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境论的视角谈意象表现性油画的审美取向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ce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境美学观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居于核心地位的美学范畴,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蕴含了艺术理想丰富的文化内涵。意象表现性油画正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然而它不仅继承传统文化,而且也吸收了现代西方绘画的形式,融汇中西,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油画语言。本文主要是基于传统审美观的把握,从意境理论的角度探析意象表现性油画的审美取向,因为传统文化是当代绘画发展的根基与命脉,只有把握住了其内在的联系才能真正的做到油画的民族化。
  关键词:意境;意象表现性;民族
  一、意境论与意象表现性油画的源起
  意境论是中国古代最理想的艺术,或者说是我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它是在吸收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之上形成的.意境作为中国美学范畴,是对以诗为核心的中国艺术及中国审美文化中的一种审美现象的理论概括。在传统中国画艺术创作中对于“境、象”的表现屡见不鲜。中国画追求境外之象的“心象”表达,讲究意在画外,而西画讲求对客体的外部特征做出客观的真实描绘,以独特的的个别性显示出某种普遍性。中西方绘画在造境上分属于不同的体系,面对异质的油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构建具有民族味的油画艺术是摆在众多中国油画家眼前的问题。
  经过第两代油画家的探索,中国的油画家逐渐的认清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油画家整体性地开始从写实走向写意。90年代以后,写意与表现已成为让人无法忽略的整体倾向。终于在2005年“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和“中国意象油画学术研讨会”则将中国意象表现性油画的命题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油画逐渐开始朝着构建本民族语言形式方向回归。
  “意象表现”是中国油画在近代遭遇了西方文化艺术精神的冲击碰撞时,建立在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审美精神的体现。意象表现性油画继承意境美学观,融贯中西,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油画语言。它的诞生与发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起了重要的作用。意象表现性油画既不同于写实绘画,也不同于抽象绘画,还不同于超现实绘画,它强调自然形象、内心感悟、文化积累三方面的相互诱导和相互限制,从而使意象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从中不能分离出主体与客体、心灵与自然、造化与文明。意象表现性油画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注重形象的变形、夸张和象征。它在艺术手法的的处理上并不是简单的将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样式嫁接在一起,它把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意境说”作为艺术创作法则,具体表现在创作主体上就是画家面对客观物象时,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追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追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环境的描写而揭示人的灵魂;追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优秀品质;表现在视觉特征上,以“意”造“象”,客体只是作为书写情感的媒介,情感与理性的结合需要通过外感觉的得以呈现,所以作品就是主体生命审美能动性的产物。
  二、意境在意象表现性油画中的融合与体现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审美理想范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艺术价值、功能的独特理解和要求。因此,意境实际上又是中国古典美学对艺术本质的高度概括,意境论就是艺术本质论。意境的创造不是一般的对物象的反映,而是作者主观的感觉和心灵对物象的改变、再创造。意境的本质论——主体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决定了意境在艺术品呈现形态上的广阔性和精神性。唯其如此,才能实现其精神自由的本质。
  意境的本质特征在意象表现性油画的形式语言特点中的体现在造型、造境与用笔中。在造型上,与具象写实油画相比较,意象表现性油画表现为“似与不似之间”,注重不似之似、以写创作主体主观的感受取代对客观事物直观的描绘。忽视或放弃具体物象的描绘,取而代之的是既非具象又非抽象的意象描写,注重抒发主观情绪。意象表现性油画注重画家主观的思想去臆造一个场景、一个事物,讲究形象的似与不似。造型的“不似”是指脱离一般造型中对透视、解剖、比例等的依赖,而在感性的基础上对客观物象进行大胆的夸张、提炼、再创造。意象表现性油画注重超越客观,注重胸中逸气的抒发,情与景的相容相生。在似与不似的景物间体会着画家的情感。
  在造境上,意象表现性油画中的场景虽然都来自于画家自己幻想出的,但各类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表象运动,符合实境中自然发展的规律,这同时也是中国意境创造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在虚与实境相生中体现着意象表现性油画语言的特色。在审美观照中,实者虚,虚者实,虚实相生,实境化为虚境,虚境又映照实境,往复运动,生生不息,给人以意境美。
  在用笔上,意象表现性油画承接中国画的书写特点,油画家们用笔恣意率性,油彩从空中直落,墨花飞动,和画上虚白融汇在一起,创造出恍如玄冥的境界,飘渺天倪,光动荡着全幅画面,传达出神秘的意味,让欣赏者参与到审美创造的活动中来。照相机所摄万物形体的底层在纸上是构成一片黑影,物体轮廓线内的纹理模糊不清。意象表现性油画之所以能表现出传神、气韵生动的效果正是因为它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意象表现性油画作为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油画家们在文人画的笔墨观念和以形写神的民族的审美典型心理的引导下,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面对一张张空白的的画面,用飞舞的草情篆意谱出宇宙万物的生命与活力。
  意象表现性油画在意境创造中追求潜藏在万物中的神与妙,在自然的物中发现其深层的内涵,生发出富于韵味的效果。油画中的境可以说是一种以世界本身来显现世界的独特方式,它是以心灵所创造的活的世界来显现意义,既不是描述,也不是象征。作品中凸显出的那种率意而为的绘画性和表现性,与传统绘画所强调的书写性和随机性有着紧密联系;特别是体现在作品中的优雅情调,更与中国传统文化气质血脉相连。画家所营造意象空间以行笔、运笔表现人的生命与精神空间,把审美变成一个流动的变化的心理过程,构建蕴含更为深广的意象空间论,让美在体味中发酵、升华。
  三、意象表现性油画在现当代的发展
  在中国,艺术这个曾经只是王宫贵族和文人雅士们才玩的起的事情,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油画如中国画一样,一方面注重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关心当下的生活。在当下,审美语境与艺术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多元态势带给意象表现性油画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为了让艺术作品在艺术效果达到空灵和深邃的效果,艺术家们打破架上绘画的局限性,运用综合材料使得意象的生命跃然于画面上,赋予了意象表现性油画以当代性与民族特性,给当下的中国绘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油画虽然诞生于西方,但意象表现性油画衍生于中国本土,意象表现性油画依托于中国古典的审美哲学思想,把客观(自然)与主观交融于艺术创作当中,在绘画表达上,即是油画由图绘现实转为超越再现的自我表现,意象表现性油画蕴含着一种中国人所特有的诗情画意的人生审美态度,其在当下绘画艺术中是一种重要的表述方式。所以当今意象表现性油画不应该停留在担心被诬蔑与否定的害怕心理和彷徨状态之中,而是应该在意识形态开放性的前提下,积极的从本土化与全球化相交叠的视野中思考,期待一种将东西方传统经验演绎到当代审美语境中的新形态艺术的构建与发展。
  结语
  当下全球化的进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突破了本民族狭隘观念的文化束缚,形成了世界性文学,与此也带来了民族性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随着社会的商业化的发展,享乐性的消费欲望和商品消费性的观念使得文化失去了以往的崇高和精英意识,逐渐从高垒上掉落下来。多元文化格局与大众性的消费观念对于现今的中国画坛同样产生深远影响,出现了各种艺术浪潮与丰富的绘画语言形式。艺坛上看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是期间不乏媚俗之作,作品失去了艺术的活力和审美的价值,有完全炒作的嫌疑。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独具韵味的中国当代的绘画语言需要人们有着清醒认识。中国民族油画的构建只有从本民族现有的文化土壤、平等对待外来的文化中得来。油画自传入中国经过了百年余年的发展,不再是初入中国时的传统样貌,油画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画种。油画工具虽然不同于中国绘画,但是中国画家从骨子里都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油画需要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同时它还应当担待当代文化发展的重任,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出一份力。意象表现性油画出现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它既传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特点,同时吸收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特点,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外文化不盲从、不激进,在无边的现代性文化中开始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审美体系。意象表现性油画发展道路还很漫长,将来遇到的挑战也不少,例如随着中国当代的社会情境的改变,一方面在如何面对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在面对多样的后现代西方艺术上如何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形式使其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上下功夫。意象表现性绘画突破传统融贯中西,凸显当下文化的发展趋势。相信在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与推动下,一条崭新的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绘画之路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 顾祖钊.艺术至境论[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2] 王东声.意象油画研究[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 古风.意境探微[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4] 宗白华.艺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 王树良,张玉花编著.艺术概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01.
  [6] 薛富兴.东方神韵——意境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7] 夏昭炎.意境概说——中国文艺美学范畴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8] 程至.绘画·美学·禅宗[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
  (作者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宿舍作为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深刻的影响,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北京科技大学以宿舍为载体,积极挖掘宿舍文化建设在推动德育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构建和谐的宿舍文化和促进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文化;德育教育  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起主导作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的了解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本文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为例,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 体质健康 ; 现状 ; 对策  前言  国务院于2001年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并做出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提出要“制定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数目繁多的网络新词不断地产生并迅速流行开来。这些新词在丰富了人们日常语言的同时,也给翻译工作者以及广大的英语研究者提供了了新的研究课题。笔者将以系统功能理论下的语境对等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语场、语旨、语式的分析,尝试将五个生活类网络新词翻译成英文,并探讨网络新词英译的体会。  关键词:系统功能理论;语境对等;网络新词;翻译  一、引言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人类社会的交流方式
期刊
摘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实行“一边倒”外交,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 系。中苏关系经历了50年代的“蜜月”时期,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两党两国关系开始恶 化,60年代末,双方在边界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完全破裂。中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中苏两国和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开始寻找导致这两 个友好兄弟盟国反目成仇的原因。  关键词:历史分歧 ;军事威胁 ;外交纠纷
期刊
摘要:本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民族个性及价值观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历史;文化;价值观;民族个性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通常和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美国人的价值观也受其历史文化的直接影响。  1.“富有”的观念造成的影响  美国的自然资源丰富,这是美国民族个
期刊
[摘要]梁漱溟是一代大儒,被形象的称为“最后的儒家”,作为大陆新儒家的第一代代表,他一直致力于新中国道路的探索,在他主张的新中国建国道路失败之后,开始反思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之路,并最后对其予以承认,承认中国历史从古至今是连续的。本文试就从他的两本著作《中国建国之路》《中国--理性之国》出发,阐述他是如何从正统和道统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新中国建国道路的。  [关键词]新中国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正统;道
期刊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实验法,通过对一所学校两个不同英语老师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和现场实验研究。实验目的: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越多样化,越能激发儿童英语阅读的兴趣;儿童的英语阅读动机越强,英语阅读兴趣越高,英语阅读学习效果越好;儿童英语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与英语阅读习惯(包括阅读目的、阅读时间、阅读策略)有关联。本文从儿童的动机和兴趣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来探寻激发儿童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与提高
期刊
中文摘要  通过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惩戒机构惩戒对象、控诉机构、惩戒审议程序及原则和惩戒处分情况,得出惩戒机构在推动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现代化的建设、维护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其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并不足以完全防止贪婪腐败的发生,最终未能挽救国民政府走向灭亡。  关键词:国民政府;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公务员;惩戒制度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惩戒
期刊
摘要: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以交际任务为核心,强调“做中学”,通过学生参与完成语言教学任务,注重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英语教学,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现状,通过高职英语教学实验,试图探讨该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步骤,求证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优越性和存在问题,从而对其他实践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字:任务型、实验、步骤、优劣性  面对全球国际化的激烈竞争,社会对高
期刊
摘 要 潮汕地区英语口语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哑巴”英语现象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分析潮汕地区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该地区英语教改,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论文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思维方法等。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对潮汕地区英语口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是学校对口语教学重视程度和教学条件不足;二是教师整体口语水平偏低,教学偏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