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寓意”类作文的命题趋势及写作技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lono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托物寓意”类作文的命题形式
  “托物寓意”类作文就其写作样式来说,要求能运用多种手法,准确、生动地说明、描写事物,并能从具体事物的某种自然属性或特点上生发想象和联想,力求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托物寓意”类作文试题的命制方式和其他类型的作文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一般也都是命题、半命题或话题作文。从题目本身来说,一般有两种形式:
  1. 独词式。这种方式是直接以“物”来命题,前后不带任何修饰成分,也没有相关的提示,由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生发思考、发掘素材。例如2012年江苏省淮安市的中考作文题是“那条河”,2011年山东省德州市的中考作文题是“风筝”,2011年甘肃省的作文题是“雨露”。
  2. 复合式。题目中虽也出现了“物”,但作了一些修饰和提示。命题者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突出“物”的某种特征或发掘“物”背后的精神品质。比如, 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的中考作文题之一“温暖的阳光”, 2012年浙江省义乌市的中考作文题“那是一本 的笔记本”,2012年广西省玉林、防城港市的中考作文题是“给你(我)一片阳光”,等等。
  就其关注的热点来看,“托物寓意”类作文题所选的“物”都具有某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容易引发同学们对美好情感的感受或良好品质的思考。比如从“阳光”中感受温暖,在“大树”上看到坚强,从“大海”里体会宽容,在“星星”上看到希望,等等。因此,这个“物”应该是人们所熟知的,能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
  二、“托物寓意”类作文的命题趋势
  1.就命题的价值取向而言,“托物寓意”类作文会继续采取“以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命题方式,发挥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使人从具体朴素的“物”上能够联想到社会现象、思考人生问题,表达较为深刻的哲理。在考查同学们的写作基本功的同时,也对同学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适当的评价。
  2.就命题方式而言,除了会继续以“命题”“半命题”“话题”等形式来命制外,“读写一体”极有可能是一种命题方向,即将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能节约卷面空间,也有助于将同学们的思维引向深入。另外,基于作文的文体要明确的呼声,描写片断的考查形式也有可能会出现。
  3.就命题内容而言,生活中常见、易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物”都有可能登上舞台,因为越是能从这些“细小”事物身上发现“深刻”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就越有价值。另外,“独词式”命题不会太多,因为考生既常见又能写的“物”毕竟还是有限的。如想翻新,命题者只有对“物”的象征意义重新提炼发掘。
  三、“托物寓意”类作文的写作技巧
  从字面上看,“景”“物”“情”“理”四个方面是相互独立的,然而一旦融入到具体的文字中,又很难将四者截然分开,因为写“物”必然涉及“情”“景”“理”。怎样才能写好“托物寓意”类作文呢?下面,我来给大家支两招。
  1.取象于物,立意求深。将一枚铜钱放在手中,有人觉得它就是一枚实实在在的铜钱,有人却从中悟出了做人的智慧,正所谓“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也就是做人应该外表随和,内里严正。的确如此,托物寓意类的文章,写物只是手段,寓意或喻人才是目的。因此,文章要想出彩、有新意,在构思时,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所包含的意蕴。要善于打破常规思维深入思考,也要善于反弹琵琶逆向思考。比如看见螃蟹行走,我们既可以联想到“漠视交通规则”,也可以联想到“趾高气扬、横行霸道”,还可以联想到“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等等。总之,不管是花草树木还是日月星辰,重要的是要找到物与人在形象与品质上的相似之处,要能别出心裁地挖掘其精神内核,做到立意要新更要深。
  2012年湖北省黄石市的中考满分作文《沿途的风景》的开篇有段非常美丽的风景描写。如果文章继续罗列沿途的风景,你可能会觉得文章美倒是很美,但是味道淡了一些。怎样才能让作文的语言优美又醇厚呢?作者接着写道:
  放眼远眺,我在路途上发现了他们。他们有着黑玫瑰一样的皮肤、历经艰辛依旧坚定的眼神。铁铲、锤子等工具静置旁边。我看呆了,是啊,这风景就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创造出来的,为了造就一次这样的风景,他们要遭受多少次烈日的炙烤,又要付出多少汗水呢!他们是远道而来的农民工,他们是这风景的创造者,他们也是时代的奠基者。
  看完这段“风景”描写,你的心里是不是感觉有些沉重?尽管这不是美丽的自然风景,却是打动人心的独特“景观”。正如作者所说,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是这风景的创造者,他们也是时代的奠基者”。如此构思立意,既新颖独到又准确深刻。
  2.精雕细刻,描写求真。对“托物寓意”类作文来说,深刻新颖的立意固然重要,但立意不能脱离“物”而单独存在,必须从物的特征生发开去。比如要以物喻人,就要在对物进行精雕细刻的同时,找到物与人的精神品质的相似点。这里的相似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但都需要对相似点反复地摹写、放大,要紧紧地抓住“物”的“色”“形”“声”“态”“神”等方面的特征,细腻地描摹物的外在形象,并抓住其与人的内在品质相关联的突出特点来写,让读者在看过文章后如见其物,领会其精神品质。
  比如,2012年山东省青岛市的中考优秀作文《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作者先从一株白玉兰切入:
  一树摇曳的白玉兰,庄严而又圣洁,刹那间纯净了我的心灵。只可惜西边的枝叶比较稀疏,我在心里不禁暗叹那树干能力不济。都说万物皆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可看来看去,我还是弄不懂。
  如果接下来文章直接转到用白玉来比喻母亲,就显得非常生硬、蹩脚了。读者可能就会发问:那么多的树、那么多的花,为什么偏偏白玉兰像母亲呢?所以,接下来描写白玉兰,对其内涵的挖掘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我看到了一种极美的景致,远远望去,一朵洁白而又硕大的白玉兰花静静地绽放在高高的枝头,周围是墨绿色的叶片。我不禁惊诧于它的素雅,惊诧于它的高洁。如果你不注意,就会无视它的存在。它不像别的花开满枝头,而是一棵树上只开有几朵,有的树上甚至只有一朵。
  增加这样一段细致的描绘,我们就能发现下面关于母爱的抒写就有了载体,读者也就能顺着作者的思路,体会到母爱与白玉兰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啊,有时候,我们的母亲就像一朵素雅高洁的玉兰花,她对子女的爱从不做作,也不矫情,始终实实在在却又默不作声。
  3.寓意抒怀,叙述求曲。古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像没有人喜欢看空洞的风景一样,没有哪一个人会喜欢直白的“状物”。要想让文章寓意深远、回味悠长,就要在写物时多加一点“情”“理”做调料,再加上一些曲折的叙事来增添味道。要想让“物”“情”与“理”之间的结合不留痕迹、合情合理,就要对“物”的自然属性和品质特征着意挖掘和提炼,还要在抒情言理之前安排好叙述的层次,设计好铺垫,营造好氛围,达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目的。
  比如在2012年山东省烟台市的中考优秀作文《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中,有位考生以“我曾无数次地对着天空许愿。我记得,满天繁星,带给我感动”一句开头,相信很多读者会以为“许愿”一定关乎“最好的朋友”,作者却将笔锋一转,用三段文字忆起了家事:“七岁那年,我一个人在卧室里偷偷地哭泣,门外是父母的争吵声,他们总是把离婚挂在嘴边……”可能就在读者猜测家事与最好的朋友有何关联时,作者将笔锋再转:“我听说,星空可以带给人幸运,我要许愿,我轻轻地闭上双眼,双手合十,在心里默默地许愿:‘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分开。’我注视着天边的一颗小星星,在幽深的夜幕下,它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它好像听见了我的愿望,跟身旁的星星喃喃低语。”那么最好的朋友到底是谁呢?作者给出了一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我对它们诉说着心中所有的愁绪,它们安静地倾听,像一位知心朋友,不时给我安慰……星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把星星当作倾诉的对象,把星空当成坦诚相待的知己,这个立意本身并不新奇,但作者却通过一波三折的叙述——一边描写美丽的星空,一边回首令人烦恼的家事,将主辅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叙述相当出彩,让人读来感到饶有兴味。
其他文献
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语文教学就是要教出“语文味”——凭借例子,积淀语言,悟得规律;超越例子,延展运用,形成能力。本文想讲的“语文三味”指的是建立在“语文味”上的“动听的味道”“芬芳的味道”和“碰撞的味道” ,语文“三味” 要品出语文的厚重、绵实、悠长。  一、加强朗读训练,融合言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用响亮的声音把书面
期刊
1.从被开方数入手  分析:所给式子有意义,即每个被开方数均不小于0.  解:依题意,得x-2≥0, 3-x≥0.解得2≤x≤3,  ∴ x的取值范围为2≤x≤3.
期刊
A  It was Sunday that day. Mr Jackson got up at six as usual.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the crocodile(鳄鱼). He sent for several doctors, but none could heal it. It couldn’t be on show and the visitors c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朋友、同学、同事、亲戚、街坊邻里之间,相互表示祝愿、庆贺是常有的事,正所谓“人之常情”,同时这也是社交最基本的礼节。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向他人表达美好的祝愿与庆贺呢?下面简单总结一下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常用表达法:  一、庆贺节日  Happy birthday to you!  祝你生日快乐!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同。老师作为一节课的“导演者”,能不能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 一个恰到好处,经过教师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不仅能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还能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先谈一下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所存在的一些问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环境描写绚丽多姿,但由于篇幅较长,加之教师对小说作品梳理简单,主题诠释肤浅随意,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抓住重点,把握深层内涵,影响了小说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小说教学有效性,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情景导入,引发情感共鸣,激发探究动机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
期刊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价值的情感体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那么,如何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来激发数学课堂的活力呢?  一、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喜欢我,激发“愿学”学习情感  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学习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传达了各种情感: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对朋友、亲人深厚的眷恋,以及对信念、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这种种情感,汇聚成了语文课本中的“真、善、美”,使学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注重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着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成果,也关系着我们的学生在语文中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求学生善于释疑、解疑,教师必须要善于设疑。语文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抓契机、巧点化,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一、艺术地设计提问  1.抓住关键,明确目的  提高课堂提问艺术性的关键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多动脑筋。  钻研教材:就是认真研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此基础上设计教法和学法。重点考虑何处设疑,怎样
期刊
【热点聚焦】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讲述美食的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介绍中国各地的美食。纪录片通过展示中国特有的一系列美食元素,让观众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该节目在播出后好评如潮,饮食文化再次引起国人的关注。随后,《舌尖上的中国》与中考结缘,在十多个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与《舌尖上的中国》相关的命题材料,这体现出中考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的特点。  【典例解析】  【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