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雨桥是侗族的关键符号之一,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侗族人的脊梁。.随着侗寨生态环境的现代化,风雨桥的保护和传承任重而道远,而数字化和遗产化为风雨桥的静态化保护带来了机遇。风雨桥与人类生活存在着“人造风雨桥,风雨桥塑人”的关系,因此,风雨桥与公共生活的融合是其保和传承的关键,为此风雨桥的保护和传承必须从风雨桥的元素文化或者符号构建方面入手并拓展到侗族精神文化领域。
关键词:风雨桥;侗族文化;民族建筑
一、侗族和风雨桥概况
侗族(侗语为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侗族的“侗”源于"溪洞",“洞”
作为当地人的传统行政单位使用,至今还可以在当地很多地名中发现"洞"字。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湖北四大省份。侗族风雨桥、侗族鼓楼、侗族大歌,被列为侗族“三宝”,闻名于世。
传说中,人的生命中有一座桥,连着阴间和阳间,在中国的侗族地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桥,或属于宏大而壮美的风雨桥,或属于某个独木桥,或属于桥梆的一根完整的小条木。侗族人认为,每个人来到世界都要走过风雨桥,所以侗乡处处建有造型美丽、气韵非凡的风雨桥。风雨桥不仅是侗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侗民追求现实的完美、追求灵魂超越的象征。
风雨桥形式多样,它集合亭、台、楼、阁和廊于一体,做工精细,造型优美,融合众多工艺、技术和功能于一身。风雨桥装饰华丽,极富特色,成为侗族地区最靓丽的建筑和文化景观,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但侗族风雨桥装饰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却鲜為人知,除了可以遮风避雨还有教化的意义,深入解读其深层的文化意蕴,对风雨桥装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风雨桥的历史积淀
风雨桥在侗乡地区有悠久的历史,一般都是由全寨子的人捐款捐物修建而成,而且必用上好的老年木料。按侗族风俗要求,哪个侗寨兴修楼桥,都会邀请毗邻的侗寨同胞和其他民族朋友同欢共庆,利用楼桥兴修这一盛事活动,加强侗族与周边民族的沟通交流、侗族村寨之间的友好往来,这是促进各民族团结的契机。
庆典的当天,杀猪、宰牛,在鼓楼坪上设下百家宴,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酒桌上,各民族同胞欢心畅饮、相互敬酒,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极大地增进友谊。宴后,各民族村寨代表团表演芦笙踩堂、唱民族山歌、跳多耶舞等精彩节目欢庆盛会,切磋演技,相互学习。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极大彰显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天性。风雨桥不单连接着侗族人民的生活,也连接着与其他兄弟民族间的交流。桥的沟通作用在这里不仅仅沟通了山山水水,也沟通了相邻的民族文化,使同一地区的各族人民和平相处并谋求共同发展。
三、风雨桥文化元素
文化或源于民族发展历史,或源于生产实践,或源于重大历史事件,或源于宗教信仰,或源于居住环境。在少数民族中,文化往往形成的不是一套靠文字来表达的体系,而是有意或无意的通过种种象征符号来表达。因此,风雨桥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述形式主要通过文化元素,这里的元素指代的不仅仅是刻画在风雨桥上的图案、建筑造型等视觉符号,更包含了凝结在风雨桥的营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活动等。研究风雨桥背后隐藏的文化符号,更能让我们对风雨桥有一个宏观又具体的了解。
首先,风雨桥桥体有大量的屋檐重叠、刻意的装饰,通身彩画。侗族风雨桥一般以大青石作为桥墩,桥身则主要由杉木打造。整个桥体包括桥梁、桥廊和桥亭三个部分构成。从在坪坦乡的调查和测量中可以了解到,风雨桥的普遍长度在五十到六十米左右,宽度在四到五米之间。桥台上部为长廊,长廊中大多绘有大量的以神话故事、历史故事、花草为主题的五彩绘画,不仅使风雨桥的美感大幅度提升,同时还使桥的艺术价值进一步提升。另外,侗族风雨桥还有对联、匾额以及题词等,侗族的风雨桥既体现了侗族的传统艺术又提供了桥的基本功能用途。每座风雨桥都会有多个廊间,每个廊间中都彩绘和雕刻大量表现侗乡风情的图案。这些图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为人们带极其深刻的影响。
其次,风雨桥建筑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它那上翘的檐角,在侗语称为“GOU”。上翘的檐角可以阻止戗脊上的小青瓦滑落,戗脊主要以小青瓦条堆叠而成,重量大,时间久了易滑落,除了上翘的檐角可以阻止滑落功能上的作用外还有美观方面的原因。檐角灰塑呈45度角斜向天空S形引颈长鸣的似凤似鹤意象形态,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使桥身显得挺拔轻盈飘逸。鹤用凤色,凤借鹤颈,自上而下列成纵队,像在引颈长鸣,又像在蓄势欲飞,一个个形体隽秀飘逸,有一种“动”的美感,引发观者无穷的想象。
再者,灰塑龙的造型在风雨桥中是核心主题,最常见的就是在风雨桥两个桥亭之间长廊屋脊中部设计双龙戏珠的造型,或是在一些檐角出挑的端头设计飞龙造型,四角攒尖屋顶即有四条龙,很多龙的形象拙朴生动。通道地区风雨桥屋脊上的龙造型比较活泼,呈翻滚样式,有很强的运动感和空间感。有些地区以双龙对称出现为主,比较平稳,另一些地区龙造型体态敦厚,身体圆浑,四肢细小,头部硕大,嘴巴张开,眼目凸突出,形态原始拙朴,却充分体现了匠师丰富的创作的自由性与想象力。
四、图腾崇拜
侗族人自古就有崇拜凤鸟的文化,和龙一样都是古代先民创造出来的精神图腾。
侗族风雨桥屋顶装饰造型除龙以外,还有一些动物造型,凤鸟装饰图案十分普遍,蕴含了图腾的吉祥之意,体现的是这个民族对图腾的崇拜。侗族地区有敬鸟如神、爱鸟如命的文化习俗,侗族人对鸟的崇拜与稻作文化中益鸟对农业种植活动的保护作用有关,甚至在侗族创世纪歌谣中有关于姜妹和姜郎通过大鸟为媒,大鸟从远方衔来米谷播种的传说。据三江地区黄岗村寨老说,风雨桥顶安放在屋脊中央的凤鸟可收镇压病魔之效,当族人被病魔缠身时,迎风吹入凤鸟口发出的鸣声可以专克病魔。凤鸟造型出现在侗族风雨桥攒尖顶建筑葫芦造型的最顶端,其地位至高无上,犹如一只神鸟,遥看远方。
五、结语
风雨桥造型独特,构思精巧,融实用和美为一体,是侗族先民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文化遗产,其装饰艺术讲究寓意,追求和谐,融东方哲理于一体,具有高度的民俗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随着年代久远的风雨桥装饰艺术毁坏、变异、消失的现象日益严重,年长的掌墨师傅和泥瓦匠陆续作古,年青一代出现传承断层,导致了风雨桥装饰技艺继承和发展在当代出现了危机。因此,侗族风雨桥装饰艺术传承与发展需要加强装饰技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落实装饰技艺现代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制定装饰技艺地方性的技术标准,才能使绝妙的装饰技艺世代传承下去,对风雨桥装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陶喆.侗族风雨桥文化符号研究[D].湖南:吉首大学,2017.
[2]梁丽斐.浅析侗族风雨桥文化[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
[3]黑洁丰.石林.杨珍珍.作为侗族关键符号的风雨桥的保护与传承[J].怀化学院学报,2017,(07).
[4]蒋烨.中国廊桥建筑与文化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0.
关键词:风雨桥;侗族文化;民族建筑
一、侗族和风雨桥概况
侗族(侗语为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侗族的“侗”源于"溪洞",“洞”
作为当地人的传统行政单位使用,至今还可以在当地很多地名中发现"洞"字。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湖北四大省份。侗族风雨桥、侗族鼓楼、侗族大歌,被列为侗族“三宝”,闻名于世。
传说中,人的生命中有一座桥,连着阴间和阳间,在中国的侗族地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桥,或属于宏大而壮美的风雨桥,或属于某个独木桥,或属于桥梆的一根完整的小条木。侗族人认为,每个人来到世界都要走过风雨桥,所以侗乡处处建有造型美丽、气韵非凡的风雨桥。风雨桥不仅是侗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侗民追求现实的完美、追求灵魂超越的象征。
风雨桥形式多样,它集合亭、台、楼、阁和廊于一体,做工精细,造型优美,融合众多工艺、技术和功能于一身。风雨桥装饰华丽,极富特色,成为侗族地区最靓丽的建筑和文化景观,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但侗族风雨桥装饰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却鲜為人知,除了可以遮风避雨还有教化的意义,深入解读其深层的文化意蕴,对风雨桥装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风雨桥的历史积淀
风雨桥在侗乡地区有悠久的历史,一般都是由全寨子的人捐款捐物修建而成,而且必用上好的老年木料。按侗族风俗要求,哪个侗寨兴修楼桥,都会邀请毗邻的侗寨同胞和其他民族朋友同欢共庆,利用楼桥兴修这一盛事活动,加强侗族与周边民族的沟通交流、侗族村寨之间的友好往来,这是促进各民族团结的契机。
庆典的当天,杀猪、宰牛,在鼓楼坪上设下百家宴,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酒桌上,各民族同胞欢心畅饮、相互敬酒,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极大地增进友谊。宴后,各民族村寨代表团表演芦笙踩堂、唱民族山歌、跳多耶舞等精彩节目欢庆盛会,切磋演技,相互学习。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极大彰显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天性。风雨桥不单连接着侗族人民的生活,也连接着与其他兄弟民族间的交流。桥的沟通作用在这里不仅仅沟通了山山水水,也沟通了相邻的民族文化,使同一地区的各族人民和平相处并谋求共同发展。
三、风雨桥文化元素
文化或源于民族发展历史,或源于生产实践,或源于重大历史事件,或源于宗教信仰,或源于居住环境。在少数民族中,文化往往形成的不是一套靠文字来表达的体系,而是有意或无意的通过种种象征符号来表达。因此,风雨桥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述形式主要通过文化元素,这里的元素指代的不仅仅是刻画在风雨桥上的图案、建筑造型等视觉符号,更包含了凝结在风雨桥的营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活动等。研究风雨桥背后隐藏的文化符号,更能让我们对风雨桥有一个宏观又具体的了解。
首先,风雨桥桥体有大量的屋檐重叠、刻意的装饰,通身彩画。侗族风雨桥一般以大青石作为桥墩,桥身则主要由杉木打造。整个桥体包括桥梁、桥廊和桥亭三个部分构成。从在坪坦乡的调查和测量中可以了解到,风雨桥的普遍长度在五十到六十米左右,宽度在四到五米之间。桥台上部为长廊,长廊中大多绘有大量的以神话故事、历史故事、花草为主题的五彩绘画,不仅使风雨桥的美感大幅度提升,同时还使桥的艺术价值进一步提升。另外,侗族风雨桥还有对联、匾额以及题词等,侗族的风雨桥既体现了侗族的传统艺术又提供了桥的基本功能用途。每座风雨桥都会有多个廊间,每个廊间中都彩绘和雕刻大量表现侗乡风情的图案。这些图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为人们带极其深刻的影响。
其次,风雨桥建筑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它那上翘的檐角,在侗语称为“GOU”。上翘的檐角可以阻止戗脊上的小青瓦滑落,戗脊主要以小青瓦条堆叠而成,重量大,时间久了易滑落,除了上翘的檐角可以阻止滑落功能上的作用外还有美观方面的原因。檐角灰塑呈45度角斜向天空S形引颈长鸣的似凤似鹤意象形态,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使桥身显得挺拔轻盈飘逸。鹤用凤色,凤借鹤颈,自上而下列成纵队,像在引颈长鸣,又像在蓄势欲飞,一个个形体隽秀飘逸,有一种“动”的美感,引发观者无穷的想象。
再者,灰塑龙的造型在风雨桥中是核心主题,最常见的就是在风雨桥两个桥亭之间长廊屋脊中部设计双龙戏珠的造型,或是在一些檐角出挑的端头设计飞龙造型,四角攒尖屋顶即有四条龙,很多龙的形象拙朴生动。通道地区风雨桥屋脊上的龙造型比较活泼,呈翻滚样式,有很强的运动感和空间感。有些地区以双龙对称出现为主,比较平稳,另一些地区龙造型体态敦厚,身体圆浑,四肢细小,头部硕大,嘴巴张开,眼目凸突出,形态原始拙朴,却充分体现了匠师丰富的创作的自由性与想象力。
四、图腾崇拜
侗族人自古就有崇拜凤鸟的文化,和龙一样都是古代先民创造出来的精神图腾。
侗族风雨桥屋顶装饰造型除龙以外,还有一些动物造型,凤鸟装饰图案十分普遍,蕴含了图腾的吉祥之意,体现的是这个民族对图腾的崇拜。侗族地区有敬鸟如神、爱鸟如命的文化习俗,侗族人对鸟的崇拜与稻作文化中益鸟对农业种植活动的保护作用有关,甚至在侗族创世纪歌谣中有关于姜妹和姜郎通过大鸟为媒,大鸟从远方衔来米谷播种的传说。据三江地区黄岗村寨老说,风雨桥顶安放在屋脊中央的凤鸟可收镇压病魔之效,当族人被病魔缠身时,迎风吹入凤鸟口发出的鸣声可以专克病魔。凤鸟造型出现在侗族风雨桥攒尖顶建筑葫芦造型的最顶端,其地位至高无上,犹如一只神鸟,遥看远方。
五、结语
风雨桥造型独特,构思精巧,融实用和美为一体,是侗族先民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文化遗产,其装饰艺术讲究寓意,追求和谐,融东方哲理于一体,具有高度的民俗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随着年代久远的风雨桥装饰艺术毁坏、变异、消失的现象日益严重,年长的掌墨师傅和泥瓦匠陆续作古,年青一代出现传承断层,导致了风雨桥装饰技艺继承和发展在当代出现了危机。因此,侗族风雨桥装饰艺术传承与发展需要加强装饰技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落实装饰技艺现代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制定装饰技艺地方性的技术标准,才能使绝妙的装饰技艺世代传承下去,对风雨桥装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陶喆.侗族风雨桥文化符号研究[D].湖南:吉首大学,2017.
[2]梁丽斐.浅析侗族风雨桥文化[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
[3]黑洁丰.石林.杨珍珍.作为侗族关键符号的风雨桥的保护与传承[J].怀化学院学报,2017,(07).
[4]蒋烨.中国廊桥建筑与文化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