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洪雷:每个人都要学会告诉自己,你欠别人的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问题只看负面,我觉得不是能力。你能看到一个人的光辉之处,看到人性的美好、纯良,这才是更值得骄傲的
  《推拿》是一个看似平淡而视角特别的题材,作为一个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导演,你主动选择这个剧本,出于怎样的考虑?你选剧本,看重的是什么?
  毕飞宇的小说《推拿》写得入木三分,人物关系非常成熟,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很有感染力。
  我愿意树立人物,喜欢跟人物去交流,喜欢把我认为值得尊敬的人物简简单单、朴朴素素地拿出来给观众看。盲人这么一个陌生的群体,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却又打开了一扇窗。他们虽然失去了肉眼,却能用心眼去看世界,他们的听觉、触觉能力要胜过我们这些健全人。他们身上的单纯,他们的互助精神,他们灿烂开怀的笑,那些我们认为早已荡然无存的东西,其实都还在我们的内心。我把我近年来对人和社会的感受也放在里头,透过他们的一言一行传递出来。我想通过小中见大,通过盲人的诉求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现在的电视剧已经形成了几大模式,宫斗剧、谍战剧、婆媳剧……这些模式被市场证明是比较容易成功的;但你的作品似乎总会避开那些“阳关大道”,而选择人迹罕至的小路。为什么?
  都说要“满足观众的需求”,我不这么想。我的创作不是为了满足和迎合观众的需求,搞艺术创作的,还是要有文化自觉。很多时候,观众是被动、消极地接收,如果一味顺着他们走,你作品里对于高尚的赞美、对于人性的解剖就会慢慢让位于世俗的审美情趣。如果没有约束,一味地自由,人性里面抑制不住的恶就一定会泛滥出来。
  艺术的眼光要更高,要引领。
  其实这个观点是我的老师和我讲的,他说要用高尚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高尚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他反复提醒我们,别忘了“高尚”这两个字。
  “高尚”这两个字是种在我心里的,几乎我所有的作品都有对高尚的人和事物的描绘。就像在风云密布的环境中,你看到了一丝霞光美,然后沿着这丝霞光向前走,一定会迎来一片艳阳,这点我特别相信。生活也是这样。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老说别人复杂,是不是因为你复杂,别人才会复杂。如果你单纯呢?你简单呢?是不是别人也会简单下来?
  但是很多人觉得单纯就会吃亏。
  那是他们那个“单纯”的目的性太强了,如果没有目的,那又何必怕吃亏、怕受伤害呢,怎么能伤害得了他们呢?这些我很早就想明白了,所以我的作品中,都有一种我很相信的东西,比如阳光,比如健康,比如光明的未来,生活中有没有这些?当然有。
  表现得却还不够。
  远远不够。现在社会上是有很多问题,谁看不出来啊。看问题只看负面,我觉得不是能力。你能看到一个人的光辉之处,看到人性的美好、纯良,看到人家身上我们还缺失的东西,这才是更值得骄傲的。
  只有单纯,才可能有奇迹发生。你要是总惦记着那些欲望,就没办法单纯了
  “单纯”在今天听起来似乎更偏于贬义,你为什么要追求单纯?
  艺术创作特别需要单纯的状态。我经常问年轻演员,“这部戏之后,你们想不想要30万元一集的片酬?”“想啊,太想了!”我说只有一条路,单纯下来。只有单纯,才可能有奇迹发生。你要是总惦记着那些欲望,就没办法单纯了。
  怎么才能保持单纯?
  最简单的方式是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欲望降低一些。其实训练自己很容易,馋的时候克制一下,买东西的时候简单一点。就拿衣服来讲,如果你有很多件,你就不知道穿哪件好;当你只有两件的时候,你就好拿主意了。
  还有就是居安思危,不是说让自己焦虑,而是对自己要有要求。人生很漫长,你的修行、修为、修养,不在点点滴滴当中去培养,到了一定的年龄,开始随心所欲,就不一定变成什么样了。
  另外,人和人相处,不要只记得“过”,要常怀感恩之心,当你出现不愉快的时候,想想人家曾经对你那么好,曾经那样温暖过你,想想这些,就什么都化解了。你总觉得你有社会地位,是个人物;但这些东西不会一辈子陪着你。职务会一辈子陪着你吗?都不一定。社会可能很快就淘汰你,但是人和人之间是要长相厮守的。
  您刚谈到的是三个很重要的维度,也是梁漱溟先生提出的关乎人生最重要的三个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内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还有一个也很重要,就是人与土地的关系。
  我经常回内蒙古,因为我的家在那儿,我喜欢那儿的环境。我有空就回去,也是想远离一些城市的喧嚣。以前做场记的时候,我就这样,有活儿了来北京,没活儿就回家。我现在依然是这样,我能离开城市就离开。一是为了北京天更蓝、路更宽,我们少添些麻烦;另一个是因为在偏远地区,生活的气息会扑面而来。在大城市呆的时间长了,就会麻木、不敏锐,你要什么都会有,有的时候也挺可怕的。
  我们走向那个所谓的成功,最后两个台阶绝不是你的知识,绝不是你的经验,这两级台阶一定是你最本质的那个品质的东西
  你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关注灵魂对自我和对社会的追问?
  我觉得人应该有一种歉疚的心理,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告诉自己,你欠别人的。社会是一个集体,说不定多少年前人家帮助过你,你只是不知道。因为你欠别人的,意味着你要还人家,你欠社会你要还社会。当你带着这种心态去工作生活,你永远觉得很有力量。它是一个让你前行的很好的东西,因为它实实在在地在后面推着你。
  父母亲在后面推着你,你不欠他们吗?你欠;你的爱人你不欠他们吗?你欠;很多朋友,你不欠他们吗?你真的欠。你在关键时刻,人家帮过你,那么人家在关键时刻,你帮过吗?
  从你的作品中感觉你是一个对身边的人和事情都非常温和,是一个很宽厚的人。事实上是这样吗?
  我是后天努力在培养自己这样去做。我要用我最大的快乐和幽默,来掩饰我心中的伤感和愤怒,用我最大的快乐和幽默,展示我心中的伤感和愤怒。我是一个特别容易激动的人。
  我总觉得你心里有很深的悲天悯人的东西,你这种悲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觉得是从小。这是一种天性。我举个例子,小时候我们家蒸了一锅馒头,我端着馒头就跑出去给一位要饭的大爷。有一次我求爸爸,我说能不能让那个大爷到我们家来吃顿饭,我爸说没问题,我马上欢天喜地地跑出去,我说大爷,到我们家来吃饭行吗?那个大爷就来了,他蹲在我家门口,我坐那儿看着他,我觉得心里很舒服,他吃一口,看一眼我们家,我觉得他也应该很舒服。这个印象我非常深。
  你比较喜欢被别人说成傻,但很努力的人。
  我觉得可能全世界都会认同这样一种人,这种人并不是世界的阻力,或者是被遗弃的人,他身上的特质一定是我们任何一种现代化实践当中必需的东西。我老跟大家说,我们走向那个所谓的成功,最后两个台阶绝不是你的知识,绝不是你的经验,你不信你去琢磨,这两级台阶一定是你最本质的那个品质的东西,肯定是。
  你作品中呈现的美好,很多人都觉得好,但也有人觉得太不现实。
  其实横在面前的只有一个法则——你信吗?看到一个剧本,我就会问编剧:你信吗?你信,你告诉我为什么信;不信,这个剧本你给我干嘛?你信了,你身边的人才会信,所以我觉得这是标准。我所讲述的故事首先我自己要相信,不只今天信、明天信,后天还能信,这样的戏我才会去拍。
  据说你拍戏还有一个标准,就是你的作品要让孩子都能看。为什么会给自己设立这样一个要求?
  我想我的戏我女儿也能看,我不想让陪孩子看戏的人尴尬,因为我们的人文文化、情爱文化还没有像西方那样开放,那你就有责任,不能标新立异。
  表达方式有无数种,关键是选择哪种。《推拿》的剧本里写了很多接吻镜头,最后我一个也没拍。我和演员们反复讲,接吻是最容易做到、最直接的表达爱情的方式;但是艺术表达不见得这样,它有很多方式。要有美感,要让大家都感觉过得去,同时还要传达这样的意思,这就难了;但这恰恰是我想做的事情。这个度,出于自觉,我愿意坚持。
  (摘编自《解放日报》2013年11月1日、《人民日报》2013年9月10日、《凤凰非常道》2007年访谈文字实录)
其他文献
2013年5月3日,陈平原教授以《读书是件好玩儿的事》为题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发表演讲。本文系该演讲节选。  在《别想摆脱书》中,艾柯有一段妙语:“事实上,科技更新的速度迫使我们以一种难以忍受的节奏重建我们的思维习惯……母鸡可是花了将近一个世纪才学会不去过街。它们最终适应了新的街道交通情况,我们却没有这么多时间。”母鸡的故事不可考,但趣味盎然。我同意艾柯的意见,过分追求速度,从城市建筑到饮食习惯到
期刊
Q早前你被称为“中国第一小男人”,你介意吗?  a 完全不介意,这也算是这么多年来观众给我的一个总体评价吧。但其实我也演过硬汉,比如《雪豹》,也演过《海洋天堂》这样的戏。  Q 你挑选角色的原则是什么?  a 剧本人物是否具有一种内在的、灵魂的力量,这很重要。比如说《雪豹》中的周卫国,尽管所有人都说文章你和这个角色相差太远,我还是坚持说我一定要演,因为这是一部男人戏。  Q 2012年你获得电视金
期刊
2004年11月12日  在山东大学“大家讲坛”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先生做了题为  “归根的反思”的演讲。  20世纪最重要的史事是什么?我认为最有影响的,第一是人类利用科技大大地增长了生产力,这个影响十分巨大,并将继续下去;第二点是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崛起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的问题,一个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的问题。  人治的文化有韧性,法
期刊
我们正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名目繁多的变化之一就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世界变化太快。与那些总是把自己当成受害者的人相比,容易复原的人在面对千变万化的生活时,拥有很明显的优势。  一项可靠的调查结果显示,态度和信念能左右你的韧性程度。  当生活受到干扰而发生改变时,你的处境将永远改变。你不是变强就是变弱,不是变好就是变坏。你拥有决定哪些方式适合自己的能力。  当你与逆境或破坏性的变化作斗争时,你的想法和习惯
期刊
你与病人相处的过程,  就是与他共同走完精神成长的过程;你此前帮助他所获得的  内心坚强与精神升华,  其实是你自己的坚强与升华。  最后,你不仅有可能摆脱人生中  不能承受的死之恐惧,  还得以克服负面情绪的纠缠。  医学既是一门“最人文的科学”,又是“最科学的人文”。本文为汪涌豪教授在上海瑞金医院发表的讲演,探讨医生如何以人文关怀带领患者向死而生,超越恐惧,实现精神上的共同成长。对改变当下市场
期刊
2010年10月23日,台湾作家林清玄做客成都图书馆“金沙讲坛”,针对当下年轻人心理脆弱,缺乏坚强意志的现象,从历史人物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总结出穷人的五个宝贝,激励青年勇敢地从人生的最底层出发,走上一条发现自己空间,实现自己价值的道路。  样养成坚强的意志?我们可以在历史上寻找一些好的典型。我小时候最崇拜三个人,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三个人,他们都是从人生的最底层出发的。  这三个人物是陆羽、玄奘和慧
期刊
沈敏特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以《爱国主义与现代文化》为题发表演讲,本文为节选。  少我还没有发现,另有一个比爱国主义更复杂的概念。它像最浑最浑的一塘水,也是有人最爱最爱摸鱼的地方。  比如,爱国主义产生英雄、仁人、君子、义士;爱国主义产生暴君、流氓、骗子、文痞;爱国主义必与民主、人权、博爱、宪政紧密联系;爱国主义必与独裁、纳粹、奴化、侵略紧密联系。  我们很容易找到太多对爱国主义给予否决的批判。诸
期刊
1954 年 6 月26日,尼赫鲁宴请访印的周恩来总理并发表演讲。  他在演讲中抚古追昔,既从中印千年交流的历史传统得到启迪,  又对前途充满信心,并发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  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适用”的呼声。全文篇幅较长,本文为节选。  中国和印度各自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的文化传统。  它们在许多方面各不相同,它们是按照自己的特征成长起来的。但是,虽然有这些不同,
期刊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花园城市”万隆举行了划时代的亚非会议。当时正值“二战”结束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主义势力则力图恢复旧有秩序。形势严峻,新兴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大家必须彼此团结互助,一致对外,才能维护自己的胜利果实,维持地区的和平稳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代表近三分之二世界人口的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首次在没有殖民主义国家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聚会于万隆。  
期刊
对话是激荡岁月的一个舒缓的出口,引领我们进入他人的世界,达成深度的和解。十三年央视主持人生涯,对话过世界500强商业精英、政经要人,陈伟鸿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洞悉那些非凡的心灵,领悟对话的真谛。2010年5月25日,陈伟鸿对话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提问与聆听中展示了职业风采和对话的魅力。  008年3月,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始之时,龙永图、洛文杰和我三个男人一起在电视节目里玩起了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