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角”理论下“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结构探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这一短语结构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之中,如肩膀宽、筷子长、碗口粗等。这一结构的两个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具有空间性和模糊性,可以用作形容词定语修饰中心语,既包含形容词的修辞效果,同时又具有量词性,可以大致度量出所修饰词的形状、大小等。
  【关键词】 小三角;空间性;模糊性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78-02
  “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这一结构在理论上可以造出无限的短语,如:拳头大、桌子高、卵石大、筷子长、长城短、碗口粗、生活旧、肩膀宽……但这些短语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并非都是可以成立的。并且将这类结构的短语放入具体的语境之中,意思也变得更加丰富。如下面的例子:
  洞口肩膀宽;一条条鲫鱼筷子长;树上的苹果个个拳头大;二十几根桩木全部碗口粗。
  在上面的这些例子里,“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结构的语用功能值得进一步考察。在以往的研究之中,多将双音节名词限定为身体量词,并结合其他成分组合搭配,如“数词+身体量词+形容词”等。但在实际情况中,“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这一结构不仅仅限定于身体量词。那么具体来说,在“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中,怎么样的名词与形容词可以进入这一结构?这两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一结构在具体的语境中又产生了怎么样的效果呢?
  “小三角”是由“表—里—值”构成的一个三角。小三角理论强调通过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个方面相结合来对研究对象进行动态分析。语表形式指显露在外的可见形式;语里意义指隐含在内的不可见的关系或内容;语用价值指重视在比较中考究研究对象的语用效应,回答它到底有何价值的问题。[1]小三角的分析验证包含“表里印证”和“语值验察”两个方面。
  一、表里印证
  “表里印证”是指在表里之间寻找规律性联系,以揭示有关事实的特定规律。“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这一结构,实则包含两种成分关系,一种为主谓关系,一种为定中关系。如“拳头大”,一方面是主谓,说明拳头这个事物大;一方面是定中,形容一个事物大,有拳头般大小。“筷子长”,一方面是主谓,说明筷子这个事物长;一方面是定中,形容一个事物的长短,有筷子般长。在这一结构中,主要涉及的是第二种成分关系,即定中关系,将这一结构作为整体来进行修饰形容中心语。但对于“长城宽、生活旧”等用法,仍存在质疑。
  “拳头、筷子”可以与“大、长”分别结合在一起,组成“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的结构,是因为这个双音节名词在做定语来修饰后面的中心语时,这个双音节名词具有空间性和模糊性。空间性是指这个双音节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在空间中所占的面积、体积、形状等。而一个事物具有空间性,是因为其中具有空间量,“空间量是计量事物的长度(包括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粗细等)、面積、体积(包括容积)以及事物间距离的量范畴。”[2]因此,能够进入这一结构的双音节名词应具有空间性,并且其所具有的空间性应在主要语义特征上与其后的单音节形容词相统一。
  如下表所示:
  以“长城”为例,长城的主要特征是长度,而不是宽度,因此在与“单音节形容词”搭配时,选取的是“长”,而不是“宽”。
  另一方面,双音节名词还应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是说这个名词在表示空间性上面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其所指的核心部分是明确的。以“拳头”“肩膀”来说,每个人的身高差异、生理特征等方面本身就有差异,必然具有模糊性,但是“拳头”“肩膀”大致有多大、有多宽这个核心是确定的。因此,当提到时,人们对其大小、宽窄有一定的评估和印象。而“碗口”“筷子”这类物品在类型、个体大小方面也具有差异,这也导致其具有了模糊性。
  对于形容词而言,形容词本身具有形容事物形态大小的作用,其所具有的一个主要语义特征就是模糊性。以“大、小”为例,形容一个事物的大小,但什么样的算大,什么样的算小呢?这是没有固定的度量。因此,在这一结构中,单音节形容词无论是在表示量度、状态、性质等方面也应该具有模糊性。同时具有空间性与模糊性的双音节名词在主要语义特征上面再与具有模糊性的单音节形容词相统一,相搭配,从而构成“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的结构。例如“巴掌大”,“巴掌”的这个形状在空间里占有一定的面积,这个双音节名词具有空间性。但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巴掌的大小有所不同,所以“巴掌”的空间性又具有了模糊性。用“巴掌”来形容一个事物的大小,便可说“巴掌大”。
  二、语值验察
  “语值验察”是指在“表里印证”之后进一步弄清特定的语用价值。“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这一结构,在具体的句子中会产生词性变异。词性变异是说汉语各类词,都有它的语法特点和习惯用法,但在一定的言语环境里,有时故意改变某个词的词性。[3]126例如:
  (1) ……放飞了自己拿手的微型风筝——一只巴掌大的“鹞鹰”。(新华社2002年8月份新闻报道)
  (2) ……由碗口粗的青藤吊着。不幸的是它吊不起来,因为梨树……(王小波《万寿寺》)
  (3)……拳头大的火星,一颗颗,一点点,飞入伍文定舟中。文定毫不胆怯,仍然挺身……(《明史演义》)
  (4)……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汪曾祺《故里三陈》)
  在上述四个例子中,其中的“巴掌大”“碗口粗”“拳头大”“肩膀宽”都是“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的结构,其原来的词性也是名词和形容词。在表里验证里提到过这一结构内部有两种层次关系,一种是主谓,一种是定中。对于这一结构,主要分析定中层次关系。既然是定中结构,那就意为“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整体用作形容词,来修饰后面的中心语。在上面的例子中,这一结构便整体用作形容词,在前三个例子中,还有形容词的标志词“的”辅助,加以凸显说明。在后一个例子中,虽然没有助词“的”加以凸显,但根据语义可知,是“肩膀宽的桥洞”。形容词最大的特点便是修饰作用。在上述例子中,使用“巴掌大的”来形容“微型风筝”的小;“碗口粗的”来形容“青藤”的粗;“拳头大的”来形容“火星”的大;“肩膀宽”来形容“桥洞”的窄,以至于“我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   “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这类结构之所以能够用作形容词定语来修饰中心语,还因为这类结构在形状上与中心语是可类比的。风筝是一整片的,所以选择“巴掌”,其他四个例子以此类推。比如要形容“鲫鱼长”,不可以说拳头长的鲫鱼,一方面因为拳头主要用来形容大小,另一方面因为拳头从外形上来看更类似于圆形的事物,而鲫鱼整体来看是属于长条状的,所以不能说“拳头长的鲫鱼”,而可以说“筷子长的鲫鱼”。
  由此而来,“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这一结构除却词性变异为形容词外,它还具有量词性。通过其本身的结构特点既修饰了中心语的状态,又对中心语有一定的度量作用。如:
  (5)……棵被砍伐的泡桐树堆在院中,大树的直径有水桶粗,小树的直径不过碗口粗。(1994年人民日报)
  (6) 他……从我姐姐的囊肿里抽出了三针筒血水,拳头大的肿块消得只有指甲盖大……(1995年人民日报)
  (7)徐良说:“真有拳头大的猫儿眼,盆子大的子母绿,两丈多长的珊瑚树。”(《小五义(上)》)[4]
  第六个例子中,“水桶粗”和“碗口粗”都是“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的结构。两者使用不同的双音节名词形容同一个事物“树”,根据“水桶”和“碗口”,人们大致可以度量出大树和小树的不同直径。第七个例子中,肿块从“拳头大”消到只有“指甲盖大”,通过这一结构更加突显出肿块大小的变化,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其变化。虽然“指甲盖大”是三音节名词,但是它同样具有空間性和模糊性。第八个例子也是选择不同的名词来作为量词度量不同尺寸的事物。这一结构中的名词既可以用作形容词又具有量词性,与其后的单音节形容词组成的结构,更加丰富了句子中的语言表达。
  三、总结
  在“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这一结构中,双音节名词应具备空间性和模糊性,其后所加的单音节形容词应与双音节名词在空间性上面的主要语义特征一致,这样符合具体情况中的语言应用。但是在具体的用语中,有的名词是三音节也具有同样的修辞效果,如上文中的“指甲盖”,只是因为这个三音节名词同样具有空间性和模糊性,具有同样的语用效果。之所以选用“双音节名词”这一限定,是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比较多,在语言使用中较为常见。其他的“多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只要符合“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结构的要求,也可以使用,可以起到同样的修辞效果。在现代汉语中,还有许多类似于这一结构的其他表达方式,比如“拳头大小”“两指宽”“筷子粗细”等说法,这类说法与“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形容词”结构有一定交叉,但需要具体再分析。
  参考文献:
  [1]邢福义.语法研究中“两个三角”的验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5):38-45.
  [2]李宇明.论空间量[J].语言研究,1999,(2).
  [3]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语法修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4]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1).
其他文献
【摘要】 曾参(公元前505—435年),字子舆,世称“曾子”,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孝恕忠信理念对曾氏家风影响深远。江西南丰曾氏以儒学传家,传承发扬祖德祖训,至北宋熙宁、元丰年间家世逐显,为郡邑望族、文学世家。南丰曾氏对“曾子家训”的继承、弘扬和发展,至今仍具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曾子家训;南丰曾氏;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B823 【文
期刊
【摘要】 儿歌属于儿童文学体裁的一种,而儿歌翻译的研究在我国却寥寥无几。尽管大量的英文兒歌被译介到国内,但关于儿歌翻译理论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以国内经典儿歌译作为例,从接受美学的三个理论点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三条儿歌翻译原则:1.语言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具象;2.韵律轻快明朗,节奏朗朗上口;3.紧扣儿歌主题,再现儿童情趣。  【关键词】 儿歌;接受美学;翻译原则  【中图
期刊
【摘要】 城市雕塑可以以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彰显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气息,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记录城市发展和凸显文化中具有显著的价值。随着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雕塑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而随着社会大众对雕塑艺术观赏性需求的提升,要想进一步设计出满足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雕塑艺术作品,就必须明确掌握城市雕塑艺术形式及文化内涵等相关知识,以此为雕塑作品提供灵感。本文先对城市雕塑艺术形式
期刊
【摘要】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国都在传播本国的文化,扩大自身文化的影响力。中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等各方面正在紧跟世界发展的步伐,当然,中国文化也在积极地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中国文化以各种途径向外传播。各国文化在文化浪潮中碰撞着,因此要想促进文化的传播,一定程度的文化移情是必要的。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传播的润滑剂。当然文化移情离不开后天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积累,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在文化传播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我国很多歌手在流行音乐创作中都加入民族音乐元素,这样可以实现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结合,显著提高音乐质量。基于此,本文从流行音乐的有关简介、流行音乐中包含的主要民族音乐元素以及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元素的今后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元素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自美国著名媒体和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于1984年出版以来,对现代媒体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体现了作者对电视媒体的娱乐本质的洞察,波兹曼认为电视媒体使人们失去理性思考能力,会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然而,从今天起,社会正经历一场信息革命,他对人类命运的预测似乎没有实现。本文将尝试分析该书研究背景,波兹曼的个人价值取向以及作品本身的内容,以便对他的命题进行一些批判性的思考。 
期刊
【摘要】 泸州地区博物馆藏汉代画像石棺占中国汉代画像石棺集中区域四川所发现画像石棺的近三分之一,属四川画像石棺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泸州汉代石棺画像以升仙为主题,可见炼丹、神兽载引、巫术作法、求药求仙草、德行升仙等升仙模式,并呈现出多种升仙模式在一具画像棺上结合的特征,这应源于影响四川地区升仙思想产生的因素具有多样性。  【关键词】 泸州;汉画像;升仙模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诸多主旋律电影中被反复表达,成为大国崛起背景中的重要底色。本文主要以2019年国庆档期上映的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为例,探討了家国情怀在电影中所内含的当代教育价值和功能显现。  【关键词】 家国情怀;电影教育;《我和我的祖国》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59
期刊
【摘要】 文学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反映,受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都会具备本国文学的特点,反映本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或多或少受到外来元素的影响。本文以泰国文学为研究主体,分析泰国文学作品中的外来元素,全面了解泰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泰国文学;外来元素;分析;历程  【中图分类号】I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气韵生动”出现在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最初以画论的形式进入到中国艺术领域之中,对中国书画艺术以及后世的文学、美学中都有深远影响。“气韵生动”一直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关键概念,所以对近些年关于“气韵生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主要从“气韵生动”的语义研究、“气韵生动”概念的历史演变、“气韵生动”概念的西译及现代阐释、“气韵生动”与中国艺术的精神这些方面归纳“气韵生动”的研究现状。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