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影响

来源 :经济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状况及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阐述,在具体分析每个影子银行业务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机制后,结果发现,非银行金融机构、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但其局限性决定其只能是中小企业资金的救急者,而传统商业银行、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逐渐与影子银行形成利益链条,极大地挤压了中小企业融资空间;我国影子银行整体蕴藏的系统性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关键词:影子银行;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5)03-0064-10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肖和格利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最先提出了金融抑制假说,用以解释由于金融受到抑制而影响经济发展的现象。目前,金融抑制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受到严格监管,为了摆脱和逃避所谓规则的束缚以追求更多利润,形成了监管套利行为,而监管套利主要通过影子银行为载体展开。此外,银行系统的信贷紧缩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其积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非正式的信贷市场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影子银行的重要表现形式。
  不同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国家政策背景下,对影子银行的认识都存在差异。McCulley(2007)最早提出了影子银行的概念[1],之后国内外众多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影子银行进行重新定义[2-5],但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本文认为,影子银行是所有非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融通媒介形式,他们大多是在监管范围之外的。具体而言,包括实际中发挥银行功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形式与传统银行中未得到监管或处于灰色监管地带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等。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共同构建起强大的银行体系,影响着金融体系的稳定(何德旭 等,2009)[6]。从其运作方式来看,信用的快速扩张必然吹大金融市场的泡沫(易宪容 等,2010)[7],同时,由于其缺乏有效监管,运行较为混乱,干扰了商业银行信贷配给正常发挥作用(赵蔚,2013)[8]。
  在我国,关于影子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不少学者表示,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而另一些学者则对此表示质疑。鲁勇睿(2013)认为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9]。影子银行作为非银行体系的信用中介,有效缓解了正规银行体系贷款不足的局面,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魏永亮 等,2013)[10],其壮大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蒋铭 等,2013;常江红,2014)[11-12]。在探讨了影子银行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作用机制后,侯健(2012)指出应不断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从多个角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13]。然而,商旭(2013)就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其资金难以为中小企业长期使用[14];徐军辉(2013)分析了各类具体影子银行业务并提出影子银行总体上对中小企业融资有负面影响[15]。整体看来,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双向作用,必须合理、正确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方向(张一帆 等,2013)[16]。根据2013年9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①,认为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企业占比分别达67.2%与53.9%,与此同时,有69.4%的被调查企业希望政府出台降低融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提供信用担保的相关政策。而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拓宽了企业社会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选择,国务院107号文件的发布,肯定了影子银行对我国实体经济积极影响的同时,吹响了规范影子银行运营、加强其监管的号角。但是,影子银行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发布又会对此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的学术研究鲜有涉足。
  因此,本文试图从中小企业融资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首先,文章具体分析每个影子银行业务的运作过程及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所在,从而判定影子银行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优劣性质。同时,研究了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发布对中小企业通过影子银行这一渠道进行融资产生的影响。最后,揭示了中小企业通过影子银行融通资金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改进建议。
  二、我国影子银行及中小企业融资概况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及发展现状
  国内金融资源供需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了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快速发展[17]。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影子银行官方统计数据,各机构对其规模的估算统计口径也不尽相同。以最窄的口径计算,截至2012年底,我国影子银行基于官方和市场的统计数据,规模分别达到14.6万亿元和20.5万亿元,分别占GDP的29%与40%,是同期银行业资产的11%和16%[18]。美国桑福德·伯恩斯坦研究公司以社会融资规模为统计口径,称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约为20万亿元,约为银行信贷市场的33%[19]。海通证券于2012年11月在社会融资规模口径的基础上,将民间借贷也纳入测算范围,统计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28.8万亿元[20]。
  根据美国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对影子银行范围的划分,中国影子银行广义上指非银行信贷渠道提供的信用活动,即本文所讲的各类影子银行业务。表1将我国影子银行业务按其主体分为银行渠道、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三大类,同时在整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相关统计数据后,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了保守估算(受统计口径不一致的影响,数据统计的时间截点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表1显示银行渠道的影子银行规模共计6.77万亿,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和委托存款是目前我国银行渠道影子银行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开展的影子银行业务中,信托和券商资产管理计划所占份额较大。此外,私募基金约为5 000亿,民间借贷(狭义)规模约为4万亿。因此,若假设各机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保持平稳增长趋势,截至2013年底,我国影子银行的总体规模至少为23.64万亿。其中,规模最大的信托产品,约占影子银行总规模的32.83%,其次为民间借贷和银行理财产品,分别占比16.92%、14.59%。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融资方面具有先天的不足,平均注册资本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外部融资各渠道中,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及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尚处于萌芽阶段,导致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得的资金支持较为有限。此外,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民间借贷尚未“阳光化”,因此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实际上转化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债务融资。图1表明银行贷款与信用社贷款约占中小企业资产总规模的20.3%,是中小企业除所有者权益、保留盈余外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
  然而,在我国信贷配给制度下,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更多的选择风险规避,不愿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2002年国家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银行对民营经济短期贷款的力度有所上升(如表2),乡镇企业贷款、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占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有所增加,之后几年也呈现缓慢增长状态。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中小企业贷款力度的提升(如表3),小企业占全部贷款的比重逐年提升,小企业贷款的增长速度也均高于全部贷款的增长速度。由此说明,银行信贷努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力度。
  尽管如此,中小企业仅能获得银行全部贷款的19.6%,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缺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那么,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究竟有多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传统银行信贷规模约为88 938.870 8亿元,若商业银行将30%的贷款分配给中小企业,则中小企业从传统银行获得的信贷规模约为26 681.661 2亿元,而这部分只满足了10%的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由此可推算出银行信贷外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约为240 134.951亿元。
  三、我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机制及影响
  (一)我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机制
  1.银行资产表外化。银行资产由表内转向表外是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银信合作方式下银行理财产品和委托贷款等业务的作用机制来揭示银行信贷扩张表外化的过程。
  (1)银行理财产品。2008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根据中国银监会2012年年报的统计数据,我国共有2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理财资金余额达7.1万亿元。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包括银信合作、银信证合作、银证合作等多种形式,其中银信合作是最受中小企业青睐的。
  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运作流程如图2。在银信合作整个运作流程中,银行仅仅充当了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与此同时,银行将自身的资产表外化,成功地规避了资本金、存贷比限制。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不同的是,银行是以高于存款利率的成本进行筹资,并以高于贷款利率的水平进行放贷。因此,企业在银信合作下取得贷款的资金成本要高于直接从银行获取贷款的资金成本。
  若将银信合作的运作流程反向观察,即可将银信合作理解为信托公司打包公司贷款并通过银行向投资者再出售。其实质是企业通过银行、信托公司进行资金融通。根据图3,2013年我国资金信托按照运用方式进行划分,贷款余额为48 580.82万亿元,以47.12%的占比居于第一位。另外,从资金信托的投向领域看,如图4,2013年信托资金投资于工商企业的资金占比28.14%;投资于基础产业资金约占25.25%。可见,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然而,从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运作流程也可以看出,资金成本无形中被抬高了。目前,我国信托收益率约为8%~10%,通过信托收益率反映出企业通过信托贷款的成本远远高于央行6%的基准贷款利率。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2)委托贷款业务。据统计,我国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由2002年的17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5 465亿元,增长了145.5倍。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的大幅增长,与我国信贷市场资金供给紧张密切相关。2010年起,我国逐步开启紧缩型信贷政策,信贷市场资金规模总体减少,加上银行选择大型企业放贷的偏好,出现了中小企业获取信贷资金更加艰难而一些大型企业却资金相对宽裕的局面。面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巨大缺口,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委托商业银行将资金发放给中小企业以获取高额收益,成功地规避了我国《贷款通则》中明令禁止公司之间直接借贷的限制。图5为大型企业委托商业银行贷款的流程图,由于委托贷款的利率是自行确定的,因此,根据借贷双方关系的不同,借贷利率也有所差别。
  本文统计了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3月24日上证交易所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基本情况。统计到的28家企业中分别有23家企业委托贷款和5家企业委托借款。统计数据发现,上市公司利用自身闲散资金委托银行放贷主要以短期贷款为主,金额在2 000万到4亿不等,但多数贷款金额较大,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大型企业存在资金相对宽裕的现状。而委托借贷的贷款利率是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的,并且与借贷双方关系密切相关。根据表4,委托借贷对象共有4家全资子公司、17家关联企业和6家无关联关系的第三方企业,委托借贷余额分别为9.57万亿、50.67万亿、9.6万亿。其中,向无关联关系的第三方企业发放的委托贷款余额仅占全部委托贷款比例的13.75%,这也是中小企业最有可能获得贷款的部分。可见,第三方企业通过委托贷款可获得的金融资源较为有限。就企业通过委托借贷的资金成本,根据与贷款方的亲疏关系,呈现出了阶梯式的利率。数据显示,发放于全资子公司的委托贷款年平均利率仅为5.99%,低于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因此,也可以看作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提供的财务支持;发放于关联企业和无关联关系的第三方企业的委托贷款年平均利率分别为7.03%和9.01%,均高于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可见,第三方企业通过委托贷款的资金成本也很高。   综上所述,以银行为信用中介的委托贷款,虽然巧妙的绕开法律禁止企业间借贷的限制,为企业融资开辟了新渠道,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并未从中受益,反而处境更加艰难。一方面,大型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占取了原本稀缺的商业银行贷款,中小企业传统信贷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当大企业资金相对宽裕时,偏好将资金流向子公司或关联企业,只有少部分资金流向第三方企业,而且资金流动的同时也抬高了成本,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处境。
  2. 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影子银行业务中,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非银信合作的信托产品达7.76万亿元(扣除银信、银证信合作规模),占影子银行总规模的32.83%。但考虑到信托业务运作机制具有相似性,且目前我国信托主要以银信合作方式为主。因此,这里不再对非银信合作信托产品的运作机制做具体介绍。仅以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为例,介绍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机制。
  (1)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是指在我国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以农户和个体工商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盈利性小额信贷机构。与传统银行贷款相比,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特点在于:第一,高利率、可协商;第二,手续便捷、贷款迅速[21]。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和三农资金紧张的局面,2005年年底,央行推出了小额贷款的创新金融产品。近年来,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及贷款余额逐年增长、发展迅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注册小额贷款公司7 839家,几乎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长了2倍,贷款余额8 191.27亿元,环比增长速度达38.33%。另外,分析小额贷款公司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较好,中小企业较多的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和贷款规模也明显多于其他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呈现明显的区域性。表5列示了2013年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与小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地区,其中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辽宁五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与小企业数量都入围全国前十。可见,小额贷款公司的快速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紧密相关。在我国金融市场资产证券化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在满足社会融资需求方面的有效补充,尤其是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然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作用成效方面,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主体是农户及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占比较小,以浙江省为例[22],约有64.8%的小额贷款投向了农户及个体工商户。其次,贷款规模较小,浙江省全部小额贷款公司在2012年共计发放贷款244.33万笔,贷款总额约2 220亿,平均每笔贷款金额为90 860元,这样的小额资金很难满足中小企业扩大规模等建设性的资金需求。第三,贷款期限短,只能帮助中小企业缓解经营等流动性资金短缺的问题。第四,贷款利率高,浙江省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的年平均贷款利率为20.39%,远远高于银行同期6%的贷款利率。基于上述四个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对于中小企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研发投资等长期、大额资金的融通显得无能为力。但是,作为中小企业短期、小额的救急性周转资金,小额贷款公司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典当。目前,我国的典当行是由公安系统和商务部门共同管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业务主要是以财务质押的方式提供有偿借贷服务。典当行短期资金融通的服务备受广大中小企业青睐。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全国典当行业2013年1-11月累计发放当金2 933.2亿元,且业务结构较为稳定,典当行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但是,典当行的发展也呈现明显的区域性,表6中仅我国东部地区典当企业就有3 129家,典当总额达2 081.7亿元,占全国典当总额的75.3%,而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相对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典当总额仅占全国的8.4%。这也如前瞻产业研究院典当行业研究小组所言,我国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典当行业的发展,与私营经济活跃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截至2012年底,典当行累计发放达2 764.6亿元,仅是同年银行贷款的3.9%。对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典当行提供的资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是杯水车薪。
  此外,典当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限制其融资作用力度的重要因素。根据表6,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典当企业6 084家,注册资本总计994.2亿元,平均每家典当企业的注册资本仅为1 634万元。典当企业本身就属于中小企业范畴,自身融资也存在一定问题。现行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不可以吸收公众存款,也不能与其他典当企业相互拆借资金,其典当金只能来源于注册资本金和向银行借款。除此之外,由于典当行注册资本要求100%货币出资,缺乏固定资产,并且抵质押资产不可以转抵质押,典当行从银行获取贷款非常艰难,难以扩大规模和业务量。对此,典当行往往通过股东增资或地下钱庄来融通资金[23],但前者的审批手续较为繁杂,后者潜在的风险较大,破坏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同时也不利于典当行的健康发展。
  综上,典当行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救急式、非常态的融资方式,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典当行在金融体系中“拾遗补缺”的地位,并非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3)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这一方面得益于金融抑制尚未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个人和企业财富的增加,也提供了更多的资金供给。调查显示,在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江浙等省份,多达80%的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进行融资,而温州市的民间借贷几乎实现了全民参与。
  2011年下半年,央行调查统计司以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6 700家企业为调查对象,开展了2次专项监测。结果显示,企业民间融资利率多为同类银行贷款利率1倍以上,少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②;融资规模约是同期全部人民币企业贷款余额的10%;融资的大部分资金来源合法正当,地下钱庄等非法借贷的情况相对较少。另外,如图6,分析企业民间融资的资金用途后可见,企业民间借贷资金用途合理,其中大部分(约70.6%)属于短期资金的周转,相比长期投资风险更小。民间借贷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   但是,民间借贷的资金链环环相扣,逐渐形成了阶梯式利率,融资成本高昂。如图7,闲散的民间资金是最初的资金来源,利率略微高于银行同类贷款;而各类中介机构利用资金的逐利性,大量吸收民间闲散资金,形成民间借贷体系的中端,抬高利率;其后,一些更有实力的影子银行机构成为了金字塔尖,以高昂的利率进行融资借贷。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民间借贷的年平均利率高达20%。更为重要的是,民间借贷体系是松散的、开放的,处于每个层次的机构都可以相互融通资金,而且体系之外的银行、企业等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将资金渗透进来,以寻求高收益。
  (二)我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1.银行资产表外化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首先,银行资产表外化使得传统信贷规模相对缩减,挤压了中小企业的信贷资源。如图8,随着2002年我国委托贷款等业务的逐步开展,传统银行信贷占全部贷款的比例持续下降,由2002年的92%到2013年的51%,传统银行信贷与表外贷款占比几乎持平。在银行资金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银行传统信贷的规模相对缩减,银行贷款更加稀缺,直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而且,银行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的高收益,促成了大型企业—商业银行—影子银行利益链条的形成,抬高了资金成本,间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负担。
  其次,银行资产表外化部分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作用微乎其微。银行资产表外化的主要形式是银信理财产品和委托贷款。根据表7,截至2013年底,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和银行委托贷款余额分别为2.19万亿元和2.55万亿元,假设银行理财产品与银行贷款投向中小企业的比例相同,则有6 570亿元(2.19万亿×30%)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和3 506.25亿元(2.55万亿×13.75%)委托贷款投向了中小企业领域,仅占中小企业资金缺口(24.01万亿元,本文估算)的2.74%和1.46%。
  2.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首先,表现在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缺口。表8显示,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2013年的贷款余额较上年均有所增加,但其规模仍然较小,仅占同期银行贷款比例的9.21%和3.55%,分别占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3.41%和1.22%。其次,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担保公司等一般以1个月、3个月、6个月等一年以内短期借贷为主,而中小企业55%的融资需求是源于维持正常生产需要,虽然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期限大致相同,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短期资金紧张的局面,但是,其资金金额小、期限短、利率高等特点,决定了它只能充当中小企业资金的急救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3.民间借贷危机频繁发生,隐藏巨大风险。2011年以来浙江温州企业主跑路事件、山西柳林高利贷事件以及鄂尔多斯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事件等民间借贷危机频频发生,民间借贷暴露出越来越大的风险。
  民间借贷的风险,首先来源于法律制度不健全及借贷程序操作不规范带来的民事纠纷案件。如陇西县人民法院近三年来审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占民商事案件总数的比例均在20%以上,且逐年递增。其次,本轮民间借贷危机更加凸显了民间借贷作为影子银行的特征:借贷网络庞大且复杂;民间借贷资金链条过长;资金使用者和供给者越来越分离,违约风险剧增;民间借贷资金并未弥补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缺口,而是流向房地产等领域。以上特点使得民间借贷暴露出比以往更多的风险,并且这些风险正潜移默化地向传统银行体系传导。中小企业作为民间借贷资金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轮民间借贷危机中受到巨大不良影响。
  4.中小企业投身影子银行加剧主业偏离度。我国部分中小企业盲目追逐高额收益,加速了企业主业偏离度。由于投资金融市场的高额收益,一些中小企业不惜承担巨大风险,将资金投入金融市场,根据《证券日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7月18日,沪深两市参股或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上市公司共有29家,其中有19家为中小板上市公司,占比多达65.52%,29家上司公司预计出资14亿元,超过其一个季度净利润的2倍。对于未上市的中小企业而言,民间借贷传销式利率机制下产生的财富效应则是不可抗拒的诱惑。以月利率10%计算,仅放贷一年投资回报就达到120%,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因此,出现了资金在中小企业与影子银行体系之间不断循环的金融怪圈。资金价格在无形中被抬高,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主业偏离度也愈加严重。调查显示,自2008年以来,江苏、浙江两省的中小企业每年的主业偏离度均以7%~8%的比例增长[24]。
  (三)中小企业通过影子银行融资存在的问题
  1.影子银行方面。影子银行作为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子,也有可能引发类似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的关键风险点首先表现在银行理财产品本身固有的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23],很可能危及传统银行体系,并且使得风险在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子行业间传递。其次由信托刚性兑付带来的产品风险和收益错位。中小企业作为影子银行融资链条的下游,缺乏风险控制主动性及应对风险的能力,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引发系统性风险,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仅得不到有效满足,而且会加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局面,甚至将中小企业拖向破产边缘。
  2.融资交易方面。中小企业通过影子银行获取资金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中小企业作为资金短缺者与市场中资金宽裕者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一方面,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体系,缺乏征信管理,加上中小企业本身风险管理意识不足,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进一步降低了相关信息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一方缺乏融资需求者的信息及其信用评价记录,且自身组织机构发展欠缺,存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如众多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是建立在“熟人”关系的基础上。
  此外,高额的融资成本也是中小企业通过影子银行融资必须考虑的问题。根据图9,在受调查的企业中,有36%的企业愿意接受的利率水平是5%~10%,大多数企业(85%)只可以接受15%以下的利率。然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运作过程中不断抬高利率,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借贷的利率均高于20%,是大多数企业无法接受的。如此高昂的利率下,很多中小企业出现借新还旧的现象,进一步放大了信用风险。   (四)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2014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的107号文件,正式开启了影子银行监管的序幕。从影子银行的规模来看,我国影子银行主要表现为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因此,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二者也首当其冲。针对前文提到的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风险点,银监会在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对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防范,信托业务要回归信托主业。近日,银监会再发布《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指导意见》99号文,强调“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从信托公司自身及信托投资者风险教育两方面进行监管,化解刚性兑付难题。由此,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总体处于可控的状态[25]。另外,政策中加强了对银行理财产品及信托资金流向的限制,在房地产及地方融资平台受限的情况下,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资应用于实体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弥补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但是,对银行理财产品及信托业务的规范,使得通过该渠道融资的条件更为严格,这也对中小企业自身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加强影子银行监管、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推动影子银行阳光化、规范影子银行体系
  1.制定影子银行风险评估、预警及处理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起开始统计并发布包括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等在内的社会融资规模报告,但其中并未涉及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相关数据。因此,在金融数据统计方面,需要将统计对象明确细化到各个影子银行业务,建立一个全面、统一的影子银行数据共享信息库,为影子银行风险评估、预警提供可靠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影子银行风险处置措施和机制,如严格规范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披露内容,提高透明度等。
  2.监管部门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国务院107号文件提出“谁审批谁负责风险处置”的原则,意在明确影子银行监管主体。应根据风险程度、社会效应对影子银行实行归口管理,并建立跨部门的监管合作机制,将有效地避免影子银行出现监管盲区。同样,对于多头监管的现象,也要根据其风险程度、社会效应明确监管主体。
  3.健全影子银行法律法规,制定长期的制度性安排。国务院107号文件的发布,只是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具体各个影子银行业务如何监管还没有明确说明。因此,监管当局应该进一步健全影子银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长期的制度性安排,如在影子银行的运作和管理方面,明确基础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的特征、风险、归类;在资金来源方面,则严格审核各影子银行的经营许可权,设立资金准入制度等。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机构布局
  1.加速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首先,要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扩股,形成一个功能互补的结构性融资担保体系,并且专注于小微企业的发展,“三农”融资服务以及中小企业信托计划担保业务等。其次,引导信托业健康平稳发展。强化信托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信托产品登记信息系统,构建多元化的综合业务体系,合理引导资金流向,积极支持经济实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最后,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引导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及风险控制机制,明确企业性质及监管主体,使其可享受应得的税收优惠制度,从而降低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2.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学术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对民间借贷的严格规范和管制,并非可以达到良好效果。引导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堵”不如“疏”。首先,要确立民间借贷的合法身份。2014年3月1日,《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金融法规。但是,《条例》及《实施细则》并未确立民间借贷的合法身份,另外,就合法借贷与非法集资也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因此,民间借贷身份合法性的要求依然迫切。其次,完善民间借贷的信用机制,促使借贷双方可以在风险可承受范围内自由借贷。
  3.推进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建设,畅通对接通道。对中小企业档案进行归类和整理,并依据中小企业所在行业、自身经营状况等多项指标进行评级,建立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同时将信用评级体系囊括在内;实现该征信信息系统在税务机关、银行、工商管理等机构间的信息共享;不断更新及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维护征信系统,保障中小企业与影子银行对接渠道的畅通。
  五、结论
  1.影子银行的存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但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并不乐观。近年来,中小企业通过银信合作、典当行、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影子银行渠道获得了更多的金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贷款的缺陷,其积极作用不容忽视。但随着影子银行的发展,一方面,其本身存在的系统性风险逐步放大,对于综合实力小、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定时炸弹;另一方面,在资本逐利性的影响下,一些大的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获取了更多金融资源,并逐步渗透到影子银行体系中,间接挤压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一步步抬高了从影子银行渠道融资的成本。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来说,尽管融资渠道拓宽了,但融资道路依然曲折。
  2.我国影子银行整体蕴藏的系统性风险并不大,处于可控状态。推动影子银行阳光化,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一方面要明确影子银行监管归口和责任,引导影子银行发挥融资正能量;另一方面还要深化金融改革,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体系。
  注释:
  ①本次调查是在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指导下开展的。截至2013年8月31日,本次调查共涉及3 000家企业,其中有效企业样本2 282个。
  ②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了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为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
  ③根据表4中委托贷款投向无关联关系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委托贷款的比例。
  参考文献   [1]McCulley P.Teton Reflections[J]. PIMCO Global Central Bank Focus,2007,(2).
  [2]Gorton G, Metrick A. Securitized banking and the run on repo[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3).
  [3]Bill G. Beware Our Shadow Banking System[J]. Fortune.2007,(11).
  [4]Gennaioli N, Shleifer A, Robert Vishny.Neglected risks,financial innovation,and financial fragilit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3).
  [5]巴曙松.“影子银行”部分实现金融改革目标[J].经济,2012,(Z1):19.
  [6]何德旭,郑联盛.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J].政府经济管理,2009,(11):20-25.
  [7]易宪容,王国刚.美国次贷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的金融分析[J].金融研究,2010,(5):41-57.
  [8]赵蔚.“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2013,(5):45-48.
  [9]鲁勇睿.影子银行监管激励不相容及其治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3,(7):196-200.
  [10]魏永亮,韩雪峰,王文荣.影子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影响的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1):181.
  [11]蒋铭,杨海霞,秦燕妮.浅谈中国式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3,(18):137-138.
  [12]常江红.国内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问题的初步研究[J].价值工程,2014,(2):143-144.
  [13]侯健.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J].南方金融,2012,(6):84-86.
  [14]商旭.影子银行发展对各国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3,(11):27.
  [15]徐军辉.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3,(2):11-20.
  [16]张一帆,陈东恺,李豆.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J].征信,2013,(5):87-89.
  [17]许芳芳.我国影子银行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6):66-68.
  [18]龙建成,樊晓静,张雄.利率变动、影子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论坛,2013,(7):40-42.
  [19]中国面临影子金融隐性风险[N].华尔街日报,http://www.cqcb.com/finance/2012-11-28/1976019.Html.
  [20]辛灵.影子银行规模或达28.8万亿[N].南方都市报,2012-11-29:http://finance.jrj.com.cn/industry/2012/11/2907
  4214746917.shtml.
  [21]邢早忠.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上海金融,2009,(11):5-11.
  [22]陈杏头.民间资金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对接问题及对策探析——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金融,2013,(9):58-61.
  [23]宋海蛟.发挥典当业在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J].中国金融,2010,(10):81-82.
  [24]马先先.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25]王浡力,李建军.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风险评估与监管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5):20-25.
  责任编辑:高钟庭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产业也有高端环节,高技术产业也有低端环节;要改变观念,向价值链和产业链的高端走,而不仅仅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样会出现过剩。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石家庄),应充分利用背靠京津优势,实施吸引人才和借用人才并举战略,通过协同创新快速融入京津创新体系,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进行升级;背靠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优势,大力发展服务外包。  关键词:京津优势;协同创新;价值链;产业链;服
期刊
摘 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近年来显著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利因素。构建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模型,探寻低碳消费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结果发现:农村居民低碳消费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认知对低碳消费行为意向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不如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系数大,这和农村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淡薄及尚未形成低碳消费社会风气有密切的关系。政府作为建设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从银行这一主要融资主体获得的贷款却极其有限。检验银行市场集中度假说以及与之对立的信息假说对我国的适用性,判定我国银行市场集中度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从而为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寻找新的突破口。采用有外生变量的线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实证数据支持银行市场集中度假说。  关键词:银行市场集中度;中小企业银行融资  中图分类号:F8
期刊
摘 要:通过选取金融危机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构建相关指数实证研究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和极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区域内差异是造成中国民营经济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率要大于区域间贡献率;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内部差异比东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大;中国民营经济各极化指数呈现类似U型变动趋势,东—中—西部方向空间极化程度最
期刊
摘 要:结合零售行业,在阐述大数据给传统零售业带来的思维、商业、管理这一系列变革的同时,着重从传统零售业数据统计步骤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诠释这几个方面分析大数据给零售业统计带来的影响与变革,同时分析大数据应用在零售业所带来的关于隐私问题的挑战,给出零售业统计应如何应对变革的一些探讨,诸如扩大数据的采集面、增加数据采集的广度与深度、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引入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数据诠释等
期刊
摘 要: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为方法,实证分析中国31个省域2005—2012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中国31个省域的碳排放呈现出正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表现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等;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表现出正相关系,高碳排放、低碳排放分别处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经济落后的内陆地区,表现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依赖性强,中国短时间内实现低碳经济较为困难。  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增
期刊
摘 要: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质量,事关国民经济健康顺利发展,同时也是确保我国城镇化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通过对河北省农村转移劳动力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二元体制、就业市场分割、就业歧视以及劳动者素质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质量提高的原因。要想确保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必须让政府和企业共同发挥作用,转变就业理念,完善社保体系,发挥工会作用,健全工资增长机制等
期刊
摘 要:国内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使高铁对经济发展影响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各类文献提出的观点和成果进行分类梳理,综述高速铁路在宏观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交通空间经济、产业优化发展四方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但对高铁经济的微观分析和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健全,为此,需要引导学者在内容、方法上对高铁的
期刊
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逐年提高,我国农村居民能源消费在总量上已得到基本满足,但结构亟待优化。农村能源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是“去煤化”,即通过发展现代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这一目标,应根据“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逐步推进。根据河北省目前的实际情况,应把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放在首要地位,其次要加强太阳能的推广和利用,同时优质低硫煤推广工作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日益成为基层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与村庄管理有效运行的保障。通过对浙江省126个经济薄弱村调研结果发现,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农户收入水平、农村区域地理环境、村庄规模以及村庄内部党员结构、宗族结构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基于关键要素的分析进一步发现,集体经济发展不仅是资源要素禀赋问题,也是合作治理视角下交易成本与社会成本的管理问题。发展集体经济日益从一个生产性问题变成管理性的农村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