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健为雄大道宽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书法,但正如读大学的时候老师评价的八个字:感觉很好,临池太少。”与蔡健清一起交流过书法的朋友,以前经常能听到他说这样一句话。但近年来,我们很是怀疑这句话掩盖了他的不懈努力,因为他常有佳作,而且作品承载的信息量很大:用笔的丰富、结字的精准,气韵的生动,远不是“跟着感觉走”的急就章所能解释得了的。真的,如果梳理一下他的研习书法之路,我们会看到一个书法家在工作之余的执着追求。
  一、书法学习之路
  初习唐楷。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皇甫诞碑》用功甚多,尤致力于《九成宫醴泉铭》。初窥其峻峭险拔之气,由此
  上溯,渐悟严整精工之妙,初唐笔法灿然于胸。褚、虞诸家,兼有涉猎,夯实了楷书的良好基础。
  再涉行草。临王羲之《兰亭集序》《圣教序》等数遍,其间辅以欧阳询行书的隽秀,打下了行书的良好基础。但他最爱的还是草书,用功也最勤,张旭《古诗四帖》,王羲之手札、智永千字文,怀素、米芾、黄庭坚、王铎、祝允明诸家,均有临习,故其草书字势雄强、风樯阵马,有风行水上之凌厉,大有可观。
  醉心汉隶。蔡健清写隶书是近些年的事,虽然如此,但他的禀赋与气度好像和汉隶气息相合,书《张迁碑》,得其方整古茂之妙,临《莱子侯刻石》,又有苍茫雄浑之气,临什么,像什么。能得其精髓,又不为成法所囿,气韵生动,神形具备,临作也好,创作也好,凛凛风神,颇有可观。
  综观蔡健清的书法学习之路,虽然他自己常说“临池太少”,但我们不难发现,他博涉诸家,善于取舍,拿捏得度,且能为我所用,加之学养、眼界俱佳,可以说是一直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因此,取得目前的成就也就不奇怪了。
  二、书法风格气韵
  古贤以为,书法能“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蔡健清是个大气之人,为人办事气度豪放而有大格局。体现在他的书法风格上,自然也是大开大合。元代陈绎曾问鲜于枢悬腕书之奥,答曰:“胆、胆、胆。”力弱心怯者,自然不可能有如此之作,但他的作品又不是粗头乱服,而是疏可走馬、密不容风之类,当刚猛处可见其健,当细腻处又显其秀,自是别有一番味道。
  书于2012年4月的草书五连缀,笔势奔放,醇厚雅正之气溢于行间,代表了当时的一种追求,然而仍然少了一点擒纵之趣,放得多了一些。而当年11月的隶书作品,则颇得收放之法,线条爽劲敦厚,力透于纸。至于2013年5月的作品《厚德载物》,墨气淋漓,浑穆端庄,已经自成一格,之后的一系列书作,已经大有看头。特别是2015年11月的《博学雅闻》隶书联和《岂能但求》草书联,立足传统,意趣盎然,自有一番大气象。
  三、书法教育探索
  教育人都有一个梦,那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蔡健清于2005年8月起任湘阴一中校长。这是一所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省示范高中,文韵丰厚,人才辈出。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当前教育发展更好地融合?如何让我们的当代高中生在汲取祖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更好更快地前行?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思虑再三,他毅然选择了书法教育为突破口。思路明确了,最紧要的是解决师资的问题。这个人必须具备这样一些条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热心书法教育并有多年实践经验及成效,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并在国内开创一定局面的中青年书法家。当时的情况,有此条件者,不愿来;愿意来的,又不太具备这些条件。多亏湘阴县书法家协会主席王云飞先生和其他艺术家推荐,青年书法家王伟是最佳人选。王伟当时在岳阳已发展多年,艺术之路正呈快速发展趋势,不但具备这些条件,更重要的是他还有更高的追求。两个人一会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王伟也很快决定放下岳阳的事业,来湘阴一中全力开办书法高考班。2007年8月,省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由高中学校自主创办的书法专业班扬帆起航。九年过去了,当年的构想早已变成了美好的现实,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共有76人参加学习,45人考入了浙江大学、中国美院、暨南大学、西安交大等名校的书法专业。如果说,近年来湘阴书法正呈现出强大后劲,那这一批书法专业的学生绝对是中坚力量,而促成这一目标的,正是蔡健清的书法情怀与书法教育观。
  蔡健清为人处事投入、执着。因为投入,所以能第一时间进入状态,工作如此,治艺亦如此;因为执着,所以能不断调整、充实自己,也引领着他和他的团队不断超越。他曾说:“在书法的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这条路很长,几千年绵亘至今;这条路很崎岖,要持之以恒,才偶有不一样的风景;这条路很喧嚣,需要内心的宁静与淡定;这条路又将挥洒执着者的汗水,因为“没有任何借口”。好在,我们生逢这样昌明的时代,又好在,蔡健清有着这份学识、胸襟、韧劲与拼劲,我们坚信,他的书法之路将越来越宽广。
其他文献
娄东王时敏血战宋元,得大痴之神髓,之后“三王”乃有清初之盛,画学至此而成重要篇章,此后娄东王姓画家不绝于画坛,然少有所成。宋公文治先生出,令娄东声名再起,传至玉麟兄,宋家之名若王家当年,兄之“山阴岩壑”为其精品,所图壑中出岩,石中出泉,结构繁密,而不为笔墨之累,气韵寓于岩壑之中,得古人画法之精要,又别开新貌,若“四王”见此,亦当折服也。  ——陈履生  玉麟以其从传统中“化”来的细笔山水而自成面目
期刊
谈起陈寅生,会或多或少地提起鲍康。陈寅生青史留名,除了刻铜技艺高超、顺应时代的需求,也和鲍康的欣赏推介有关系。后世称引寅生,最津津乐道的金句“足与曼生壶并传,都人士争购之”,最早即出自鲍康。鲍康的朋友圈超级强大,因此这句话的分量和影响不容小觑。  辑佚钩沉有关陈寅生的文献记载,鲍康编著的《观古阁丛刻九种》(图1)是重要线索之一。鲍康富收藏,广交游,承家学谙辞章法度,循礼义守官场规仪,学风严谨,文笔
期刊
收藏不但是对古物的欣赏、把玩,更是对古人精神的体会、敬仰与传承。刻铜小字墨盒是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文房刻铜艺术,蝇头小楷,万字如一,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同时还需要虔诚的心态,精益求精的耐心、专注和坚持才能完成一件传世的精美作品。每次欣赏一件文章、书法、刻工俱佳的千古名文小字墨盒,我都能感受到一种祥和沉静的艺术之美,惊叹先辈精益求精的做事功夫!这与我们现代人心浮气躁的心理形成了鲜明的比对,我们需要从传
期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笔者对教育类墨盒情有独钟。最近从长沙一位藏友手中购得一方学校奖品墨盒,由于包浆很厚,边款小字不是很清楚。经过一些时日的“把玩”字迹逐渐清晰,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中间四个大字:优胜纪念,右边款:湘潭全县儿童国耻讲演比赛高小组,左边款:湘潭新群学校校长黄笃杰赠,上边款:第二名郭锡祺,下边款:民国二十五年四月。于是根据边款查询新群学校的相关资料,竟然发现了一段非同寻常的
期刊
今年7月,郭君飞满怀留恋地结束了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作访问学者的生活,其导师为欧阳中石先生。写点字读点书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但能到欧阳先生门下作访问学者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欧阳先生已经80多岁,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学者,也是国内第一个带博士研究生的书坛泰斗,郭君飞能进这个“门”,就是老先生无言的肯定。  郭君飞年幼家贫,自称是放牛娃,在初中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才得以接触毛笔,到了师范才逐
期刊
经湖南艺术界的朋友介绍,我认识了青年画家伍艳辉。更准确地说,先欣赏其画,再认识其人。虽然,交流的时间不长,但她的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是深刻。  伍艳辉生长在湘东一个风景秀美的山村。这片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土地,不仅赐给了她娇美的容貌、恬静的性格,更赋予了她对大自然一种特别的情怀和对艺术感受的特有天赋。20多年来,她钟情笔墨,孜孜以求,游览名山胜迹,临摹传世经典,拜学山水名家。如今,年纪轻轻就已收获颇丰
期刊
这几年越来越忙,书法创作、理论研究、办刊策展、行政事务缠身,而找我写评论的朋友也与日俱增,2015年5月我在朋友圈迫不得已宣布:从此以后拒写评论。有长者好心劝告:“文章千古事,你还是要继续写文章!”我道:“不是不写文章,而是集中精力写考证文章。”  3年来,我也破例主动为两人写过两篇评论文章,一是湖南书坛名宿——93岁高龄的王超尘先生,二是江苏宜兴刻字高手王超鹏。最近,我又专门给湖南籍青年刻铜艺术
期刊
湖南耒阳留存有一块三国时期的名碑——谷朗碑,全称为“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为三国时吴凤凰元年(272)立,原置放在湖南省耒阳市区东谷府君祠内,清时移至原杜甫祠中(现耒阳一中),后迁蔡侯祠内保存。该碑用青石制成,高1.76米,宽0.72米,18行,行24字,字径约3.5厘米左右。碑额楷书“吴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首行前及末行后均有明时谷氏族人题名,碑在未题名前或题名时已重新剜过。  原碑文如下:
期刊
孙过庭在其《书谱》中一直强调:“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似乎中国艺术的今朝永远不如前世,这几乎成了一个“魔咒”。  但紫砂艺术却是一个例外!今天的紫砂艺术非但没有“濒危”,相反世人对她的青睐有过之而无不及。原因何在?其一,审美取向的驱使。当人们倦怠了精巧繁冗的官窑瓷器、紫檀家具,开始以返朴的眼光和乡土的情结选择自我的生活,紫砂材质的天然性和朴素性,以及充满装饰效果的实用性,都与当下的审美标准吻合
期刊
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博物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办的“容庚捐赠书画特展”之绘画篇于2016年12月13日——2017年2月28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  据广州艺术博物院长陈伟安介绍,广州艺术博物院至今所积累的上万件历代书画藏品之中,近十分之一为容庚先生所捐赠。作为接受容庚先生书画藏品最多的机构,广州艺术博物院今年策划了“容庚捐赠书画特展”,旨在通过展览和出版梳理出容庚先生书画鉴藏的脉络。我们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