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筐处醒目地挂着一块 “文化下乡”的牌子,车的主人个子不高,一身旧军装不是很合身却浆洗得干干净净。
在河北玉田县林南仓镇附近的农村,地头田间都可以看到这一车一人,骑车的人时不时停下来和村民拉呱一会儿,或者到地里捏捏泥土、看看庄稼的长势。他不是科技站的技术人员,不是村镇领导,甚至也不是农民,可是十几年来他做的事情却和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开始的几十本书到成立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十几年时间里,丁国顺和他的书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村庄。
从下岗工人到“文化馆长”
玉田县林南仓镇八村,因为遵宝线穿村而过,这个小村庄要比周边村镇繁华许多,商场、饭店毗邻皆是,美容院、婚庆公司、纹身店在这里也不鲜见。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店铺中间,丁国顺的农家书屋显得黯淡陈旧,门楣上方红漆金字的牌匾,“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却依然清晰。如今这块小小的“一亩三分地”已经从一开始的家庭文化馆成长为一个综合的农业服务站。
记者见到丁国顺的时候,时近中午,整个书屋没有一个读者,除了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籍、杂志、报纸,书屋的四面墙上挂满了各级领导人的题词和合影,证书、感谢信也都被装裱好挂在一起。
说起开办农家书屋的故事,丁国顺的话多起来。
1996年从供销社离岗后,爱好集邮的丁国顺在自家临街铺面做起了倒腾邮票的买卖,当时店里主要是各种集邮册和邮票。虽然没有在供销社上班自在,丁国顺的日子过得倒也清闲。
但是当时村里发生的几件事却让他有点坐不住了,因为缺乏养殖技术,几乎是一夜之间,村里十几户养鸡的农家成群的鸡因瘟疫死去;近百户农民种植的辣椒因为信息闭塞卖不出去烂在地里……
整个村庄愁云惨淡,来店里闲聊唠嗑的村民翻看着集邮册说:“你弄的这些我们也不懂啊,还不如给我们弄点实用的书,让我们学学养殖技术什么的。”
当时的农民文化素质都不高,养殖什么的都是村民根据经验自个儿摸索的,一遇到病虫害就傻眼了,不知道去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
办个可以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的图书室?
这个想法刚一提出就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家里的房子都是临街的铺面,做点什么小生意的都是挺好的事儿,科普,那不是政府管的事儿吗,当官的都不管你管什么,这不是出力不讨好吗?
但丁国顺是打定主意就不回头的人。
在供销社上班的几年他积攒下一些积蓄,于是骑着当时镇上为数不多的摩托车跑市里买回几十本关于养殖、种植的书,丁国顺的家庭文化馆开张了。在他的坚持下,家里最终同意了他的想法,还拿出一些存款帮他购买书籍、订阅刊物。
作为林南仓镇的第一家图书馆,很多村民来找他借书。所购图书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的需求,他只好再凑钱去购书,为此他先后卖掉自己的摩托车以及珍藏多年的四联“猴票”。
“别的倒没什么,卖猴票的时候真是心疼了,80年代我买那个邮票的时候一张两块钱,那会儿的两块钱可了不得,一个饼才5分钱,为了买这几张邮票,我们上煤矿捡了好多天的废铁。”
来看书的村民多了,不少村民把书上看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实际种植养殖结构中,引进优良品种,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丁国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馆长”。
农民维权专业户
从“文化馆长”转向帮农民维权,对丁国顺来说其实很偶然。
一次,丁国顺在家门口的小商店花5角钱买了一根火腿肠,吃着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根线头,便找到店主要求退货、赔偿。店主却说自己只管卖货,出啥问题让他找厂家去。“怎么找啊?跑上几百里去厂家?那不可能啊。”想到书屋里有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返回书屋找到相关条款后他又去找店主。“消法规定,经销商是第一责任人,你不给我解决,我就到消协投诉你去。”店主一听丁国顺要去消协投诉,顿时没了脾气,给他换了一根火腿肠,还退给了他2块钱息事宁人。
虽然只是5毛钱的事儿,却坚定了丁国顺“维护自己利益”的想法。初战告捷的他打定主意,只要有理的事,就要“凿凿真儿”。
在丁国顺的记忆里,第一次帮别人维权就在“火腿肠事件”后不久。
玉田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虽然地处京、津、唐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是当地农民绝大多数还是以种植农作物为生活来源。
农民最怕的就是买到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一年的收入全在地里面,万一买到假种子,这一年就算白忙活了。
村民李存贵从一家种子店买了麦种。开春别人家的麦苗都返青了,唯独自家的没反应。追肥、浇水,一番折腾,麦地好不容易出苗了,可总是比别人家的麦子长得蔫。李存贵怀疑买到了假种子,可找到经销商,人家不承认。
急得满嘴起泡的李存贵找到“文化人”丁国顺。
经销商根本不把找上门的丁国顺当回事。无奈之下,丁国顺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县农林局局长家里,经过玉田县农技专家的鉴定,李存贵家购买的是被淘汰的种子,经销商最终同意赔偿李存贵近千元。
此后,丁国顺“农民维权专业户”的名声便传开了。
在帮助村民维权的过程中,丁国顺发现只有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才能帮助农民,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少走弯路,这更坚定了他办文化馆的决心。
应势而生的农业科技服务站
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丁国顺的文化馆作为一个点被纳入书屋建设范畴。县镇各级不管是从配书还是订阅指导方面都给予书屋大量的帮助。
不管是文化馆还是书屋,虽然为乡亲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科技知识、交流种田心得的阵地,可是对接受新事物较为迟钝的农民来说,还缺一个“指导老师”,现在有农家书屋牵头,可不可以直接送科技到地头呢?
说干就干,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丁国顺跑北京、进省城,与科研院所广泛联络,有选择地向农民推荐一些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的农作物新品种。
农民、科普爱好者、大学生村官、农业专家……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形成了“农家书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
短短几年时间,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先后引进小麦、玉米、水稻、油桃、红薯、马铃薯等新品种10余个,培育科技示范户近百户。
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不定期举办的蔬菜管理、养殖技术讲座吸引了周边几千村民的关注,田间地头的交流中,学科技和用科技得以完美结合。
丁国顺说农家书屋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网络交流的加强,电脑等工具的配备,“科技时代信息更新太快,光靠传统的纸质媒介的传播已经跟不上趟了,农民种地也得与时俱进。”
在河北玉田县林南仓镇附近的农村,地头田间都可以看到这一车一人,骑车的人时不时停下来和村民拉呱一会儿,或者到地里捏捏泥土、看看庄稼的长势。他不是科技站的技术人员,不是村镇领导,甚至也不是农民,可是十几年来他做的事情却和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开始的几十本书到成立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十几年时间里,丁国顺和他的书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村庄。
从下岗工人到“文化馆长”
玉田县林南仓镇八村,因为遵宝线穿村而过,这个小村庄要比周边村镇繁华许多,商场、饭店毗邻皆是,美容院、婚庆公司、纹身店在这里也不鲜见。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店铺中间,丁国顺的农家书屋显得黯淡陈旧,门楣上方红漆金字的牌匾,“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却依然清晰。如今这块小小的“一亩三分地”已经从一开始的家庭文化馆成长为一个综合的农业服务站。
记者见到丁国顺的时候,时近中午,整个书屋没有一个读者,除了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籍、杂志、报纸,书屋的四面墙上挂满了各级领导人的题词和合影,证书、感谢信也都被装裱好挂在一起。
说起开办农家书屋的故事,丁国顺的话多起来。
1996年从供销社离岗后,爱好集邮的丁国顺在自家临街铺面做起了倒腾邮票的买卖,当时店里主要是各种集邮册和邮票。虽然没有在供销社上班自在,丁国顺的日子过得倒也清闲。
但是当时村里发生的几件事却让他有点坐不住了,因为缺乏养殖技术,几乎是一夜之间,村里十几户养鸡的农家成群的鸡因瘟疫死去;近百户农民种植的辣椒因为信息闭塞卖不出去烂在地里……
整个村庄愁云惨淡,来店里闲聊唠嗑的村民翻看着集邮册说:“你弄的这些我们也不懂啊,还不如给我们弄点实用的书,让我们学学养殖技术什么的。”
当时的农民文化素质都不高,养殖什么的都是村民根据经验自个儿摸索的,一遇到病虫害就傻眼了,不知道去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
办个可以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的图书室?
这个想法刚一提出就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家里的房子都是临街的铺面,做点什么小生意的都是挺好的事儿,科普,那不是政府管的事儿吗,当官的都不管你管什么,这不是出力不讨好吗?
但丁国顺是打定主意就不回头的人。
在供销社上班的几年他积攒下一些积蓄,于是骑着当时镇上为数不多的摩托车跑市里买回几十本关于养殖、种植的书,丁国顺的家庭文化馆开张了。在他的坚持下,家里最终同意了他的想法,还拿出一些存款帮他购买书籍、订阅刊物。
作为林南仓镇的第一家图书馆,很多村民来找他借书。所购图书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的需求,他只好再凑钱去购书,为此他先后卖掉自己的摩托车以及珍藏多年的四联“猴票”。
“别的倒没什么,卖猴票的时候真是心疼了,80年代我买那个邮票的时候一张两块钱,那会儿的两块钱可了不得,一个饼才5分钱,为了买这几张邮票,我们上煤矿捡了好多天的废铁。”
来看书的村民多了,不少村民把书上看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实际种植养殖结构中,引进优良品种,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丁国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馆长”。
农民维权专业户
从“文化馆长”转向帮农民维权,对丁国顺来说其实很偶然。
一次,丁国顺在家门口的小商店花5角钱买了一根火腿肠,吃着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根线头,便找到店主要求退货、赔偿。店主却说自己只管卖货,出啥问题让他找厂家去。“怎么找啊?跑上几百里去厂家?那不可能啊。”想到书屋里有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返回书屋找到相关条款后他又去找店主。“消法规定,经销商是第一责任人,你不给我解决,我就到消协投诉你去。”店主一听丁国顺要去消协投诉,顿时没了脾气,给他换了一根火腿肠,还退给了他2块钱息事宁人。
虽然只是5毛钱的事儿,却坚定了丁国顺“维护自己利益”的想法。初战告捷的他打定主意,只要有理的事,就要“凿凿真儿”。
在丁国顺的记忆里,第一次帮别人维权就在“火腿肠事件”后不久。
玉田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虽然地处京、津、唐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是当地农民绝大多数还是以种植农作物为生活来源。
农民最怕的就是买到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一年的收入全在地里面,万一买到假种子,这一年就算白忙活了。
村民李存贵从一家种子店买了麦种。开春别人家的麦苗都返青了,唯独自家的没反应。追肥、浇水,一番折腾,麦地好不容易出苗了,可总是比别人家的麦子长得蔫。李存贵怀疑买到了假种子,可找到经销商,人家不承认。
急得满嘴起泡的李存贵找到“文化人”丁国顺。
经销商根本不把找上门的丁国顺当回事。无奈之下,丁国顺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县农林局局长家里,经过玉田县农技专家的鉴定,李存贵家购买的是被淘汰的种子,经销商最终同意赔偿李存贵近千元。
此后,丁国顺“农民维权专业户”的名声便传开了。
在帮助村民维权的过程中,丁国顺发现只有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才能帮助农民,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少走弯路,这更坚定了他办文化馆的决心。
应势而生的农业科技服务站
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丁国顺的文化馆作为一个点被纳入书屋建设范畴。县镇各级不管是从配书还是订阅指导方面都给予书屋大量的帮助。
不管是文化馆还是书屋,虽然为乡亲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科技知识、交流种田心得的阵地,可是对接受新事物较为迟钝的农民来说,还缺一个“指导老师”,现在有农家书屋牵头,可不可以直接送科技到地头呢?
说干就干,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丁国顺跑北京、进省城,与科研院所广泛联络,有选择地向农民推荐一些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的农作物新品种。
农民、科普爱好者、大学生村官、农业专家……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形成了“农家书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
短短几年时间,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先后引进小麦、玉米、水稻、油桃、红薯、马铃薯等新品种10余个,培育科技示范户近百户。
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不定期举办的蔬菜管理、养殖技术讲座吸引了周边几千村民的关注,田间地头的交流中,学科技和用科技得以完美结合。
丁国顺说农家书屋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网络交流的加强,电脑等工具的配备,“科技时代信息更新太快,光靠传统的纸质媒介的传播已经跟不上趟了,农民种地也得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