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法自然合于自然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致在中唐时期,以边鸾的作品为代表,花鸟被作为独立的主体去表现,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花鸟画”科。之后,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多种表现形式的花鸟画作品陆续出现。五代时期,花鸟画产生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不同风格流派。经过宋代画院的大力提倡,黄筌一派一时成为花鸟画的主流。黄筌父子画花擅长赋色,线条精细,以写生见长;徐熙以墨笔勾勒轮廓,略施丹粉,以生动之意见长。[1]之后徐熙之孙徐崇嗣创没骨画法,画花鸟用颜色进行精细晕染而不用墨笔,“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工与诸黄不相下”[1]。但是,继承没骨画法的画家极少。随着北宋后期文人花鸟画尤其是君子题材墨画兴起,元代文人画大盛,明清两朝出现陈淳、徐渭、八大、石涛等大写意水墨花卉的代表画家,没骨画法逐渐“失传”。
  自南朝齐、梁开始,江苏常州就是画艺兴盛之地,绘画名家较多。明中期,常州画家孙隆的花鸟画逐渐形成“墨色相兼、没骨写意”的独特风格,成为常州画派“没骨写生”创作方法的源头之一。明初,花鸟画家唐宇昭、唐炗父子和恽寿平常在常州半园探讨“没骨”写生之法。据李佐贤《书画鉴影》(续修四库全书本)记载,恽寿平从很早就开始研究没骨画法,他在顺治十四年(1657),就以没骨画法画牡丹图扇。他回忆自己早年与唐炗摸索没骨花鸟画的经历,说:“余与唐匹士研思写生,每论黄筌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辙可得,殆难取则,惟当精求没骨。酌论古今,参以造化,以为损益。”①他和唐炗研究如何写生,思考黄筌、赵昌和徐熙的得失,认为只有徐崇嗣的没骨法最适合研习,再以古今大家和自然造化作为参考。梳理好思绪后,恽寿平以北宋徐崇嗣为归,大胆尝试,一洗时习,恢复和发扬了久已失传的“没骨”画法,为花卉写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恽寿平自述:“没骨牡丹,起于徐崇嗣,数百年其法无传。余为古人重开生面,欲使后人知所崇尚也。”虽说没骨之法起于徐崇嗣,但是恽寿平“重开生面”,其中种种努力,可说是其独创。恽寿平曾把没骨写生比喻为失传的名曲《广陵散》,这正是没骨花卉在他之前已处于失传状态的真实写照。②王翚说南田“近世无与能者”(王翚《题恽寿平〈国香春霁图〉》),方薰说“南田氏得徐家心印,写生一派有起衰之功”[2]。而没骨技法的复生,对其后中国传统花卉画的风格走向有巨大的影响。
  惲寿平恢复和发展了失传的没骨花鸟画法,其没骨花卉去脂粉华靡之态,复还本色。他独创了“点花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的点染同用技法。在画面构成上,恽寿平注重色、墨、水的充分调和互渗,并利用在纸上或绢上的自然洇润而使之形成轻薄鲜亮的美感,营造出灵动清爽的艺术效果。他虽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因其个人对“逸气”的追求,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文人画的情调和韵味,受到社会的广泛喜爱,从者趋之若鹜,形成了以南田风格为核心的“常州画派”。“常州画派”中既有恽氏没骨花卉所传弟子,如马元驭、范廷镇等,也有恽氏后人恽源景、恽珠、恽冰等继承其衣钵之人。此外宫廷画家蒋廷锡、邹一桂等人,也受到恽南田的巨大影响。
  马元驭是恽寿平的得力弟子,是清代花鸟画进程中的代表人物,与宫廷花鸟画重要人物蒋廷锡关系很近。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他得南田之传授,“名于时,逸笔尤佳”。马元驭没骨绘画的题材比恽寿平更加广泛,马元驭画中的题材更加通俗,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3]马元驭喜在熟绢上作画,绢的质地紧致细腻,着色效果较为突出。在纯熟掌握没骨花鸟画法的基础上,他把没骨设色与线条勾勒进行巧妙融合,以浑圆劲爽的用笔,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面貌。如《荷花》中,马元驭用水和粉,将盛开和将开未开之牡丹的不同姿态表现得真切而微妙,荇藻则以淡笔抹出。荷叶临风舞动,荷叶的舒卷向背各尽其妙,灵动飘逸;荷花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显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幽雅恬静的格调。此作兼有没骨、工笔的画法,兼备富艳与清逸之气,明丽清新,笔致俊逸,意境幽远。马元驭用没骨之法将荷花画得浓郁华丽,又巧用线条,避免勾勒法常见的刻板。马元驭的双钩技法传给了女儿马荃。吴德旋《初月楼续闻见录》记载:“时武进恽冰,画以没骨名,而江香以勾染名,江南人谓之‘双绝’。”江香便是指马元驭的女儿马荃,其受马元驭影响而继承南田遗风,她所勾染的花卉之作与恽冰的没骨花卉被时人合称为“双绝”。
  和《荷花》设色浓郁而不显刻板相比,马元驭的《花溪好鸟》则表现出了设色简淡而不失变化的特点。《花溪好鸟》表现了风姿绰约的桃花和柳树,桃花花朵疏密相间,柳树吐出嫩绿的新芽,枝叶巧妙穿插,春意盎然。而身形各异的八只鸟则使得画面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鸟儿姿态各异,活泼热闹,以不同品种以及一、二、二、三的数量排布,手法写实,色彩明快简淡却不显单薄,并且富于变化,用笔洒脱清隽,充满生机。马元驭开始走出恽寿平冷逸空灵的风格,画面显得更为热闹。
  恽冰为恽寿平族侄孙女,是恽氏家族传世作品最多的女画家。清乾隆时,总督尹继善将恽冰的画“进呈孝圣太后,高宗(乾隆)见赏,题诗嘉奖,声誉大起”。中国美术馆藏《花鸟》为恽冰“拟南田公赋色”画成。南田尝云“画菊难”,又说“画菊最易近俗”,因此恽寿平画的菊花大多色调清丽冷逸。恽冰的写生花卉善于用粉,喜用白线在花瓣边上晕染,画面精细秀丽而富于变化。此作中,恽冰学习“南田赋色”,色调清新淡雅。南田曾在《画跋》中曰:“前人用色,有极沉厚者,有极淡逸者。其创制损益,出奇无方,不执定法,大抵秾艳之过,则风神不爽,气韵索然矣。惟能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沉厚而不流于郁滞。傅染愈新,光辉愈古,乃为极致。”“青绿重色,为秾厚易,为浅淡难。为浅淡矣,而愈见秾厚,为尤难。惟赵吴兴洗脱宋人刻画之迹,运以虚和,出之妍雅,秾纤得中,灵气惝恍,愈浅淡愈见秾厚,所谓绚烂之极,仍归自然,画法之一变也。”尤其是到了恽寿平晚年,其没骨花卉技法纯熟,基本风格趋向淡雅、清逸,作品明净脱俗、一尘不染,体现出一种萧散和凝练效果③。“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恽寿平语)恽寿平曾在《画跋》中对菊花摄情:“九月,在散怀阁,斟秋芥茶,朗吟自适,为丛菊写照。传神难,传韵尤难,横琴坐思,庶几得之丰姿淡忘之表。深秋池馆,昼梦徘徊,风月一交,心魂再荡,抚桐盘桓,悠然把菊,抽毫点色,将与寒暑卧游一室,如南华真人化蝶时也。”若移情于物,物我合一,这样的作品自然感动人心。菊花的精神,正体现了南田所说的“士气”“逸气”,表现了文人的清高孤傲之气。此没骨菊花是恽冰画作中与恽南田画风最为接近的一件作品。恽冰在此作中以“之”字形构图,表现了秋天的自然景物。画面左下角,盘旋而起的山石凝聚起蓬勃向上的力量,红、黄、蓝、白色菊花掩映其中,其上枯枝栖有两莺鸟,顾盼有情,似在絮语。画中景物虽多,但层次分明,右下角低矮的石头、枯枝平衡了构图。画家用接近花色的笔勾画菊花花瓣,以没骨之法表现叶子和枝干,再用深色勾勒叶筋、叶脉。整幅作品在秀雅之中含有一种凛然的韵致,传达出苍润疏淡之美。画家在起承转合、疏密曲折变化中,增添了作品幽静质朴的意境。从整体上看,恽冰作为女性画家,她对物象的描绘更为精致、细腻,具有较强的装饰意味。
  “超法自然,合于自然”即是王翚眼中不用墨笔,全以彩色染成,能够表现物象阴阳向背、曲尽其态的没骨之法的重要特点。而这,也应是清代“常州画派”得造化之意的重要追求。
其他文献
一  近年书之书的一个特别种类、书店题材的书,以朱晓剑的《书店病人》(金城出版社2013年版)最合我心,因为他不止记录开办书店的亲身经历,又不仅专谈对该行业的思考认识,也不是单纯写逛过的各地书店见闻——以上任一种内容本都好看,此书却将三者融汇一炉,分为“书店故事”、“书店情怀”、“书店风景”三辑,乃更见全面、丰富和深入。  这位书店达人,更愿意自称为书店病人。他没有将开书店视为高深的理想,而是把那
期刊
夏志清先生晚年唯一的一次来中国大陆,是在一九八三年春夏之交,他应钱锺书先生的邀请,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回头来到上海,访问复旦大学。好像那一次并非是复旦大学主动邀请的,而是因为他的一个亲戚,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王继权先生,他看望亲戚顺道访问复旦大学。那个时候夏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台湾出版中文版没几年,大陆学术界有许多左派人士正在愤怒声讨、竭力抵制,官方很难善意地接待这位被认为是“反共”的学者。
期刊
“她的才华有一种烈性,一种与冷静对立的勇猛……”这是弗兰克·奥康纳短篇小说奖评委托马斯·麦卡锡对艾德娜·奥布莱恩的印象,也是我阅读《圣徒与罪人》的感受。亦因这种奇特的“烈性”,阅读过程宛如啜饮一杯高度的伏特加。  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爱尔兰,奥布莱恩的人生可谓内忧外患。压抑的童年和失败的婚姻给了她终生的内向视角,而爱尔兰和英国又成为其小说外向化的重要母题,她始终敌视着两国间的冲突,对“异乡人”的身
期刊
一  这是一本很小很小的小书,是写给高中生或大学生看的,目的无非是让年轻的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好诗歌、好散文有一些了解,如果读者还有余暇,不妨揣摩甚至模仿一下古人写诗的手段、作文的窍门,使自己笔下的文字,多少有些古雅和风致。  现代人写诗也好,作文也好,风格越来越趋向直白和粗豪,这当然增加了它的力量和气势,不过,也因此少了一些含蓄和曲折,这恐怕要归咎于这一百年来的文化变迁。这一百来年里,中国的政治、社
期刊
三、“钿筐”  中华书局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是我多年来始终眷爱的一套书,虽未特意清点,但感觉应该差不多是齐全的。事此大业者,都是文史方面造诣很深的专家,往往看见名字就觉得很信任,而也果然从中获益匪浅。只是偶尔会因若干注释未以“看图说话”的方式直指诗之物象而不免技痒,诚可谓“不贤识小”者也。  比如唐五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钿筐”与“金粟”。白居易“梳掌金筐蹙”(《和梦游春
期刊
在复旦大学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一段特殊的但不应被淡忘的岁月。  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北京大学聂元梓等写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次日上午复旦校园中就出现了第一批声援北京大学的大字报。“文革”的浪潮就此冲进了复旦校园,此后复旦大学就处在“文革”运动的风口浪尖之上、激流漩涡之中。  “文革”中复旦大学最早被大字报点名批判的是历史系教授周予同,时间在六月四日
期刊
十一个小时的排演,一个小时的慢动作扶把练习。没法正确地划分舞句。你必须具备石匠那样的耐心。不断凿蚀,直到一切尽善尽美。在更衣室小睡了片刻后,又与萝塞拉排练了一个小时。演出时,没有人─没有一个人!─注意到,甚至包括弗兰科伊斯。  喊了二十次安可,但又如何,有什么大不了的!记住:完美是职责所在。  在一次采访中,佩蒂说,某些东西一旦讲出来就失去了意义。但舞蹈是唯一能将无法言说的东西表达出来的方式。说得
期刊
一  乔纳森·斯威夫特,这个有着出色想象力和非凡洞察力的作家,连带着他的作品,被我们的时代遗忘了。如今,他往往会出现在儿童文学的书架上,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的作者比邻而居,但这不是我们对他的侮辱,而是他对我们的嘲讽——在巨人面前,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侏儒,我们仍需从他为我们这些“儿童”所写的作品中汲取养分。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威夫特是一个讽刺作家,也是一个哲人。和我们只会把严肃变成玩笑不
期刊
科伦·麦凯恩(Colum McCann)一九六五年出生在都柏林,在那儿的郊区长大。父亲肖恩·麦凯恩是《晚间快报》(Evening Express)的特辑编辑,也是一位兴趣广泛的作者,出版过二十八本书,涉及的题材包括有奥斯卡·王尔德、园艺和虚构的足球童星乔治·古德(Georgie Goode),这套童书对科伦·麦凯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回忆:“我忘不了,每当乔治要踢进最后一球时,那个骄傲万分的时刻。
期刊
二月,悉尼  悉尼的独立书店多集中在Glebe和Newtown这两个靠近大学的内城区。几年前我在悉尼大学教书时常常淘书的地方,除了悉尼大学书店——那里每年有一次专门为教师开设的特价书日,但都是学术书籍,就是Glebe街的格里书店(Gleebooks)。那是当地的一个地标。典型的专营人文艺术的独立书店,在那里可以找到世界各地出版的文艺书籍,我去的那天就看到刚刚获奖的莫言作品被摆在陈列的位置上在卖,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