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让地方特色成为全域旅游助推器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周末,吴中区的山间、小镇、古村落、太湖边总是涌现出络绎不绝的游人,来自苏州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的游客尽情游览拍照,尽享初夏的大好时光。吴中区的旅游资源丰富,那是众所周知的,由于疫情的关系,今年外地游客少了一些,但本地游客的热度并没有减少。
  近年来,吴中区在省、市两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泛休闲、轻度假、慢生活”为主题,坚持以环太湖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根本,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文旅融合、城乡一体、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工作思路,通过全域旅游建设带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吴中区通过全域旅游建设,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数据显示,2019年,全区接待游客24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79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超11.28%
  依托资源禀赋,谋篇布局全域旅游
  吴中,位于苏州古城南部,它不仅是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太湖72峰,吴中独揽58峰,吴中区还拥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面,以及180余公里的太湖岸线,串联起太湖古镇、江南山丘、生态自然村落和半岛等太湖文化元素,这里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太湖最美的地方。吴中区,可以说是长三角地区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鱼虾,说的就是这块宝地。
  在文化底蕴方面,有着一万余年历史的吴中人文荟萃、先贤辈出,拥有甪直、木渎、东山、光福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陆巷、明月湾等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5000余件,文保单位和库藏文物数量位全省各区县前列。
  有着丰富自然人文资源的吴中区,全域旅游的侧重点应该在哪里呢?吴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域旅游的类型众多,有文旅融合型、城乡统筹型、生态依托型、休闲度假型、资源转换型、景城融合型等,吴中区结合自身特色优势,依托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在吴中区各方面的努力下,舟山核雕村、临湖黄墅村、木渎古镇、甪直古镇……一个个走入游客的眼底心里,在这里,现代化与乡村旅游完美融合。
  全域旅游,住哪儿呢?吴中区内民宿众多,个个都是“网红打卡点”。东山镇、金庭镇、临湖柳舍、越溪旺山等多个民宿集聚区内,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与乡村美景相映成趣。吴中区在省内率先出台实施了《关于促进吴中区旅游民宿规范发展的实施办法》,创新试点推进民宿联合会办和备案登记制度落实,并成立太湖民宿联盟,并对民宿实行专项补助。截至6月底,全区备案民宿达257家,民宿直接经济产值过5亿元。
  超前谋划规划,引领旅游业过渡发展
  依托丰富自然人文资源的先天优势,吴中区在全域旅游推进工作中采用了超前思维。2013年,吴中区在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后,便展开了以吃、住、行、游、购、娱以及宣传、投资、安全、督查为主题的“6+4”旅游服务业全面提升工程,工程从全区的旅游发展角度出发,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多产业融合、旅游形象宣传、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等方面共实施近400个项目,投资超250亿元,为后续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早在2014年,国家层面还未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时,吴中区就编制了《吴中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16~2025)》,两年的时间里,规划经历了不断的优化完善。
  2016年,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认为发展旅游业要从单一观光型旅游业的发展过渡到全域旅游的发展,这一概念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苏州市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时,作为重点区域的吴中,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完善旅游配套,全力提升旅游品味
  在吴中区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同时,旅游配套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交通上,蘇州好行旅游专线车、太湖班船快艇、航空基地等,构建了吴中区完备的“水陆空”立体式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满足八方游客的各类出行游玩需求。
  与此同时,吴中区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也在不断优化中。吴中区构建了三级游客中心体系,设立游客服务咨询中心26个、环太湖驿站13个,实现游客接待、票务、购物及停车等综合旅游服务全面覆盖。
  吴中区的旅游公厕整洁干净,设施齐全,让人非常舒心。近3年,吴中区不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投资了2480万元新改建1A级以上旅游厕所75座,全区现有旅游厕所共计128座。
  吴中区开启夜经济篇章,这也是深化商旅融合的重要部分。早在“姑苏八点半”提出之前,吴中区就在木渎古镇和甪直古镇探索了夜游。当全市范围内都在推进“姑苏八点半”时,吴中区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结合自身乡村旅游特色,重点打造乡村夜经济,并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
  围绕“今夜‘吴’眠,精彩‘吴’限”品牌,吴中区不断推进夜间经济实现农文体旅多业融合发展。立足吴中资源禀赋,吴中区围绕太湖乡村、运河文化、江南古镇三大主题,打造乡村夜间文旅消费黄金湖岸线、大运河城镇文化消费走廊、江南古镇夜生活集聚区三大夜间文旅消费带,引领吴中夜经济发展。
  据介绍,接下来吴中区将不断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方向,整合全区丰富旅游资源,积极为游客提供从山间到湖边、从城市到乡村、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从“住一夜”到“玩一周”的递进式深度旅游体验。
其他文献
就像每座城市都应该拥有书店一样,每座城市也都应该拥有一间博物馆,它是连接一座城市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让城市里的人们透过文物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想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来到苏州,不少人会打卡“网红”苏州博物馆,而其实吴中区是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  6月28日,民心所盼下,万众瞩目的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馆试运营,7月1日起将正式开放参观。苏州吴文化博物
期刊
2011年,李公堤上的一头“中国金融牛”,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与讨论,这头“牛”通体呈铜绿色,眼神坚定地望向西南方向。在它的侧面,就是彼时刚揭开面纱的苏州基金博物馆。  这是全球首家以基金为主题的金融博物馆,也是金融博物馆打造的第二家专业金融教育公益博物馆。栉风沐雨9年时间,苏州基金博物馆已成为金融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交流与分享的平台。  与时俱进,更新博物馆之“魂”  早在2008年,金融博物館理事长
期刊
美术馆是一座城市创新、活力的引擎,也能是一座城市精神象征。历史悠久的苏州,不缺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空间,但在众多经典中,苏州美术馆的存在,依旧有着分外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回望 是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开端  两宋以来,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在文化艺术方面汇聚了全国的文人雅士,各类文艺活动也是层出不穷。民国初期,颜文樑、金松岑、徐詠青等大家怀着复兴中国美术文化,倡导美术教育、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的愿景,共同
期刊
今年5月18日,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迎来了四周岁生日,虽然它只有4岁,但它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一块不起眼的砖,为何能走进故宫?一片不起眼的窑村,为何能成为网红打卡地?走进博物馆,我们就像走入了时光隧道,触摸辉煌的历史,探索文化的变迁。  2018年,博物馆创新营销思路,以“网红”为营销切入点,打造“网红博物馆”,游客量超过30万。门口的艺术窑以及旋转楼梯,从秀美到旷渺,从幽深到高博,从廊腰缦回到平芜
期刊
2017年底,萧雁因《浮生六记》项目来到苏州,相较于北京的辽阔,上海的前卫,西安、南京以及成都的活力,她似乎更喜歡苏州的传统文化。在她看来,姑苏古城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得非常好,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苏州人骨子里的精致,体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座城市在当代性的表现上,个性并不鲜明。萧雁坦言,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以来,随着“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品牌的启动,赋予了这座城市更多的当代性元素
期刊
近十年,苏州人越来越爱运动,这背后,有不断崛起的体育场馆的功劳。而在众多“后起之秀”中,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一定处于C位——被称为“苏州鸟巢”,一跃成为苏州体育文化新地标,高规格赛事、大型演唱会的新宠……  自2018年6月以来,奥体中心凭借国际一流的功能设施、崭新的环境体验,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苏州人,成为苏州乃至全省体育场館中的“顶流”。  打造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奥体中心相对于苏州体育场馆
期刊
文化艺术空间,可以是场馆,也可以是多个场馆的空间集聚。当旧厂房的工业气息与现代化的艺术气息相结合,这里便化身为艺术文化、创意潮流的代名词。  已经忘记了是第几次走进这里,早前一提起艺术空间、艺术集聚区,大家总是会不由得想起北京的798、宋庄。其实在苏州的东南角,也有这样一个艺术集聚区,叫东坊艺术空间。这片空间以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为依托,是目前苏州市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艺术创作基地之一。  老厂房化身
期刊
“广义上的城市文化种类繁多,餐饮、体育、旅游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美术馆、博物馆这类单纯的文化设施对于城市来说,则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刘佳看来,一座城市文化空间的不断增多,对城市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  “美术馆、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标配,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些空间展现了城市形象,“质量与数量俱佳的文化空间,可以让城市脱颖而出,也能从侧面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他认为,经济基础决
期刊
“文化空间体现的是城市的文化性格。海纳百川,我在上海生活了20年,终于对这四个字有所感悟。”徐可说,如今在上海能找到各种文化体验形式,同时骨子里养成的“腔调”“洋派”“重视细节”,在上海的文化空间建设上都有很强烈的体现,与其他城市有着很大的不同。  近二十年来,上海大量的文化空间的出现,也反映了城市居民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与需求。上海在物质生活不富裕的时代,文化馆、少年宫也是很多青少年想往的地方,近年
期刊
青年艺术家陈三石前不久在苏州三元美术馆举办了个展——纸上的歌唱,在现场,我们不仅看到了众多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也认识了不少先锋青年艺术家。在陈三石看来,一个有气质的,有文化涵养的城市,人才是城市配置中最重要的要素,不同文化领域的人才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而美术馆,就像一束光去照亮了这座城市,为这座城市敞开了世界的大门,也照亮了苏州这座城市的历史长河。  每一代人对文化的关注点不同,如何让这些文化人放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