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59-01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已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提高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以至他今后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享用。反之,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无计划、无目的、不求甚解地阅读,便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阅读效果,以致终生受害。
一、阅读习惯要从小抓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阅读习惯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定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是对小学生意志的磨砺,只有坚持,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定时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抓起,语文教师要和学生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在家里,学生家长每天都应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只要时间一到,就让孩子开始阅读。学生阅读的时候,家长应该坐在旁边加以督促,帮助和鼓励,逐渐形成家庭生活的一种惯例。经过这样的一年或者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一种每天按时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学校,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每天早晨或午间腾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读报和读书读报心得交流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最后必将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只要哪一天不读书,不看报,他们就会觉得寝食难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个性,要给他们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这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一生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四、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阅读,指的就是一个人在阅读时身心合一,聚精会神。阅读效果的好坏,对小学生而言,除兴趣外,则完全在于阅读时有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和毅力,这对于那些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而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控制手段,调动其视觉、形象、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在学生进入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应教育他们听课、预习乃至读课外书、在所读文章的字里行间,运用文字或固定的阅读符号,学习圈点批划。为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我们还应当对学生进行阅读时边读边想,甚至在头脑中画图画的训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能迅速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视觉、形象、触觉、听觉等感官印象和语感能力,唤起再造想象。这样既有利于加强阅读材料的感染力,唤起再造想象,又易于集中学生阅读的注意力。
五、带“枪”阅读的习惯
在日常阅读中,无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有多、高,总免不了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何况是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有人把阅读中遇到的那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比做“拦路虎”和“强盗”,我觉得这样的比喻一点都不过分。因为,我们在阅读中一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阅读兴趣就会大打折扣,阅读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人们在阅读中碰上“拦路虎”或者“强盗”的时候,如果他的手头有一枝“枪’(工具书)可以随时出击(查阅)该会是多么的惬意啊!孔子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顾问”,是不说话的老师,是解疑释难的好帮手。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小学生带着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六、读书动笔的习惯
读书有多种功能:娱乐、识字学词、增长知识、获取信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受教育、接受美的熏陶、帮助写作……读书不动笔,其效果常常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凡是需要费功夫认真阅读的文字,都要动笔。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咽人而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个别指导、规范与约束。
七、边读边思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提出“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等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从阅读中找出解决问题答案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引发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好习惯受益终身。”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阅读必将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长此以往,由阅读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和乐趣,还能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生命创造出奇迹。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让孩子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已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提高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以至他今后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享用。反之,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无计划、无目的、不求甚解地阅读,便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阅读效果,以致终生受害。
一、阅读习惯要从小抓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阅读习惯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定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是对小学生意志的磨砺,只有坚持,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定时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抓起,语文教师要和学生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在家里,学生家长每天都应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只要时间一到,就让孩子开始阅读。学生阅读的时候,家长应该坐在旁边加以督促,帮助和鼓励,逐渐形成家庭生活的一种惯例。经过这样的一年或者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一种每天按时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学校,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每天早晨或午间腾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读报和读书读报心得交流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最后必将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只要哪一天不读书,不看报,他们就会觉得寝食难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个性,要给他们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这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一生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四、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阅读,指的就是一个人在阅读时身心合一,聚精会神。阅读效果的好坏,对小学生而言,除兴趣外,则完全在于阅读时有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和毅力,这对于那些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而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控制手段,调动其视觉、形象、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在学生进入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应教育他们听课、预习乃至读课外书、在所读文章的字里行间,运用文字或固定的阅读符号,学习圈点批划。为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我们还应当对学生进行阅读时边读边想,甚至在头脑中画图画的训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能迅速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视觉、形象、触觉、听觉等感官印象和语感能力,唤起再造想象。这样既有利于加强阅读材料的感染力,唤起再造想象,又易于集中学生阅读的注意力。
五、带“枪”阅读的习惯
在日常阅读中,无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有多、高,总免不了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何况是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有人把阅读中遇到的那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比做“拦路虎”和“强盗”,我觉得这样的比喻一点都不过分。因为,我们在阅读中一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阅读兴趣就会大打折扣,阅读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人们在阅读中碰上“拦路虎”或者“强盗”的时候,如果他的手头有一枝“枪’(工具书)可以随时出击(查阅)该会是多么的惬意啊!孔子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顾问”,是不说话的老师,是解疑释难的好帮手。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小学生带着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六、读书动笔的习惯
读书有多种功能:娱乐、识字学词、增长知识、获取信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受教育、接受美的熏陶、帮助写作……读书不动笔,其效果常常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凡是需要费功夫认真阅读的文字,都要动笔。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咽人而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个别指导、规范与约束。
七、边读边思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提出“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等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从阅读中找出解决问题答案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引发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好习惯受益终身。”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阅读必将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长此以往,由阅读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和乐趣,还能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生命创造出奇迹。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让孩子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