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 爱心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89868538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学生。”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一句话,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释。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能教人。当今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模仿性强,所以,教师应以高尚的品质给学生巨大的感化。学生像一面镜子,时刻照着你,如果你什么做的不好,他们就会马上提出,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用高尚的品格感化人,以丰富多彩的知识吸引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
  首先,你要做到公平对待,赏罚得当。活泼开朗的学生很容易引起教师的注意,赢得老师的喜爱,所以关心爱护他们并不难,但对于一些自卑的学生,我们更不能放弃,我们应大胆鼓励他们,诚心关心他们。自卑的学生,并不是他们本身就有多大问题,而往往是由于老师对学生衡量标准不恰当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别人的歧视,得不到鼓励而产生的,是对别人的消极期待产生的消极认同。因此,他们特别需要老师和同学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看待。首先要关心他们,不仅仅是关心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其实有时候比学习问题更重要。老师从这些方面去关心他们,他们的内心更能产生强烈的震撼,他们觉得老师对他的关心才是真正的无微不至的,他们会觉得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
  不少老师认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处罚,师生关系就必然处理不好,其实不然。只要你公平公正,罚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学生,不侮辱他们的人格,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你还必须要讲道理。不管是处罚前,还是处罚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嘴里不说,但他是会知道你的爱的,这样师生间就有了互相信任,误会减少,感情加深。由于师生关系好,教学气氛也会随之好起来,学的愉快,教的也愉快。
  其次,你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教师要关心爱护你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你的批评教育是“恨铁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老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如果你对学生的爱心还不够,那么你就得去培养自己的爱心。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爱心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要用爱心教育学生,如果学生有一些不良行为,如果他再不愿意开口,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自己身上去找问题,那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家。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他的《教育与美好生活》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教师要用爱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爱心去启发学生,用爱心去关照学生,用爱心去引导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让他们在更健康,更美好的人文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正如某位名人所说: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那么,我敢肯定师生关系始终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在学生的心间就会高高的矗立着师德这座神圣的丰碑。
其他文献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过于封闭、单一、压抑,学生被束缚在秧田式的课桌、椅子之间,面对的是冷冰冰的黑
期刊
在记叙和抒情的文章中,景物描写有着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就像一幅山水画。景物描写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只是粗略地勾勒景物轮廓,缺乏色彩,语言平淡。如何进行景物描写训练呢?下面简略谈一下。   一、注意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图片画面,学生的观察往往不能全面。只注意了鲜艳的色彩,尖锐的矛盾冲突,而忽视景物的背景和细节。例如在写雨景时,
期刊
课外随笔是课堂作文的自然延伸,是学生自觉训练写作构思、积累和加工生活素材,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形式。但是,课外随笔的训练往往是开始易,坚持难。即使能坚持下来的学生也大多有敷衍之作,生动活泼的东西较少。这除了其他原因外,恐怕教师没有进行随机性的指导,使学生保持持续不断的写作欲,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要做好课外随笔的随机性指导,必须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写随笔之初
期刊
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奇思妙想,神采飞扬的,是最浪漫的课堂。一个学生,如果爱朗读,朗读很好,就会断定他的语文成绩一定不错。学生喜欢朗读,投入的朗读几乎成了一节语文课成功的标志,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表现。而实际现状又是什么呢?   1.在课堂上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读,大多采用默读的形式,而且多是在无目的、无要求、无指导、无反馈的情况下进行,这就大大削弱了阅读教学。大力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朗读依然不
期刊
此文仅就教材资源,谈谈自己对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整合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一、在尊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寻找二者的“交集”   教材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编排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有各自的目标与梯度。统筹设置目标,要在尊重这两个体系的相对独立、不损害教材既定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去寻找二者的交集,然后调整。   以高一下学期为例,继上学期写景抒感的记叙文训练之后,下学期则根据课文第一
期刊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又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先简单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接着串讲课文,再就是分析内容和总结归纳等等。一节课下来,老师费了不少劲,学生却学得厌烦,结果自然是收效甚微。因此,教好文言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要想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通过自身努力吸引学生外,更重要的是改进教学方法,是多数学生参与进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来源。而诵读法就不失为
期刊
对于后进生,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要过分强调他们是后进生,就像不要过分强调我们是后进老师一样。我看,最好取消“后进生”这一称呼或说法。    要谈后进生问题,先得从班级的整体谈起,因为后进生也是一个班级的组成部分。所以说无论是班主任或是任课教师带班都要讲原则:    第一、是管理班级要有原则   学生“不听话”,不守“规矩”,不肯“用心读书”,原因自然很多。但有一个原因是我们老师自己不守规矩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教师要更多的把自己的“教”变成学生的学。教师要在新形势下调整好自己的位置“主导地位”,搞好自己的服务角色,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更要对所教的学生教材等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我们才能因地制宜的采用相应的方法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结合自己这十多年的教书生涯,积累了
期刊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在教这篇课文之前,我一度寝食不安。我知道,如果将它上成一堂平淡乏味的语文课,则不但是对九泉之下那位伟大母亲的大不敬,而且是对敬重病痛的那位作家的怠慢,更是对母爱这一永恒的文学母题的亵渎!   那个十岁的作文得了奖的孩童,因母亲的一句话扫了自己的兴,于是“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却又不得不承认“她聪
期刊
诗有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这就像精读与泛读一样,二者不必为“争春”而发生“磨擦”,它们之间是亲密战友,合作才能互赢。  特别是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都增加了阅读能力的考查,增大了阅读量。以现代文为例,根本不考现成例题,全都来自课外,同时科目之间也有穿插……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语文修养,提高语文素质呢?要想做到这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