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错过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等10则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错过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
  
  大量阅读会使孩子在人生观、世界观、知识面、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形成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所以,在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做好阅读储备,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北京前程美好教育科学研究院董丽燕副院长认为,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的黄金阅读期,只能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之间。因为小学三年级之前,属于识字阶段,学生还没有能力进行大量阅读;而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孩子的学业负担增加,没有时间集中阅读。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阅读期”,后面各个阶段的学习可能会“先天不足”,那时,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突击补课将很难奏效。
  董丽燕说,对于孩子来说,首要的是要激发和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否则,任何经典都不会进入他们的视线。董丽燕以自己女儿为例:“我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对《大宇惊奇系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们老师不让看‘大宇’,有个同学的书还被没收了。我想,喜欢惊奇情节的故事,是这个年龄孩子的普遍心理,孩子开始萌发阅读兴趣,做家长的应该高兴。所以,我在半年内,带着她几乎买全了这个系列的书。我们俩经常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时间一长,她自己就感觉到这样的故事其实也没有什么新奇,阅读兴趣逐渐转移到了科幻、文学名著和名人传记方面。看完人物传记,又对人物的其他作品、所处时代的历史产生了兴趣。就这样,女儿的阅读面迅速扩大,直到最终看到了《吴健雄传》《居里夫人传》,就爱上了物理。此时她刚上初一,已读过逾千本书籍。初中三年,她泡在学校图书馆里,以每天一至两本书的速度阅读,直到熟悉了学校图书馆中每一个书架上的书。”
  看来,让学生从疲惫不堪的补习牢笼中走出来,还他们一个阅读、实践、发展自己兴趣的空间,应是许多家长的当务之急。
  (据《中国青年报》齐征/文)
  
  “知心姐姐”细数当代孩子四大缺失
  
  “很少有孩子脸上总是带着天真灿烂的微笑了。”——在近期举行的“少儿平安行动”高峰论坛的首场报告上,“知心姐姐”卢勤老师说道。她还指出,微笑、精神文化、亲情沟通、成就感等4个方面的缺失成为当代孩子的通病。这四个方面缺失的总结是卢勤老师根据自己近50年少年工作经验的总结,结合《少年日报》“知心姐姐”栏目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调查的结果。
  对这些方面的缺失,卢勤老师分析说,笑得天真灿烂是孩子的权利,家长过高的期望往往会带来无望,过多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措。对此,她向孩子们发出倡议:对生活微笑着说“太好了”;对困难勇敢地说“我能行”;与人相处主动地说“我帮你”。
  (据《东方早报》邹娟/文)
  
  “三甲”不是前三名
  
  通常用“名列三甲”来表示“位居前三位”,这种比喻是错误的。
  用“三甲”排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明、清时期参加中央级考试(先会试后殿试)的各省举人考中进士后被列为乙榜。
  由此便引出了“甲第”、“甲科”等概念。“甲”乃等级之意,“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在明、清时期,把考中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一甲或第一甲,但绝不能称为三甲。从第四名开始至100名左右,称为二甲或第二甲。余者统称为三甲或第三甲,约200人。
  (《今晚报》)
  
  德国大学为何拒收“高考状元”
  
  6月27日,西安市大唐芙蓉园,迎来了陕西省两位文理科状元。他们披红挂彩被扮成了唐朝状元,在杏园里来了一次巡游。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日《环球时报》上有一条新闻:德国著名的洪堡大学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理由是对这些“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洪堡大学招生院院长给申请者的信中写道:“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进入学校的都是充满活力的新生。”
  “高考状元”何以在我们这里如此吃香,而在德国却受到冷落呢?原因就在于观念差异,我们现在的人才观或者说人才评价体系,仍然还是唯分数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尽管已经喊了多年,但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评价一个老师的成绩,还是要看升学率,看你出几个北大、清华生。因此,孩子们打从幼儿园开始,就奔着一个目标去。孩子们学得苦,老师们教得苦,可回过头来一看,又培养出多少“高分低能”甚至心智和人格有缺陷者?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而不是培养“高分”和制造“升学率”。正如德国人才学研究学家威尔尼茨教授所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是德、识、才、学诸因素的综合效应,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障碍,甚至是致命的障碍。
  事实上,德国的人才观就是这样。他们那里的大学虽然都有独立的招生考评体系和方法,但共同的特点是都采取“综合选拔制度”,即高考分数、平时成绩及考生的综合素质,三者合一。具体来说,除了高中学业成绩和毕业成绩外,学生的领导才能、外语水平、打工经验、社区服务的经历、荣誉奖状等,都是校方录取时考虑的因素。
  (《中国青年报》)
  
  美国《中小学生学生守则》
  
  第一条:对老师称呼要礼貌;第二条:按时或早些到校上课;第三条:有问题要举手;第四条:可以坐着与老师交谈;第五条:如果缺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必须把所缺的课补上;第六条:如果有急事必须离开学校,应提前告诉老师并请教将学习的内容;第七条:必须独立完成作业;第八条:考试不作弊;第九条:如果学习有困难,可以与老师约定时间寻求帮助,老师将会乐意帮助你;第十条:缺课或迟到,必须带有家长解释其原因的便条;第十一条:对于缺课.唯一正当理由是自己生病、家长去世或宗教假日,别的理由都视为违规;第十二条:教师提问时,如果没有指定特定的学生回答,任何知道答案的学生都应举手。
  
  儿童迷恋网游戏将趋严重专家提出应对策略
  
  法国几家媒体近日载文指出,随着2006年许多电子游戏公司都将推出可上网的新一代电子游戏机,世界各地的儿童沉迷于电子游戏的现象将日趋严重。许多专家和媒体认为。应对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青少年玩电子游戏必须有一定的监督,并且一定要适可而止。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建议:一、玩电子游戏尤其是容易上瘾的网络游戏每天不要超过2小时;二、尽量在受到有关部门监督的正规网吧玩游戏;三、找到其他可以打发业余时间的活动;四、进行体育锻炼;五、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多交朋友;六、即使对游戏非常喜爱,也最好由一个以上同伴陪同一起玩,以互相提醒适可而止;七、如果难以割舍自己构筑的网络游戏角色。可以尝试将角色“卖”给其他网上玩家。专家强调指出,如果青少年表现出对电子游戏欲罢不能,以至长期对周围事情都不管不顾,就应该及时去看心理医生。
  (《科技日报》)   
  提高脑力的几种方法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最近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出提高脑力的几种方法。
  
  早餐要吃好
  为改善大脑功能,首先要吃早饭。一项研究还发现,如果孩子早餐喝可乐,吃含糖量高的快餐,他们左记忆力与注意力测试中的表现就会与70岁的老人相当。专家建议,早餐最好吃豆子,豆子中的高蛋白是大脑理想的能量来源。
  
  “莫扎特效应”
  10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就发现,经常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提高人们的数学逻辑和推理能力。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音乐有助于大脑的开发。
  
  训练“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指的是大脑的短期信息储存系统,工作记忆的储存能力越大,智商就越高。而工作记忆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例如记住格子中的一系列小点儿的位置等。
  
  做有氧运动
  运动不仅可健身,还能健脑,研究发现,每周步行3次,每次半小时,一个人学习、集中和抽象推理的能力就能提高15%。有氧运动对大脑尤其有益。因为它可能更多的氧气输送到大脑。
  
  学会集中精力
  为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不要在容易使你分心的环境里工作。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正聚精会神地工作,这时被一件事打扰,例如接个电话,他至少需要15分钟才能重新进入那种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利用神经反馈
  当我们集中精神时,大脑发出的阿尔法脑波就会增强。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个电脑游戏中汽车的速度与阿尔法脑波的强度联系起来,然后让参加试验的人通过意念来使汽车加速,结果许多人成功了。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改善记忆能力。提高人们的创造性。
  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喝酒,适当服用可保持清醒的药品,都是提高脑力的好办法。
  (《衢州日报》)
  
  公众评议好爸爸的标准
  
  一项题为“你心中的好父母什么样”的调查发现,在“权威严格”、“会照顾人”、“善于教育引导”、“能宽容孩子错误”等17项关于好爸爸的标准中,“理解尊重子女的意愿”以78.5%的获选率排在第一位。此外。正直诚实、责任心强、坚强勇敢、以身作则等也被认为是好爸爸的重要品质。对此结果,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认为,这反映了如今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也表明子女跟家长在观念上存在矛盾和代沟。
  赵忠心指出,在中国,为人父母者总有操不完的心。这其实包含着很深的社会背景:在西方国家,评价一个人主要看他的发展势头,看现在的比较多,对过去不太看重;而中国有个特点,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本厚厚的档案,在选拔干部人才时,很重视他的过去。因此,中国家长总担心孩子自己的选择会出错,怕他们走弯路。要想做个好爸爸,就得把握好引导和尊重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偏重哪一头。
  调查还发现。在谈到好爸爸的标准时,公众把有钱、帅气、有风度放在了最后。另外,权威严格的父亲形象也不被大多数人认可,排在了倒数第三位。赵忠心解释道,过去说严父慈母,这个严也不单纯是严厉,还表示尊重、庄重。父亲对孩子人格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这个作用不是靠管束来实现的,最重要的是“型塑”,即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中国青年报》)
  
  快速阅读 我们又是落后者
  
  据科学家判断,人的知识90%以上是通过视力来获得的。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准确有用信息的能力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专家指出,导致中国人读书越来越少的原因在于,中国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只好压缩读书读报时间。人们没有意识到,在没有时间的另一面,是我们的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低!
  国外发达国家的速读教育已有了数十年历史及相关标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进行了规模化的推广,已成为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课程内容之一,快速阅读能力成为现代人核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速读的研究与发展虽然有长足的进步,但这种探索研究的进程与功效还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形成了极大反差。与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少差距。
  在知识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一个本科生走出校门两年内,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三年内,一个博士生毕业四年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按照知识折旧定律:如果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其实,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的自学中不断获取。
  在这个速度决定着一切的时代里,火车在提速,飞机在提速,计算机在升级,就连吃饭都要吃快餐,然而唯有读书没有提速。今天,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仍然停留在农耕时代老祖宗所使用的阅读方式。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哀与叹息!
  (《中国教育报》)
  
  网络游戏当道 传统游戏遇冷 信息时代的孩子该玩什么?
  
  没有场地,没有时间,没有玩伴,网络时代的孩子们体会不到上树掏鸟、下河摸鱼、骑竹马打仗、掷沙包、跳方格等传统游戏带来的乐趣。现在的孩子除了每天应付繁重的家庭作业外,就是坐在电脑和电视机前消磨自己短暂的童年。孙女士说,她11岁的儿子可以连续在电脑前坐3个小时。但是让他出去玩一会儿。可能还不到3分钟就回来了。
  “孩子的童年已被家长的期望占满了,致使孩子们整日埋头于作业和各类辅导班。无暇游戏。”据了解,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一些地方很多幼儿园开设了双语课,有些幼儿园甚至给四五岁的孩子留家庭作业。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一位儿科医生说:“传统游戏大部分是集体游戏,能把许多孩子聚集到一块,游戏规则潜意识里教会孩子们和同伴相处的方法。可是,现在的这些游戏在中小学校园几乎难觅踪迹,取而代之是网络、电脑游戏等,孩子的集体意识和交往能力在虚拟世界的挤压下已经渐渐消失了。”
  业内人士呼吁,家长和学校要尽量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活动场所和娱乐空间,让孩子们从繁重的作业中走出来,学会劳逸结合,学会享受童年。
  (《中国教育报》)
其他文献
话题背景:    随着课改的到来和深入,许多老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教育教学改革,这是值得庆贺的。但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还有不少教师把本来很简单、很自然的事,人为地搞复杂了,把本来简单、自然的语文教学搞得玄而又玄。有的甚至视其为教学时尚,动辄“超越生命”、“敬畏生命”、“生命多元信息系统”之类恐怕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名词术语。值得警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这样一些理念的指导下,搞了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期刊
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峨眉山月歌》(苏教版第七册),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5分钟左右)  师:在交流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想告诉大家什么,请暂时不要说出来,要把它读出来。  (第一个学生读,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  师
期刊
现状点击    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孩子们与书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不少孩子甚至已经不再适应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学习方式。其实,广泛阅读对于个体语文素养乃至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极为重要。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身。随着新课标对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的明确量化,各种版本的读本也随之应运而生,这些无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
期刊
设计理念    江南风光旖旎,是我国的旅游胜地。本文教学采用孩子们感兴趣的“组织旅行团出游”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了解江南、认读生字、感知图画、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期刊
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的“尤、其”等8个字。  2.能用会写的8个字分别组词语,在组词中理解字义。  3.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期刊
1.能够正确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字的意思。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期刊
广东语文高考十万考生模仿造句得零分    今年是广东省全部科目自主命题的第一年。高考评卷结束后,11个科目的负责人对社会广泛关注的评卷结果进行了说明和分析,“考生基本功差”成为各科目共同的问题。而语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大文学院教授柯汉琳更是严厉指出,广东考生的语文水平值得严重关注!  一个仿写句子的题目,25%的考生得0分。“这道题的考点在于采用比喻的手法仿写句子,可是在40多万份考卷中只有560
期刊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期刊
[训练内容]    你平时一定做过不少小制作,比如折纸,剪纸,用橡皮泥捏动物或人物,用废旧物品(如易拉罐、药瓶等)做机器人、小娃娃等。请你任选一种,把所用的材料、制作方法和过程说给大家听一听,然后依照例文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剪纸人》,初步感知介绍做小制作一类文章的写法。  2.通过讨论,进一步领会介绍做小制作类习作的写作要求:讲明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期刊
在自学《加了一句话》这篇略读课文时,同学们有的边默读边思考,有的边勾画边做批注,还有的和同桌小声讨论着什么。突然有一个学生问道:“老师,你看书上说‘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我不明白为什么先是一愣呢?”我觉得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能否从这个“愣”字人手,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呢?直觉告诉我可以试一试!于是我提高嗓门顺水推舟地问:“孩子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个‘愣’呢?”教室里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