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顺和他的书屋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筐处醒目地挂着一块 “文化下乡”的牌子,车的主人个子不高,一身旧军装不是很合身却浆洗得干干净净。
  在河北玉田县林南仓镇附近的农村,地头田间都可以看到这一车一人,骑车的人时不时停下来和村民拉呱一会儿,或者到地里捏捏泥土、看看庄稼的长势。他不是科技站的技术人员,不是村镇领导,甚至也不是农民,可是十几年来他做的事情却和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开始的几十本书到成立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十几年时间里,丁国顺和他的书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村庄。
  从下岗工人到“文化馆长”
  玉田县林南仓镇八村,因为遵宝线穿村而过,这个小村庄要比周边村镇繁华许多,商场、饭店毗邻皆是,美容院、婚庆公司、纹身店在这里也不鲜见。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店铺中间,丁国顺的农家书屋显得黯淡陈旧,门楣上方红漆金字的牌匾,“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却依然清晰。如今这块小小的“一亩三分地”已经从一开始的家庭文化馆成长为一个综合的农业服务站。
  记者见到丁国顺的时候,时近中午,整个书屋没有一个读者,除了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籍、杂志、报纸,书屋的四面墙上挂满了各级领导人的题词和合影,证书、感谢信也都被装裱好挂在一起。
  说起开办农家书屋的故事,丁国顺的话多起来。
  1996年从供销社离岗后,爱好集邮的丁国顺在自家临街铺面做起了倒腾邮票的买卖,当时店里主要是各种集邮册和邮票。虽然没有在供销社上班自在,丁国顺的日子过得倒也清闲。
  但是当时村里发生的几件事却让他有点坐不住了,因为缺乏养殖技术,几乎是一夜之间,村里十几户养鸡的农家成群的鸡因瘟疫死去;近百户农民种植的辣椒因为信息闭塞卖不出去烂在地里……
  整个村庄愁云惨淡,来店里闲聊唠嗑的村民翻看着集邮册说:“你弄的这些我们也不懂啊,还不如给我们弄点实用的书,让我们学学养殖技术什么的。”
  当时的农民文化素质都不高,养殖什么的都是村民根据经验自个儿摸索的,一遇到病虫害就傻眼了,不知道去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
  办个可以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的图书室?
  这个想法刚一提出就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家里的房子都是临街的铺面,做点什么小生意的都是挺好的事儿,科普,那不是政府管的事儿吗,当官的都不管你管什么,这不是出力不讨好吗?
  但丁国顺是打定主意就不回头的人。
  在供销社上班的几年他积攒下一些积蓄,于是骑着当时镇上为数不多的摩托车跑市里买回几十本关于养殖、种植的书,丁国顺的家庭文化馆开张了。在他的坚持下,家里最终同意了他的想法,还拿出一些存款帮他购买书籍、订阅刊物。
  作为林南仓镇的第一家图书馆,很多村民来找他借书。所购图书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的需求,他只好再凑钱去购书,为此他先后卖掉自己的摩托车以及珍藏多年的四联“猴票”。
  “别的倒没什么,卖猴票的时候真是心疼了,80年代我买那个邮票的时候一张两块钱,那会儿的两块钱可了不得,一个饼才5分钱,为了买这几张邮票,我们上煤矿捡了好多天的废铁。”
  来看书的村民多了,不少村民把书上看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实际种植养殖结构中,引进优良品种,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丁国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馆长”。
  农民维权专业户
  从“文化馆长”转向帮农民维权,对丁国顺来说其实很偶然。
  一次,丁国顺在家门口的小商店花5角钱买了一根火腿肠,吃着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根线头,便找到店主要求退货、赔偿。店主却说自己只管卖货,出啥问题让他找厂家去。“怎么找啊?跑上几百里去厂家?那不可能啊。”想到书屋里有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返回书屋找到相关条款后他又去找店主。“消法规定,经销商是第一责任人,你不给我解决,我就到消协投诉你去。”店主一听丁国顺要去消协投诉,顿时没了脾气,给他换了一根火腿肠,还退给了他2块钱息事宁人。
  虽然只是5毛钱的事儿,却坚定了丁国顺“维护自己利益”的想法。初战告捷的他打定主意,只要有理的事,就要“凿凿真儿”。
  在丁国顺的记忆里,第一次帮别人维权就在“火腿肠事件”后不久。
  玉田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虽然地处京、津、唐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是当地农民绝大多数还是以种植农作物为生活来源。
  农民最怕的就是买到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一年的收入全在地里面,万一买到假种子,这一年就算白忙活了。
  村民李存贵从一家种子店买了麦种。开春别人家的麦苗都返青了,唯独自家的没反应。追肥、浇水,一番折腾,麦地好不容易出苗了,可总是比别人家的麦子长得蔫。李存贵怀疑买到了假种子,可找到经销商,人家不承认。
  急得满嘴起泡的李存贵找到“文化人”丁国顺。
  经销商根本不把找上门的丁国顺当回事。无奈之下,丁国顺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县农林局局长家里,经过玉田县农技专家的鉴定,李存贵家购买的是被淘汰的种子,经销商最终同意赔偿李存贵近千元。
  此后,丁国顺“农民维权专业户”的名声便传开了。
  在帮助村民维权的过程中,丁国顺发现只有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才能帮助农民,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少走弯路,这更坚定了他办文化馆的决心。
  应势而生的农业科技服务站
  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丁国顺的文化馆作为一个点被纳入书屋建设范畴。县镇各级不管是从配书还是订阅指导方面都给予书屋大量的帮助。
  不管是文化馆还是书屋,虽然为乡亲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科技知识、交流种田心得的阵地,可是对接受新事物较为迟钝的农民来说,还缺一个“指导老师”,现在有农家书屋牵头,可不可以直接送科技到地头呢?
  说干就干,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丁国顺跑北京、进省城,与科研院所广泛联络,有选择地向农民推荐一些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的农作物新品种。
  农民、科普爱好者、大学生村官、农业专家……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形成了“农家书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
  短短几年时间,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先后引进小麦、玉米、水稻、油桃、红薯、马铃薯等新品种10余个,培育科技示范户近百户。
  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不定期举办的蔬菜管理、养殖技术讲座吸引了周边几千村民的关注,田间地头的交流中,学科技和用科技得以完美结合。
  丁国顺说农家书屋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网络交流的加强,电脑等工具的配备,“科技时代信息更新太快,光靠传统的纸质媒介的传播已经跟不上趟了,农民种地也得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利国惠民工程,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表示,截止8月底,全国60万个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已提前三年基本完成。  随着书屋的建设,农村和农民的生活面貌也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许多村民在书屋通过阅读学会了种植、养殖技术,孩子们在这里学会电脑操作,老人们在这里找到了精神寄托,淡淡书香飘荡在村庄,让古老的村庄重新焕发出生机。 
期刊
身边的一位关中朋友,到杭州很多年,仍然吃不惯杭州的面条。  在他看来,杭帮菜中的特色名点片儿川,哪里能称得上为面条。面条口感太糯没有筋道, 没有了辣子油的汤头简直就是清汤寡水。面条就应该像老家的臊子面一样,手擀的面条细细长长,厚薄均匀,上面盖一层鲜香的臊子,面汤油光红润,味鲜,浑厚而不腻。  这种记忆被深埋在每个关中人的脑海中,哪怕离家多年,都能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忽然被想起,然后排山倒海而来,让
期刊
8月22日,江苏徐州人陈永年被联合国美术协会、英国皇家书画院、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授予“国家文学书画艺术大师”的荣誉称号,同时为联合国美术家协会聘为名誉主席,为英国皇家书画院聘为名誉院长。  对63岁的陈永年来说,那把由手术刀自行加工改制而成的剪刀俨然幻化为自己描绘生活的一支画笔。只要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张纸,陈永年便能快速“画”出花鸟虫鱼、古装戏剧人物脸谱、民间神话传说、山川河流、劳动生活场
期刊
心血绘成连环画卷  在陕西作家的作品中,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是改编得最多的小说,曾有秦腔、话剧、芭蕾舞剧等,甚至有雕塑家以小说为基础创作群雕的。来自陕北的画家李志武是最早也是唯一将《白鹿原》创作成连环画的人,他通过细腻的笔法,不仅成功再现了小说中出现的诸多人物和情节,而且还展现了关中地区浓郁的乡土风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997年,《白鹿原》小说甫出,李志武在西安案板街的小书店购
期刊
“部落长者过世就好似一盏灯熄灭,作为晚辈,我们希望在这代人离去之前,了解并留住马赛的传统文化。”  两个青年的文化拯救行动  10年前,John和Ann就发现他们部落里的人正在慢慢变少,年轻人纷纷走出去,而且很多都不再回来,留在这里的长者一个一个老去,部落文化无人继承,渐渐衰退,这让他们感到担忧。  在Ann的记忆里,无数个晚上,Ann的祖父总会拉着Ann坐在篝火旁边讲部落和族人的故事,从马赛人的
期刊
凌晨5点半,整个太行山还沉浸在将明未明的夜色中。农家庭院中传出的鸡鸣声,此起彼伏间传递着一天就要到来的信息。  65岁的申新福听着鸡叫声,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  打开大门,老人习惯性地抬头眯眼看看今儿的天气,虽是薄雾裹村,湛蓝深邃的天空万里无云,看到今儿的天气不错,老人的心情大好,“天气好来玩的人就多些,今儿的住房到中午就能满员。”  摆放完庭院中的桌椅,将门口飘落的树叶打扫归拢,老人又端起剩饭
期刊
2012年9月15日,电影《白鹿原》在国内公映,距离1992年小说在《当代》杂志发表,过去了整整20年。  从电影院走出,芸阁书院负责人牛锐的心情很复杂,导演王全安曾宣称本片将“激活我们的感官和精神”,但看完影片后牛锐总觉得缺点什么,小说中以曾祖牛兆濂为原型创作的朱先生,怎么在影片中连点痕迹都找不到呢?  西安白鹿原文化研究院院长卞寿堂这样形容:“好比你想吃一碗筋道的面,结果却端上来一碗醋。”白嘉
期刊
第一名常常存在一个“心理疏忽”,他们认为第二名的能力不够或者运气不佳,或者认为第二名正在采取的是一种愚蠢的策略。他们是不会牺牲优势地位来效仿第二名的。而第二名能够超过第一名的机会,也就在于此。  有一年的美洲杯帆船赛决赛,由澳大利亚队挑战上届冠军美国队。在激烈的第五轮比赛中,澳大利亚队因临时出错,比赛刚刚开始,就已经落后美国队37秒。两支船队都使用了最好的船只,都对风向风速做了仔细的赛前预测,看来
期刊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机智多谋。时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  庞统先在东吴周瑜帐下做谋士,赤壁大战前夕,曾为周瑜献火攻计,正合周瑜意,后又为周瑜出连环计。正好曹操手下蒋干因上一次中了周瑜之计,出使东吴不但无功,反使曹操错杀了蔡瑁、张允两员水军大将。于心不甘,于是主动要求出使东吴,探听东吴虚实,了解黄盖、甘宁投降内幕,没想到又被周瑜将计就计。周瑜事先将庞统安排在
期刊
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成栋梁材。旧时乡村,木匠是很风光的,木匠师傅被尊称为“老司”,“老”含尊敬之意,“司”是专业工匠。在乡村行走,我们随处可见木匠老司的杰作,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的木结构房屋,农民耕作时用的犁耙水车,屋内橱柜桌椅床榻之类的家具,都体现着木匠的智慧,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木匠是鲁班的徒子徒孙,也叫做甲乙生,源自于五行之中的东方甲乙木,《周礼·考工记》中管木匠叫梓人。唐代柳宗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