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如何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有效实现“以美育德、以美促德、以美辅德”,是所有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课堂;德育渗透;绘画德育
魏书生说过,“教书育人”要先育人再教书。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必然渗透德育教育。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具有一定美术素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公民。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化、艺术化且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美术教学是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拓宽学生的知识,给学生以积极良好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向学生展示出美好的社会生活画卷和人生画卷。如果说美育重在动之以情,那么德育重在晓之以理。只有有情,才能达理,情理结合,方能导之以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对于美术课堂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一、在基础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
美术基础知识本身没有德育因素可言,那么如何挖掘美术基础知识中间接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在基础知识教学之中有机渗透呢?通过教学总结,我认为必须准确无误地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自然地渗透。巧妙地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关联点,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色彩”这一基础知识时,利用某“色相”与德育内容的吻合渗透德育。我在黑板上方挂上一面中国国旗,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答:“是一面中国国旗。”我又问:“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上面的五颗星又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答:“国旗是红色的,五颗星是黄色的。”然后,我指出“国旗上的两种颜色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原色之中的两种”,随即板书课题。接着,我生动地讲解了“红旗”与“五颗星星”的象征意义,学生的爱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油然而生。当大家了解三原色后,再分析其他的颜色并采用多媒体展示,比如绿色代表生命、活力,紫色代表神秘、浪漫等,使原本枯燥的基础知识课活了起来。
二、在绘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利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传授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寻找最佳时机,采用最佳方法渗透德育。不同技法不同对待,在技法的要求上,巧妙地与德育挂钩。从悟道到晓理,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边掌握技能边接受德育教育。
例如:上“图案”一课时,我在原有学习的“牛”纹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技法在纹样中改画、添画。很快,“牛”的纹样被学生改成了繁花似锦的高楼、彩虹云梯、剪纸等。学生在改画中,强化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能展示中国元素,不忘爱国的精神。
三、在手工教学中,灵活渗透德育
手工制作也是学生喜欢的课型。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手工制作课中认真挖掘德育因素,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踏实勤劳的生活态度。
如“圣诞节”主题活动,采取先讨论再小组合作的方法,教师出示以废旧物材料设计制作的“圣诞老人”“雪人”“雪花”等,让学生知道平常生活中,没有用的包装盒、饮料瓶等废旧物品,只要我们换个视角看它们,利用它们的外形、色彩,经过巧妙的加工创造,它们就会变成外形精美、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品了。“卡通的圣诞老人”“漂亮的小铃铛”等学生作品,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实用的角度认识它们,还能从科学的角度开拓学生思维,目的是不但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练就变废为宝的能力、培养艺术创造能力,还体现“美术·人文·科学”融合为一体的现代美术新教育精神。
美术教师不但要从自身做起,而且要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机会,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能让学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作者简介:毛瑜(1988— )女,山东莱州人,学士,助理讲师,初级职称,研究方向:美术学。
关键词:美术课堂;德育渗透;绘画德育
魏书生说过,“教书育人”要先育人再教书。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必然渗透德育教育。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具有一定美术素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公民。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化、艺术化且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美术教学是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拓宽学生的知识,给学生以积极良好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向学生展示出美好的社会生活画卷和人生画卷。如果说美育重在动之以情,那么德育重在晓之以理。只有有情,才能达理,情理结合,方能导之以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对于美术课堂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一、在基础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
美术基础知识本身没有德育因素可言,那么如何挖掘美术基础知识中间接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在基础知识教学之中有机渗透呢?通过教学总结,我认为必须准确无误地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自然地渗透。巧妙地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关联点,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色彩”这一基础知识时,利用某“色相”与德育内容的吻合渗透德育。我在黑板上方挂上一面中国国旗,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答:“是一面中国国旗。”我又问:“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上面的五颗星又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答:“国旗是红色的,五颗星是黄色的。”然后,我指出“国旗上的两种颜色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原色之中的两种”,随即板书课题。接着,我生动地讲解了“红旗”与“五颗星星”的象征意义,学生的爱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油然而生。当大家了解三原色后,再分析其他的颜色并采用多媒体展示,比如绿色代表生命、活力,紫色代表神秘、浪漫等,使原本枯燥的基础知识课活了起来。
二、在绘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利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传授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寻找最佳时机,采用最佳方法渗透德育。不同技法不同对待,在技法的要求上,巧妙地与德育挂钩。从悟道到晓理,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边掌握技能边接受德育教育。
例如:上“图案”一课时,我在原有学习的“牛”纹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技法在纹样中改画、添画。很快,“牛”的纹样被学生改成了繁花似锦的高楼、彩虹云梯、剪纸等。学生在改画中,强化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能展示中国元素,不忘爱国的精神。
三、在手工教学中,灵活渗透德育
手工制作也是学生喜欢的课型。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手工制作课中认真挖掘德育因素,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踏实勤劳的生活态度。
如“圣诞节”主题活动,采取先讨论再小组合作的方法,教师出示以废旧物材料设计制作的“圣诞老人”“雪人”“雪花”等,让学生知道平常生活中,没有用的包装盒、饮料瓶等废旧物品,只要我们换个视角看它们,利用它们的外形、色彩,经过巧妙的加工创造,它们就会变成外形精美、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品了。“卡通的圣诞老人”“漂亮的小铃铛”等学生作品,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实用的角度认识它们,还能从科学的角度开拓学生思维,目的是不但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练就变废为宝的能力、培养艺术创造能力,还体现“美术·人文·科学”融合为一体的现代美术新教育精神。
美术教师不但要从自身做起,而且要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机会,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能让学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作者简介:毛瑜(1988— )女,山东莱州人,学士,助理讲师,初级职称,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