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孔子老师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_yang_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了青年学者周勇所著的《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勾起了多年来对学习孔子的记忆,触动了我四十年教学生涯的琴弦,引发了我对教学之恋的思考。
  孔子做老师,自己负责招生,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更不要说“月薪”“职称”了,但是,孔子对教育事业、教学工作却十分痴恋。无论何时想起它,孔子都会不禁感叹“不亦乐乎”!孔子的这种“教学之恋”,大概就是所谓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将灵魂中的爱献给永恒的真理或美德,而不考虑世间其他任何可能变动、难以把握的物质存在。
  孔子之于教學,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千弟子,有教无类,没有固定的薪水,没有校办企业,学费只是一块干肉。像颜回这样的学生恐怕连一块干肉也交不起,所以孔子生活十分拮据,常常饿肚子。但不管怎样,他对教学痴心不改。其源盖出于他对教学有着坚定的信念,认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乃人生极大快事。我们有理由这样的判断: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在于他能终身坚持教书育人的信念。孔子为了信念,几乎付出了他全部的爱。他爱教学,爱学生。爱颜回这样刻苦好学的好学生,也爱子路这样情深义重的学生。
  孔子乐于教学,倡导师者应“诲人不倦”。孔子可贵之处在于,他认为欲能诲人不倦,必须“学而不厌”。只有“学而不厌”,才会体会“诲人不倦”的大乐。孔子从懂事起,就乐于学习。儿时模仿大人行“礼”,十五岁时有志于学,到五十岁,又觉得自己饱经沧桑,大概可以认真学一下那本最难懂的讲人世变化的《易》了。他勤奋读书,以致“韦编三绝”;他学思结合,因为他深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精编《诗》,整理《书》,删削《春秋》,既为学生提供优质教材,也在其中提升自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他学习着,他快乐着,一不留神,学出了个大学问家,吸引数千弟子从四面八方来到他的身边。从此,他不再寂寞,不再孤独,师生一起学,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把这种生活当作人生第一乐事。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春秋末期,能够赢得那么多人师从于他,除了他的人格的魅力、渊博的知识,还与他讲究教学艺术密切相关。孔子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同理,教学缺乏艺术,必然没有鲜活的生命力量。在《论语》里,我们能够领略到孔子的教学思想,如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由学到知,知智统一;学思并重,学思结合;启发教学,循序渐进;学而时习,知行一致等等。这些理论一直为后世教学所借鉴。我们无缘亲见孔子讲学的情景,但是从《论语》的记录中还可以想见孔子授学的动人画面。
  春天到了,泗水的冰融化了,两岸桃红柳绿,芳草吐蕊。孔子带领弟子们来到河边,以水为喻,“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告诫学生年华如逝水,一去不复返,要只争朝夕,有所作为;他启发学生比较山水,感悟人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他让学生围着他在岸边草地上席地而坐,先听曾点鼓瑟,以音乐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各言其志。孔子静静听着大家的发言,当曾点谈到自己的理想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时孔子长叹道:“吾与点也!”他赞成曾点的理想,享受生活的淡定从容,永怀生命的恬静。每当读到这里,我都掩卷遐思,不胜感叹:多么美好的教学氛围,多么融洽的师生关系,多么高超的教学艺术!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拥有比孔子优越百倍的生活和教学条件,但是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孔子这样的教学热情?有没有孔子这样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有没有孔子这样美好的人文修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一言以蔽之,我们有没有孔子般的教学之恋?
  教师如果不曾爱过教学——无论深浅,将意味着他承受了多么可悲的职业生涯,其不幸程度就像一个人从未爱过他人一样。为人师者,当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
其他文献
摘要: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定,也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的最好实践。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与时间,让他们欣赏到另一扇窗外的风景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从几个方面阐述在小学英语常态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学生个性 创新教学方式 个性化评价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
期刊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训练得从细微之处人手,并且坚持长期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新课程标准期待这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生:当同学回答问题是,能够认真聆听,并“咬文嚼字”去分析答案中的错误;数学课上,针对某个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同学争论问题时,能够循序渐进,调理分明,直到同学心悦诚服;老师不小心出现“口误”时,也能大胆指出
期刊
摘要:学生喜欢体育课,有时遇到阴雨天气不能去室外只能在教室上课,学生就显得闷闷不乐,但只要听说下节是体育课,他们都会高兴的高呼“yeah”!不过,我也发现,开始上课了,他们就出现太热情,不配合你的安排的状况。所以,学生喜欢体育,但有时对体育课却缺少了应有的参与兴趣。  关键词:学生 体育 兴趣 激发  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想,是因为学生喜欢的是可以“玩”的体育,而不是反复枯燥的身体练习
期刊
摘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盲童教育的难点亦是重点,由于盲童生理缺陷造成了行为习惯养成的特殊性。本文从盲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入手,提出了训练、评价等教育方法,操作性强,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视力障碍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社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低年段的韵文识字有很多,它们的主题各不相同,有效教学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当我们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多种有效途径,让学生感受词语的韵味,读出词语的韵味,说出词语的韵味,孩子们就能在词串识字中充分领略韵文之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 韵文 识字教学  使用整齐的韵语,是张志公先生总结出的传统识字教学经验之一。韵文将原本孤立的汉字组成词,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气韵流畅,朗朗上口。  基于此,苏教版
期刊
摘要:小学生们想象丰富,天真无邪,他们眼里的世界漂亮又神奇,在教学中,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观察他们眼里的美术作品,理解他们心中的美的标准,给予他们指导与鼓励,促进他们美术创造能力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强化并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美术作品 审美欲望 真情流露  小学美术课程具有个性鲜明的人文特征,具有柔软人心的人文情怀,是学校开展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学生审美素养与艺术情操的基础学科,其审美
期刊
摘要 校外课程资源是个有待开发的富矿,至今只被挖掘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还有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亟待去勘探和利用。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扩展眼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实现品德课堂向生活开放,實现品德教学与生活的互动。  关键词 小学品德 校外资源 开发利用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因此,儿童的生活及周围的世界都是可利用的课程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课堂教学要求要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进行学习的“收”和“放”,并把握适当的时机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合理的“收”与“放”,既能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让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实现英语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有效方法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能使教学效率有
期刊
家庭教育专家周弘先生在中国首倡赏识教育,曾一度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追捧。诚然,赏识教育有其积极和可行的一面,值得提倡。但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则不及。  有一次,我到一所学校听课,学生找到了书上最明显的黑体字,任课教师对他进行了吹捧,而不是鼓励。之后,整堂课“你真棒!”“真聪明!”“太好了!”类似的话不离其口,变着法子夸奖,绕着弯儿表扬,不该夸的也夸,不该奖的也奖。其实错误的赏识会导致孩子是非不分;虚假
期刊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此,我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感悟”为主线,以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为目标,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