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61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文学的实验田,比较文学的多棱镜,民族文学的展示台。拉美文学作为民族文学的优秀代表,对世界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且极大鼓舞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本文对“1949-2019”70年间拉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在中国译介出版的阶段特点进行分析,对中国当代文学更好地“走出去”提供示范性路径参考。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拉美文学;译介出版;示范性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84-03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至 2019 年,全世界共有 116 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布在全球11大地理区域的 40 个国家。西欧和北美地区获奖作家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主体地位,比例高达约79%,这体现了诺奖评奖价值取中的西欧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倾向。来自第三世界的拉美国家共计6名作者获奖,占比约5.17%,与东欧地区并列第二,说明拉美地区作者对世界文学的较大影响力并受到广泛认可。
  1945年智利诗人、剧作家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889-1957)获奖,诺贝尔文学奖的版图第一次扩展至拉丁美洲地区。
  随后1967年危地马拉诗人、小说家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1971年智利诗人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1982年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 1990年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1998)、2010年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共6位作家陆续问鼎该奖项。
  1945-2010年期间平均每约11年在该地区诞生一位诺奖获得者,尤其是1967-1990年期间,平均每约6年就有一个拉美作家获奖,这也说明了世界文学对拉美60年代“文学爆炸”时期涌现出的大量优秀作家的高度认可。
  一、6位拉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在中国的
  翻译及出版
  1949年-2019年70年间,拉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及出版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作者作品被译介到中国主要是受意識形态趋同的影响;第二阶段(1979-1993年)国内渴望优秀文学艺术的引入与改革开放后西学东渐的影响合力形拉美诺奖作者作品传播繁荣时期;第三阶段(1994-2009年)的平缓冷却期是市场版权逐步规范的结果;2010年后再掀高潮更多是中国“文学外交”发展战略、莫言获诺奖等主动文化因素导向所致。
  (一)第一阶段(1949-1978年):政治和意识形态为导向的出版低谷
  新中国成立前,拉美文学只是零星地被译介到中国,且绝大部分为转译。直到20世纪50年代规模性地被中国翻译和出版。被塑造成“反独裁战士”的危地马拉作家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和“共产主义战士”的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虽然当时尚未获诺奖,但因作品意识形态与中国大陆地区趋同,得到了重点推介。
  50年代两位作者先后造访中国,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聂鲁达诗文集》(袁水拍译)、之后陆续推出了具有反美革命色彩诗集《伐木者,醒来吧!》(袁水拍译)、《葡萄园和风》(邹绛译)。1956年阿斯图里亚斯短篇小说《危地马拉的周末》《美洲豹33号》等被译介到中国。1965年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终止了对亲苏的拉美国家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在此期间获得诺奖的阿斯图里亚斯和聂鲁达的作品也受此影响,相关图书出版暂停。
  (二)第二阶段(1979-1993年):辉煌繁荣期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诺贝尔文学奖为代表的西方文学奖成为中国接受外国文学的先在视野。
  1980年开始上海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外国现代派作品选》,译介了许多当时已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
  米斯特拉尔诗歌散文集《露珠》(王永年译)和聂鲁达史诗级作品《诗歌总集》(又名《漫歌》)(王央乐译)被列入丛书系列,这也是米斯特拉尔的作品集第一次在中国内地正式出版。此外漓江出版社在八九十年代陆续推出的《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成为当时出版界的轰动事件,在国内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1982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位拉美作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力和在中国的知名度至今无人可及。当年《外国文学》发表了他中篇小说代表作《没人给上校写信》(石灵译),仅1984年《百年独孤》就翻译出版了两个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黄锦炎译本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高长荣译本(参照英语、俄语翻译)。随后对话录《番石榴飘香》(林一安译)、《霍乱时期的爱情》(徐鹤林、魏民译)、《族长的没落》 (伊信译)等作品相继在中国出版。
  马尔克斯作品多部作品的多种译本在中国图书市场井喷式涌现,研究马尔克斯的学术专著和论文也相继出版发表。在中国沉寂20年后,聂鲁达在这一时期重获中国出版界重视,但大部分译著仍是英文转译。此外《聂鲁达自传》(林光译)、回忆录《我曾经历沧桑》(刘京胜译)等传记类作品推出。
  1990年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1991年北方文艺出版社随即出版了《奥克塔维奥·帕斯诗选》(董继平译),这是中国第一次系统编选出版该作者诗作。
  (三)第三阶段(1994-2009年)热潮逐渐冷却
  略萨的作品在这一时期以全集系列的形式密集出版,1996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推出了略萨全集,共10部作品,囊括小说、回忆录、散文多种体裁。2000年后,略萨之前未在中国出版的作品和不同译者的翻译新作也以系列作品集形式陆续推出。译介在这一时期的视野覆盖了略萨不同维度的各种体裁作品。[3]其小说方法论随笔集《中国套盒:致以为青年小说家》(赵德明译)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先后在2000年和2004年出版,标志着我国出版界对拉美作家的关注和出版主题探索进入了新阶段。
其他文献
【摘要】 文学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反映,受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都会具备本国文学的特点,反映本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或多或少受到外来元素的影响。本文以泰国文学为研究主体,分析泰国文学作品中的外来元素,全面了解泰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泰国文学;外来元素;分析;历程  【中图分类号】I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气韵生动”出现在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最初以画论的形式进入到中国艺术领域之中,对中国书画艺术以及后世的文学、美学中都有深远影响。“气韵生动”一直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关键概念,所以对近些年关于“气韵生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主要从“气韵生动”的语义研究、“气韵生动”概念的历史演变、“气韵生动”概念的西译及现代阐释、“气韵生动”与中国艺术的精神这些方面归纳“气韵生动”的研究现状。  【关键
期刊
【摘要】 “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这一短语结构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之中,如肩膀宽、筷子长、碗口粗等。这一结构的两个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具有空间性和模糊性,可以用作形容词定语修饰中心语,既包含形容词的修辞效果,同时又具有量词性,可以大致度量出所修饰词的形状、大小等。  【关键词】 小三角;空间性;模糊性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受到疫情影响,导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严重冲击,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心理状态。为了响应后疫情时期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复工建设,以文娱产业中常见的音乐为切入点,从后疫情时期文化生活现状出发,实践探究了音乐对满足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积极意义和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对后疫情阶段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可行之道。  【关键词】 后疫情视角;音乐;精神文化;生活期待;综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I2
期刊
【摘要】 戏曲舞蹈教学是当前舞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传统武术、芭蕾以及戏曲舞蹈组成了我国的古典舞训练体系。而这其中的戏曲舞蹈由于地域不同,因此具有十分多样的形态。在戏曲舞蹈当中,京剧有着发展和传承的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京剧这类传统戏曲舞蹈也逐渐与时代脱轨,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不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因此,戏曲舞蹈要在相对于稳定、永恒与变异的原则下进行不断传承与创新,以此来实现更好
期刊
【摘要】 在白嘉轩身上体现了硬汉的气质,主要是身体的硬朗,精神的硬气,文化的自信。他严于律己,刚正不阿,不媚权,不媚俗。  【关键词】 《白鹿原》;白嘉轩;硬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30-02  一部小说想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身影,要么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典型形象,要么题材和体裁的特别,否则是很难在文学史的历史
期刊
【摘要】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是党的新鲜血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积极研究探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新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学生党员在思想、工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构建“先锋寝室工程”模式,探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  【关键词】 先锋模范;新途径;“先锋寝室工程”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习者的口头交际能力,但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多开口说话,这与口语教学的宗旨相违背。蓝墨云班课翻转课堂的出现扭转了这一趋势,践行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 蓝墨云班课;翻转课堂;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的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观念也越来越在高校课程教育中被得到重视,本文就以《规范汉字书写》专业课程与思政隐性教育融合为着力点,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高校专业课程进行了概念分析和系统构建,并从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找到课程思政与具体专业课程的最佳融合方式,为进一步实践课程思政
期刊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民众体育意识逐步的增强,社会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社会体育社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体育社团作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自身显著的优势和卓越的成效。因而,对于社会体育社团的品牌化构建和建设,以及对社会体育社团品牌战略指导下的社会体育社团发展进行深入的探究,具有深刻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在此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