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概念是实践的产物,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反映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事实的抽象,但由于现在的初中生生活经验比较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形成正确概念,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完成学习任务是比较困难的。不过,通过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通
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来辅助概念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有关的物理现象,再加教师的正确引导,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正确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小实验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应用。
一、 应用小实验引入新概念
概念不仅是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规律,建立公式,完善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一节概念课能否成功,引入是关键环节之一。所以概念引入一定要新颖,能吸引学生兴趣,避免平铺直叙、枯燥无味,所以在引入新概念时,我用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启发,设疑,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会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我拿出一个空矿泉水瓶和一些热水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老师要干什么吗?”这样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想了解老师的目的。然后,教师继续操做:在纯净水的瓶中灌了部分热水,盖上盖,过一会儿把热水倒掉立刻再盖紧瓶盖。这时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听和看。”不一会儿大家很明显发现瓶变瘪了,而且出现了“咔、咔”的响声,学生这时不再那么安静了,他们都在吃惊而且在议论“怎么会这样呢?”这时教师提出问题:“物体发生形变,需要什么?”学生回答:“力”。“是什么力压瘪了它呢?”大家不断的去探索、思考,从而顺其自然的得出“大气压强”的概念。还有用“纸片覆杯”这个小实验,在多年教学中我一直在使用,我认为这个实验不仅直观形象,而且容易做成功,还给老师的设疑创下了许多机会。例如:“水受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纸片不掉下来?为什么杯子左右转动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这些设疑为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及方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引入概念前,我们通过一个个小实验把要讲的概念由抽象变为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从而使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二、应用小实验深化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已经在学生学习物理之前就存在了,但这些概念缺乏科学性或者说是错误的概念。这时我们在讲课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以最有效、最省时的方法,把正确的概念传授给学生,而且还得使学生感兴趣的去接受这些正确的概念,这时作为教师的我就通过小实验来帮助学生纠偏扶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认识。例如:在学生已经学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概念后,学生对这个概念也通过书中的例子了解了,但当我提到“磁铁吸引铁钉,那么铁钉会吸引磁铁吗?”这时一大部分同学都会说:“不会吸引”。但个别同学会联系到今天所学的内容做出肯定回答。但是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在对概念的机械运用,没有做到“理解”这个程度。这时我适时出示一个小实验:利用两个轻质小车放在投影上,其中在一个小车上放磁铁,另一个放铁钉,利用大屏幕可清楚的看到当用磁铁这个小车去靠近铁钉这个小车时,装铁钉的小车被吸过来了,这个微小的动态变化通过大屏幕让学生清楚的观看到了。紧接着我让装磁铁的小车不动,让装铁钉这个小车去靠近它,同样观看到,装磁铁的小车也被吸了过来。这个小实验使学生们在“铁”的事实面前,看到了确实铁钉也会吸引磁铁,确认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正确的概念,使概念得以深化。
三、 应用小实验巩固概念
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需要几次反复的过程,学到的知识才会巩固。但复习时学生往往觉得已经知道了,兴趣不大复习效果不好。这时,我们如果能用小实验来帮助他们组织复习,不仅再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巩固了知识。例如:在复习声音的两个特征“音调”“响度”时,老师可选用一把钢尺再现振动的频率与振幅,从而得出“音调”“响度”的决定因素。复习“沸腾”时,演示“用纸盒烧开水”这个小实验;在复习“能量的相互转化时”借助于“溜溜球”这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达到复习目的。这些小实验适时出现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而且也让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利用这些小实验再次燃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自主的进行知识的再次探究。还有,初中的学生们很富有创造力,他们在学习了概念后,喜欢去思索、去实验和应用,甚至有的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支持他们去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去验证、运用这些概念。这种作法,不仅能使学生巩固了概念,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学生在形成并掌握概念的过程中,可能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正确概念形成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愿望。
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来辅助概念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有关的物理现象,再加教师的正确引导,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正确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小实验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应用。
一、 应用小实验引入新概念
概念不仅是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规律,建立公式,完善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一节概念课能否成功,引入是关键环节之一。所以概念引入一定要新颖,能吸引学生兴趣,避免平铺直叙、枯燥无味,所以在引入新概念时,我用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启发,设疑,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会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我拿出一个空矿泉水瓶和一些热水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老师要干什么吗?”这样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想了解老师的目的。然后,教师继续操做:在纯净水的瓶中灌了部分热水,盖上盖,过一会儿把热水倒掉立刻再盖紧瓶盖。这时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听和看。”不一会儿大家很明显发现瓶变瘪了,而且出现了“咔、咔”的响声,学生这时不再那么安静了,他们都在吃惊而且在议论“怎么会这样呢?”这时教师提出问题:“物体发生形变,需要什么?”学生回答:“力”。“是什么力压瘪了它呢?”大家不断的去探索、思考,从而顺其自然的得出“大气压强”的概念。还有用“纸片覆杯”这个小实验,在多年教学中我一直在使用,我认为这个实验不仅直观形象,而且容易做成功,还给老师的设疑创下了许多机会。例如:“水受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纸片不掉下来?为什么杯子左右转动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这些设疑为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及方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引入概念前,我们通过一个个小实验把要讲的概念由抽象变为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从而使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二、应用小实验深化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已经在学生学习物理之前就存在了,但这些概念缺乏科学性或者说是错误的概念。这时我们在讲课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以最有效、最省时的方法,把正确的概念传授给学生,而且还得使学生感兴趣的去接受这些正确的概念,这时作为教师的我就通过小实验来帮助学生纠偏扶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认识。例如:在学生已经学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概念后,学生对这个概念也通过书中的例子了解了,但当我提到“磁铁吸引铁钉,那么铁钉会吸引磁铁吗?”这时一大部分同学都会说:“不会吸引”。但个别同学会联系到今天所学的内容做出肯定回答。但是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在对概念的机械运用,没有做到“理解”这个程度。这时我适时出示一个小实验:利用两个轻质小车放在投影上,其中在一个小车上放磁铁,另一个放铁钉,利用大屏幕可清楚的看到当用磁铁这个小车去靠近铁钉这个小车时,装铁钉的小车被吸过来了,这个微小的动态变化通过大屏幕让学生清楚的观看到了。紧接着我让装磁铁的小车不动,让装铁钉这个小车去靠近它,同样观看到,装磁铁的小车也被吸了过来。这个小实验使学生们在“铁”的事实面前,看到了确实铁钉也会吸引磁铁,确认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正确的概念,使概念得以深化。
三、 应用小实验巩固概念
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需要几次反复的过程,学到的知识才会巩固。但复习时学生往往觉得已经知道了,兴趣不大复习效果不好。这时,我们如果能用小实验来帮助他们组织复习,不仅再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巩固了知识。例如:在复习声音的两个特征“音调”“响度”时,老师可选用一把钢尺再现振动的频率与振幅,从而得出“音调”“响度”的决定因素。复习“沸腾”时,演示“用纸盒烧开水”这个小实验;在复习“能量的相互转化时”借助于“溜溜球”这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达到复习目的。这些小实验适时出现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而且也让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利用这些小实验再次燃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自主的进行知识的再次探究。还有,初中的学生们很富有创造力,他们在学习了概念后,喜欢去思索、去实验和应用,甚至有的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支持他们去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去验证、运用这些概念。这种作法,不仅能使学生巩固了概念,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学生在形成并掌握概念的过程中,可能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正确概念形成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