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运用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考查,以综合考查为主,不单纯考查某一种修辞方法。
根据这一特点,解答这类试题的诀窍在于把握好“三个关键点”,即“切旨、合‘格’、兼顾”。
下面以2007年高考江苏卷第19题为例,作具体说明。请看试题:
一位学者指出,“O”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O”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要求 :(1)切合原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难看出,这道试题命意新颖,思路清晰,是妙解语用修辞题的经典。
切旨
就是试题中要求的“切合原意”。“原意”具体指什么呢?这里弄清“原意”非常重要,它是解题的第一步。“原意”是指题干中画横线的那一部分:“让‘O’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第二步,是造句落实“原意”,否则,弄清也是空话。如:
“O”像一轮中秋满月,它令人无限遐想,想到海外赤子期盼回到母亲的怀抱。
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同时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但对照“切合原意”的要求——“让‘O’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则不能得分。这个句子前一部分写的是“O” ,后一部分写的则是“人”,主语被悄悄偷换了,这就偏离了“原意”。可这样改:
“O”字睁着大眼睛,像中秋满月,期盼回到母亲的怀抱。
合“格”
这里“格”指辞格,“合‘格’”就是指正确“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如果仅“切合原意”,不“合‘格’”,也不符合要求,充其量只对了一半。请看:
再版新汉语辞书,不能把一个形简意赅,直观而独特的汉字排除在外。
这里是“实话实说”,没有“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也就不“合‘格’”了。可改为:
不要让“O”字到处漂泊,应让它有“家”可归,有“籍”可入。
“兼顾”
修辞方法考查往往与简明、连贯、得体、仿用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等结合起来进行。“兼顾”就是在“切旨”、“合‘格’”的同时,还得考虑到简明、连贯、得体等。如上述试题明考“运用比喻或比拟”,暗考“得体”,就是说,你写出来的这个句子不仅要能准确地“表达让‘O’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去的“意思”,还要考虑这话是说给谁听的,这句话是否耐听、顺耳,是否能让编撰辞书的学者们感受你的诚意和迫切心情,这便是得体。如果你这样写:
让“O”字到处漂泊是一种失误,你难道能让它有“家”不可归,有“籍”不可入吗?
这样写,虽然字面上“切旨”“合‘格’”,但细细衡量实际上背离了原意。句中反问句责问批评,语气生硬,显然忘记了身份,未顾及“得体”中的对象。
近年来,修辞方法考查常与仿用句式,扩展语段等结合起来考查。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第21题,是与扩展语段结合起来的: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2007高考全国卷Ⅰ第20题,是与仿用句式结合起来的: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同年全国卷Ⅱ第20题是读图考查结合起来的:2008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请以“祥云与奥运”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2005年高考江西卷是与应用文、连贯得体结合起来的: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这就是说,在审题时,不可忘记“兼顾”,兼顾什么,因题而异。只有认真审题,吃透题干指向,才能“切旨”“合‘格’”兼顾,才能做得快捷,答得准确。
实战演练
⒈仔细阅读例句,仿照例句中的辞格,在英语字母中(除A之外)选一 个你最感兴趣的写一段话,表达出对青春充满激情希冀的意思。不少于50个字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永远要争第一,不做第二。只有锐意的进取,青春才能焕发出巨大的能量,推动历史的车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用简洁生动的语言,阐释下面的词语的关系,不少于35个字,必须用两种修辞手法。
关系 学历 能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以“浮躁”为内容写一段话。要求这段话中能使用比喻、排比等辞格,不少于50个字。
⒋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他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请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下面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图案,请你根据图案,展开联想,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写一段话。(不少于60个字)
【参考答案】
⒈示例:①I是单个的人,是独立。这意味着你长大了,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能力,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担负起一个公民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
②T是戴着帽子直立的人。那帽子可以象征某种荣誉,也可以象征某种压力。无论获得了荣誉还是遭到压力,你都应挺直脊梁,做一个直立的人,不要被虚荣捧垮,也不要被困难和压力压倒。③Y是一株树,是洗礼。你是青春之树,应该站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接受风雪的洗礼,而不是在温室中懒洋洋地晒太阳,当“小皇帝”。经历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结合仿写考查辞格比喻、拟人修辞方法)
⒉关系是泥饭碗,有时会碎;学历是铁饭碗,有时也会生锈;能力是金饭碗,常常会升值。(结合扩展语句考查比喻、排比)
⒊浮躁是人生的大忌:治学而不恒,浅尝辄止;立志而不坚,急功近利;为人而不实,食言而肥。浮躁者的成功如昙花一现;浮躁者的失败像秋风落叶。(结合扩展进行考查)
⒋散文写的是平常生活,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是悟出来的;小说写的是引人的生活,要有情节;诗歌写的是理想的生活,要有丰富的想象。(变修辞句式为平实句式)
⒌心的造型,那是你奉献之意;手的构思,那是你友爱之心;鸽子的剪影,那是你和谐之美;“Y”的联想,那是你面向世界的胸怀注释:从整体到局部,隐喻中国青年志愿者“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语“青年”(YOUTH)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结合读图考查修辞题解题思路:①读懂图案,体会寓意;②结合图案,展开联想;③根据要求,选用辞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陈洋中学】
责任编辑:李诚
根据这一特点,解答这类试题的诀窍在于把握好“三个关键点”,即“切旨、合‘格’、兼顾”。
下面以2007年高考江苏卷第19题为例,作具体说明。请看试题:
一位学者指出,“O”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O”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要求 :(1)切合原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难看出,这道试题命意新颖,思路清晰,是妙解语用修辞题的经典。
切旨
就是试题中要求的“切合原意”。“原意”具体指什么呢?这里弄清“原意”非常重要,它是解题的第一步。“原意”是指题干中画横线的那一部分:“让‘O’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第二步,是造句落实“原意”,否则,弄清也是空话。如:
“O”像一轮中秋满月,它令人无限遐想,想到海外赤子期盼回到母亲的怀抱。
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同时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但对照“切合原意”的要求——“让‘O’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则不能得分。这个句子前一部分写的是“O” ,后一部分写的则是“人”,主语被悄悄偷换了,这就偏离了“原意”。可这样改:
“O”字睁着大眼睛,像中秋满月,期盼回到母亲的怀抱。
合“格”
这里“格”指辞格,“合‘格’”就是指正确“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如果仅“切合原意”,不“合‘格’”,也不符合要求,充其量只对了一半。请看:
再版新汉语辞书,不能把一个形简意赅,直观而独特的汉字排除在外。
这里是“实话实说”,没有“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也就不“合‘格’”了。可改为:
不要让“O”字到处漂泊,应让它有“家”可归,有“籍”可入。
“兼顾”
修辞方法考查往往与简明、连贯、得体、仿用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等结合起来进行。“兼顾”就是在“切旨”、“合‘格’”的同时,还得考虑到简明、连贯、得体等。如上述试题明考“运用比喻或比拟”,暗考“得体”,就是说,你写出来的这个句子不仅要能准确地“表达让‘O’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去的“意思”,还要考虑这话是说给谁听的,这句话是否耐听、顺耳,是否能让编撰辞书的学者们感受你的诚意和迫切心情,这便是得体。如果你这样写:
让“O”字到处漂泊是一种失误,你难道能让它有“家”不可归,有“籍”不可入吗?
这样写,虽然字面上“切旨”“合‘格’”,但细细衡量实际上背离了原意。句中反问句责问批评,语气生硬,显然忘记了身份,未顾及“得体”中的对象。
近年来,修辞方法考查常与仿用句式,扩展语段等结合起来考查。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第21题,是与扩展语段结合起来的: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2007高考全国卷Ⅰ第20题,是与仿用句式结合起来的: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同年全国卷Ⅱ第20题是读图考查结合起来的:2008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请以“祥云与奥运”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2005年高考江西卷是与应用文、连贯得体结合起来的: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这就是说,在审题时,不可忘记“兼顾”,兼顾什么,因题而异。只有认真审题,吃透题干指向,才能“切旨”“合‘格’”兼顾,才能做得快捷,答得准确。
实战演练
⒈仔细阅读例句,仿照例句中的辞格,在英语字母中(除A之外)选一 个你最感兴趣的写一段话,表达出对青春充满激情希冀的意思。不少于50个字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永远要争第一,不做第二。只有锐意的进取,青春才能焕发出巨大的能量,推动历史的车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用简洁生动的语言,阐释下面的词语的关系,不少于35个字,必须用两种修辞手法。
关系 学历 能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以“浮躁”为内容写一段话。要求这段话中能使用比喻、排比等辞格,不少于50个字。
⒋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他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请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下面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图案,请你根据图案,展开联想,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写一段话。(不少于60个字)
【参考答案】
⒈示例:①I是单个的人,是独立。这意味着你长大了,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能力,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担负起一个公民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
②T是戴着帽子直立的人。那帽子可以象征某种荣誉,也可以象征某种压力。无论获得了荣誉还是遭到压力,你都应挺直脊梁,做一个直立的人,不要被虚荣捧垮,也不要被困难和压力压倒。③Y是一株树,是洗礼。你是青春之树,应该站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接受风雪的洗礼,而不是在温室中懒洋洋地晒太阳,当“小皇帝”。经历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结合仿写考查辞格比喻、拟人修辞方法)
⒉关系是泥饭碗,有时会碎;学历是铁饭碗,有时也会生锈;能力是金饭碗,常常会升值。(结合扩展语句考查比喻、排比)
⒊浮躁是人生的大忌:治学而不恒,浅尝辄止;立志而不坚,急功近利;为人而不实,食言而肥。浮躁者的成功如昙花一现;浮躁者的失败像秋风落叶。(结合扩展进行考查)
⒋散文写的是平常生活,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是悟出来的;小说写的是引人的生活,要有情节;诗歌写的是理想的生活,要有丰富的想象。(变修辞句式为平实句式)
⒌心的造型,那是你奉献之意;手的构思,那是你友爱之心;鸽子的剪影,那是你和谐之美;“Y”的联想,那是你面向世界的胸怀注释:从整体到局部,隐喻中国青年志愿者“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语“青年”(YOUTH)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结合读图考查修辞题解题思路:①读懂图案,体会寓意;②结合图案,展开联想;③根据要求,选用辞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陈洋中学】
责任编辑: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