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术与中华文化之传承

来源 :躬耕·文化精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我们做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几千年文明贯穿着各种艺术形式,其中的造型艺术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雕就是造型艺术的一支特殊分支。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制作出各种艺术品。
  根雕是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及畸变形态为创作对象,通过能工巧匠的巧妙构思、立意,加工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利用植物的树身、树瘤、根顺结合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略加雕凿变成的各种形象,根雕藝术讲究的是似像非像,从不同的树、瘤、根的自然状态,通过加工体现出来的一种韵味,一种境界,它可以是,粗犷豪放,可以是细腻委婉,形态品味独具魅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也不断成为百姓家居空间的艺术点缀。
  树根的艺术在世界其他地方虽然也有,但是最古老、最优秀的要算是中国。据了解,战国中晚期根雕作品《辟邪》和《角形器》的出土,就表明根雕艺术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隋唐时期根艺创作已经很盛行,诗人韩愈在《题木居士》一诗中,对当时一件命为《木居士》的根艺作品作过形象的描述“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做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诗中描绘了根的自然天成和创作者的奇思妙想所结合的自然形态美,赋予它一定的精神内涵所带来的艺术效果。《李泌传》中有李泌用天然树根制作的“龙形爪”献给皇帝的记载,同时历朝历代的画作中都出现过树根制作的几架、禅椅、笔筒、香炉等各种实用品和观赏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浙江、福建一带,一些传统艺人继承了祖辈传承,使我们的根雕技艺得以保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现代媒体的传播,以及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在浙江、福建沿海地区根雕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根雕艺人、根雕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创作出许许多多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涌现出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我们根雕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根雕创作的基本手法就是运用夸张、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去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创作手法,借助树根、竹根、树桩、树榴、枯木的树皮、枝杈、疤节、孔洞以及腐朽的纹迹等天然形状以及质地、纹理、色泽,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因材施教,通过取舍、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拼接、定型、雕刻,通过精加工、磨砂、配座、命题等一系列工序,一件根雕艺术品才能应运而生,根艺作品注重传神,而不求形似和逼真,以表现自然天成为妙,重视“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造形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自然造形,第二类:局部雕刻,第三类:工艺美术品。根艺从古至今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喜爱,完全取决于它特殊的艺术形成,从自然形态到艺术加工赋予它新的生命,通过根的弯曲、节、疤、纹、痕、沟、槽、奇、丑、凸、凹、漏、皱等特征,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艺术追求,艺术大师们运用高超的技艺把中国艺术的分格和中国美学特征与自然天成相结合,创作出许多不朽之作,中华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然自天成,从古至今,这种艺术形式一直深入人心,根雕艺人秉承顺乎自然的文化哲学,深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艺术法则,与西方文化中的精雕细刻追求形的逼真的写实艺术形成鲜明的对比,《道德经》第十三章中,老子教导我们“关照万物之际最重要的是体察其“根”,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归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同属木质的根茎,曾经繁殖形象各异的植物,如此现象似乎感性地印证了老子这段话的涵意:纷繁生动的世间万物都统一于共同的“根本”一道,这种统一性如能被我们所体察,我们就能在精神上实现对自然之真实的复归,把握永恒不变的真理,并知晓我们的使命,达到明智的境界。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很早就懂得自然是生命之根、之源的道理,人要在自然中生存、发展,就要尊重规律,利用规律,中国的儒、道、佛三大思想体系,都在自然中寻找着各自的生命之“根”,所以说中国的“根”文化根深蒂固。“根”字是用根为载体的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构架之一,中国传统文化能将“根”字从自然的层面提升到心性的理念化层面,并将自然之“根”创造提炼,转化为精神之“根”,艺术之“根”,使自然、情感和文化理念水融为一体,因此,根雕艺术的“根”字,决不可用其它字词代替,根雕艺术在中国民间历千年至今仍然兴盛不衰,是中国文化传统心性符号以艺术形式的外延和传承,也可以这样说,根雕艺术审美的心理过程及价值,承载着中华文化传统的心性之光。根雕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创作理念,正是沿着:“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轨迹走到现在的,根雕艺术以其理的宽容,形式语言的多变性格局,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中国古人将对自然生命的理解和崇敬,直接介入到“根”这种自然的形式,以其为艺术的载体来表达思想情感。古人创造的以枯朽之根为艺术的载体,有深远的文化思想和哲学思想内涵。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的《踏雪寻梅》刻画了一位古代淑女,身裹风衣,正款款行走在雪地里,或许是梅花的清香,或许是雪花的晶莹色彩,使得淑女微笑凝视。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中抓住了淑女的姿态,不但女性的曲线显得恰到好处,而且遮盖的双手也安排得体,看得出,作者的刀法相当老练,除了雕刻出面部的神态外,还有裹在淑女身上的风衣是那样的有质感,这一种厚实感导致作品的真实感,乃是目前雕刻界积极提倡的,高公博对选材有天赋,是艺术家的慧眼所在,也是作品成败的关键。
  竹雕作品中的《老寿星》取材于民间传说,凸额长眉,慈善眼睛,手持拐杖,一手捧鲜桃,看其身边的葡萄、金桔、石榴等水果,像是公立于祝寿宴会上,作者大胆利用竹的凹凸面,将其处理成手、桃、须眉、衣带等,尤其在人物的足下是一木雕托座,但也看得出是经过精心布局,《老寿星》手法以阴阳雕刻为主,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件成功的作品高超的雕刻技艺手法也很重要。
  了解中华文化精神内涵,了解作品的工艺手法,对于我们提高对一件根艺作品的欣赏、品鉴,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中国不断的改革开放,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充分合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并有效对接科学与艺术的最新成果,使其内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当前,根艺艺术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全社会数以百万计各个阶层人士的欣赏、收藏、经营,由原来附属于根玩杂项的小项,成为了大众化的收藏品大项,观赏根艺正越来越成为了大众化的收藏品大项,观赏根艺正越来越成为许多家庭、企业、机构、公共场所的装饰元素,正成为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新时尚,根雕艺术是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艺术之宝,根艺的兴盛也是我中华文化的兴盛,对根艺创作、欣赏,也是对我中华文化艺术的欣赏与肯定。愿我们的根艺文化同中华文化一起得到世人的传承,永远兴盛不衰。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贸易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中国企业限于出口固定成本和融资约束,导致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不高。为了理解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此为基础,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下,从中国企业所处的出口贸易状况和融资环境出发,引入出口固定成本和融资约束指标,研究两者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  二、出口固定成
期刊
摘要:苏绣承载着锦绣姑苏的秀丽风景与人文情怀。在当下以创新为生产力的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这门古老的艺术面临着挑战与机遇。结合时代的发展现状,分析苏绣面临的问题、挑战与机遇,总结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结合时代潮流、互联网平台以及设计趋势、美学发展。  关键词:苏绣;传统;创新;设计美学  一、苏绣的传统之美  苏州刺绣是中华民族传承两千余年的文化,作为精神文明传承的载体,苏绣跟随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更新、进
期刊
阿福原本是闲人一个,整天只知道东游西逛。今朝到这蹭一顿酒,明晚到那蹭一餐饭。好不悠哉乐哉。可惜好景不长,光阴荏苒,转眼阿福的人生大事也要解决了。  在这件亊上,阿福可谓是历尽坎坷,嗑磕碰碰了好长时间,终于在他三十岁的时候福星高照,迎来艳遇:一位姑娘朝他伸来了橄榄枝。他不敢有所怠慢,赶紧和人家结了婚。结了婚不久孩子就出生了。孩子出生了之后,阿福就不得不为养老婆伢子忙命开了。  说起阿福,出身不好啊,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先民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推崇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受其影响,中国传统雕塑创作形成了有别于西方雕塑形式、语言的独立体系,据有独特的中国东方式雕塑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  关键词:中国传统;雕塑;美学特征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7年西安美术学院“中国传统雕塑高级研修班”,详细听读了专家导师们专题学术讲座及有关文献,实地考察了兵马俑陶塑、陵墓雕刻、博物院(馆)等古代雕塑实物,
期刊
一位哲人说:一 个人,一个民族,它所信仰的不应该是束缚自己手脚的桎梏,更不应该是绞杀自己的绳索,而应当是一股风,一股催你挺进、催你跋涉、催你奋斗的风。而我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也就选择了中国最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题记  出发时没有迎送,驻地没有挂条幅,会场没有摆鲜花,处处呈现简朴的会风,璀璨星辉之下,汇聚全世界的目光。  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立意高遠,内涵丰富,重点
期刊
一、根艺创作之“杂念”  此“杂念”非彼“杂念”,这里所讲述的“杂念”泛指个体,具备的内在“品质、素养、底蕴、阅历、审美”等等素质的综合体。是一种思想理念。是指导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司令部。好似武学中修炼的“内功”。看似无形,但却摸得着,看得见。世人不缺乏“杂念”,因为“杂念”的形成和储备是和个体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以及教育程度等相对应,只具备多少、深浅之分。它主要靠个体后天的勤奋和培养,长期不断添加
期刊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最早来自于国画,极具中国美学特征。根雕艺术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留白也是根雕创作的一种手法。  留白就是留下空白,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留白是一种格局与智慧,尽显美的韵味。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凡才留不尽之意则神满。根雕艺术讲究天人同构,三分雕琢,七分天成,其实也就是留白技巧的有力体现,雕刻部
期刊
当你失意时,你是否会抱怨命运的不公?  当你遇到挫折时,你会因停滞不前而感慨人生之艰难吗?  朋友,你大可不必这样。如果换个角度去对待生活,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这么的多彩。生活犹如七色花,既有鲜活的橙,又有深隧的蓝,只要你坦然面对,他们就会点缀你精彩的人生。朋友,你不妨听一听生活给我们的答案。  当你在傍晚时分,去河边走一走你会发现垂钓者满脸笑容,即便他们的鱼桶是空的,你也许会惊讶,我也曾迷惑为何他
期刊
摘要: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STEM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應用以上学科的知识来共同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STEM教育模式的精髓,构建起了能够有效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展示SETM教学模式中四种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的“锦灰堆”,最初是以绘画形式存在的。木雕创作借用“锦灰堆”形式,为木雕艺术注入传统内涵和文化气息,丰富了木雕形式的多元化。通过多层次雕琢,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相结合,开启木雕艺术新的思路。  关键词:木雕;锦灰堆;巧色;层次  一、“锦灰堆”来源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之一,以画残破的文物片段堆栈构成画面,包括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方式,以上是百度词条对“
期刊