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双环的精益世界

来源 :中国汽车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keitr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0日,記者来到仪征,这是一个少有突兀建筑的南方小城市,朴素而湿润。国内最大的活塞环企业──仪征双环就坐落于此,城西的郁郁葱葱之中。
  见到仪征双环总经理吴映雪时,行色匆匆、一身工服的他正在接待两位中科院专家,他略显疲惫的脸上仍然露出亲切、朴实的笑容。据了解,在国内市场连续奔波十天的他,回来的第一天就是与这两位中科院专家商讨一个高性能活塞环表面镀层项目。
  
  再瞄技术制高点
  活塞环作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关键技术就在于肉眼难以看到的表面镀层。而曾经一直被欧美垄断的铬基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材料工艺技术就是被双环的“技术攻关小组”于2004年打破的,2007年开始大批量投入生产。
  这项获得创新大奖的技术有效解决了活塞环在高寒、高温、高原等恶劣环境中应用的世界性难题。不仅曾为仪征双环带来1000多万份的国际订单,使其开动全部产能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还让仪征双环在国内同行面前“至少领跑七年”。
  尽管如此,为了“坐稳世界前五强”的目标,仪征双环对高端技术的研发步伐还是不断加快。
  去年10月,仪征双环与中科院联合成立高性能活塞环研发中心,着力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活塞环表面镀层技术。而这项最新发展的技术目前基本上被德国、日本等世界大的活塞环公司所掌握,今天,两位中科院专家也就是为它而来。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活塞环镀层技术是被仪征双环取名为“CCC”的技术,它在目前世界范围内所采用的材料中性能最佳,而仪征双环的今日技术新目标就在于此。
  
  昂贵的外籍专家
  节节攀升的技术攻克需要人才,不仅需要企业内、国内的技术人才,还需要有国外先进技术的高端人才。而仪征双环为之在业内素有“不惜血本”之说。
  的确,仪征双环有两位特殊员工──高薪聘来的日籍和德籍专家。
  “2005年,我们在为产业调整和产品转型做准备时,高薪聘请了这两位技术专家。”吴映雪向记者介绍。而对于颇受关注的高昂年薪,他坦言:“德国籍专家的年薪最高,好几个百万不止,总之高过世界上任何一位总统的年薪。”相当于他几辈子的收入。除此之外,两位专家各住一栋仅月电费就几千元的豪华别墅、一辆轿车、出行商务车和五星级酒店的待遇。
  在来访前,记者就从亚新科了解到,仪征双环技术引进的特色就是引进国际技术人才。“尽管引进人才成本很高,但是比起引进技术还是便宜很多。”
  “引进国际人才的方式让我们能够受益更多。”吴映雪介绍,一方面可以避免受外方控制,从而能够打破对新技术应用的限制,而且企业自身拥有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外籍专家可以在技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带动“专家小组”,这样的传递机会不仅限于产品之间,更重要的是在员工之间。“与直接购进技术相比,引进技术人才的商业价值会随时间呈递增趋势。”
  据了解,由于外籍专家聘用有期限性,这种引进技术方式也可以根据产品技术阶段的需要而选择。而这位德籍专家就是通晓“CCC”技术的核心人物。
  
  技术投资年内增至6千万
  “尽管受经济危机影响市场下滑、资金紧张,但是双环还是坚持立足长远、专注于技术目标,今年加大投入至6千万。”吴映雪表示。
  据了解,拥有成熟产品研发机制的双环,每年都会拿出近5千万元用于技术创新,2004年建立的国内同行中惟一的一间发动机实验室,就花费980万元。而在今年投入中,仅改建的磨削热处理车间投资就达2千多万。
  目前,仪征双环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同行最高技术的90%以上,自主研发的技术有20多项国内领先,进入了生产一批、试产一批、研发一批的良性循环。
  吴映雪表示,今年的资金投入与以往重视扩大产能不同,主要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扩大供货范围方面。“不同阶段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但是对于走技术路线、提升产品品质,双环不会因为外界条件变化产生动摇。”
  “拥有至少十年内不落后于同行的技术,以及多年来持续投入的员工队伍。”这是吴映雪对仪征双环竞争力所在的回答。
其他文献
在日前结束的上海车展上,博格华纳展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系列产品:离合器模块、控制模块、可变凸轮正时系统以及多款四轮驱动系统等。同时,博格华纳变速器系统总裁兼总经理Bernd Matthes、博格华纳传动系统总经理Partrick、中国区总裁谈跃生都悉数到场。  记者获悉,博格华纳与“中发联”(十二家中国本土车企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在大连经济开发区的合资工厂正在筹建中,
期刊
2009年4月23日,由全国商用车配件产销联合会主办,以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用车后市场发展机遇为主题的“2009中国商用车后市场高峰论坛”在江苏南京新世纪大酒店举办。  进入2009年,我国汽车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举措,汽车振兴规划产生了哪些效力,中国商用车能否止跌回升;除部分轻卡外,商用车已全部实施了国Ⅲ排放标准,而实际上,国Ⅱ车型与机型仍在大量生产,这一特殊现象的背后隐
期刊
无论从今年的底特律车展,还是从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新能源汽车正在变成各个厂家角逐市场的下一个“法宝”。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推广,传统的内燃机企业是否会受到冲击,从而变得“黯淡”呢?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认为:“不会的。”  “无论是传统的汽车,还是现在热议的新能源汽车,‘烧’的终究还是能源,只不过是所用能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魏安力告诉记者,“之所以让人觉得新
期刊
来自中汽协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产销超过115万辆,继3月越过100万辆大关后再创历史新高。确实,过去的几个月内,大部分经销商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随着气候的持续升温,如今的车市依然如火如荼,面对盛夏的来临,我们的经销商们如何借着这股“热气”继续 “加温”车市呢?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总结与计划吧。    作为奇瑞公司优秀和忠实的经销商,中瑞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是经过奇瑞汽车公司认证,特许授权成为
期刊
与其说金融危机造就了中国市场,使得奔驰将眼光聚集在中国车市沃土上,倒不如认为是北美、欧洲市场的低迷,让奔驰终于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中国市场。从其近段时间以来的一系列产品陆续登陆中国,以及携全系车型登陆上海车展,就可以看出奔驰探究中国市场的痕迹。    人们都说机会只会被有准备的人捕捉到,奔驰已经暗暗酝酿了许久,等待的就是一个机遇,不管这个机遇因何而生,总之它来了。好消息不断传出,今年奔驰在中国销
期刊
前言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源与环保问题。能源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血脉,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根据统计,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而2007年已达到111.0亿吨油当量。在30多年内能源消费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2007年,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石油占35.6%、煤炭占28.6%、天然气占25.6%。  我国是
期刊
5月份,汽车整体产销依旧延续较高水平,虽然与上月比产销有所下降,但仍超过百万辆,在政策效应的拉动下,我国汽车产销已经连续三个月在超过百万辆水平上运行,创历史记录。1-5月,汽车产销双双超两位数增长,尽管商用车情况还十分艰难,但乘用车产销增速高于行业总体增速4.51和6.91个百分点,继续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力。    产销总体概述      5月份,汽车生产110.69万辆,环比下降4.56%,同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出现了比预期要好得多的发展变化,可以说在这几个月中,中国车市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大的“台阶”的抬升,并形成了现在发展良好的态势。    1-2月份相比去年年底上了一个台阶,车市大概增长了50万辆的水平,3-4月份又上了一个台阶,更是增长了60多万辆的水平,5月份尽管没有前两次攀升的明显,但依旧是向上增长的趋势。综合来看,1-5月累计产销开始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从增速
期刊
零部件技術“空心化”越来越威胁到我国汽车产业的安全,“救汽车产业先救零部件”的呼声此起彼伏。在一些零部件企业正承受经济危机带来的生存考验时,另一些零部件企业逆势而上,将技术研发推向了核心零部件领域。那么,这些企业如何着力技术研发,面临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在艰难险阻中进行突破?    近来,国内开始呈现出零部件技术研发向核心部件区域转移的趋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齐聚了众多优势企业。国内外颇
期刊
以往,我们参观车展,最关注的是“概念车”,因为它代表了汽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的态势下,目前国际汽车发展方向逐步转向了绿色汽车、新能源汽车,这是大势所趋。本届上海车展,国内外各大汽车巨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氢能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绿色新能源汽车的最新研发成果纷纷亮相,但遗憾的是,新能源汽车更多的局限在乘用车行业,而在商用车领域却鲜有耳闻。  陕汽集团以两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