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数学教学中,长期都只是教师提问,学生解答问题,而学生的提问主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我们所主张和强调学生的自主提问,要求从内在驱动力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具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改变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和习惯。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问、兴趣、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朋友,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提问主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其教学流程概括为:
我们所主张和强调学生的自主提问,要求从内在驱动力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前所述,当前高中学科学习中,学生普遍不愿意提出问题,主要源于他们缺乏问问题的内在驱动力,更没有形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因此首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真正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愿意提出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但是人的探究式思维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创设真实,联系实际生活问题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从被动地机械地学习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到主动渴望地急切地进行探究。我们在随堂听课中记录了这样一节课。在对“等比数列”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设置了一个情境,即一个数学家和一个商人谈生意,数学家说:“我在一个月内每天给你10万元,但在这个月内,每天需要给我回扣,第一天是一块,第二天是两块,以此類推,每天的回扣都是前一天的两倍。”商人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这时,教师问学生在这次交易中,谁会得利,教师在学生思考后,告知学生数学家能够获得5亿多的回扣。通过这一情景的设置,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学生会感到十分吃惊,老师顺势引出等比数列这一概念,学生必然会对等比数列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愿意提出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内部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一方面我们总是反复强调,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常常对学生们强调:这里是考试要考的,同学们要认真听哦!这里是重点知识,一定要记住啊!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学生,每天都在听这样的话,心里会做何感想?
其次,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研究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愿意提出问题,首先是因为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受到过去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对问题的态度的影响,从而运用已有的经验、习惯、方法来理解信息,难以突破对新的数学信息的认知。因此教师应设法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克服习惯性答疑,倡导多元化、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辨精神。可让学生根据直觉思维首先进行猜想,提出观点,尽可能多的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然后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观察,看看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和思路,以形成发散思维;再多方面运用各种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不能简单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去作出非对即错的判断,而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朋友,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最后,对于学生的积极提问给予正面、积极的回应。学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问题应该有及时、正面的评价和反馈,以利于调动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问的积极性。积极正面的评价并非是一味的“好”、“不错”,否则给学生以敷衍的感觉。教师要经常性的鼓励学生提问,对于提出的问题哪怕多数是粗浅的,只有一丝创新,也不要吝惜送出肯定。对于学生提问中产生的思维闪光点,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对于其中存在的漏洞要给予委婉的指出,并告诉其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有一位教师上过这样一堂探究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中采取学生提问,教师做答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评价中按照每个人提问的多少、提问的难易、提问的创新性来打分,作为学业成绩的重要参数。这堂课中,学生们反应积极、发言踊跃,提问中不乏一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问题。
总之,要改变课堂上老师只是简单地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的现状,我们就要从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到愿意思考,从而自主提出问题,在解答问题、论证问题中体验成就,提高成绩。
[1]杨春茂、龚春燕.与创新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魏书生.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1-179页
[3]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4]顾益.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学科教学评价:浙江教育厅师范教育处,2006年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问、兴趣、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朋友,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提问主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其教学流程概括为:
我们所主张和强调学生的自主提问,要求从内在驱动力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前所述,当前高中学科学习中,学生普遍不愿意提出问题,主要源于他们缺乏问问题的内在驱动力,更没有形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因此首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真正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愿意提出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但是人的探究式思维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创设真实,联系实际生活问题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从被动地机械地学习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到主动渴望地急切地进行探究。我们在随堂听课中记录了这样一节课。在对“等比数列”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设置了一个情境,即一个数学家和一个商人谈生意,数学家说:“我在一个月内每天给你10万元,但在这个月内,每天需要给我回扣,第一天是一块,第二天是两块,以此類推,每天的回扣都是前一天的两倍。”商人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这时,教师问学生在这次交易中,谁会得利,教师在学生思考后,告知学生数学家能够获得5亿多的回扣。通过这一情景的设置,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学生会感到十分吃惊,老师顺势引出等比数列这一概念,学生必然会对等比数列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愿意提出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内部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一方面我们总是反复强调,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常常对学生们强调:这里是考试要考的,同学们要认真听哦!这里是重点知识,一定要记住啊!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学生,每天都在听这样的话,心里会做何感想?
其次,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研究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愿意提出问题,首先是因为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受到过去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对问题的态度的影响,从而运用已有的经验、习惯、方法来理解信息,难以突破对新的数学信息的认知。因此教师应设法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克服习惯性答疑,倡导多元化、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辨精神。可让学生根据直觉思维首先进行猜想,提出观点,尽可能多的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然后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观察,看看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和思路,以形成发散思维;再多方面运用各种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不能简单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去作出非对即错的判断,而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朋友,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最后,对于学生的积极提问给予正面、积极的回应。学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问题应该有及时、正面的评价和反馈,以利于调动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问的积极性。积极正面的评价并非是一味的“好”、“不错”,否则给学生以敷衍的感觉。教师要经常性的鼓励学生提问,对于提出的问题哪怕多数是粗浅的,只有一丝创新,也不要吝惜送出肯定。对于学生提问中产生的思维闪光点,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对于其中存在的漏洞要给予委婉的指出,并告诉其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有一位教师上过这样一堂探究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中采取学生提问,教师做答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评价中按照每个人提问的多少、提问的难易、提问的创新性来打分,作为学业成绩的重要参数。这堂课中,学生们反应积极、发言踊跃,提问中不乏一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问题。
总之,要改变课堂上老师只是简单地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的现状,我们就要从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到愿意思考,从而自主提出问题,在解答问题、论证问题中体验成就,提高成绩。
[1]杨春茂、龚春燕.与创新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魏书生.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1-179页
[3]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4]顾益.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学科教学评价:浙江教育厅师范教育处,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