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业者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g86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苏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了90年代,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进入新千年,苏州人逐步意识到,如果单纯依靠外资,日后很难维持城市竞争力,于是开始布局创新型经济。
  如何实现创新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的苏州人,尝试探索各类科技载体平台,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注入动能。十余年来,苏城各类新型创新载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他们以各种形式,竭力为科技人才、企业服务。实践也证明了,这些平台确实能够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带来各种便利,助力经济发展。
  将目光放到近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吴中区。今年上半年,由吴中区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科技局和吴中国裕公司三方共同打造的“东吴创新服务中心”正式“上线”。作为吴中区科技、人才的一张“名片”,服务中心将聚焦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旨在打造吴中区最高规格的科技人才服务平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专注高新技术,为迎接高层次人才做足铺垫
  去年12月,东吴创新服务中心试运营,也为吴中区2020年的人才工作按下了“加速键”。今年年初,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吴中区相关部门,也没有忽视经济战“疫”,特别是对科技人才、企业的服务,他们一直筹备着。
  “今年4月招商以来,已经有6家签约企业,其中2家已经完成了落户,”吴中国裕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骏介绍,创新服务中心位于国裕创新大厦6楼,楼下五层以银行、餐饮等配套设施为主,从7楼到19楼,他们的招商目标以大院大所、科技孵化器以及处于成长期的初创型企业为主。
  我们了解到,东吴创新服务中心作为吴中区区级层面的产业孵化基地,将会聚焦吴中区优势产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集群产业链。最终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并计划打造区域总部经济,为吴中区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项目储备,为吴中迎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做足铺垫。
  “你只管放手工作,我们用‘金钥匙’管家式服务,助你创业‘吴优’。”这是创新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上的一句话,钱骏说,这也是他们想表达给创业人才的心声,“人才来这里落户,我们确保‘拎包入住’‘全程无忧’。”
  他告诉我们,作为创新孵化器运行实体及科技项目、科技经费的申报平台,东吴创新服务中心除了负责内部孵化企业的创业投资和咨询服务,也会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设立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投资管理顾问机构,并为创新服务中心提供物业保障服务,“我们是按照国家级产业孵化基地标准进行打造的,旨在成为区内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科技标杆平台。”
  软件外,创新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也令人印象深刻。“为了让创业企业办事更方便,除了有一站式服务中心外,我们还布局了3大功能区,包括了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所、路演展览机构、特色餐饮等,可以让创业者和员工,足不出‘楼’,就能解决几乎所有工作、生活中能碰到的問题。”
  为人才、企业提供五星级服务
  疫情防控不能松懈。除了工作人员严查出入大楼人员的苏城码外,创新服务中心一楼的红外线测温仪也会对每位到访者进行体温测量,并进行播报。钱骏介绍,这台仪器就是由签约企业提供的。
  “我们这栋大厦,不少设备的供应商都是入驻企业。”钱骏直言,不仅在创新服务中心,吴中区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国企内,很多设备都有着入驻企业的“身影”。“这就为科技企业打开了应用场景,让更多人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些企业的产品到底好不好用,或者是好用在哪里,也是我们作为孵化基地为他们产品进行的落地推广。”
  为了更好地解决人才、企业的落地、发展、资源对接等问题,创新服务中心还开展了“私人订制版1对1企业服务”。“我们协调了多个职能部门的科长,作为‘创新特派员’进驻创新服务中心,旨在更加主动、直接地为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为创业者解难题、办实事。”
  据悉,未来这批“特派员”将按照“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主动走到”的原则,进行“宣传兑现政策、推进创新转型、收集服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发挥组织作用”等“零距离”服务工作,助推优惠企业政策落实落细,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问题。
  服务不止这些。“目前,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成长期的初创型企业,当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有了产业化需求后,也不用为寻找场地费心。依托国裕公司,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工业载体,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场地外,当企业进入加速期后,创新服务中心也会提供其他各方面的资源对接。
  钱骏强调,创新服务中心一方面扮演着“桥梁”角色,为政府引入人才和企业,另一方面他们对有潜力的项目,也会通过股权投资等形式参与企业发展,分享发展红利,同时也为区域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贡献国裕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自创新服务中心运营以来,得到了吴中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他们将很多重要的人才活动都放在了这里举行。从吴中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科技镇长团会议、2020东吴双创峰会启动仪式再到即将举办的2020东吴双创峰会暨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吴中分会等等活动,不仅给创新服务中心带来了人气,也让更多符合招商要求的人才、企业有了深入了解这里的机会。
  创新已经成为了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相信,随着东吴创新服务中心的不断发展,必将为吴中区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发展新优势注入更多活力。
其他文献
2017年底,萧雁因《浮生六记》项目来到苏州,相较于北京的辽阔,上海的前卫,西安、南京以及成都的活力,她似乎更喜歡苏州的传统文化。在她看来,姑苏古城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得非常好,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苏州人骨子里的精致,体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座城市在当代性的表现上,个性并不鲜明。萧雁坦言,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以来,随着“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品牌的启动,赋予了这座城市更多的当代性元素
期刊
近十年,苏州人越来越爱运动,这背后,有不断崛起的体育场馆的功劳。而在众多“后起之秀”中,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一定处于C位——被称为“苏州鸟巢”,一跃成为苏州体育文化新地标,高规格赛事、大型演唱会的新宠……  自2018年6月以来,奥体中心凭借国际一流的功能设施、崭新的环境体验,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苏州人,成为苏州乃至全省体育场館中的“顶流”。  打造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奥体中心相对于苏州体育场馆
期刊
文化艺术空间,可以是场馆,也可以是多个场馆的空间集聚。当旧厂房的工业气息与现代化的艺术气息相结合,这里便化身为艺术文化、创意潮流的代名词。  已经忘记了是第几次走进这里,早前一提起艺术空间、艺术集聚区,大家总是会不由得想起北京的798、宋庄。其实在苏州的东南角,也有这样一个艺术集聚区,叫东坊艺术空间。这片空间以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为依托,是目前苏州市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艺术创作基地之一。  老厂房化身
期刊
“广义上的城市文化种类繁多,餐饮、体育、旅游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美术馆、博物馆这类单纯的文化设施对于城市来说,则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刘佳看来,一座城市文化空间的不断增多,对城市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  “美术馆、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标配,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些空间展现了城市形象,“质量与数量俱佳的文化空间,可以让城市脱颖而出,也能从侧面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他认为,经济基础决
期刊
“文化空间体现的是城市的文化性格。海纳百川,我在上海生活了20年,终于对这四个字有所感悟。”徐可说,如今在上海能找到各种文化体验形式,同时骨子里养成的“腔调”“洋派”“重视细节”,在上海的文化空间建设上都有很强烈的体现,与其他城市有着很大的不同。  近二十年来,上海大量的文化空间的出现,也反映了城市居民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与需求。上海在物质生活不富裕的时代,文化馆、少年宫也是很多青少年想往的地方,近年
期刊
青年艺术家陈三石前不久在苏州三元美术馆举办了个展——纸上的歌唱,在现场,我们不仅看到了众多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也认识了不少先锋青年艺术家。在陈三石看来,一个有气质的,有文化涵养的城市,人才是城市配置中最重要的要素,不同文化领域的人才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而美术馆,就像一束光去照亮了这座城市,为这座城市敞开了世界的大门,也照亮了苏州这座城市的历史长河。  每一代人对文化的关注点不同,如何让这些文化人放大
期刊
每逢周末,吴中区的山间、小镇、古村落、太湖边总是涌现出络绎不绝的游人,来自苏州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的游客尽情游览拍照,尽享初夏的大好时光。吴中区的旅游资源丰富,那是众所周知的,由于疫情的关系,今年外地游客少了一些,但本地游客的热度并没有减少。  近年来,吴中区在省、市两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泛休闲、轻度假、慢生活”为主题,坚持以环太湖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根本,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进旅游供给
期刊
旧时,老苏州们的文化娱乐消费方式很简单,听书、看电影、看戏,因此大家频频光顾的也就是茶馆、书场、戏院,能去的地方不过就这些。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人文化宫的到来,给当时的苏州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看电影、游泳、溜冰……大家的文化娱乐生活逐渐地丰富了起来。  以前,苏州的文化场馆不多,大多聚集在古城区。一到假日,这些场馆便挤满了来休闲、放松的人们。如今,苏州的文化艺术场馆品类丰富、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期刊
苏虹西路上有一片老厂房,是金鸡湖畔不可多得的工业地块,明年的这个时候,这里将诞生一个高附加值、高创新型、高带动型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成为金鸡湖畔最具价值的研发型生产载体空间。  苏州工业园区抢抓自贸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实施机遇,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用有温度的服务、有力度的政策、有强度的举措,绘制“产业用地供应图”,为优质项目落户提供充足空间。  苏州工
期刊
旷峰,北大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从军人到公务员再到创业者,他靠着一股子“偏执”与干劲,带着苏州大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冲进了国内MCN机构第一梯队。  回顾旷峰整个创业史,最核心的精神支柱就是他自身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旷峰坦言,这跟自己的部队经历分不开。  军人品质不褪色,创业加分  1999年,旷峰应征入伍,在部队近十年的时间,他一路从士兵升到中尉。最终,旷峰军人转业,也是因为他有着未完的梦想。  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