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韧性,中国不可能有这么大改变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for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1月12日
  在山东大学“大家讲坛”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先生做了题为
  “归根的反思”的演讲。
  20世纪最重要的史事是什么?我认为最有影响的,第一是人类利用科技大大地增长了生产力,这个影响十分巨大,并将继续下去;第二点是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崛起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的问题,一个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的问题。
  人治的文化有韧性,法治的文化缺乏韧性,这是中国能够以大家不能想象的速度在50年期间崛起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有基本的分别,中国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西方文化是一种神本文化,这两种最开始的不同,就引到后来巨大的分别。人本文化是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忠、孝、恕、仁”这些都描述了人跟人的关系。神本文化是人跟神的关系,神是每一个个人的神,所以它的发展方向是个人主义,可以最清楚地证明这句话的是西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罪的观点(原罪说,即基督教中认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们的罪先天地来自其祖先——亚当与夏娃。这个观点后来发挥至任何人生来即是恶人,只有笃信上帝,才可能获得灵魂的拯救。——编者注),这个观点在中国是没有的。人本文化发展开来,就发展出兼容并蓄、有教无类这些观点;而从神本文化里面容易发展出宗教战争、种姓制度,我想这一点有全世界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些非常重大的问题到了20世纪、21世纪,仍然是神本文化之间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人本文化是一种融合凝聚的文化,而神本文化是一种分割竞争的文化。这两个大的主题不同,就带来了中方的文化跟西方的文化巨大的不一样的地方,也带来了中国传统发展出来的人治的体制,西方渐渐发展出来法治的体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治的文化和法治的文化各有利弊。人治的文化有韧性,法治的文化缺乏韧性,这是中国能够以大家不能想象的速度在50年期间崛起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人本文化里面产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产生了以德治国这个观念,以德治国的观念是人本文化里头一个基本的点。比如保利的博物馆(我国首家国有大型企业兴办的艺术类博物馆,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抢救保护流散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宗旨。——编者注)有98个字的铭文,那98字的铭文之中,“德”字就出现了六次。“以德治国”刻在当时重要的铭文之中,说明“德”字跟治国的观念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了。
  我们都知道孟子见粱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西方没有这点,西方代替这个的是“利”。这是长期居住在中国和美国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比如把中国的中小学生跟美国的中小学生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中国的小孩一般听话、勤奋、能够忍耐,美国的小孩不听话、好动、急于达到满足。我不是说中国的小孩比美国的小孩好,我只是讲人本主义和神本主义发展之后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价值观,而这些差别通过孩子的表现看得最清楚。
  能忍耐才能有韧性,我认为这点与今天中国的高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传统中国文化的韧性与中国共产党的韧性是中国在20世纪能够崛起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看看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事情,比如毛泽东在20年代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它对当时中国的现状做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描写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农民的心态跟生活条件,到了70年代末有了改革开放,今天中国政府又提出了“与时俱进”这个口号,这些你如果仔细想一想,都是全面的、极为重要的分析和极为重要的改变,这些大的、总的、全面的有巨大影响的转变,是中华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韧性的表现。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做不到的。没有韧性的话,社会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改变。别的文化,比如印度的文化,别的政治制度,比如巴西的民主,都不会产生中国的韧性,都不能够在一穷二白的时代制造出“两弹一星”,都不能在20年之内创造今天中国的发展。
  我乐观的态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过去500年自力更生的成就,这些成就背后有本质的文化传统中的长远的道理,那就是韧性
  刚才我跟大家讲,我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最有长远影响的特点是两点:一个是科技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猛增,第二个是中华民族的崛起。那么21世纪的重要的特征将是什么呢?
  21世纪尤其到了后半世纪,国际上最重要的形势就是经济竞争的加剧,是为争夺能源引起的洲际竞争。能源或者资源的缺少使得同一个地区的国家、同一个地区的人有了共同的利益,所以非常可能是全世界根据地区分成了不同的地区性的联系。比如说很可能全世界发展成为三个集团:美洲是一个集团、欧盟是一个集团、北亚盟是一集团,这是一个大胆的猜测。说北亚盟,是说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变成了一个联盟。而北亚盟占最主要的主角没有问题应该是中国,到那个时候中国会变成世界上绝对大的强国。很多人会同意这个想法。当然有人会问:中国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三农问题”、“贪污问题”、“污染问题”、“外交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有这么多的问题,你为什么还持这么乐观的态度?
  这些问题并不比这100多年间中华民族经历的事情严重。我在北京念书的时候,被日本人欺负、被日本人占领多半的中国的肥沃土地的时候,到后面的国共战争的时候,加上新中国建立以后所发生的问题,包括“文化大革命”许多的问题,当时都认为没法子解决,可中华民族都解决了。那个时候的问题比我们现在的问题要严重得多,那个时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代表中华民族有内在的特别的地方,所以我相信今天的问题也一定可以解决。
  我乐观的态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过去500年自力更生的成就,这些成就背后有本质的文化传统中的长远的道理,那就是韧性。中国共产党利用这些韧性做了一些大的政策性的改变,使中华民族有了很大的转变。
  尽管中国历经盛衰兴亡,尽管中国有如此大的地域和多种的方言,尽管中国有过多次内战和朝代的更换,但是贯穿历史的只有一个中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只有一个中国,在中国人民心中只有一个中国。合则盛,分则衰。今天我还是要重复这几句话,谢谢!
  (摘编自中国广播网)
  讲者简介
  杨振宁,生于1922年,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名家说“韧”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先秦思想家)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先秦思想家)
  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富兰克林(18世纪美国科学家、发明家)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19世纪法国画家)
  耐心和持久胜于激烈的狂热。——拉·封丹(17世纪法国作家、寓言诗人)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马克·吐温(19世纪美国作家)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生(18世纪英国作家)
  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罗素(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
  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俾斯麦(19世纪德国政治家、外交家)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
其他文献
四年前的秋天,东京郊外,我慕名寻访全世界动画迷的“东方圣地”——吉卜力工作室,车到工作室外,只看到一个老头在扫地,同行者告诉我,他就是宫崎骏。  上前寒暄,我疑惑这样一位动画大师、工作室的灵魂人物为什么在外扫地?听闻这个疑惑,宫崎骏像孩子一样笑起来,他告诉我,工作室从导演到一般工作人员轮流负责这里的环境清洁,今天正巧轮到他值日,方圆几百米内的马路,他都得清扫干净。“这也是最严肃的工作,马虎不得呢!
期刊
又到一年一度秋拍季。世界上最大的两家拍卖行——苏富比与佳士得将再次展开激烈角逐。  这对控制着全世界艺术品拍卖95%份额的行业巨擎,有着怎样的发迹历史?又是如何在没有硝烟的艺术拍场上明争暗斗?  世界拍卖行两大巨擎  伴随着席卷全球的拍卖浪潮,苏富比(Sotheby’s)和佳士得(Christie’s)这两个名字为世人所熟知。这两家均起源于英国的拍卖公司,无论是资历还是规模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同行,并
期刊
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多次提到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这是“治理”一词首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历史上,“治理”多与“统治”、“管理”交叉使用。过去十几年,“治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科学领域的流行词汇,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统治、管理、治理,词语微调背后是观念巨变:这意味着
期刊
我是上海市宜川中学的一名普通语文老师,一直在为我的学生寻觅一本能启发他们思考的杂志。今年一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讲刊》,立刻就爱不释手,于是一期看完就急着等下一期。  今年九月新学期开学,我向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推荐了这本杂志,希望他们能从中学会用思辨的方式看问题。如今,《讲刊》已成了我们语文课的必修内容。我们的语文作业是开放式的,既有美文摘抄,要求美文均选自《讲刊》,摘抄的同时要写批注;同时,
期刊
土家不是瑶,不是僚,不是苗,不是汉,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巴人后裔的一支,是单一民族  国家对“土家”的识别,始于1950年。当时,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湖南湘西的“苗族”代表田心桃,向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反映,自己是“土家”人而不是苗族,要求中央派人进行调查。她的反映引起了重视,中央派出了多名专家学者,组织调查小组,多次调研。  潘光旦先生是在1953年接受了研究“土家”的任务,在查阅大量史籍、地
期刊
2012年11月,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  就时代共识、社会稳定、  改革动力等问题  接受《人民日报》  理论评论部记者专访。  必须转变传统的稳定观,改革传统的维稳模式,努力从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转为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  Q:我们时代最需要凝聚什么样的共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自己的优先排列顺序。作为密切关注当代中国治理的政治学者,您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A :我们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共
期刊
当矛盾加深,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家都感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各种社会力量就要开始寻找底线了。假如不这么做,大的社会动荡就会发生,会彻底破坏社会秩序。那么,什么是中国当前社会稳定的底线呢?在我看来,如何促成宪法的真正落实,让宪法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应成为全社会的公识!  社会矛盾多发,是因为公民的宪法权利不足吗?的确,中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还有许多改善和提升空间,但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宪法赋予的公
期刊
2013年7月,何怀宏新作《新纲常》出版,使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他倡导的构建社会伦理新纲常的话题上。中国人的精神图谱现在缺失了什么?除了极端激进和沉默之外,哪种力量是社会最需要的?关于这些命题,媒体对其进行了专访。  一个人也许不能成为歌德,但他有一颗淳朴的心。良心是人性中最脆弱也是最温暖的东西,是维系社会不致崩溃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坚强的防线。  Q:您是性恶论的支持者吗?  A :我心平气和
期刊
2013年5月3日,陈平原教授以《读书是件好玩儿的事》为题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发表演讲。本文系该演讲节选。  在《别想摆脱书》中,艾柯有一段妙语:“事实上,科技更新的速度迫使我们以一种难以忍受的节奏重建我们的思维习惯……母鸡可是花了将近一个世纪才学会不去过街。它们最终适应了新的街道交通情况,我们却没有这么多时间。”母鸡的故事不可考,但趣味盎然。我同意艾柯的意见,过分追求速度,从城市建筑到饮食习惯到
期刊
Q早前你被称为“中国第一小男人”,你介意吗?  a 完全不介意,这也算是这么多年来观众给我的一个总体评价吧。但其实我也演过硬汉,比如《雪豹》,也演过《海洋天堂》这样的戏。  Q 你挑选角色的原则是什么?  a 剧本人物是否具有一种内在的、灵魂的力量,这很重要。比如说《雪豹》中的周卫国,尽管所有人都说文章你和这个角色相差太远,我还是坚持说我一定要演,因为这是一部男人戏。  Q 2012年你获得电视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