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及策略研究

来源 :启迪·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的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线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辅导员自身的素养如何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但是从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层面来看,存在专业背景杂,理论基础不聚焦;注重日常事务管理,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升的动力不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等困境。需要政府、学校和辅导员个体共同努力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关键词:辅导员;理想政治理论;提升;困境;策略
  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其中构建“理论武装体系”是第一条,也是最核心、最基础的一条,具体内容包括政治引领、爱国情怀、价值引导。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发挥好“理论武装体系”中引领者的作用。但从实现层面来看,辅导员尤其是高职院校辅导员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训练的比例较低、专注于日常管理工作、处于专业技术职称的中部和底部,立志长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展、长期从事辅导员岗位的比例不高。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术话语权、职业发展权和发展机会、学术声望等因为理论素养的不足而明显处于劣势。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
  如果把教思政〔2020〕1号文件中“理论武装体系”中的内容具体化到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中应包括3个部分:政治教育、爱国主义和价值观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关于如何选择在培养合格国民、厚植家国情怀这种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正义的、好的、善的的教育。辅导员应做到知行合一,这是学生的理论武装体系教育能否形成的基本前提,意味着教师要“真信、真懂、真做”,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不仅用说理的力量、也用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但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着力点依然集中在日常事务管理,其专业背景、工作重点、个体追求、职业发展还无法在“政治引领、爱国情怀、价值引导”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专业背景杂,理论基础不聚焦
  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辅导员越来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无论是辅导员的绝对数量还是师生比,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辅导员究竟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均提出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的专业背景非常混杂,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对专业背景不作硬性要求,混杂的专业背景带来的问题就是很多辅导员不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理论积累不足[2],理论素养自然无从说起。
  (二)注重日常事务管理,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升的动力不足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作为一个要对学生进行政治引领、爱国情怀、价值引导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功能中应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事务化特征较为明显,解决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和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占据着主导地位。实际上,辅导员任何一项职业功能的发挥都需要相关学科背景知识和较为厚实的理论功底作为支撑,[3]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站稳人民立场,有投身强国伟业的价值追求。
  此外,尽管高职院校都要求辅导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其衡量辅导员工作业绩的尺度却很少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更重视日常事务管理的效果。在当今辅导员的考核模式中,大都参照教师考核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虽然从整体上兼顾政治素养、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状况、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洁身自爱等,但实质上天平早已倾斜于可量化、易评价的日常事务管理指标。尽管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岗位诞生以来不可推卸的天然责任,但因为种种原因显然在实际工作中处于不重要的位置。而注重日常事务管理的逻辑,必然会导致辅导员采用经验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运用理论方法来以点到面地概括总结。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繁重,科研成果产出不多、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少,与思想政治教育渐行渐远,也远离了理论素养提升的机会。以科研成果为主的职称晋升模式,辅导员在其中无任何优势可言,理论素养提升的动力越发稀少。
  (三)呈现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R.K.Merton)提出马太效应并用来解释科学共同体中“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4]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过程中的“马太效应”体现为名师效应,有名气的辅导员因为他们拥有的工作成效和职业声誉,使得他们更能积極主动去追求更多的专业知识与理论素养来支撑职业发展与声誉保持。有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又意味着可以产出丰富的学术成果、更出色的工作成绩,从而进一步去夯实自己的理论素养,形成良性循环的格局。对于初入职的辅导员,因为工作经验欠缺,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要务;而相对没有名气的辅导员,因为其影响力弱,即使工作经验丰富,也会因为理论素养欠缺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成果,导致理论或实践研究的层次不高、项目申请中标率低,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的状况。这种强者愈强、弱者更弱的状态,就形成了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的“马太效应”,其实长久来看,也会形成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马太效应”。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辅导员理论素养所面对的现实困境,归根结底来源于内外双重因素的制约。虽然任务式或经验化的工作方法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辅导员不能完成任务,或永远处于落后局面,但确实影响立德树人的效果。因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处理与学生相关的事务、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定包含有工作之外的要素,比如辅导员的气场、涵养、态度、情感、志趣等;换句话说,完成工作任务只是表象,背后是辅导员的学识水平、理论素养与职业操守的支撑。   (一)融合:形成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的主要任务是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框架下构建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结构与理论体系,并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摆脱传统意义上辅导员靠自我提升、封闭提升、单一提升的局限性,首先需要做好决策层面和执行层面的顶层设计。坚持“发展有空间”的原则,以开放的姿态促进辅导员理论素养的提升。如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层面,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在辅导员培训、学历提升、奖项设置等层面加大对基础理论的要求,顶层设计上引导辅导员由“工作型”向“思想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在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就为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供了探索方向。学校作为辅导员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空间,对辅导员的提升、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应通过制订并实施具体的政策制度创建和谐平等的发展环境,可设立理论指导协助团队或专项项目基金,鼓励辅导员提升理论素养;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培训项目,倡导以团队方式进行共同学习,给予辅导员更多的理论培训机会,共享培训资源和网络,感染和激励辅导员的理论素养提升意识。总之,无论政府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要实现利益相关主体的多方共同参与,唯有多主体参与才能实现多力量融合、多渠道发力、多角度激励,形成共同参与的格局。
  (二)先导:构建基于名师引领的新体系
  辅导员工作做得怎么样,从低层次上看,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处理学习、生活、交友、咨询等具体问题的基本方法、策略和原则;从中层次上看,可以激发学生对理想信念、成长成才、职业规划上的兴趣;从高层次上看,可以给学生以精神上的影响,辅导员名师就是能在高层次上影响学生的人。“名师往往通过其高尚的人格、执着的精神、精深的学术造诣、高超的教育技艺影响学生及周边人群。”[5]辅导员要成为名师首先自已应具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就离开不夯实的理论基础。日常事务处理得好当然有利于人才培养,但人才培养仅靠处理事物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有言”的教导与“无言”的熏陶,以人格塑造人,以思想熏陶人。
  当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名师较少,要实现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的个体“零星开展”到团队“共同努力”,高职院校亟待构建基于名师引领的新体系,可尝试建立“名师—骨干—后备”的“梯队”式的群体提升模式,并且通过制度化路径明确各层级辅导员的理论素养要求。发挥名师的群聚效应,把辅导员汇集在一起,定期学习或补充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建立一种促进辅导员合作和互惠的机制,形成一种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氛围。
  (三)内化:培育自觉自行的素养提升新氛围
  不管是政府层面刚性的制度约束,还是学校层面柔性的政策引导,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使理论素养得到提升,从接纳到内化是不可或缺的生成逻辑。在培育自觉自行的理论素养提升氛围中,需要和利益是基本前提、接纳与认同是必经阶段、内化与自律是最终结果。从辅导员的个体差异、利益需要、价值理想出发开展差异化的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升活动,可以激发辅导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度重视辅导员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需求,不但要通过组织普遍性的理论学习让辅导员接受系统的知识框架,还应当通过情境教育激发辅导员的情感体验,使内容与灵魂共鸣,内化为认知方式、核心素养和生命价值。当辅导员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意志、信仰和人格后,就会用所接纳的政治理论、道德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最終形成自律自觉的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1] 刘莹.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造桥”能力[N].中国教育报,2020-04-09(5).
  [2] 陈勇.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思维及其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2):147.
  [3] 艾楚君,陈佳.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及提升路径——基于112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事迹的文本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38.
  [4] 黄春梅,司晓宏.学术女性职业发展的实践困境及矛盾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6(5)90.
  [5] 张崇康,刘宝玲.高校教学名师效应与名师品牌共同体构建[J].大学教育,2014(5):85.
  熊芬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我国研究生思政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对我国研究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思政教育;历史考察;阵地建设  一、我国研究生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教育观念片面化  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作用是解决个体对理想、信念、价值观的认识问题。目前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思政教育的倾向,部分高校甚至形成了研究生培养“唯学
期刊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讲解,同时也要关注活动课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以兴趣为导向创新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学习兴趣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数学活动课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为此教师应当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创新数学活动课教学方式。  
期刊
摘要:数学,是小学生完成小学阶段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对锻炼学生学习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会受数学本身特点和自身学习特点的影响,出现知识理解不透彻、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固等问题,难以跟上教师正常的教学进度。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分析了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提出了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等方法。  关
期刊
摘要:以知识传授、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已无法解答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问题。我们必须在观念、内容、方式上更新,改善教育的环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教育等问题更应得到更有力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学校的一个大难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留守儿童”、“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
期刊
摘要:本文将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文章将从结合学生特点,设置教学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数学兴趣;应用题型训练,提高思维能力;设计生活实践,加强学生应用四个方面一一展开,能够对诸位的教学起到些微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使小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他们年龄尚小,无法在枯燥的学习中保持持久注意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法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变
期刊
摘要:近年来,部分学校管理不到位导致了学生在校园里的学习发展状况受到了局限。学生因为学分不足,纪律不严等问题延迟毕业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和干部组织起来,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兼顾,顾全大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在日常管理中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  1引言  学生的个人成长大多时候取决于
期刊
【摘要】在不同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趣味性策略的应用方式有所不同,趣味性教学的重要目标是采取符合学生特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形式完成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有更高的参与,从而提升其学习质量和学习参与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趣味性 策略  一、配乐诵读  古诗词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对整首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奠定情感基调,解决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问题,找出自己不懂的知识
期刊
摘要:由于学生还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且在认知上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创新应用“先学后教”模式,提升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先学后教,小学语文,实践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先激发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先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是新课程改革的新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就小学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可以说,我们处在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教育时代,而随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效果与质量不容忽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热议的话题。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之举,正确的培养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还有助于促
期刊
摘要:语言培养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幼儿的语言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和人们进行交流中逐渐培养的,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对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语言培养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对幼儿园教学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活动;语言培养;策略分析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儿在幼儿园是最佳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时期。因此,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重视对幼儿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