校园定期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质;其次,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园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摄影展、文艺晚会等;再次,由学生会等相关部门负责,建立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陶冶情操;最后,在校园建设中,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通过这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人格修养,而且可以为学生施展才华、增强人文素质提供广阔的舞台。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关键要处理好专业知识、实践教学和人文教育的关系,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有现代的教育理念,克服知识、技术至上的观点,提倡技术中的人文精神。树立技术伦理观,懂得技术是为人民服务,在技术服务中要渗透对人的情怀。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要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和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充分挖掘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人文因素,赋予理论以人的精神品格,使学生不仅能够看到理论本身,而且能够看到理论之中的人格形象,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总之,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大力提倡和呼吁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职业教育这一领域,在抓好技术、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把人文素质教育摆在相对重要的位置,做好“两手抓”。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主编.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研究分卷.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
[3]谷育红.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4]叶运生,姚思源,主编.素质教育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文素质 有效途径
近年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竞争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相当部分职业院校长期以来对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急功近利和狭隘的,许多高职院校对办学宣言和教育宗旨都明确而过度地强调和彰显对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职业技术训练基本取代人文素质培养,以现代科技教育取代传统文化熏陶,以单一专业灌输取代整体人格塑造,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最终导致学生文化素养贫乏、道德品质缺失、适应能力低下等诸多负面效应。这种过于强调产销对路,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悄然形成。事实上,职业教育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在当下竞争激励的现代社会,学生不仅要有现代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品质、完善的人格和较高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质的含义
人文素质由“人文”和“素质”两个词语构成,“人文”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包含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素质”指人与生俱来的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合成短语的“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就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及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综合品质和发展程度,包括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等。通常来说,一般认为人文素质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人文素质作为构成一个人基本素养的基础,在任何阶段都不能缺失,尤其是对于职业教育面向即将踏上社会的青年学生,培养丰富的精神品格和完善的人格更是迫在眉睫。现代职业教育中很多院校重专业技能培养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多地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加强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职业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始终。
要寓人文素质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建立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模式,就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人文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要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适当减少必修课,增设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美术、音乐等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增加选修课,设置文理交融渗透的综合课,并定期举办人文知识讲座。其次,要在各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因为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本身就蕴涵丰富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研究自然科学的任务是求“真”,但自然科学内在地存在“善”和“美”;人们愈来愈关注的科学美、技术美,就是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发掘出属于人文科学的美学分支——可以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内在联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通的。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作用,把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专业教学中,自觉地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在认知、价值和审美相统一的学术情景中,探求人文素质的真谛,掌握科学知识的内涵。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学生耳濡目染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有极深的影响。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可以在校园定期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质;其次,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园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摄影展、文艺晚会等;再次,由学生会等相关部门负责,建立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陶冶情操;最后,在校园建设中,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通过这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人格修养,而且可以为学生施展才华、增强人文素质提供广阔的舞台。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关键要处理好专业知识、实践教学和人文教育的关系,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有现代的教育理念,克服知识、技术至上的观点,提倡技术中的人文精神。树立技术伦理观,懂得技术是为人民服务,在技术服务中要渗透对人的情怀。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要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和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充分挖掘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人文因素,赋予理论以人的精神品格,使学生不仅能够看到理论本身,而且能够看到理论之中的人格形象,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总之,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大力提倡和呼吁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职业教育这一领域,在抓好技术、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把人文素质教育摆在相对重要的位置,做好“两手抓”。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主编.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研究分卷.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
[3]谷育红.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4]叶运生,姚思源,主编.素质教育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