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乡村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望乡村”,当我阅读孙月霞的散文时,我用了一个很老套的句子来评论她的文章,的确,孙月霞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回望型”的,转身朝向过去,回望她出生的乡村——一个苏北的小乡村。然而,她的回望快乐而又忧伤,正是在她的笔下,在她的记忆深处,在她的返乡途中,乡村里的那些人与事、景与物再次无比生动地浮现出来。她饱含着深情地凝视着那一切,用心去描绘那个世界的动人图景,田野、村庄、太爷爷、鸟巢……对我这样一个也曾经在苏北乡村生活漫长岁月的人而言,她笔下的那些场景是多么亲切而又让人怀念。
  但我知道,在这机器轰鸣的时代,田园将芜,或许一去不返。在英国、法国和美国这些工业化较早的国家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和村庄其实早已退场,孟德拉斯在《农民的终结》中,就曾这样说:“农民是相对于城市来限定自身的。如果没有城市,就无所谓农民,如果整个社会全部城市化了,也就没有农民了。”在今天的中国,这一幕也正在徐徐拉开,将亿万乡村人卷入了这一历史进程之中,对于乡村和那些留恋乡村世界的人而言,这一情景是何等悲壮而令人伤心。早在上个世纪,在创作长篇小说《土门》时,贾平凹就致信穆涛开始了对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双重反思,“尤其是在中國,如何去双重地批判呢?我是站在仁厚村的角度来写这一进程的,写行为上的抗拒,心理上的抗拒,在深深的同情里来写他们的迷惘和无奈,写他们的悲壮和悲凉,写一个时代的消亡。”我想当孙月霞再次回望或者凝视她的乡村时,她的情感和贾平凹一样,自然是复杂而痛苦的,她带着深深地怀念和同情去记忆、描述那个日渐逝去的田园世界,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夸大了它的种种美妙。但其实她早已深知,现实的乡村是斑驳芜杂的,并非只有“诗意”一种。而她自己也因为早早离开了那个世界,与那个世界不免有了裂隙与距离,她在深情地歌颂乡村的人与事、景与物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以“城市的”“文明的”视角审视和要求乡村。
  当然,正是在田园将芜之际,在一个时代即将消亡之时,这样的乡村回望和凝视才更迫切,更有意义,因为只有在回望、记忆和凝视之中,乡村作为一个美学的、人类学意义上的乡村的价值才会被重新发现。
其他文献
毕淑敏说过:生命是一条河,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如果为了以防万一而将物物都装进行囊,追求所谓的“万全”,那么,终有一天有许多东西会成为你的负担。成功不需要大而空泛,好高骛远的妄想与空谈,只需要我们在行囊中装有专注与实干。  那些在行囊中装满了专注与实干的人,那些对准一个“城墙口”进攻的人好似水中的沉香,新淬炼出的钢,散发着穿透岁月的方向与光亮。钱钟书先生不顾外界政治风云的变幻和他人的言语,只
期刊
510年前,逃过生死劫的王守仁,往赴贵州龙场,迎接自己的命运。  在此之前,王守仁受褫衣杖责之辱后,被贬为龙场驿栈驿丞。这个十二岁便立志要当圣人的状元之子,遭遇政治的狂风暴雨,身受死亡的威胁,逃脱锦衣卫追杀,他人生的苦雨终风并未停歇,他行走在泥途之中,前路茫茫。贵州“万山丛薄”,道路崎岖,瘴烟弥路,阴雨连绵,多少人在此荒山野岭中坐愁兴叹,行路如此艰难,效仿前人穷途之哭也并不赧然。  此时,王守仁又
期刊
苏格拉底曾说过:“世上仅有两种活法,一种是痛苦的人,一种是快乐的猪。”做一只快乐的猪,出人意料,而且对于我们来说绝不可能。  曾经在暑假中望着窗外婆娑的树影呆呆地想:如果永远过这样细水长流,岁月静好的日子,我该多么快活啊!但这个念头几乎是在下一秒就被心里另一个声音打壓得无影无踪:别幻想了,人不可能永远过这样轻松的生活。于是,我明白,只有活得像猪,才是永远地得到了“快乐”,而我不想做一只快乐的猪。 
期刊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年功是底子,一分钟是面子。没有十年辛苦磨炼,便无所谓那一分钟的闪耀登场。张伯驹的事例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若想有光彩的“面子”,又怎能缺少坚固扎实的“底子”?  从前的生活节奏慢,因此人们愿意沉下心,涤去浮躁之气,把内在的涵养打磨成一块光泽湿润的玉石。王羲之写过的毛笔晕染了八缸清水,怀素练字用的基层芭蕉叶堆成了“笔冢”,宋濂在大寒天努力抄书的佳话仍被传颂,张溥又为
期刊
“敬茶神——”,五爷爷的声音清亮而高亢,茶魂树下十几个衣着鲜亮的少年循声叩拜,一碗清茶水泼向天空,被刺眼的阳光一拳打散,掷地有声。站起身来的少年好像在方才茶香的洗礼中褪去了稚气,面色肃穆。又是一年茶祖节,十六岁的少年,成人了。不远处的一株新茶树在料峭的春风中显得单薄,叶子缱绻着,一只素蝶轻点枝头,惊落了日光里打着盹儿的露珠。  峒村依山傍水,传说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地方。村里的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里
期刊
趁着冬日难得闲散的慢时光,我读完了《阿勒泰的角落》。  合上书,倒真觉得它是一本颇适合在冬天懒洋洋的日子捧来一读的散文集。读书时,家中养的那只美短猫“小黑”总是安静而安心地陪伴在我的书桌四周——或者趴在一堆书稿上打着盹儿,或者卧在窗台上,望着天空浓重的雾霾,出神地发呆。  在这冬日难得闲散的慢时光,读阿勒泰那些角落里流淌着的浓稠绵密的岁月,多么美好。  我用心地读书里那些写到牧民们的文字,然后尽我
期刊
九月,十月,十一月。秋天到了。  北京人秋天看枫叶,到香山。挑一个僻静的小亭子,就着满山红枫喝二斤花雕。用热水温了酒,像《孔乙己》“咸亨酒店”中的酒客那般,慢慢喝了。那秋意游走在皮肤上,寒凉不透骨。枫叶红火,满山似烧起了一种凝固的火。枫叶是绚烂中透着静美的,佐酒最好。最好是黄酒或是花雕,也可以来一小杯辛辣的白酒。  然而江南,尤其是江浙,无甚枫叶,也就谈不上喝酒。深秋起来,地上、草叶上满是露水,远
期刊
随着大年三十的迫近,年味儿就像一团点燃的火,越烧越旺,驱走了寒意,还不时地在空气里摩擦,迸发出绚烂明媚的烟花。  想起小时候呀,到了这时,在那四面通敞的大院子里,,家家户户必会传出“哔剥哔剥”的声响,是花生熟了?是瓜子干了?是芝麻焦了?是蚕豆爆了?大家“心知肚明”,因为那浓郁的干果香,稠腻的糖油味儿早已“出卖”了一切。那股馥郁的香,就像只无形的手,轻轻地,就将肚子里的馋虫给勾出来了。半大的孩子,又
期刊
怎样挑选一颗优秀的手榴弹?或有一种粗拙的角度:看它的外壳是否足够坚硬,里面的火药是否足够带劲。空有硬壳,火药蹩脚,免不得是个哑炮;火药给力而弹壳易碎,也容易炸伤自己。唯有内外兼优,软硬兼具,手榴弹才有可能飞越弹雨击中目标,然后火药爆炸,弹片四溅,于无声处起惊雷。  窃把小说也分成软、硬两个部分,硬实力在于结构安排、叙事技巧、语言风格等等,软实力体现于小说主题,即其精神内核。对于科幻小说,硬实力更有
期刊
人一过世,日子就堆积起来,老陈的离去竟然有一百天了。我们在这里追思他,纪念他,以朋友的名义,读者的名义,文学的名义。  凡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大作为、大贡献的人,我们都要纪念他,都要为他修一座庙的,老陈这座庙,虽然真砖真瓦的还没有,但是,它已建在我们的心里。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關中出了好多先贤,比如李仪祉、于右任、杨虎城,他们都是国之栋梁,民族精英。老陈的出现,使这一条清流延续,他七十四年是辉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