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三伏天挡不住苏州人的风雅惬意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L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还没正式出梅,但炎炎烈日下,三伏天已然给人即将临近的感觉。
  三伏天这个概念,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了。在《史记》里,太史公就记录有“秦德公二年初伏”的文字,可见在战国时期就有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的说法了。
  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因此按照规则,2021年的初伏是7月11日开始,之后温度会持续性的增高,出现极热的三伏天气。
  当人文历史悠久的苏州遇到三伏天时,又会创造出怎样的习俗呢?在姑苏区双塔街道百步街社区,居民们就回味了一番老苏州们的三伏天习俗。
  制冰,“水晶鲜果”酸甜雅致
  古时,苏州人把冰块储藏在地窖里,挑着担沿街叫卖,称为卖“凉冰”。有的将杨梅、桃子、花红等放在冰块里,民间叫“冰杨梅”“冰桃子”。蔡云《吴歈》记录:“初庚梅断忽三庚,九九难消暑气蒸。何事伏天钱好赚,担夫挥汗卖凉冰。”端起一碗晶莹剔透的杨梅冰、桃子冰,尝上一口,冰凉又酸甜。“小时候一到夏天,听着树上的知了声,坐在藤椅上,吃上一碗冻过的水果,正是最惬意的事。” 90后社区工作者王亦蕊说。
  品茶,芬芳滋味内藏清凉
  每逄三伏,古人以清凉饮料避暑,并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如“饮酒避恶”等。据《汉旧仪》载:“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 说的就是饮酒聚会。但茶是更好的解暑饮品。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
  清代,苏州的茶坊在三伏天里会用金银花和菊花做成饮品,叫做“双花茶”。金银花主要祛肺火,菊花偏于祛肝火,两朵花合起来,肝火肺火一起灭。“一朵在杯中盛开的菊花搭配着些许金银花,苏州人喝的不仅仅是茶,还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愉悦。”居民周曼珍阿姨闻着手边香气四溢的白兰花,泡着双花茶,显得悠然自得。
  饮食,食不厌精享受风味
  大热天里烧一道风肉冬瓜汤,是很多老苏州的传统。盛夏时节,炎热的天气常常令人食欲不振,每到这时,开胃的地产传统夏令美食“风肉”便会出现在苏州人的餐桌上,最为常见的是美味解暑的风肉冬瓜汤。古代苏州人三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市肆供应时令面点,如枫镇大面,不用酱油,只用鳝骨所得白汤吊清后制成,汤色清冽,味道鲜洁,或以肉汁为浇头,称卤肉面。
  中午吃完面,下午吃一碗绿豆汤。跟别地的不一样,一碗正宗的苏式绿豆汤会加蒸熟的糯米、冬瓜糖、红绿丝,苏式绿豆汤讲究的就是汤水清透,糯米Q弹,加上薄荷的清凉,再加点冰块,居民周国际和狄东辉阿姨正在把配料全部放到碗中,倒入用薄荷叶熬制的薄荷水,盛夏来上一碗,这是老苏州记忆中的味道。
  纳凉,老宅廊内悠然避暑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高温会令人中暑,古时更易发生瘟疫流行,所以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為躲避高温,人们纷纷“避暑”“纳凉”。正所谓“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山中、林中、池畔、泉边、树下都是很好的避暑场所。清代《清嘉录》中提到纳凉,也叫“乘风凉”。苏州城纳凉避暑的去处很多,这个时节,天气热得能融化金石,实在没有其他可以消遣的事情,就借纳凉来行乐。
  在今天的明代吴之佳故居旧址、红豆山庄的走廊里,小姐姐吃着西瓜乘风凉,避暑消热,这样的滋味大概就是夏天的味道。
  玩耍,手握剪刀指尖生趣
  《清嘉录》中记载清代苏州人过三伏天时,人们会用纸剪成方形、圆形、六角或八角的灯笼,以及画舫、宝塔、舟车、伞、扇等样式,供小孩子玩耍。人们在避暑的同时,也创造了不少乐趣。“三伏天外头都比较热,到了这个季节我就时常在家中给小孩剪一点灯笼还有宝塔,你瞧,这指尖上的乐趣还真是不小。”居民漆苏元和傅福英阿姨拿起剪好的宝塔说道。
  晒书,呵护书卷勉励子弟
  苏州城里,书香门第多,很多人家中都收藏着书籍、字画,把书籍字画搬出来见见阳光,这样既能起干燥收湿的作用,又能驱赶藏匿于书页间的书蠹,俗称为“晒书”。古人“晒书诗”不仅仅以“晒”为目的,而是带有仪式感。清代书画家潘弈隽有这么一首诗:“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如游千载上,与结半生缘。读喜年非耋,题惊岁又迁。呼儿勤检点,家世只青毡。”三伏日,诗人在庭中曝晒书画,感慨时间的无限、人寿的有时,恍觉岁月似水流年。因此将子女叫至跟前,教育其要珍惜时光,勤勉学业。活动当天,党员傅福英阿姨和漆苏元阿姨也在这里晒起了家中的书籍。“有些是旧书了,正好趁三伏天的时节可以拿出来晒晒,看看有没有因为黄梅天而发霉的。”她们说。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闷热的日子,但这时也最能体现姑苏特色。夏日炎炎,也挡不住这座古城展示的底蕴与风雅。
其他文献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回归自然。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和美社区,近期就邀请家长带着孩子,跟着土生土长的“老苏州”,开启一场独特的“农耕”生活体验之旅。  “下田”唱山歌穿草鞋,农家智慧经真不少  “夏季农活最紧张,割麦打场又插秧,追肥除虫栽山芋,护苗除草忙耕耘……”活动第一站便是在和美社区的山歌室邂逅白洋湾山歌传承人顾凤珍。她一身传统素衣布衫,唱着轻快婉转的山歌,完全吸引住了小朋友们的目光
期刊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位于古城核心的姑苏区双塔街道的智能科技大厦正式启动。这座位于公园路55号的大厦,总建筑面积12382平方米,它不只是新型企业的聚集处,更是双塔街道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楼宇载体。  智能科技聚集地的明星企业  6月26日上午,姑苏区双塔街道举办了智能科技大厦启动典礼暨“红色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当代艺术展活动。  启动典礼上,泰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苏州中亿丰科技有限
期刊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这是都市人所追求的美好生活。追求,往往得付诸行动方可实现,自己动手爱绿护绿,养花种草且听风吟。  徐雅萍是吴门桥街道盘溪第二社区的花草“顾问”,她家的一楼小天井里满满当当摆放着君子兰、文竹、仙人掌、扶桑、九里香、玉树、麒麟、蓝鸟、唐印、黑法师等180多盆花花草草。这里每一盆植物被她视如己出,生长习性也被她了如指掌。她每天“开门迎客”,来花草园观赏的辖区居民、过路人
期刊
老人脸上的斑驳岁月与凝视的眼神,在他的镜头下是一幅感动的油画;平常的风景中加入了云彩并双重曝光,成了橱窗里的广告大片;路边废弃的一摊颜料,或者不起眼的水沟,也能拍出艺术感……走过许多地方,看遍许多风景,才发现,最美的画面就在身边,随手可拍。  “我喜欢摄影三十幾年了,然而真正有时间将这份爱好变为日常习惯,自然是退休后的事儿。我想做一个温暖的记录者,普通人脸上生动的美、孩子纯真的笑、江南的每一个细节
期刊
姑苏古城,带着三千年的吴文化根基,两千五百年的春秋故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风情,也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谈及古城,繁华之处的七里山塘、身藏传奇的千年虎丘、名扬世界的精致留园都为人所津津乐道。近年来,拥有这些“古城明珠”的姑苏区虎丘街道,一直致力于推动古城的保护与更新。而走进这些阡陌街巷、老宅故居,你又会发现,这一系列的保护不止在于保持着大美虎丘的风韵,更提升了古城居民的生活品质。  巡查、
期刊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苏州高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今年5月,在高新区召开的乡村振兴推进会上,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特色康居(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有了新要求,今年按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今年高新区要创建市级特色康居乡村12个(浒墅关8个,镇湖4个),特色康居示范区3个,特色宜居乡村34个,实现“前两类村庄”特色康居乡村“全覆盖”,其他一般类村庄特色宜居乡村“
期刊
时尚正在重塑盛泽。2021盛泽时尚周,大师秀、定制秀、国际秀和品牌秀,让人眼花缭乱。  丝绸被玩出了新境界,国潮有了新的解读……时尚的星辰大海里,无论是早已名声在外的盛泽品牌,还是正在兴起的本土时尚新势力,都在2021盛泽时尚周上努力对外发声并大放异彩。  ※创意外放,丝绸也“疯狂”  6月18日晚,盛泽东方时尚发布厅内,“疯狂de丝绸”库外时尚发布秀演激情上演。2020年,坐落于盛泽的华佳集团携
期刊
6月16日至20日,以“丝韵东方·时尚盛泽”为主题的2021盛泽时尚周暨第九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云展会在盛泽镇隆重举行。  为期5天的时尚周,重量级设计大师、时尚界人士齐聚盛泽,在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中把握时尚赋能,共同见证盛泽的时尚创意与潮流魅力,推动“盛泽织造”抢占时尚产业制高点,走向未来、走向国际。时尚周期间,一大批优秀时尚成果惊艳亮相,一系列前沿课题深入探讨,一揽子合作项目顺利达成,活
期刊
7月6日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三候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食新  在古代,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并将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期刊
千等万等,终于等来了金鸡湖美术馆今年的首场大展!6月6日,“联合构筑”展览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金鸡湖美术馆主办,展览汇聚了14位参展艺术家的50多件作品,在装置、符号、录像、绘画、摄影、定格动画、行为表演的多元能量剧場中,呈现出一场别开生面的当代艺术展览。  作为金鸡湖美术馆今年首场大展,本次展览邀请了上海昊美术馆原副馆长杜曦云策展,陈天灼、丁乙、冯梦波、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