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生动”研究综述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气韵生动”出现在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最初以画论的形式进入到中国艺术领域之中,对中国书画艺术以及后世的文学、美学中都有深远影响。“气韵生动”一直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关键概念,所以对近些年关于“气韵生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主要从“气韵生动”的语义研究、“气韵生动”概念的历史演变、“气韵生动”概念的西译及现代阐释、“气韵生动”与中国艺术的精神这些方面归纳“气韵生动”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气韵生动;谢赫;《古画品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69-02
  一、“气韵生动”的语义研究
  为贴近谢赫“气韵生动”原始之意,研究者对“六法”的文本进行详细的断句解读,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中,较多的研究是关于“气韵生动”与整个“六法”之意的辨析。《中国绘画美学史》中详细解释了 “气韵生动”与“六法”之间的关系;张艺静《钱钟书论谢赫“六法”及相关争议评析》主要通过钱钟书在《管锥篇》中采用了“以经解经”的阐释方法对“六法”重新进行了“二二式”断句,对“六法”进行了语义上的阐释。针对六法的句读问题,国内学术界划分成了新旧两派,新派认为钱钟书先生的断句符合谢赫原义,使得“六法”的含义更为准确;旧派则认为钱先生的断句不符合文献的记载,并使得“六法”中所凸显的美学含义被剥离掉了,从宏观层面割裂了“六法”间的联系。例如,《谢赫六法义证》中指出:钱钟书先生的六法中前后两词是等同的这种说法是站不住的,认为气韵生动中,气韵是做生动的限定成分,气韵是生动所想达到的最高境界;《中国美学思想史》根据南朝姚最的表述,认为“生动”是“气韵”的状语,伍朵《“六法”的新标点质疑》就认为钱先生的标点“一是答非所问,二是不合语法” ①;李泽厚、刘纲纪在《中国美学史》中也支持了旧式标点,《中国艺术批评史》中针对“六法”的句读问题中也肯定了旧式标点。邵宏《衍义的“气韵”——中国画论的观念史研究》中对“六法”断句这一点做出了系统梳理和研究,他立足历史情境和语言学规律支持了新式标点,认为钱钟书先生的断句大体符合六朝时期字句的阅读和表达习惯。所以在了解“气韵生动”的内涵时,去了解“六法”这一艺术概念的具体内涵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对当下解释一些画论书论中的经典命题以及艺术史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二、概念的历史演变
  关于“气韵生动”概念的历史演变研究,主要是从绘画的主要内容和风格方面进行阐释。张艺静《“气韵生动”概念的历史流变》,文章主要通过梳理从唐朝至清朝的文人画家对于“气韵生动”的大致呈现,由此探析中国古代艺术精神在绘画艺术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历代绘画理论的变迁。《中国美学全史》评价谢赫《古画品录》以“六法”为标准,将三国吴至南朝齐(个别画家可能活到梁)的27位画家分为六个等级加以品评,从而体现他气韵为主而兼顾用笔的美学旨趣。《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提出了从气韵生动到虚实相生,“气韵生动”是“传神”和“神韵”为基础的美学内涵,而“气韵生动”的“韵”也就是虚实相生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气韵生动”的内涵,罗宗强《说“气韵”与“神韵”》侗广娄《“气”“韵”“气韵”“气韵生动”》也提出相同看法,认为能做到生动那么气韵自然存在,气韵,生动是第一要义。一切文学艺术,都属于形象思维范畴,气韵是绘画的灵魂,生动是气韵的灵魂。
  三、“气韵生动”概念的西译及现代阐释
  到现代语境中,曾肖《现代语境中的“气韵”范畴》从西方文论影响下的“气韵”范畴、美学学科建设中的“气韵”范畴、“气韵与灵韵”、“生命意味”的中西比较三个方面对“气韵”做了现代意义上的解释,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圆融和谐的关系,使其变得更加有活力。《意义与视觉梅洛庞蒂美学及其他》认为“气韵生动”直抵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精神的最深处,强调以艺术家的身心去体证宇宙万物、大化流行的生命节奏,使作品超越被动的生存形态,加入生命之流中去,彭锋《滕固论气韵生动》从20世纪对“气韵生动”的译得出艺术的本质是节奏,气韵生动最重要的是生命。彭锋《气韵与节奏》通过对比中西方绘画中线条的差异性,得出气韵不是节奏,气韵应该是写意。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艺术的线条就体现了气韵生动的内涵,集中对中国艺术中的线条问题进行了探讨,例如:《刘刚纪艺术学美学文集》中指出中国画的线是通过漆器艺术的线发展而来的,这种线具有高度的生命感;张法《线的艺术说质疑与反思》他认为中国画是在天人合一上,人的“用笔”包括书画家对身体的运用,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相关性。
  关于气韵生动的美学意义方面,彭锋《气韵与光影——兼谈宗白华的中国现代美学建构方式 》一文中,指出宗白华将“气韵生动”转变成了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批评的概念,为中国现代美学作了重要的示范,张艺静《“气韵生动”概念的西译与现代阐释 》在现代意义上与宇宙生命本体相联系,赋予了气韵生动更为纵深的含义,为建设美学的思路做了很大的贡献。曾肖《气韵范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多维阐释——以宗白华、邓以蛰、钱钟书、徐复观为例》、管才君《“气韵”的历史演进与美学意蕴》发表了相同的看法,唐善林在《“生命的律动”——宗白华“六法”绘画美学思想探微》对“气韵生动”在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中产生思考,并从艺术意境层面来探讨“气韵生动”的关系,并且将气韵生动与宗白华先生的生命哲学相连。《魏晋南北朝美育思想研究》一书将“气韵生动”这个范畴作为说明各种美学和艺术问题的最后依据和最高标准,还将其引入审美教育领域,赋予其一定的美育意蕴,将其作为衡量美育效果的重要标准和评判尺度。
  四、气韵生动与中国艺术精神
  关于“气韵生动”与中国艺术精神这方面的研究中,主要是气韵生动的应用研究,不仅在中国绘画中的应用,包括在舞蹈、音乐中的应用。这方面的所得出的观点主要是绘画方面居多,周奕希 《“气韵”与六朝绘画美学中的形似问题》张旭《“脉络”和“留白”在气韵生动中的统一》《乔诗雨《气韵生动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应用》李虹《气韵生动 应物象形——记谭凤嬛《红楼梦》画展》,这几篇论文中都指出了气韵生动显现在中国画中所采用的技法。张法先生的《线的艺术说质疑与反思》虽是从美术史方面入手研究,阐释中国画的重心是气韵生动和骨力、骨法、風骨。叶萍《“气韵”与“旋律”——论中国古代绘画和音乐艺术内涵的通同性》、施媚《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如何做到气韵生动》、高杨《气韵生动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审美之本》这几篇论文主要讲述了在音乐舞蹈层面如何做到气韵生动。程多耀《气韵生动与中国艺术精神》认为将大自然客体气韵化为个人主体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结果。滕固先生在《中国美术小史》中认为,气韵生动是我国最高艺术观,并且是先民的根本思想。《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建构研究》中持相同的看法,并且提到“气韵生动”在绘画史、书法、诗文等各种门类艺术的影响,气韵生动不仅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原则,而且广泛存在于中国各类艺术中,是中国艺术的普遍原则。由天人合一而产生的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精神的特质。   在对于“气韵生动”的研究梳理过程中,发现研究者们不仅立足画论的范围,而且从美育方面,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层面都进行探究,这样就赋予了“气韵生动”更多领域的价值意义,使得“气韵生动”不仅在中国艺术史而且在美学和中国生命哲学的研究影响更纵深,这也是从画论书论中看我国古代审美意识以及生命意识的有效途径。但是就目前来讲对于“气韵生动”的美学意蕴以及生命哲学的把握,多与其他学科嫁接,对此的专门讨论并不是很多,对于艺术精神和美学的价值层面,更多的是从应用层面来讲,这一点还可做完善。
  注释:
  ①伍朵:《“六法”的新标点质疑》,《新美术》,1983年第1期,第74页。
  参考文献:
  [1]刘纲纪.刘纲纪艺术学美学文集[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8:355-357.
  [2]卢政,祝亚楠.魏晋南北朝美育思想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5:195.
  [3]夏燕靖,张婷婷.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建构研究(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526-540.
  [4]祁志祥.中国美学全史(第2卷 先秦至六朝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276-279.
  [5]于民.中国美学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72-279.
  [6]曾肖.气韵范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多维阐释——以宗白华、邓以蛰、钱钟书、徐复观为例[J].学术研究,2018,(01):164-170+178.
  [7]彭锋.气韵与节奏[J].文艺理论研究,2017,37(06):16-25+43.
  [8]唐善林.“生命的律动”——宗白华“六法”绘画美学思想探微[J].文艺争鸣,2017,(03):123-129.
  [9]彭锋.气韵与光影——兼谈宗白华的中国现代美学建构方式[J].文艺争鸣,2017,(03):103-107.
  [10]彭锋.滕固论气韵生动[J].艺术设计研究,2017,(01):101-104.
  [11]张法.“线的艺术”说:质疑与反思[J].文艺争鸣,2018,(09):67-78.
  [12]罗宗强.说“气韵”与“神韵”[J].文学评论,2015(01):164-171.
  [13]张艺静.“气韵生动”概念的西译与现代阐释[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85-90.
  [14]张艺静.钱钟书论谢赫“六法”及相关争议评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6(05):93-98.
  [15]張艺静.“气韵生动”概念的历史流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141-144.
  作者简介:
  岳媛,女,山西介休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与开展中,红色文化教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沂蒙精神是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渗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今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沂蒙精神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渗透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这就需要教师要对沂蒙精神的内核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充分的发挥沂蒙精神的积极导向,加强对当代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沂蒙精神;学生
期刊
【摘要】 曾参(公元前505—435年),字子舆,世称“曾子”,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孝恕忠信理念对曾氏家风影响深远。江西南丰曾氏以儒学传家,传承发扬祖德祖训,至北宋熙宁、元丰年间家世逐显,为郡邑望族、文学世家。南丰曾氏对“曾子家训”的继承、弘扬和发展,至今仍具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曾子家训;南丰曾氏;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B823 【文
期刊
【摘要】 儿歌属于儿童文学体裁的一种,而儿歌翻译的研究在我国却寥寥无几。尽管大量的英文兒歌被译介到国内,但关于儿歌翻译理论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以国内经典儿歌译作为例,从接受美学的三个理论点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三条儿歌翻译原则:1.语言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具象;2.韵律轻快明朗,节奏朗朗上口;3.紧扣儿歌主题,再现儿童情趣。  【关键词】 儿歌;接受美学;翻译原则  【中图
期刊
【摘要】 城市雕塑可以以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彰显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气息,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记录城市发展和凸显文化中具有显著的价值。随着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雕塑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而随着社会大众对雕塑艺术观赏性需求的提升,要想进一步设计出满足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雕塑艺术作品,就必须明确掌握城市雕塑艺术形式及文化内涵等相关知识,以此为雕塑作品提供灵感。本文先对城市雕塑艺术形式
期刊
【摘要】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国都在传播本国的文化,扩大自身文化的影响力。中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等各方面正在紧跟世界发展的步伐,当然,中国文化也在积极地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中国文化以各种途径向外传播。各国文化在文化浪潮中碰撞着,因此要想促进文化的传播,一定程度的文化移情是必要的。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传播的润滑剂。当然文化移情离不开后天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积累,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在文化传播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我国很多歌手在流行音乐创作中都加入民族音乐元素,这样可以实现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结合,显著提高音乐质量。基于此,本文从流行音乐的有关简介、流行音乐中包含的主要民族音乐元素以及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元素的今后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元素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自美国著名媒体和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于1984年出版以来,对现代媒体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体现了作者对电视媒体的娱乐本质的洞察,波兹曼认为电视媒体使人们失去理性思考能力,会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然而,从今天起,社会正经历一场信息革命,他对人类命运的预测似乎没有实现。本文将尝试分析该书研究背景,波兹曼的个人价值取向以及作品本身的内容,以便对他的命题进行一些批判性的思考。 
期刊
【摘要】 泸州地区博物馆藏汉代画像石棺占中国汉代画像石棺集中区域四川所发现画像石棺的近三分之一,属四川画像石棺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泸州汉代石棺画像以升仙为主题,可见炼丹、神兽载引、巫术作法、求药求仙草、德行升仙等升仙模式,并呈现出多种升仙模式在一具画像棺上结合的特征,这应源于影响四川地区升仙思想产生的因素具有多样性。  【关键词】 泸州;汉画像;升仙模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诸多主旋律电影中被反复表达,成为大国崛起背景中的重要底色。本文主要以2019年国庆档期上映的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为例,探討了家国情怀在电影中所内含的当代教育价值和功能显现。  【关键词】 家国情怀;电影教育;《我和我的祖国》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59
期刊
【摘要】 文学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反映,受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都会具备本国文学的特点,反映本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或多或少受到外来元素的影响。本文以泰国文学为研究主体,分析泰国文学作品中的外来元素,全面了解泰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泰国文学;外来元素;分析;历程  【中图分类号】I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