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手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来源 :热带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23987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探讨国内割手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8省的52份割手密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27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1条,多态率达95.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在0.60~0.91之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72时52份材料可分为4大类;ISSR分析结果显示,割手密遗传多样性丰富,可以用ISSR对割手密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关键词 割手密;遗传多样性;ISSR;SDS法
  中图分类号 S566.1 文献标识码 A
  Genetic Diversity in Saccharum spontaneum L.
  Based on ISSR Markers
  LIU Jianle1,2, BAI Changjun1 *, YAN Linling1, YANG Hubiao1
  ZHANG Long1,2, HUANG Chunqiong1
  1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ATAS /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Crops Germplasm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Danzhou, Hainan 571737, China
  2 College of Agronomy,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228,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nese S. spontaneum L., a toatal of 52 S. spontaneum L. was used and ISSR markers were apllied. With 22 ISSR primers, 127 loci were detected among which 121 were polymorphic, indicating considerable genetic variations at the species level.The genetic similarity among all accessions was ranged from 0.60 to 0.91. The 52 S. spontaneum L. were clustered into four groups by UPGMA when GSC was 0.72.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ISSR produced high polymorphism on S. spontaneum L. and could be used in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evaluation and studie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S. spontaneum L. germplasm.
  Key words Saccharum spontaneum L.; Genetic diversity; ISSR; SDS methods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4.01.012
  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又名甜根子草,为禾本科(Gramineae)甘蔗属(Saccharum)多年生草本植物[1]。割手密的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在我国北纬18°15′~33°20′,东经97°~122°海拔1~2 460 m的地区均有分布[2],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甘蔗育种中抗逆性、分蘖性、适应性等优良性状的主要来源[3],但目前甘蔗育种面临亲本资源匮乏,品种间遗传背景狭窄,盲目性、重复性等问题。因而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割手密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确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非常重要。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PCR技术是1994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Zietikiewicze[4]提出的。其原理是在SSR的3′或5′端锚定1~4个核苷酸,进而对反向排列的SSR间的一段DNA 进行扩增。该技术不仅克服了SSR和RAPD技术的某些缺点而且具有多态性高、重复性强、DNA用量少、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等优点[5]。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甜橙[6]、扁穗牛鞭草[7]、狗牙根[8]、野牛草[9]、尤氏针茅[10]等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对于割手密,Chen等[11]通过分子聚类分析,推论出我国割手密起源于云南。杨清辉等[12]选用6个随机引物对32份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染色体数目的割手密作RAPD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32份割手密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可划分为9个类群。樊丽娜等[13]对广东地区的67个割手密种质采用Genomic-SSR和EST-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割手密之间的遗传关系存在显著地由南向北的地理分化,但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割手密种质资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ISSR技术首次对采集的52份割手密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其遗传多样性,旨在对割手密种质资源的保护鉴定、利用及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来源
  本研究材料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牧草中心种质资源圃(表1),2013年5月初齐地割掉地上部分,6月1号在每个资源圃中随机挑选15株割手密,每株剪取幼嫩健康、无病斑的叶片若干,装入编号袋,用冰盒带回实验室,-80 ℃条件下保存备用。   1.2 方法
  1.2.1 DNA的提取 将SDS法改良用于提取割手密的DNA。(1)取1~2 cm叶片剪碎,放入预冷的研钵中,用液氮充分研磨成粉末,将粉末状材料迅速转入灭菌的2 mL离心管,加入65 ℃预热的SDS缓冲液800 μL,颠倒离心5 min,使叶片粉末与提取液充分混合。(2)将混合液置于65 ℃的水浴中加热1 h,每隔15 min摇动1次。(3)将混合液放入冰盒至常温,加入800 μL酚 ∶ 氯仿 ∶ 异戊醇(25 ∶ 24 ∶ 1),轻轻晃动5 min。(4)4 ℃,11 000 r/min离心15 min,转移上清液于另一灭菌离心管中。加入750 μL氯仿 ∶ 异戊醇(24 ∶ 1),轻轻晃动5 min。(5)4 ℃,11 000 r/min离心10 min,转移上清液于另一灭菌管中,加入等体积-20 ℃预冷的异戊醇,轻轻晃动5 min,-20 ℃冰箱放置1 h。(6)4 ℃,11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加入4 ℃预冷的70%乙醇500 μL,洗涤沉淀2次。将离心管置于吸水纸上,室温风干20 min。(7)加入100 μL TE缓冲液溶解沉淀、加入1 μL的RNAseA(10 mg/L),4 ℃保存待测。
  1.2.2 ISSR引物筛选 ISSR所用引物为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公布的100个引物序列,由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合成。 用 A42(广东)、A48(海南)、A49(广西)3份材料作为DNA模板从中筛选出22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扩增反应。
  用A48作为DNA模板对引物进行退火温度的PCR扩增,退火温度设为47~57 ℃,PCR仪自动生成12个退火温度(47.0、47.7、48.5、49.3、50.4、51.4、52.5、53.6、54.7、55.6、56.5、57.1 ℃),1%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电压120 V,电泳50 min,筛选出每个引物合适的退火温度。
  1.2.3 ISSR扩增反应体系 ISSR扩增反应体系经过优化后确定为20 μL,反应体系如下:模板(100 ng/μL)1.0 μL、Taq酶(5.0 U/μL)0.5 μL、10×buffer 2.0 μL、ISSR引物(10 μmol/L)1.0 μL、dNTP(10 mmol/L)1.4 μL、MgCl2(25 mmol/L)2.0 μL、无菌水补足至20 μL。PCR反应程序为:94 ℃预变性7 min;94 ℃变性30 s,47~57 ℃(按不同的引物退火温度调整)退火45 s,72 ℃延伸2 min,45个循环;72 ℃延伸7 min。PCR产物在含有TBE的1%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电压120 V,电泳50 min。以2 000 bp Maker为标准分子量对照,在Gene Genius Bioimaging System凝胶成像仪上照相。
  1.2.4 数据统计 ISSR为显性标记,图谱中的每一条带都视为1个分子标记。对ISS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记录扩增条带的有无,在电泳图上,有清晰条带的记为 1,同一位置无带的记为 0,根据统计条带的结果建立原始数据(0,1)矩阵。利用NTSYS-pc 2.1软件,计算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绘制树状聚类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ISSR扩增产物多态性分析
  从UBC公布的100条引物中筛选出22条能产生清晰条带、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对52份种质进行扩增,共产生127条大小约在100~2 500 bp的条带(表2)。图1显示引物UBC 843对割手密部分材料的扩增结果。22个引物扩增的条带变化为8条(UBC853和UBC892)到4条(UBC854和UBC855),平均每个引物能扩增5.8条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5.5条。在扩增出的127个条带中,其中12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百分率(PPL)为95.3%,表明割手密种质资源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运用ISSR标记可以很好地揭示参试割手密种间或种内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
  2.2 ISSR标记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利用NTSYS 软件计算52份割手密材料间的Nei-Li相似系数GS,52份割手密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91之间,平均GS为0.73。从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可以看出(表3),在52份割手密材料中,A41和A16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60),表明 A41和A16的亲缘关系甚远,遗传差异较大,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A26和A13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91),表明A26和A13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差异较小。从割手密遗传相似性分析可知,野外采集的52份野生割手密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和种内遗传相似性。结果再次表明,这52份割手密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3 ISSR标记的聚类分析
  利用NTSYS-pc 2.1软件,计算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通过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图2)。在遗传相似系数0.72时可分为四大类。第Ⅰ类包括26份种质,是最大的一个类群,其中6份来自云南,5份来自广东,7份来自广西,7份来自海南,1份来自福建。其中A51和A52遗传相似系数为0.90,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很近。第Ⅱ类包括23份种质,其中8份来自海南。第Ⅲ类只包括A24(广西)1个材料。第Ⅳ类包括A15(贵州)和A16(江西)2份种质。在遗传相似系数0.735时可将第Ⅰ类分为两个亚类。第一亚类包括云南的A1和A9,广东的A3、A10和A12,海南的A7、A8、A13、A14和A18,以及广西的A11和福建的A6。第二亚类包括云南的A4、A5、A22和A19,广西的A17、A20、A21、A49、A50和A51,海南的A47和A48,广东的A2和A52。从图2可见它们之间的遗传聚类与其地理来源没有严格的一致性。   3 讨论与结论
  3.1 ISSR标记
  刘洪博等[14]用SSR分析云南割手密的遗传多样性,共扩增出233条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9.0%。王英等[15]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6份甘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利用7条多态性较强的引物共扩增出85条多态性条带,其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15~0.19之间。本实验首次采用ISSR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割手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在扩增出的127个条带中,其中12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百分率(PPL)为95.3%,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91之间,平均GS为0.73。综上所述,本实验的割手密的ISSR标记表现出了较高的多态性(95.3%),表明割手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在分子水平上差异较大。本试验与以上研究结果略有差别,有差别的原因可能是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的不同造成的[16]。Prevost A只用了4个ISSR引物就将安第斯亚种的34个马铃薯品种分开了[17]。刘莉等[18]从50条ISSR引物中选出的7条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条带,并将20份野牛草单株区分开。本试验利用22条ISSR引物能够将52份割手密材料分开,并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将供试材料划分为六大类。再次证实了ISSR标记技术在割手密遗传多样性分析中是一种效率高、重复性好的分子标记技术,适合割手密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这与王英等得出ISSR分子标记技术用于甘蔗属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是可行的结论一致[15]。
  3.2 聚类分析
  从供试材料间的聚类分析可以看出,52份割手密的遗传聚类与其地理来源没有严格的一致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地区之间存在种质资源的交换,二是不同地方品种来源地的小生境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相似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A23(福建)与其它供试材料差异明显,单独为一类。与同为福建的A28并没有聚为一类,其原因可能是地理位置导致了基因的变异,A23靠海边,A28靠近山区。
  本研究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2份割手密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这些割手密的分类,明确了它们之间的遗传相似性。采集的52份割手密的遗传多样性不仅丰富而且其遗传关系与地理来源无严格一致性。因此,应加强割手密种质资源的原生境和异地保护力度,以及加大选育优良割手密的进度,为割手密种质资源的保护鉴定和甘蔗的育种、能源草的选育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刀志学, 白史且, 常 丹, 等. 割手密的分子标记应用进展[J]. 草业与畜牧, 2012, 203(10): 16-19.
  [2] 杨清辉, 李富生, 肖凤回, 等. 割手密RAPD指纹图谱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13(4): 348-350.
  [3] 黄忠兴, 周 峰, 王勤南, 等. 国内外割手密资源农艺性状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13(5): 825-829
  [4] Zietikiewicze, Rafalske R A, Labuda D. Genome finger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anchored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ion[J]. Genomica, 1994, 20: 178-183.
  [5] Shen J, Ding X, Liu D, et al.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molecular fingerprinting markers for authenticating populations of Dendrobium of ficinale KIM URA et MIGO[J].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2006, 29(3): 420-422.
  [6] 黄晓丹. 甜橙种质资源的ISSR标记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6: 27-33.
  [7] 范 彦, 李 芳, 张新全, 等. 扁穗牛鞭草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草业学报, 2007, 16(4): 76-81.
  [8] 刘 伟, 张新全, 李 芳, 等. 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J]. 草业学报, 2007, 16(3): 55-61.
  [9] 邓春婷, 包满珠. 野牛草实生群体多样性的表型及ISSR分析[J]. 草业科学, 2008, 25(1): 100-105.
  [10] 隋晓青, 王 堃. 克氏针茅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 草业学报, 2008, 17(3): 71-78.
  [11] Chen H, Fan Y H, Shi X W, et al. Research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systemic evolution in Saccharum spontaneum L[J]. Acta Agron Sin, 2001: 27(5): 645-652.
  [12] 杨清辉, 李富生, 肖凤回, 等. 割手密RAPD指纹图谱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13(4): 347-351
  [13] 樊丽娜, 李 昱, 罗青文, 等. 广东割手密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2, 10(5): 613-619.
  [14] 刘洪博, 应雄美, 毛 钧, 等. 11份割手密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14(3): 542-546.
  [15] 王 英, 庄南生, 高和琼, 等. 甘蔗种质遗传基础的ISSR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3(1): 176-183.
  [16] 余爱丽, 张木清, 陈如凯, 等. ISSR分子标记在甘蔗及其近缘属分类上的应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02, 31(4): 494-489.
  [17] Prevost A, Wilkinson M J. Anew system of comparing PCR primers applied to ISSR fingerprinting of potato cultivars[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9, 98(1): 107-112.
  [18] 刘 莉, 邓春婷, 包满珠, 等. 野牛草实生群体多样性的表型及ISSR分析[J]. 草业科学, 2008, 25(1): 100-105.
  责任编辑:沈德发
其他文献
摘 要 辣木起源于印度和非洲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凭借超强的生态适应力、丰富的营养价值、独特的生物活性,成为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树种。本文综述了辣木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工业价值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结合中国热区资源条件,对辣木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辣木;营养价值;药理活性;抗氧化活性;天然净水剂;内生真菌  中图分类号 Q949.748.
期刊
摘 要 从海南省尖峰岭热带雨林土壤中分离获得143株芽孢杆菌。经松材线虫初筛,获得8株拮抗活性在80%以上的菌株;经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复筛,获得4株拮抗活性在50%以上的菌株,其中菌株DB13184的发酵上清液稀释10倍后,校正死亡率仍有56.7%。基于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菌株DB13184属于芽孢杆菌属,与菌株Bacillus toyonensis BCT-7112T的序
期刊
摘 要 在广泛收集、评价和纯化节瓜种质资源的基础上,2004年春季利用‘粤农’节瓜强雌系母本与优质、结果性强的材料4号杂交,随后经5代强雌性鉴定及加强雌性化技术,选育出田间耐热性强的节瓜强雌系4号。2005年秋季从抗病抗逆性强的广东地方品种‘江心节’中自然分离出瓜形好、生长势强的单株材料,随后经3代自交系谱选育,获得商品瓜瓜长17~18 cm、头尾匀称的自交系材料江心节6号。2007年秋季配制5个
期刊
摘 要 选用枇杷野生近缘种‘栎叶枇杷’和栽培种‘早钟6号’、‘香妃’,对其叶绿体基因组trnH-psbA基因间隔区进行PCR克隆与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并构建苹果亚科内19个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trnH-psbA序列长323~392 bp(GenBank登录号:KF022254、KF022255、KF022256),G+C含量30.10%~33.13%,共有1个核苷酸替换(
期刊
摘 要 以海南黄灯笼辣椒“热辣2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幼苗喷施10、20、30、40、50 mg/L的DA-6,再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的DA-6对缓解黄灯笼辣椒幼苗高温胁迫的作用。结果表明:喷施DA-6的辣椒幼苗各项生理指标较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喷施30 mg/L的DA-6时,幼苗的叶色值、根系活力、MDA含量、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综合反应较好,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高温胁迫下,DA
期刊
摘 要 以海南主栽杧果品种贵妃杧为试材,研究了赤霉素(GA3)和氯吡脲(CPPU或KT-30)对其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1)GA3处理明显增加产量,且不同程度地改善果实品质,以GA3 150 mg/L和GA3 250 mg/L效果较好,两者的产量、果形指数、单果重、可食率、糖酸比(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2)CPPU处理促进果实膨大的效果比GA3处理明显,且可食率和
期刊
摘 要 为探讨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土壤肥力的影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文镇开展了5种不同前茬作物(茶树-星油藤、水稻-星油藤、香蕉-星油藤、玉米-星油藤、空地-星油藤)对星油藤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以空地-星油藤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电导率与空地土壤pH、电导率均呈显著差异。微量元素全锰、全铁、全锌和
期刊
摘 要 甘蔗与蔗茅杂交的后代材料抗旱、耐寒,在甘蔗抗逆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将其有效应用于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及品种改良,特对甘蔗与蔗茅杂交各世代的染色体传递方式进行研究。采用去壁低渗法对F1、F2杂种及其亲本材料的根尖体细胞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后代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恒定,F1材料的染色体变幅为10~11条,F2材料的变幅为6~14条;双亲染色体在F1代材料中的传递方式为“2n+
期刊
摘 要 为探究直接检测瓜类单粒种子携带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快速检测技术,以一步法RT-PCR为基础,构建同时扩增CGMMV基因组3′端和5′端基因的(一步法)双重RT-PCR、双重IC-RT-PCR和巢式双重IC-RT-PCR技术,灵敏度分别为10-3、10-3、10-4,巢式双重IC-RT-PCR灵敏度比双重RT-PCR、双重IC-RT-PCR高10倍。对不同种质、不同来源的种子及
期刊
摘 要 为考察亲水性胶体与紫薯淀粉之间互作机理,以紫薯淀粉为原料,加入不同比例的卡拉胶,研究紫薯淀粉/卡拉胶共混体系糊化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布拉邦德黏度曲线表明,与单独紫薯淀粉相比,添加卡拉胶可增加共混体系的峰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及回生值;静态流变学特性研究表明,紫薯淀粉/卡拉胶共混体系均属典型的非牛顿流体,具有假塑性流体的特征,添加卡拉胶后,可提高共混体系的增稠性,降低其流动性,有助于提高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