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据点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yuanzhuren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艺术空间,可以是场馆,也可以是多个场馆的空间集聚。当旧厂房的工业气息与现代化的艺术气息相结合,这里便化身为艺术文化、创意潮流的代名词。
  已经忘记了是第几次走进这里,早前一提起艺术空间、艺术集聚区,大家总是会不由得想起北京的798、宋庄。其实在苏州的东南角,也有这样一个艺术集聚区,叫东坊艺术空间。这片空间以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为依托,是目前苏州市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艺术创作基地之一。
  老厂房化身艺术集聚区
  偏居一隅,是很多艺术家的选择。最早,金芳路18号还不是东坊创智园地,而是破旧的老厂房,不起眼的工业区。2015年6月6日,东坊艺术空间正式启幕,也开启了苏州东南角的艺术之窗。
  在东坊艺术空间,40多位艺术家常驻在这里,潜心艺术创作,这里的艺术门类众多,涉及油画、国画、版画、雕塑、水彩、陶艺、插画、摄影、平面设计等各个艺术相关的领域。
  雕塑家沈建国就是其中的一员,位于东坊艺术空间一楼的基业艺术馆就是他创立的。基业艺术馆馆藏丰富,有诸多当代名家的精作孤品,处处透露着“吴风苏韵”的缥缈意境和熠熠风采。
  基业艺术馆侧重于当代艺术的传播、普及以及培养,兼顾中小學美术教学,以及编制,树叶画等等手工,还对企业开放零基础的绘画体验课。在关注、推广与收藏当代艺术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前沿文化的分享,通过跨国界的文化艺术交流,促进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活动之间的良性互动。
  开业4年来,基业艺术馆每年定期推出现当代著名艺术家、中外名家以及新生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展示;同时还联合大批著名艺术家及创作资源,举办艺术研讨会等活动。7月4日,这里还将举办“叠展时间”沈建国水墨·空间实验艺术展,此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17日。
  政策支持,为文化艺术保驾护航
  在苏州的这群艺术家们,他们驻守在东坊艺术空间,共同播种了这样的期望:艺术应该是纯粹的,它可以用来表达和传递,表达对于人生的感悟,传递对于艺术真谛的追求;艺术又不应该是纯粹的,因为它理应突破旧观念的藩篱,理应和当今时代相互融合,理应思考影响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
  “如果能够把这里打造成苏州的798,苏州的艺术特区,其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沈建国谈到艺术特区时,总是慷慨激昂,“国际化的大都市都会有自己的艺术特区,苏州虽然经济发展走在前列,但没有一个名声响亮的艺术特区。”
  “苏州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有很多文人、艺术家集聚,明朝四大画家都活跃于苏州。对艺术特区的打造不光需要文化艺术底蕴,还需要政策的吸引,其他区域的很多艺术家才会被吸引过来,紧接着,很多配套都会跟着到位,打造艺术特区指日可待。”
  为了留住东坊艺术空间的艺术家,苏州市政府也作出了不少努力,持续推出政策支持,为艺术家们提供房租减免优惠,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地方的关爱。“民营的文化艺术场馆,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生存,因为情怀,我们还在坚持着。”沈建国总是笑着说要坚持。
  艺术熏陶,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日益旺盛。“八十年代,吴冠中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就说过,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没有审美观会影响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以前有种说法,每个人一年要去多看几本书,我认为,每个人每年都应该去看几个展。”
  沈建国告诉记者,每当基业艺术馆办展的时候,总有有一群从苏州民间工艺厂退休的老人们,他们经常结伴来到东坊艺术空间来看展。在交谈中,沈建国了解到,这些老人们一辈子都在与工艺作品打交道,对艺术十分热忱。
  苏州有不少文化艺术场馆,不难看出,这些场馆中穿梭往来的人中,很多都是年轻人。“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艺术有一定的追求,更多的文化场馆,可以培养民众的艺术素养,建立区域的文化自信。”
  今年7月,东坊艺术空间将开启第二个五年,随着苏州市政府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大力扶持,东坊艺术空间已经逐渐成为文化艺术产业聚集地,未来西门子中国设计院等具备文化艺术基因的企业还将入驻。
其他文献
两千五百年的姑苏记忆,闻丝竹过耳,望黛瓦砖墙,苏州城南的吴江更以文化著称,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吴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吴文化经久不衰,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一代一代吴江人依旧辛勤探索不断创新,今天,吴江正以一个新的文化标地的姿态冉冉升起,绚丽多彩。  长三角融合发展文艺地标  在年底即将启用的苏州湾文化中心,在今年“中国剧院建筑面积排行榜”中,排行第三,这个在临水而建的文化新坐标远看就
期刊
体育是民生、是文化,更是力量。一座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很多时候,可以看看这座城市的体育中心。  1999年,位于三香路的苏州市体育中心开建,历经三年,2001年正式亮相,一度惊艳了整个苏州城。转眼近20年过去了,承办了无数赛事、演唱会、展览的苏州市体育中心,一直是苏州人的骄傲。尽管座椅砖墙在风雨中略有褪色,但青春回忆依旧,承载的苏州人关于体育、关于运动的梦想依旧。  每一个苏州人,都会有的邂逅  
期刊
岁月如书,苏州博物馆新馆就像一枚书签守候着一座城市的年轮,纯朴而厚重,为后世众人了解苏州这座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了解苏州独特而宝贵的历史文脉,读懂苏州2500年的历史,不妨从这里开始。  作为城市博物馆,苏博新馆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目光。毕竟是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封刀之作”,“中而新、苏而新”,苏博从一个传统的博物馆一下子跨上了现代化博物馆的快车道,并在国家一级博物馆当中名列前茅,在
期刊
未曾料到,在相城,能享受到罗马艺术殿堂的体验。坐在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以下简称“二宫”)的中厅台阶上,内心不禁窃喜,仿佛这里即将上演一场艺术盛宴,庄重而有仪式感。  还没开业,就不断有人前来咨询,“你们游泳馆什么时候开呀?”“五月一号能准时开业吗?”“以后家门口就有好去处啦!”不得不说,二宫的到来,具有标志性意义。4月28日,元和街道玉成路219号,二宫正式亮相,当日客流爆棚,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均
期刊
就像每座城市都应该拥有书店一样,每座城市也都应该拥有一间博物馆,它是连接一座城市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让城市里的人们透过文物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想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来到苏州,不少人会打卡“网红”苏州博物馆,而其实吴中区是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  6月28日,民心所盼下,万众瞩目的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馆试运营,7月1日起将正式开放参观。苏州吴文化博物
期刊
2011年,李公堤上的一头“中国金融牛”,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与讨论,这头“牛”通体呈铜绿色,眼神坚定地望向西南方向。在它的侧面,就是彼时刚揭开面纱的苏州基金博物馆。  这是全球首家以基金为主题的金融博物馆,也是金融博物馆打造的第二家专业金融教育公益博物馆。栉风沐雨9年时间,苏州基金博物馆已成为金融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交流与分享的平台。  与时俱进,更新博物馆之“魂”  早在2008年,金融博物館理事长
期刊
美术馆是一座城市创新、活力的引擎,也能是一座城市精神象征。历史悠久的苏州,不缺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空间,但在众多经典中,苏州美术馆的存在,依旧有着分外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回望 是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开端  两宋以来,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在文化艺术方面汇聚了全国的文人雅士,各类文艺活动也是层出不穷。民国初期,颜文樑、金松岑、徐詠青等大家怀着复兴中国美术文化,倡导美术教育、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的愿景,共同
期刊
今年5月18日,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迎来了四周岁生日,虽然它只有4岁,但它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一块不起眼的砖,为何能走进故宫?一片不起眼的窑村,为何能成为网红打卡地?走进博物馆,我们就像走入了时光隧道,触摸辉煌的历史,探索文化的变迁。  2018年,博物馆创新营销思路,以“网红”为营销切入点,打造“网红博物馆”,游客量超过30万。门口的艺术窑以及旋转楼梯,从秀美到旷渺,从幽深到高博,从廊腰缦回到平芜
期刊
2017年底,萧雁因《浮生六记》项目来到苏州,相较于北京的辽阔,上海的前卫,西安、南京以及成都的活力,她似乎更喜歡苏州的传统文化。在她看来,姑苏古城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得非常好,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苏州人骨子里的精致,体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座城市在当代性的表现上,个性并不鲜明。萧雁坦言,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以来,随着“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品牌的启动,赋予了这座城市更多的当代性元素
期刊
近十年,苏州人越来越爱运动,这背后,有不断崛起的体育场馆的功劳。而在众多“后起之秀”中,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一定处于C位——被称为“苏州鸟巢”,一跃成为苏州体育文化新地标,高规格赛事、大型演唱会的新宠……  自2018年6月以来,奥体中心凭借国际一流的功能设施、崭新的环境体验,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苏州人,成为苏州乃至全省体育场館中的“顶流”。  打造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奥体中心相对于苏州体育场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