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认识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在新课标改革后,教师要在教学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改善课堂氛围。为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地理成绩,可以在讲解时使用地理图示法。学生可以通过地理图示法更好地了解教材中的知识。本文将介绍几种地理图示法来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学。
【关键词】 地理图示法 高中地理 解题技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摆脱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然而一些学生在考试时,往往会在地理综合题上无从下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地理图示法,使学生掌握几种解答地理综合题的技巧,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水平。
1. 形象直观设计图
形象直观设计图会将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学生不好理解的概念与图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此产生深刻印象,方便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了解,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形象直观设计图的最大优点莫过于可以使学生对空间这一概念进行正确的了解,进而通过这种图示的方法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掌握。
1.1 立体图示法
学生在学习课本时往往会见到很多平面图或者立面图,所以在做地理综合题时遇到一些抽象的地理现象,会因为缺乏空间思维能力而不能及时的解答。立体图示法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了解自然地理现象和自然规律。例如:学生在写关于台风的形成的有关练习题时,题目上往往只会给出气旋形成的平面图,学生会很难明白,如果用立体图示法写出气旋中心的立体气流图,学生就会明白台风的形成情况。再例如:在讲地球自转的习题时,教师可以带一个地球仪,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地球的自转规律。
1.2 动态图解法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地理题目时往往会因为题目过于抽象而不能讲解的很清楚。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向同学们展示,例如在讲必修一关于水循环的练习题时,学生会对水循环的环节判断不准确,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再例如:在写地球的运动习题时,教师可以利用PTT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这样不仅加深学生的印象,解决学生的疑惑,还能节约解题的时间。
2. 归纳演绎设计图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对综合题目上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所以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解地理综合题时采用归纳演绎设计图,可以使题目简单化,减少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教师通过结合具体题目联系课本的相关知识点,设计出相应的设计图。
2.1 文转图设计图示
许多学生不会将题目上的信息转变为简图,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习题时利用文转图设计图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文转图要求学生对题目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脑子里构建出一个示意图。例如:在做“中国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时,学生就可以想到太阳直射点变化图,并判断出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再例如:分析三江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看到这题目首先要想到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其次要在脑海中构建三江平原的地形图,得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等原因。
2.2 图文结合设计图示
在做题时学生也会遇到需要进行图文结合的题目,所以教师在对习题进行讲解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图文结合设计图示,需要对教材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会合理的运用。同时也需要学生会看图,将图与文字相结合。例如:一题中给出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并告诉了图中三个地区的纬度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什么分异规律,影响原因是什么?學生遇到这题时首先要根据图判断出这三个地方分别是什么自然带,其次再根据条件判断出是干湿度地带分布规律,是由水分决定的。
2.3 图表结合设计图示
当然,学生也会遇到图表结合的情况。图表结合需要学生能够对图中和表中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解答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时,可以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冰岛地形图和冰岛一次资源使用情况及所占比重来分析出冰岛的地热资源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冰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也受到活跃的地壳运动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的影响。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有关知识的掌握。
3. 变式设计图
学生在做题时会发现一个知识点的问法会不止一种,那变式设计图就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展现形式。变式设计图中常用的是地理原理与个例转换图式。根据地理原理对图像进行转换。例如:在通过某地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进行分析出某地的气候进而分析出这种气候的特征和成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图示法在高中地理解题分析中的应用广泛。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示意图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做地理综合题时才能快速正确的解答。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利用地理图示法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传授学生解答地理综合题的技巧。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谈图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178-178.
[2] 罗佳.对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方法的探索[J].飞:素质教育,2013(1):117-118.
【关键词】 地理图示法 高中地理 解题技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摆脱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然而一些学生在考试时,往往会在地理综合题上无从下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地理图示法,使学生掌握几种解答地理综合题的技巧,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水平。
1. 形象直观设计图
形象直观设计图会将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学生不好理解的概念与图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此产生深刻印象,方便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了解,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形象直观设计图的最大优点莫过于可以使学生对空间这一概念进行正确的了解,进而通过这种图示的方法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掌握。
1.1 立体图示法
学生在学习课本时往往会见到很多平面图或者立面图,所以在做地理综合题时遇到一些抽象的地理现象,会因为缺乏空间思维能力而不能及时的解答。立体图示法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了解自然地理现象和自然规律。例如:学生在写关于台风的形成的有关练习题时,题目上往往只会给出气旋形成的平面图,学生会很难明白,如果用立体图示法写出气旋中心的立体气流图,学生就会明白台风的形成情况。再例如:在讲地球自转的习题时,教师可以带一个地球仪,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地球的自转规律。
1.2 动态图解法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地理题目时往往会因为题目过于抽象而不能讲解的很清楚。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向同学们展示,例如在讲必修一关于水循环的练习题时,学生会对水循环的环节判断不准确,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再例如:在写地球的运动习题时,教师可以利用PTT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这样不仅加深学生的印象,解决学生的疑惑,还能节约解题的时间。
2. 归纳演绎设计图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对综合题目上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所以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解地理综合题时采用归纳演绎设计图,可以使题目简单化,减少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教师通过结合具体题目联系课本的相关知识点,设计出相应的设计图。
2.1 文转图设计图示
许多学生不会将题目上的信息转变为简图,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习题时利用文转图设计图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文转图要求学生对题目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脑子里构建出一个示意图。例如:在做“中国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时,学生就可以想到太阳直射点变化图,并判断出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再例如:分析三江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看到这题目首先要想到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其次要在脑海中构建三江平原的地形图,得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等原因。
2.2 图文结合设计图示
在做题时学生也会遇到需要进行图文结合的题目,所以教师在对习题进行讲解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图文结合设计图示,需要对教材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会合理的运用。同时也需要学生会看图,将图与文字相结合。例如:一题中给出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并告诉了图中三个地区的纬度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什么分异规律,影响原因是什么?學生遇到这题时首先要根据图判断出这三个地方分别是什么自然带,其次再根据条件判断出是干湿度地带分布规律,是由水分决定的。
2.3 图表结合设计图示
当然,学生也会遇到图表结合的情况。图表结合需要学生能够对图中和表中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解答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时,可以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冰岛地形图和冰岛一次资源使用情况及所占比重来分析出冰岛的地热资源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冰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也受到活跃的地壳运动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的影响。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有关知识的掌握。
3. 变式设计图
学生在做题时会发现一个知识点的问法会不止一种,那变式设计图就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展现形式。变式设计图中常用的是地理原理与个例转换图式。根据地理原理对图像进行转换。例如:在通过某地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进行分析出某地的气候进而分析出这种气候的特征和成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图示法在高中地理解题分析中的应用广泛。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示意图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做地理综合题时才能快速正确的解答。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利用地理图示法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传授学生解答地理综合题的技巧。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谈图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178-178.
[2] 罗佳.对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方法的探索[J].飞:素质教育,2013(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