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总能唤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人的童年记忆。然而,随着纸巾的普及,现在的中国人却真把手绢“丢”了。方便、省事的纸巾取代手绢的同时,能源浪费、二次污染及卫生隐患也接踵而来。
环保要从小事做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与《生命时报》发出共同的呼声:“广用手帕,少用纸巾,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全国人大代表陈飞在两会期间,给2987位代表每人送了一条手帕,意在提倡少用纸巾,节约资源。
这两件事情随着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手帕,像久违的菜篮子一样,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环保是真正的时尚
当记者就手帕这一话题采访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东辉时,他笑着从口袋中掏出一块棉制手帕,反问到:“我每一条裤子里都能找到手帕,你们呢?”原来,作为手帕的忠实“拥趸”,杨东辉会长早在2001年就带领中国家纺协会联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把丢掉的手帖拾起来”的倡议,并举行了一系列推广活动。值得玩味的是,家纺协会为此次活动所做的调研表明,作为体现个人生活态度和品位的小小单品,使用手帕比使用纸巾更“时尚”。
在欧洲,手帕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时装配饰。德国、英国、瑞士、捷克等国手帕的销量都非常大。经常看足球赛的人肯定有这样的印象,欧锦赛上,看台上手帕漫天飞舞的现象经常出现。在匈牙利,当地大多数的服务性行业,都把手帕当做制服的一部分,规定必须携带。
在亚洲国家日本,仅女性年平均使用手帕的数量就达到12条。日本手帕规格比我国以前常见的手帕要大,通常是50cm×50cm,纯棉质地,大而轻薄,可以轻松收纳在口袋里,在家里还可以当作盖布、台布、装饰布。干家务时,日本女性会将这种手帖从额头围到耳后系在头上拢住头发。手帕也是日本人互相馈赠的最常用礼品,价格不贵,在日本商场里,可以看到两千平方米专卖手帕的区域,商场还会免费将手帕打成各种各样漂亮的包装。酷爱名牌的日本女性,最喜欢一种德国产品“LAKE ALSTER”牌的手帕,这种类似毛巾质地的手帕编织得正反面花色完全一样,颜色鲜艳,手感柔和。
对一次性纸巾来说,手帕是传统的环保替代品。随着“乐活族”的兴起,可以反复使用的手帕如今更有了时尚的意味。“乐活”(由音译LOHAS而来,LOHAS是英语Lifestyles Of Health and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型态过生活。)是近二十年来在全世界兴起的一股追求“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的潮流,目前,在美国每4人中有一人是“乐活族”,欧洲约是三分之一,社会学家预估,这一人数还将继续增加。重拾传统生活方式、做环保的事情已然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时尚。一次性纸巾的消耗如同一次性筷子一样,成为这类人群共同抵制的对象。有数据表明,我国人均生活用纸为每年2.6公斤,以13亿人口计,一年消耗的生活纸制品为440万吨,生产1吨纸需砍伐17棵十年生的大树,生产440万吨生活纸制品就要砍伐7400多万棵树木!在关心环境的消费者心中,拒绝一次性纸巾,选择手帕是顺理成章的时尚之举。
手帕的前生今世
小小的手帕在产业分类上属于家纺产品,据杨东辉会长介绍,家纺产业最早被称为“复织”,手帕虽小,但生产王艺一样也不落,是典型的“复织”产品。
手帕的历史悠久,据说人类最早使用的“手帕”是由原始时期生活在丛林中的原始人首创的,那时的“手帕”是缚在小木棍上的一段豺尾,它具有扇子(扇凉风和驱蚊虫)与手帕的双重功能。在国外也有关于手帕渊源的另一种说法,传说在古埃及民间的手帕是用蒲草编织的,当挥汗不止时,用以拂拭;在炎炎烈日之下,人们也常用它束在头上以挡骄阳,因而具有挥汗和遮阳的功能。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手帕则是采用亚麻布制成的,当人们外出时常把它塞在腰带里作装饰品。手帕发展到17世纪时已开始进人宫廷,在法国尤甚。手帕做得十分精细别致,那时的宫廷显贵、名门望族乃至闺阁贵妇、名媛,所使用的手帕常以金箔薄片镶边,珍珠点缀其间,十分华贵。到了法王路易十六登基时,手帕得到空前的发展,其形状更是五花八门,各随所欲,有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椭圆形等各种几何图形。法王皇后玛丽娅更是一位少见的折叠手帕的能手和收藏手帕的爱好者,她在使用和折玩手帕中发现,正方形手帕最为方便和最具变化多端。在她的不断请求下,于是路易十六在1785年6月2日正式颁布敕令:“在朕整个王国领土内,手帕应是每一边的长度相等”。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国王的敕令是最原始的“手帕标准”。在当时已成为领导世界服饰新潮流的法国很快将这种形状的手帕传遍了欧洲各国,从此奠定了当今普遍使用的手帕范型。
作为擦手、脸的常以纯棉单纱织制成的方形细薄织物,手帕不单具有实用价值,还曾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和情趣,为主人公传情达意。也就是十数年前,手帕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国人彼此之间相互馈赠的礼物。记得小时候,凡有人出差,回来时总带回好多手帕,分送给亲戚朋友。那时,手帕也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道具,邻居家的哥哥、姐姐结婚时,司仪唱礼“新郎、新娘交换信物”,就见两位新人各拿出一块新手帕,面带羞涩的为对方擦拭去额头上的汗水,然后会心一笑,再相互交换手帕。只可惜现在的新人都是交换钻戒或者手机,很少能再看到“最是那一擦拭的温柔”场面了。
等待中的手帕产业
不久前,有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大、中、小型几家商场、超市,发现销售手绢的柜台寥寥无几。在某国营商场内,听说有人要买手绢,售货员很惊讶:“现在还有人用这东西啊?我们都十几年没卖过了。一来没人买,二来利太薄。”后来终于在某百货公司丝巾柜台找到了礼品手帕,价格普遍在150元左右!
谈到手帕销售市场的现状,杨东辉会长说起一件趣事: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杨会长抖落着自己的手帕向全场的记者发问:“在座的哪个还用手帕?”在场四十多人,只有二三个举起了手。由此可以想见商场里手帕柜台寥寥无几的原因了。据统计,我国手帕内销数量不足1亿条,大部分生产的手帕用于出口。
2007年我国出口手帕数量将近8.28亿条,金额近1.26亿美元,平均出口单价基本保持在一条/元人民币左右。目前手帕生产企业面临重重困难品种小、工序多、成本高、价格廉、职工报酬难以提高,有些老牌生产手帕的企业逐渐转产或停产。尽管如此,仍然有企业在坚持,江苏百花集团作为手帕生产企业的龙头,不顾租金的昂贵,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专辟了百花手帕专柜,为有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优良的手帕产品。
“要改变内需市场的现状,关键要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尤其是要从年轻人做起,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杨东辉会长表示。“我们的手帕企业可以提供各种产品,装饰性的、功能性的、各种规格应有尽有,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手帕的各种需求,只等待在举国提倡节能减排、环保从小事做起的大氛围中,人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回归。”
(《生命时报》记者田野对本文亦有贡献。)
环保要从小事做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与《生命时报》发出共同的呼声:“广用手帕,少用纸巾,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全国人大代表陈飞在两会期间,给2987位代表每人送了一条手帕,意在提倡少用纸巾,节约资源。
这两件事情随着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手帕,像久违的菜篮子一样,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环保是真正的时尚
当记者就手帕这一话题采访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东辉时,他笑着从口袋中掏出一块棉制手帕,反问到:“我每一条裤子里都能找到手帕,你们呢?”原来,作为手帕的忠实“拥趸”,杨东辉会长早在2001年就带领中国家纺协会联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把丢掉的手帖拾起来”的倡议,并举行了一系列推广活动。值得玩味的是,家纺协会为此次活动所做的调研表明,作为体现个人生活态度和品位的小小单品,使用手帕比使用纸巾更“时尚”。
在欧洲,手帕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时装配饰。德国、英国、瑞士、捷克等国手帕的销量都非常大。经常看足球赛的人肯定有这样的印象,欧锦赛上,看台上手帕漫天飞舞的现象经常出现。在匈牙利,当地大多数的服务性行业,都把手帕当做制服的一部分,规定必须携带。
在亚洲国家日本,仅女性年平均使用手帕的数量就达到12条。日本手帕规格比我国以前常见的手帕要大,通常是50cm×50cm,纯棉质地,大而轻薄,可以轻松收纳在口袋里,在家里还可以当作盖布、台布、装饰布。干家务时,日本女性会将这种手帖从额头围到耳后系在头上拢住头发。手帕也是日本人互相馈赠的最常用礼品,价格不贵,在日本商场里,可以看到两千平方米专卖手帕的区域,商场还会免费将手帕打成各种各样漂亮的包装。酷爱名牌的日本女性,最喜欢一种德国产品“LAKE ALSTER”牌的手帕,这种类似毛巾质地的手帕编织得正反面花色完全一样,颜色鲜艳,手感柔和。
对一次性纸巾来说,手帕是传统的环保替代品。随着“乐活族”的兴起,可以反复使用的手帕如今更有了时尚的意味。“乐活”(由音译LOHAS而来,LOHAS是英语Lifestyles Of Health and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型态过生活。)是近二十年来在全世界兴起的一股追求“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的潮流,目前,在美国每4人中有一人是“乐活族”,欧洲约是三分之一,社会学家预估,这一人数还将继续增加。重拾传统生活方式、做环保的事情已然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时尚。一次性纸巾的消耗如同一次性筷子一样,成为这类人群共同抵制的对象。有数据表明,我国人均生活用纸为每年2.6公斤,以13亿人口计,一年消耗的生活纸制品为440万吨,生产1吨纸需砍伐17棵十年生的大树,生产440万吨生活纸制品就要砍伐7400多万棵树木!在关心环境的消费者心中,拒绝一次性纸巾,选择手帕是顺理成章的时尚之举。
手帕的前生今世
小小的手帕在产业分类上属于家纺产品,据杨东辉会长介绍,家纺产业最早被称为“复织”,手帕虽小,但生产王艺一样也不落,是典型的“复织”产品。
手帕的历史悠久,据说人类最早使用的“手帕”是由原始时期生活在丛林中的原始人首创的,那时的“手帕”是缚在小木棍上的一段豺尾,它具有扇子(扇凉风和驱蚊虫)与手帕的双重功能。在国外也有关于手帕渊源的另一种说法,传说在古埃及民间的手帕是用蒲草编织的,当挥汗不止时,用以拂拭;在炎炎烈日之下,人们也常用它束在头上以挡骄阳,因而具有挥汗和遮阳的功能。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手帕则是采用亚麻布制成的,当人们外出时常把它塞在腰带里作装饰品。手帕发展到17世纪时已开始进人宫廷,在法国尤甚。手帕做得十分精细别致,那时的宫廷显贵、名门望族乃至闺阁贵妇、名媛,所使用的手帕常以金箔薄片镶边,珍珠点缀其间,十分华贵。到了法王路易十六登基时,手帕得到空前的发展,其形状更是五花八门,各随所欲,有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椭圆形等各种几何图形。法王皇后玛丽娅更是一位少见的折叠手帕的能手和收藏手帕的爱好者,她在使用和折玩手帕中发现,正方形手帕最为方便和最具变化多端。在她的不断请求下,于是路易十六在1785年6月2日正式颁布敕令:“在朕整个王国领土内,手帕应是每一边的长度相等”。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国王的敕令是最原始的“手帕标准”。在当时已成为领导世界服饰新潮流的法国很快将这种形状的手帕传遍了欧洲各国,从此奠定了当今普遍使用的手帕范型。
作为擦手、脸的常以纯棉单纱织制成的方形细薄织物,手帕不单具有实用价值,还曾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和情趣,为主人公传情达意。也就是十数年前,手帕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国人彼此之间相互馈赠的礼物。记得小时候,凡有人出差,回来时总带回好多手帕,分送给亲戚朋友。那时,手帕也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道具,邻居家的哥哥、姐姐结婚时,司仪唱礼“新郎、新娘交换信物”,就见两位新人各拿出一块新手帕,面带羞涩的为对方擦拭去额头上的汗水,然后会心一笑,再相互交换手帕。只可惜现在的新人都是交换钻戒或者手机,很少能再看到“最是那一擦拭的温柔”场面了。
等待中的手帕产业
不久前,有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大、中、小型几家商场、超市,发现销售手绢的柜台寥寥无几。在某国营商场内,听说有人要买手绢,售货员很惊讶:“现在还有人用这东西啊?我们都十几年没卖过了。一来没人买,二来利太薄。”后来终于在某百货公司丝巾柜台找到了礼品手帕,价格普遍在150元左右!
谈到手帕销售市场的现状,杨东辉会长说起一件趣事: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杨会长抖落着自己的手帕向全场的记者发问:“在座的哪个还用手帕?”在场四十多人,只有二三个举起了手。由此可以想见商场里手帕柜台寥寥无几的原因了。据统计,我国手帕内销数量不足1亿条,大部分生产的手帕用于出口。
2007年我国出口手帕数量将近8.28亿条,金额近1.26亿美元,平均出口单价基本保持在一条/元人民币左右。目前手帕生产企业面临重重困难品种小、工序多、成本高、价格廉、职工报酬难以提高,有些老牌生产手帕的企业逐渐转产或停产。尽管如此,仍然有企业在坚持,江苏百花集团作为手帕生产企业的龙头,不顾租金的昂贵,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专辟了百花手帕专柜,为有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优良的手帕产品。
“要改变内需市场的现状,关键要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尤其是要从年轻人做起,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杨东辉会长表示。“我们的手帕企业可以提供各种产品,装饰性的、功能性的、各种规格应有尽有,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手帕的各种需求,只等待在举国提倡节能减排、环保从小事做起的大氛围中,人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回归。”
(《生命时报》记者田野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