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桂娟:我用“孝”和“爱”画圆了天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leo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桂娟,一个平凡的女人,一个理发店的老板,一个17岁爱画画孩子的妈妈,一个失去丈夫但继续孝顺公婆的女人,在4年1460天的日夜里,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家里的“天”,把理发店经营好,赚足够多的钱养家;把孩子照顾好,讓她实现自己画画的梦想;把84岁患有老年痴呆的公公安顿好,让他健康舒心;把患有膀胱炎长期接受治疗的婆婆照料好,让她安心放心。这就是卢桂娟,一个平凡却伟大的女人,一个弱小却刚强的女人,一个用“孝”和“爱”铸起“家”的女人,一个用“善”和“情”画圆梦想的女人。
  “我在,家就在”
  自从丈夫2015年因心梗过世后,4年来,每一天的24小时,卢桂娟的手机从不敢关机,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闭上眼,每分每秒心都一直提着,生怕公公婆婆出什么事。电话一响,卢桂娟就得保证立马接到,和别人谈事情的时候,卢桂娟也总是不自觉地时不时看手机,担心自己错过任何和家人有关的讯息。
  “我的初心就是要把这份孝心扛起来。公婆没有大儿子了,就失去了依靠,作为儿媳妇,我就必须做他们的依靠,把所有事第一时间都处理好,让他们更有安全感,大大小小的事都不怕。”卢桂娟对公婆的孝顺出于自心的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卢桂娟和公婆住在同一个家属院,每一天,早上吃完饭,她就先把女儿送到学校,然后直奔公婆的家里,问问公婆有什么需要的或者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等安顿好公婆,她再去理发店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就像打气球一样,腾腾腾,不停地给自己打气。”内心的使命感每天都填满着卢桂娟,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
  “公公老年痴呆,每次我去,都会问他‘我是谁?’公公都说‘是娟儿’。”说到这里,卢桂娟难抑内心的情感,伤感道,“公公谁都不认得了,无论是谁,只要问,他都说‘是娟儿’。”可见,公公的内心深处,只留下了他最信靠的人的名字。有一次,公公生病住院,护士每次给他打针,他都一直喊“娟儿,娟儿”,在公公看来,卢桂娟是他的仗恃,护士让他受疼了,他就找娟儿,护士因此也深受感动。而在家里,公公有时候被婆婆吵,也都要找娟儿来给他“撑腰”。
  让卢桂娟最无助的一次是婆婆半夜的一通电话,以前她可以和老公一起下楼去婆婆家,现在她只能独自一人走在漆黑的夜里。公公身体不舒服,她给女儿交代好各种注意事项,就急匆匆地奔向公婆家里,和婆婆一起带着公公去医院。公公经常便秘,到医院都是把纸铺在身子下,先观察,旁人看卢桂娟忙前忙后,提醒她是当媳妇儿的,卢桂娟说:“我早就无所谓性别了,在我心里,他就是我的父亲。”当丈夫去世的那一刻,卢桂娟就告诉所有的家人,公婆永远都是她的爹娘,无论任何时候,照顾好他们,她都义不容辞。
  有一次,公公生病出院,打不到出租车,公公又不会抬腿,很难把他安放到其他车上,卢桂娟就骑来一个小电车,找人帮忙让公公坐到后座上,然后背着公公,把公公的手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拉着公公的手,以防他摔倒。就这样,不足90斤的卢桂娟载着130多斤的公公咬着牙骑了10几公里,终于到了家。家属院里的邻居们看到后都赶紧来帮忙搀扶着,纷纷替卢桂娟捏了一把冷汗,“你可真大胆,这要是万一摔倒可咋办?”卢桂娟笑笑说:“没事,我拉着公公呢。”卢桂娟回忆道,其实当时心里挺怕的,瘦小的她背着公公,公公下车的时候车子差点倒,她就一直默默咬牙坚持,心里念着“可不能让车子倒,摔到公公就麻烦了……”很多次,面对难关,卢桂娟都是咬紧牙关挺过去。
  “心里有再大的委屈,我也从不敢在公婆面前哭,怕他们撑不下去。”卢桂娟终于哭了出来,她用尽了自己所有的气力去宽慰公婆,打理生意,照顾女儿,她告诉所有的家人,有她在,家就在,这一刻,她释放心中的重担,坦露坚强身躯背后柔软的心,仿佛向众人宣告:放心,我今天哭了以后,明天我会笑得更美。
  “爱在,圆就会转圈”
  “经常会有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卢桂娟眼眶里闪着泪光,边感慨边回忆道,“有些苦是难以诉说的,我丈夫过世时女儿才13岁,上初一,特别喜欢画画,而学美术需要很多钱,公公老年痴呆,经常要去医院,婆婆患有膀胱炎,检查也不能停,所以我要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把整个家扛起来,把老人照顾好,把孩子照看好,还要把生意做好。”卢桂娟说,家里花销的费用全靠她一个人开理发店维持,而这几年生意又特别难做,竞争很激烈。
  丈夫过世后的四年当中,让她觉得最无助的几天是“手上过敏溃烂还要拿药水给顾客做头发”的日子,身体的疼痛和心里的悲怆交织在一起,卢桂娟第一次哭得泣不成声。2016年的那段日子,卢桂娟苦苦熬着,皮肤天生比较敏感的她,因为心里过大的负担和压力,免疫力严重下降,最严重的时候,手上和胳膊上长满红疹,甚至脱了一层皮,新肉裸露在外,一触碰到做头发用的药水,钻心的疼就猛地袭来,让她难以忍受。持续了几天后,她不得不戴上一次性手套,还担心顾客心里介意,每来一个顾客,她都小心翼翼地给顾客解释自己是因为手上过敏了,没办法才戴的手套,并不是因为“嫌弃”顾客。
  除了尽职尽责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卢桂娟还在工作中一直践行着“爱”。“我原来是在政七街那里开理发店的,一开就是十几年,店和农机局家属院离得很近,和院里的住户关系都处得很好,每年我都会给他们发福利,让退休的老人拿着优惠券来店里剪头发。”卢桂娟说,直到搬到现在的店7年了,时不时还会有老人打电话想让她帮忙剪头发。老人年龄大了,上下楼梯不方便,她一接到老人的电话,二话不说,拿着工具箱就去老人家里了,陪老人唠唠嗑,解解闷,帮老人剪个精神的发型,老人心里乐呵,卢桂娟也有说不出的高兴。
  让卢桂娟至今记忆犹新的一次未完成的理发,和一位亲密的老顾客有关,回忆起来,卢桂娟连连哀叹,泪水止不住地流。“老人当时在医院,头发长了,儿子就在医院附近找了个理发师帮她剪了剪头发,老人觉得剪得不好,心里很不舒服,一直念叨说娟儿剪头发剪得特别好,人又好又有耐心,等出院了一定要找娟儿剪头发,可没等到出院,老人就过世了。后来老人的老伴来到我的店里,说起老人最后的心愿就是我能给她再剪一次头发,老人的老伴怕麻烦我,一直没跟我说,我一听,心里难受极了,想着没能帮老人圆了最后的心愿。”卢桂娟感叹道,这就是顾客对她特别的感情,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对身边的人付出的“爱”,其实就像一个圆,转一圈,最后这份爱也会落到自己的身上。   卢桂娟的初心从来就不是要求别人为自己做些什么,而是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这也让卢桂娟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而自从2015年丈夫去世后,如果没有周围的人的爱和帮助,卢桂娟说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把整个家扛起来。卢桂娟所有的经历,实实在在印证了这份“圆”的爱。正是因为卢桂娟对家人的“孝”和对身边人的“爱”才让她收获了很多美好的馈赠,这些馈赠成为她前行路上的支撑和动力,让她不惧风雨,继续去爱,去付出。
  “初心在,幸福就绝不走开”
  妈妈所付出的一切,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妈妈,我的责任就是,让你幸福。”说到女儿的懂事和孝顺,卢桂娟嘴角上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盧桂娟理发店里的顾客知道她的境况后,处处为她着想,“娟儿,我有个朋友想做头发呢,我把她带到你这里来做。”开理发店20多年来,卢桂娟对待工作的认真以及对待顾客的真诚,都深深打动着顾客的心,让顾客对她始终信任、始终放心。
  家属院里老公的领导和同事看到她传递的正能量,也都对她赞赏有加,见面就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每年春节,他们都会去看望卢桂娟的公婆,这对卢桂娟来说也是无形的鼓励。
  卢桂娟特别感恩自己因着“孝”与“爱”所有的收获,而这份初心根植于父母从小的教育。父亲身上的责任和担当深深影响着卢桂娟,父亲对自己父母的爱从小就注进了卢桂娟的心里,伴随着她长大,“孝”“爱”的种子在她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并开了花结了果。“我爸和我妈都是老党员,我爸是抗美援朝的老兵,非常孝顺,他12岁就失去了父亲,兄弟三人,作为家里的老大,他撑起了整个家,没让我奶奶操过一点心。我爸抗美援朝转业以后,有一个工作指标,去平顶山煤矿当干部,我奶奶说让我叔叔去,我爸得守着这个家,我爸一句埋怨都没有就同意了。我爸自己也比较有能力,在老家做支部书记,做队长,一干就是几十年。”卢桂娟说,爸爸在外当兵期间,有一段时间由于工作太忙,没顾上给家里写信,就收到了奶奶邮寄的一封信,信中责怪爸爸长大了,翅膀硬了,也不管家里了,爸爸当时就哭了,回到家跪到奶奶面前给奶奶道歉。说到这里,卢桂娟几度哽咽,“我觉得爸爸很了不起。”在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后,卢桂娟更能理解,也深深体会了爸爸当时的心情,“爸爸是个‘硬汉’,我奶奶说的任何事,爸爸都无条件地坚决执行。”而卢桂娟身上乐观向上的大爱则是受妈妈的感染,“妈妈任何时候都有一颗乐观的心,直到现在,妈妈见人都说‘我咋这么幸福呢’,从来不抱怨生活,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会看到积极的一面。”卢桂娟说,当事情来临时,积极乐观面对,看到的就是暖阳和希望,消极悲观对待,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我相信‘风雨过后有彩虹’,我希望以后的生活平安、喜乐、幸福,公公能够精神焕发,婆婆健康开心,女儿实现她的梦想,我把理发店生意做大,照顾好我的家人,回报帮助过我的人。”卢桂娟说。
  而她最大的梦想是把女儿培养好,“妈妈,我能把你的手画下来。”卢桂娟手过敏时毅然坚持工作的情景常常被女儿看到,而女儿也把画出妈妈的这双手作为自己的梦想。
  对你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对他人来说则可能性命攸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永远不要吝啬你的付出,“我的初心一直都是,尽己所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将来有钱了,我想去做慈善,捐一所学校,去敬老院帮助老人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等等。”卢桂娟对未来充满期待。
其他文献
2019年9月22日上午,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在省会郑州召开“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成立十周年大型庆典活动筹备会”。  据介绍,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成立十周年大型庆典活动的召开,是该会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孝文化,回顾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创会十年来的辉煌成就,谋划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更加美好的未来。筹备会上,与会同志就十周年庆典工作的筹备工作各
期刊
2019年9月3日,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考察组一行四人前往“会唱歌的村庄”——登封市大冶镇垌头村考察调研。  垌头村隶属于登封市大冶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现有人口1780人,5个村民组,410户。保存着多处古迹文物,有约1500年前的桑树、五六百年前的槐树和柏树、三四百年前的皂荚树、明万历八年的青石栏杆柱、清乾隆年间的古井和约二三百年前的土窑洞等。  2008年,在外经商办企业的村民董军
期刊
施志勤(1935年9月—)。1951年起从事摄影工作,起初在照相馆做学徒。1955—1958年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解放日报》新闻摄影培训班学习。1958年调至上海市经委技术局技术情报处主办的《工业技术情报》任摄影记者。其间,拍摄了几乎所有的当时上海生产的第一代新技术、新工艺产品,并在全国报纸杂志上发表了数千幅照片。其中“苏联原子能同位素展览图片”发往全国各地科技单位传阅。当时,他是上海第一个放大
期刊
我们村共有128户660人,710亩耕地。以前的李窑村,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思想不开放,村里产业不兴旺,邻里不睦,婆媳不和,上访告状,打架斗殴。四帮八大派,一群长虫没有龙,乡里派不成包村干部,是典型的穷村、乱村。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在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要求中,乡风文明是重要的内容。自古以来,孝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传统美德。“人孝百愿成,家和万事兴”。弘扬孝道文化,“以孝治村
期刊
编者按:2019年9月20日上午,2019年商丘市睢县李窑村孝善敬老工作现场会暨公民道德宣传日“四下乡”活动在李窑村文化广场上隆重举行,旨在弘扬孝善文化,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力脱贫攻坚,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商丘市委宣传部在睢县李窑村召开孝善敬老现场会暨公民道德宣传日“四下乡”活动。我们选取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同志的发言《创新孝善模式,睢县全力打造“孝文化”特色品牌》,以飨读者
期刊
9月1日晚,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孝行中原艺术团大型公益巡演走进遂平县花庄镇古泉山村,为当地千余名群众带去了一场孝文化艺术盛宴。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孟亮,孝行中原艺术团团长辛立志,驻马店市委原常务副秘书长王太广,驻马店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韩祖和,驻马店市作协主席刘康健,遂平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莉,宣传部副部长东冰,遂平县文化旅游局局長赵东升,遂平县文联主席张宇广,遂
期刊
忠孝节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4字准则中,“孝”字分量极重,故有“夫孝,德之本也”“百善孝为先”之说。当今时代,尤其需要弘扬“孝悌”文化,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善待他人,让社会更美好。9月9日下午3点,山西省孝文化研究会德孝大讲堂讲师团队走进爱心企业——山西宴酒店,与酒店员工进行了交流和学习。  山西省孝文化研究会杜颖娜秘书长在开课前讲道:感恩,是做人之本,是灵魂上的健康。孝悌,是人伦之始,是人性中
期刊
迎着和煦的阳光,“孝贤至德”的牌匾赫然闪耀光芒,9月7日上午10时,在登封市王春玉家庭的院落里,河南省首批孝道文化教育基地挂牌仪式顺利召开,一张张家庭成员成长纪念照,一摞摞父子孙三辈日记本,一盘盘家族事迹录像带……这个嵩山“孝贤之家”的故事震撼并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彰显着孝道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挂牌仪式由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孟亮主持。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河南省孝文化促
期刊
将近傍晚的时候,我走进了老家的院落。  耄耋之年的父亲弓着身子站在菜园子边,正痴痴地望着菜地。看见我进院时,身体有些吃力地挪动了两步。我看到父亲用颤颤的目光缓缓地从菜园里端起绿生生的喜悦,连同温煦的霞光,放到我的心坎上。  晚秋的风,微微的,偶尔地吹来拂去,并无凉意,可在我和父亲之间传递着季节变化的沧桑所蕴含的浅愁。豆角秧、葫芦秧的残绿在夕阳下光影斑驳,逐渐枯黄的树叶抖动着,在红霞中陆离闪烁。尽管
期刊
金秋送爽,瓜果飘香。乘着全国民族运动会的东风,在伟大祖国70华诞庆典大喜来临之际,我们家迎来了一个丰收的日子——河南省首批孝道文化教育基地挂牌。  我叫王玉香,是这个大家庭的宣传委员。今天,我受大哥王春玉委托,与在座的各位一起共聚、共勉、共聊、共享关于孝道文化和家风建设的话题,我的内心是自豪的!我相信,今天的授牌活动,对我们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来说,都是一次心灵上的洗涤和成长过程中的激励。下面,我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